1. 首页 > 轻松行 >

北京动物园里的儿童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里面的儿童动物园

北京有哪些可以让小朋友看到动物的地方?

暑假期间,我总是带我的孩子去动物园。动物园和游乐场通常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娱乐场所。那么北京有哪些动物园比较好呢?什么可以和动物亲密接触?让我们来看看吧! 1、北京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里的儿童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里面的儿童动物园北京动物园里的儿童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里面的儿童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成立于1906年,是中国最早对公众开放的动物园,也是中国北方最早对公众开放的公园,位于乐山园、济源园、光山寺、惠安寺旧址上的清代“农耕试验田”。 历史悠久的北京动物园,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和童年。现在,这里有岩石古建筑,有廊桥,有亭台楼阁,有河流,有泉水池塘,有花草,有藤树,有爬行动物,有鱼类,有动物,有鸟类,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闲暇之余,多亲近动物,和孩子一起寻找童趣!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7号 2、北京野生动物园

北京野生动物园位于大兴区榆垡镇永定河畔,饲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种、5000多只珍稀野生动物。今年夏天,在萌宠幼儿园的展区,迷你版的“狮虎狗”首次亮相。刚出生一个多月的东北虎、斑鬣狗和小狮子一起玩耍嬉戏,其乐融融。 在这里,你可以乘坐小火车穿梭于原生态环境中,探索野兽的自然生活世界,带着孩子与小动物互动,享受悠闲的假期!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万亩森林内 3、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

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是中国最大的山地野生动物园。位于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脚下,拥有100多种近万只野生动物。这里有中国最大的非洲狮群,来自美国的白虎种群,可爱的马来熊,国宝大熊猫,金丝猴,朱_,金毛角马等等。 除了看动物,在“方舟广场”打个盹,欣赏山林美景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流连忘返,也可以在公园西北的度假村住几天,暂时避开闹市的喧嚣,享受一个安静的地方。

地址:北京市延庆区京藏高速58号出口,右转200米。 4、鹿世界科普主题园

北京鹿世界主题公园,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宋洋镇,是京郊唯一一家以鹿文化为主题的休闲亲子园。园内有活泼可爱的梅花鹿、憨态可掬的马鹿、憨态可掬的驯鹿、调皮机灵的白鹿、聪明伶俐的猕猴、骄傲的孔雀、可爱的兔子、小猪等100多种动物。 夏天以萌宠乐园为主,让孩子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小动物和大自然。冬季以鹿世界冰雪嘉年华为主。通过付娜开展高山滑雪圈、溜溜球、雪缸等冰雪游乐项目,让市民不出京就能体验东北雪乡的感觉。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宋洋镇北辰路9号

北京动物园里有什么馆? 被采纳再给悬赏分100

别去了,太坑人

去海洋馆,先得买动物园的门票。

买了动物园的联票(注明可以参观大熊猫),发现里面单独设立了一个儿童动物园,需要单独买票才让进。这些流氓官员真是生财有道,无耻下流。外面基本都是大型或者凶猛的动物,儿童动物园基本就是个游乐场,还有一些小孩喜欢的可以接近的动物吧。

以前一张海洋馆可以搞掂的事,现在得买动物园票,再买儿童动物园票。为了钱,不要脸。

1、白熊馆

白熊馆在原黑熊山位置修建,2012年9月底建成开放。占地约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分为游人景观参观廊和室内参观展厅;动物室内展厅和室外展示运动场;动物兽舍和饲养操作区;配套卫生间和多功能参观展厅等四个区域。

2、猴山

海洋馆

北京动物园猫头鹰馆在哪儿

北京动物园猫头鹰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137号,靠近动物园的西侧入口处,距离地铁4号线北京动物园站约500米。建于2000年,猫头鹰馆是一个高科技的现代化动物展示馆。馆内展示了一些世界上最美丽、最神秘的猫头鹰,包括渡鸦猫头鹰、角雕鸮、金雕鸮、尖耳鸮等,让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和了解这些神秘鸟类的独特特征和品种信息。除了猫头鹰展示之外,馆内还有一些互动体验游戏,让游客可以亲手触摸小猫头鹰、玩猫头鹰产卵、猫头鹰飞行等众多科普项目,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些生态环境中的珍稀物种。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大街137号就是著名的北京市动物园。这里有很多的各种各样的动物,包括猫头鹰在内。

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

地址:近郊延庆县八达岭中心停车场对面

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位于八达岭长城脚下,是中国最大的山地野生动物园。

这里有百余种近万头的野生动物,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有中国最大的非洲狮群和来自美洲的白虎种群;有威风凛凛的东北虎群;体型硕大的棕熊;娇小逗人的马来熊;有国宝大熊猫、金丝猴、金牦牛角羚、警觉矫健的云豹、金钱豹;等级分明的野狼家族、独霸一山的猕猴群、非洲长颈鹿、角马、剑羚、白面牛羚;澳洲的袋鼠等等。

北京动物园的动物馆舍主要有哪些?

北京动物园的动物馆舍主要有:

狮虎山:建于1956年,是北京动物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照相机在中国属于高档消费品的时代,许多人在动物园的纪念照都是以狮虎山为背景的。狮虎山的建筑被装饰成独特的山型结构,进入馆舍参观有如进入神秘的山洞,连接室外活动场和室内动物馆舍的通道也设计成山洞的形式,这种设计不仅有很好的视觉效果,而且可以避免冬季寒风直接吹入展厅内部。狮虎山内饲养了包括非洲狮、白狮、孟加拉白虎、东北虎在内的多种大型猫科动物。过去,每逢假日,饲养员会向笼中投放活鸡,以此来训练动物的野性。

2009年,在狮虎山的北侧竖起一座虎的铜雕,由雕塑艺术大师袁熙坤先生历时两年创作而成,名为“山君”。老虎长19.48米、高9.18米、重30吨。这也是北京动物园里第一座大型动物雕塑。

熊山:位于动物园东北角,原址为稻田,1952年动工兴建熊山,占地面积4275平方米,原由黑熊和白熊两个下沉式露天馆舍组成,白熊山位于东侧,内有假山和水池。黑熊山位于西侧,分南北两个部分,南侧场地较大,有假山和水池,内为棕熊。北侧场地较小,仅有水池一座,内为黑熊。因2007年修建高架桥将黑熊山拆除,白熊现未对公众展览,原白熊山仍对外开放,内饲养棕熊及黑熊。

白熊馆:在原黑熊山位置修建,2012年9月底建成开放。占地约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分为游人景观参观廊和室内参观展厅;动物室内展厅和室外展示运动场;动物兽舍和饲养操作区;配套卫生间和多功能参观展厅等四个区域。

在480平方米的室内展厅中央,有一个面积约两平方米的圆形凸起物,这是一个制冰机,为北极熊提供真正的冰面小憩地。正对玻璃墙的墙面上,有一块长12米、高4米的背景银幕。园方利用展厅上方悬挂的投影设备,在银幕上放映北极冰川、北极光和动物的科普影片。

室内展厅和两个室外展示运动场各有一个水池供北极熊游玩。3个水池总储水量为500立方米,为保证水质、节约用水,北京动物园设置了3套水处理系统,净化自来水并循环使用,耗资约80万元。

白熊馆的建成开放标志着2006年为展西路工程让路的3个动物馆舍全部复建完成。

猴山:是动物园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馆舍,也是现存唯一一个兴建于1949年以前的馆舍。

猴山位于园的东部,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为下沉式结构,场馆中央用山石堆积成两座假山,之间悬挂软梯、轮胎等游乐设施。外围椭圆形的围墙,围墙高3.1米,从假山到围墙的距离为5.9米。在北侧的围墙处,有一空间,可供猴群在恶劣的天气里遮风避雨。1986年和1993年,两次对猴山进行维修和改造,加固山石,接通上、下水。因不时会发生顽皮、健壮的成年猴子,借山石之力跃出猴山,为此,沿墙壁设置低压电网,并根据猴子对色彩的不同反映,在电网处涂上红、白两种颜色,以引起猴子的警觉。

2006年10月,因建动物园路高架桥,拆除猴山的外围墙和参观平台,仅保留其原山体。但山的顶部还是被抹平,高度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此时,部分猴子被迁到两栖爬行动物馆西侧外的临时馆舍内。

2009年9月,对旧猴山进行改建。因地势、周边环境等因素,已根本不可能再恢复原貌,原山体被玻璃幕墙环绕,面积也有所减少。10月完工开放。

夜行动物馆:于1988年11月正式开馆。它位动物园正门偏东北约50米。该馆为一东西长、南北宽的矩形建筑,它的东面为出入口,南、北、西为动物展舍。其中南北两侧还设有外运动场。本馆展示的主要是昼伏夜出的小型杂食性动物。馆内有展舍22间,采用人工控制灯光照明。每日早8点至下午5点用红光照明,用来模拟夜间环境,使夜行性动物夜间的活动情况呈现在广大参观者面前。

猫科动物馆:原中型猛兽区位于熊山北侧,始建于1984年,建筑面积1277平方米。展览朝鲜豹、雪豹、云豹、黑豹、猞猁等中型猛兽,2007年因修建高架桥拆除。后重新修建猫科动物馆。新猫科动物馆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其中动物展厅面积800平方米,运动场面积600平方米,游人参观厅面积1000平方米,动物饲养兽舍面积300平方米。

改建后的猫科动物馆分为热带雨林区、温带森林区、稀树草原区和高山动物区四个展区,除此以外还设立了一个约500平方米的动物科普博物馆。此次设计,打破常规,推翻了传统的单层平房式兽舍设计思路,提出了局部二层立体空间式兽舍及游人参观道结合的设计理念。展区内设有独立的兽舍和动物运动场及室内展厅,展馆间有室内和室外游客通道相连。在参观路线设置上将动物展示、科普展示和游客互动相结合,依次呈现在游客面前,这样一来不仅大大的提高了游客参观的兴趣,同时增加了参观形式的多样性。

新建的猫科动物馆将兽舍地面提高,兽舍也由铁丝网换成了玻璃幕墙。热带动物展区顶部采用了球形网架设计;为增加新馆的采光度,顶层增加了透光窗;室内展厅装饰以热带雨林藤蔓结构为主,仿真树、岩石、壁画、雕塑浑然一体,LED节能灯、人造光纤和仿生音效相结合。还为方便残疾人参观,安装了一部残疾人专用电梯。

在馆舍布置上,根据各种猫科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式,一层设有八间兽舍和运动场,主要饲养豹猫、狞猫、猞猁、美洲豹、美洲狮、黑豹;二层设有四间兽舍和运动场,主要饲养华南豹、朝鲜豹,每间兽舍都有相对应的室外运动场。并单独设立了不对游人开放的三间治疗兽舍和室外运动场,作为动物的休养饲养兽舍。在场馆的南侧单独设有猎豹露天展区。

雉鸡苑及育幼室:北京动物园雉鸡苑建成于1983年11月。原计划1974年建成,因受当时资金限制,延误竣工。建筑风格与以往不同,为开放式兽舍群,分为东、西院两组建筑,东院一组由兽舍和曲廊与西院一组相连。整个兽舍群由橱窗式展舍与带活动场的兽舍组成。东院有一组7间橱窗式展舍,在院的南内侧;另有20间带室外活动场的兽舍,兽舍内有操作廊。西院有两组橱窗式展舍,东边一组7间,西边一组6间,另有16间带室外活动场的兽舍。1984年1月对外开放时,展出青鸾、大凤冠雉、棕尾火背鹇、绿尾火背鹇、秃顶珠鸡等珍稀动物。在北京动物园饲养展出半个世纪的神鹰,生前即在这里展出。

2000年,雉鸡苑的东院部分被改建为育幼室。在这里曾同时“全托”的幼仔有黑猩猩“丫丫”、川金丝猴“贝贝”,还有非洲狮、黑豹、朝鲜豹、原驼和羚牛等。其中年龄最大的1岁4个月,最小的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过15天。

2008年,雉鸡苑的西部与大熊猫馆相连,形成中国珍稀动物展示区。在观看大熊猫的同时,可以看到朱鹮、金丝猴、红腹锦鸡等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熊猫馆:是1990年作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献礼工程兴建的,造型独特,曾经入选当年度“北京十大建筑”和“北京市优质建筑”,但实际上熊猫馆建筑质量非 常一般,使用十年之后就已经开始出现漏雨问题。熊猫馆总占地面积1万平米,建筑面积1452平米,主体建筑呈盘绕的竹节形状,有11道半圆形的拱圈沿竹节延伸的方向分布,象征第十一届亚运会,东南侧为馆舍参观入口,西北侧为通向室外活动场的出口,室内共有三个公开展室,参观大厅顶部用悬吊12个玻璃钢大球,以调节室内音响效果,功能性区块包括隔离间、治疗间、饲料间、鲜竹储存间、产房、饲料制作间、电视监控室等均设在半地下,熊猫的室外活动场地自然起伏,设有木质栖架和游乐设施。熊猫馆周围绿化以竹为主,通向熊猫馆步道装饰有黑白两色鹅卵石。

2008年修建奥运熊猫馆,临时展出八只来自四川卧龙熊猫保护区的大熊猫,原熊猫馆现更名为亚运熊猫馆同时开放。

金丝猴馆:西靠猩猩馆,东邻黑水洋,环境优雅,南北地势平坦开阔。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室外运动场面积320平方米。金丝猴馆以饲养流线为主轴,两侧为兽舍与服务性房屋。兽舍隐蔽于假山之中,两个半圆形网笼相错构成动物室外活动场,场内山石、栖架供金丝猴上下攀跃,既满足饲养管理的需要,又便于游人观赏,形成北京动物园西部独特的参观游览景区。

两栖爬行馆:位于动物园西南部,紧邻鬯春堂,建于1979年,建筑面积4345平方米,曾经是北京动物园设施最好的馆舍之一。两爬馆分上下两层(由于改建现地下一层暂时停止展览),设计有展厅、参观廊、室、操作廊间、饲料饲养间等功能区块,馆内设置大小不一的展室90余个,展室面积根据展示的动 物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用于饲养和展示扬子鳄的展厅面积最大,179平方米;展示蛇的展厅面积则不足1平方米。门厅左侧展示鳄、龟、鳖等爬行动物,最大的一间鳄鱼展室就位于此,门厅右侧楼下展示两栖动物,楼上展示蛇类,右侧展厅中央是饲养和展示网蟒的蟒蛇展厅,展厅贯通上下两层,长12米,宽6.4米,高11米展,厅中央用混凝土铸造了一棵假树供蟒蛇攀援,厅内有空调系统和湿度调节系统,这在1970年代的中国是非常先进的。

两爬馆馆外西侧有三个室外活动场,与馆内鳄鱼展室相连,活动场用鳄鱼、青蛙等动物雕塑装饰,突出了两栖爬行馆的主题,展馆东侧室外临湖,依水建榭与主体建筑用回廊连结,并有跃层悬梯相连。两爬馆建筑形式活泼,功能完善,是70年代和80年代北京动物园最重要最成功的建筑之一。

大猩猩馆新馆:建于1987年。该馆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0平方米;室外运动场面积3600平方米;工程总造价达420万元。饲养展出黑猩猩,曾饲养展出过“尼奥尔”、“阿蔻”、“蕾妮亚”、“吉郎”四头大猩猩。

建筑面积比旧馆增加了近2倍,展舍内建有猩猩日常活动的山石、栖架,背景绘有猩猩野外生活的壁画,展窗玻璃采用大尺寸34毫米厚的复合玻璃,保证捶击安全。室外运动场有山石、水池等运动设施和围栏,展室与室外运动场有地廊作为通道,串笼闸门为手摇机械门,人与猩猩不直接接触,保证了饲养人员的安全。馆内还设有隔离室、治疗室、繁殖室、育幼室及饲料加工室等,加宽了饲养操作廊,改善了饲养管理条件。

室外运动场栽有高大的乔木和成丛的灌木,还有假山石和假的枯树干,很好地再现了野外环境,有利于动物玩耍、嬉戏,观展效果也很好。

长颈鹿馆:1957年8月竣工。该馆位于动物园长河以南,是动物园西部最高的馆舍。该馆为砖混结构的单层尖顶建筑,颇具欧洲风格,最高处8.9米。

中央参观大厅跨度为5米,长20米。长颈鹿馆的兽舍面积约200多平方米,共分7间,动物与游人近在咫尺仅以一网隔开,展览效果极好。

紧傍兽舍的5间室外运动场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以上,运动场之间以栏杆相隔,饲养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把动物分布于各个运动场。运动场外环绕着宽2.5米的参观通道,为保证安全,除网外有栏杆与游人相隔外,网下还砌有60厘米高的矮墙,这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

为了照顾长颈鹿特殊的身体特征,本馆不论馆舍还是栖棚都建得高高大大的,给人一种挺拔向上的感觉。

鹿苑:位于园的西北侧,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兽舍建筑面积1475平方米,活动场面积12468平方米。1982年12月动工兴建,1984年8月竣工。6种36只鹿科动物由原草原动物苑迁入。

苑内分甲、乙、丙、丁、戊五个展区,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地理环境建造。苑的中心区建有一个二层楼的工作间,在楼上可以观察到整个鹿苑内动物的情况。其它四个区有的连成小院,有的是松散形,都有工作间。兽舍多为棚子式,为动物避雨、雪用。少数动物如扭角羚、麝牛有兽舍。活动场外为0.8~1米的水泥墙,上围铁栏杆。栏杆的疏密程度不同。

儿童动物园:最初的儿童动物园位于两栖爬行动物馆南侧。该园学习了国外动物园的先进经验,于1984年6月1日对外开放。园内有造型各异、色彩艳丽的小型动物展舍,展出有家骆驼、绵羊、山羊、大耳羊、家兔、犬、猫、豚鼠、猕猴、观赏鸟等。给孩子们提供了亲手饲喂动物,近距离触摸动物,培养爱心的场所。落成时,时任北京市妇联副主席沈瑞为其剪彩。1988年重新翻修,增设小马可供儿童骑乘。1994年8月因故拆除。1996年,在长颈鹿馆西侧又新建,除仍保留小型动物饲喂区外,还添置翻斗乐等小型游艺设施。

新羚羊馆:于1997年9月竣工。新羚羊馆东临小动物爱心俱乐部,西临羚牛区。该馆为水泥结构建筑,外观为东西长合状。中间主体建筑为室内兽舍组成。室内从东至西有两米宽通道,通风较好。室外为南北围栏式动物运动场,室内主体建筑高6米多,20间室内动物兽舍,一大间为24平方米,中间有隔断推拉门,又分为12平方米一间,做为对动物的临时隔离和串间使用。兽舍内设有动物食水、槽, 设上下水, 供动物饮水、饮食之用。动物兽舍每间还设有供暖设备。

在围栏内分大小12个运动场,每个运动场在50-30平方米不等。在运动场铁围栏亦装遮阴避雨栅栏及部分草架子。

犀牛河马馆:位于长河北岸,建于1992年至1994年,内有白犀牛、独角犀及河马,并设有餐厅。旧河马馆位于水禽湖西部。

大象馆:位于长河北岸,建于1996年至1998年间,东部展览亚洲象,西部展览非洲象。馆外有活动区。旧象房位于猴山北侧,70年代曾因展览斯里兰卡总统班达拉奈克夫人赠送的亚洲象“米杜拉”而闻名。

网友们有去过北京动物园的吗,里面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去过几次太大了,还是没有完全玩一遍。如果是家长带孩子去感觉都挺好玩的,都可以增加孩子的视野。当然最好问问孩子的兴趣,或者游览者的兴趣在哪里在做打算就比较完美了。好玩的地方见仁见智,这是我比较喜欢的几个地方,我们搜集了一些资料然后去哪里玩过后比较了一下网上的游记,感觉蛮有意思的。望采纳。

1、狮虎山--位于公园东部,建于1955年,占地面积7800平方米建筑面1592平方米,最高峰14.2米。

2、大熊猫馆--旧熊猫馆系五十年代的建筑,新大熊猫馆则建于1989年。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52平方米;室外运动场面积2000平方米。

3、猴山--位于北京动物园东南侧,是动物园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馆舍,也是现存唯一一个兴建于1949年以前的馆舍。猴山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为下沉式结构,场馆中央用山石堆积成两座假山,之间悬挂软梯、轮胎等游乐设施。2007年因修建高架桥道路猴山被关闭,现将其保护,作为猴山旧址展出,新猴山已建成开放。

4、长颈鹿馆--于1957年8月竣工,位于动物园长河以南,是动物园西部最高的馆舍。该馆为砖混结构的单层尖顶建筑,颇具欧洲风格,最高处8.9米,中央参观大厅跨度为5米,长20米,兽舍总面积约200多平方米,共分7间,动物与游人仅以一网隔开,展览效果极好。

5、北京海洋馆--位于北京动物园内长河北岸,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集观赏、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为一体,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内陆水族馆。

6、水禽湖--位于园区中部,其中放养野鸭、天鹅、鸳鸯等水鸟。

7、夜行动物馆--位于动物园正门偏东北约50米,馆舍东面为出入口,南、北、西为动物展舍,其中南北两侧还设有外运动场。本馆展示的主要是昼伏夜出的小型杂食性动物,馆内有展舍22间,采用人工控制灯光照明。每日早8点至下午5点用红光照明,用来模拟夜间环境,使夜行性动物夜间的活动情况呈现在广大参观者面前。

8、雉鸡苑--建成于1983年11月,位于动物园正门东侧,展示各种雉形目鸟类,以及南美鹦鹉、大鸨和神鹰。雉鸡苑东侧数间房屋在90年代被改为动物育幼室,向游客展示人工哺育灵长目动物的过程。2008年,雉鸡苑的西部与大熊猫馆相连,形成中国珍稀动物展示区,游客在观看大熊猫的同时,可以看到朱鹮、金丝猴、红腹锦鸡等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9、金丝猴馆--金丝猴馆西靠猩猩馆,东邻黑水洋,环境优雅,南北地势平坦开阔。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室外运动场面积320平方米。兽舍隐蔽于假山之中,两个半圆形网笼相错构成动物室外活动场,场内山石、栖架供金丝猴上下攀跃,既满足饲养管理的需要,又便于游人观赏。

10、犀牛河马馆--位于长河北岸,建于1992年至1994年,内有白犀牛、独角犀及河马,并设有餐厅。

11、猩猩馆--新建于1987年,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0平方米;室外运动场面积3600平方米;馆内有猩猩日常活动的山石、栖架,背景绘有猩猩野外生活的壁画,室外运动场有山石、水池等运动设施和围栏,其中饲养展出黑猩猩,曾饲养展出过“尼奥尔”、“阿蔻”、“蕾妮亚”、“吉郎”四头大猩猩。

12、企鹅馆--位于动物园南部,爱呢猫餐厅以南,两栖爬行动物馆以西,与海獭馆相邻,占地约200平方米,全名为北京动物园蝙蝠企鹅馆。一层的企鹅馆展示了6只洪氏环企鹅,原产秘鲁,属于濒危物种,企鹅馆为了让这些来自冰天雪地的“小客人”生活得舒服, 企鹅馆配备了四台空调,室温控制在20℃左右,水池温度不超过18℃。企鹅馆下面的地下室是地下蝙蝠馆,展出60多只蝙蝠,是北京首家蝙蝠馆。

13、熊山--位于动物园东北角,占地面积4275平方米,原由黑熊和白熊两个下沉式露天馆舍组成,白熊山位于东侧,黑熊山位于西侧,因2007年修建高架桥将黑熊山拆除,白熊现未对公众展览,原白熊山仍对外开放,现在内饲养棕熊及黑熊。

14、白熊馆--在原黑熊山位置修建,占地约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分为游人景观参观廊和室内参观展厅;动物室内展厅和室外展示运动场;动物兽舍和饲养操作区;配套卫生间和多功能参观展厅等四个区域。

15、猫科动物馆--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其中动物展厅面积800平方米,运动场面积600平方米,游人参观厅面积1000平方米,动物饲养兽舍面积300平方米。馆内分为热带雨林区、温带森林区、稀树草原区和高山动物区四个展区,除此以外还设立了一个约500平方米的动物科普博物馆。馆舍根据各种猫科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式,一层设有八间兽舍和运动场,主要饲养豹猫、狞猫、猞猁、美洲豹、美洲狮、黑豹;二层设有四间兽舍和运动场,主要饲养华南豹、朝鲜豹,每间兽舍都有相对应的室外运动场。并单独设立了不对游人开放的三间治疗兽舍和室外运动场

17、两栖爬行动物馆--位于动物园西南部,紧邻鬯春堂,建于1979年,建筑面积4345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根据展示的动物不同设置大小不一的展室90余个,用于饲养和展示扬子鳄的展厅面积最大,179平方米;展示蛇的展厅面积则不足1平方米。门厅左侧展示鳄、龟、鳖等爬行动物,门厅右侧楼下展示两栖动物,楼上展示蛇类,右侧展厅中央是饲养和展示网蟒的蟒蛇展厅。馆外西侧有三个室外活动场,与馆内鳄鱼展室相连,活动场用鳄鱼、青蛙等动物雕塑装饰,突出了两栖爬行馆的主题,整个建筑形式活泼,功能完善,是70年代和80年代北京动物园最重要最成功的建筑之一。

18、鹿苑--位于园的西北侧,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兽舍建筑面积1475平方米,苑内分甲、乙、丙、丁、戊五个展区,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地理环境建造,其中扭角羚、麝牛有兽舍,形式多为棚子式,为动物避雨、雪用。

19、儿童动物园--位于两栖爬行动物馆南侧,园内有造型各异、色彩艳丽的小型动物展舍,展出有家骆驼、绵羊、山羊、大耳羊、家兔、犬、猫、豚鼠、猕猴、观赏鸟等,给孩子们提供了亲手饲喂动物,近距离触摸动物,培养爱心的场所。

20、水獭馆--是北京动物园在英国和澳大利亚驻华使馆资助下兴建的笼舍丰容示范项目,在新水獭馆里为动物修建了很多量身定做的游乐设施。

另外像火烈鸟馆、湿地展区、象房、鹰山等地方我们都没有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