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精彩游记 >

江西人文特色介绍_江西人文底蕴

江西特色文化

江西特色文化有:红色文化、山水文化、陶瓷文化、书院文化、戏曲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中医文化等特色文化和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豫章文化、客家文化等地域文化。

江西人文特色介绍_江西人文底蕴江西人文特色介绍_江西人文底蕴


江西

江西简称赣,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江西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省会南昌,位于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江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江南,自古为“干越之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之美称。

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是人文渊薮之地,文章节义之邦,其中江西是革命的摇篮。

江西九江有哪些人文风俗及习惯?

板龙灯

用竹骨彩纸扎成龙头龙尾,龙身由各节花灯组成,内点蜡烛,每节板上两盏花灯,长达2米,由一人手持。一条龙灯由上百节板灯连接组成。舞灯时,前宜制作精巧的“子母灯”引路,后有“龙尾鼓乐”伴奏,有“巨龙漫游”、“龙头钻阵”、“绳蟒脱壳”、“穿花打旋”和“飞龙跳跃”等动作阵势。如几条龙相聚时,其盘旋翻腾、圆直曲伸,配以大小爆竹,锣鼓唢呐,大有呼风唤雨翻江倒海之威势。

祭窑神

祭“窑神”的习俗来自古代万历年间发生在瓷都的一个传说。

相传在公元1599年,主持景德镇窑务的太监潘相为给烧造青花大龙缸,瓷工日夜赶制,备受煎熬,随着期限的临近,龙缸迟迟未烧成功,此时一位名叫童宾的窑工不忍众瓷工再受鞭笞,愤而投身窑内熊熊烈火,火熄之后,龙缸奇迹般地烧制成功,神宗据此封童宾为“风火仙师”,并立祠。

后代窑工为纪念这位舍己救人的先辈,把童宾称为“窑神”,遇上窑上盛事都要祭拜这位“窑神”,祈求“窑神”保佑窑火兴旺,窑工生活富庶。

徽剧

原名“徽调”、“二黄调”,1949年后定现名。明末清初,徽州腔和青阳腔与乱弹、吹腔交流融合形成该剧种,在形成过程中曾受到昆剧的一定影响。

其主要腔调为吹腔、高拨子和二黄,也唱西皮、高腔、昆腔。清初,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带,清乾隆年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风靡全国。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汉剧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清代后期,京剧兴盛,徽剧艺人多改学新腔,但徽剧在徽州部分地区仍然流行。

本世纪30年代初期,徽州有徽剧戏班约20个。解放以后,江西各路采茶戏经挖掘整理,推陈出新,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赣南采茶戏《怎么谈不拢》、《茶童戏主》,高安采茶戏《小保管上任》、《孙成打酒》,抚州采茶戏《秧》等,曾在全国性地方戏汇演中获奖并拍成电影上映。

九江采茶戏

采茶戏是江西地方小戏的总称,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

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

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恢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九江春牛习俗

春牛立春日劝农春耕的象征性的牛。泥捏纸粘而成,也叫“土牛”。立春日天子率群臣东郊迎春,鞭春牛以示劝农耕,士民都出城围观。

九江的 春帖子

春帖子,又称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这是一种在"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的书有诗句的帖子。诗体近于宫词,多为绝句,文字工丽,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的,或者寓规谏之意。 "立春"日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很盛行。

九江的鱼文化

九江的鱼文化,在“鱼肴”一面,也有自己的特点。九江人会捕鱼,会养鱼,爱吃鱼,也会吃鱼。九江的厨师特别会做鱼是有名的,精湛的烹鱼手艺代代相传,形成了一批鱼菜,像九江雄鱼头、九江鱼片、糖醋鳜鱼、红烧鲤鱼、清蒸鲫鱼、黄丫头煮豆腐、泥鳅钻豆腐、银鱼炒蛋、炒乌鱼片等都是具有九江风味的鱼肴。最讲究的是的“浔阳鱼席”。相传宋代江州“浔阳楼”酒家便以“浔阳鱼席”著称。《水浒传》中有宋江等梁山好汉登楼饮酒、品赏鱼席情景的文学描写。浔阳鱼席全部以九江水产为原料,用传统的烧、蒸、炒、炖、焖、溜等多种方法烹制而成,品种五花八门。更具本地文化特色的是,浔阳鱼席菜谱的雅名,往往取自古浔阳的人文趣事或美景胜迹,如“浔阳遗韵”、“烟水映波”、“浪井涛涌”、“宝塔锁江”、“能仁佛手”、“琵琶古亭”、“周瑜点将”、“陶公五柳”等。

由于鱼文化的长期浸润,九江的民风民俗也有许多打上了鱼文化的烙印。九江人鱼肉并重,过年过节,婚丧嫁娶,请客办酒,讲究“无鱼不成席”,怎么也得上盘鱼以示“加敬”,不仅因为“鲫鳜鲤鲂,美如牛羊”,更因为有“鱼(余)”就意味着福禄有余,年年有余,吉祥完美。因此,传统摆宴席,鱼是最重要的一道菜,主人奉上一盘鱼,鱼头必定对着席面上最重要的人物,以示尊敬与祝福。九江与鱼文化有关的风俗很多,打造渔船作兴吉祥的口彩,贩鱼苗有业内的行话,开湖撒网讲究禁忌,等等。它们从各自不同的方面,体现着九江渔民与鱼紧密相联的生命追求、心理动态,乃至语言习惯。

九江的鱼文化,还体现在九江人特别是渔民的审美活动中。渔歌、渔鼓、鱼灯,以及彩龙船、蚌壳精表演等,是九江常见的、男女老少都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

为何江西存在感始终不高?江西有何特色民俗文化?

因为江西的地理位置比较尴尬,也并没有突出的地域文化,所以容易被人们忽视。比较有名的民俗文化有弋阳腔 ,地方方言与音乐融合在了一起。还有特殊的中秋食物湖口粑 。

因为这个地区没有很多的旅游业发展,不会让很多人去进行参观,而且民族特色也不是很明显。采茶戏,六月六晒龙袍,求子,高腔,等等,这些都是属于这个地方比较珍贵的一些民俗文化。

其实就是因为江西的发展并没有太过于发达,所以存在感会比较低一些,江西其实是有比较多的一些特色民俗文化的,比如说在赣州当地是有很多特色美食,还有一些文化景点,江南宋城

这个恐怕是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吧。江西需要加强对外宣传。可通过名人效应、形象大使乃至荣誉市民等方式提高全国知名度。多宣传江西的文化美景、人文以及现代气息。也可以增加在媒体的宣传。

江西的地方文化有哪些特点

江西文化事业发展注重突出地区文化个性和特色,努力挖掘地域文化的独有内涵,形成了以红色文化为主旋律、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发展方向。弘扬红色文化主旋律方面,江西将革命传统的文化内容与时代发展完美结合,出现了一批体现红色文化主旋律的文化品牌,如红歌会、大型情景歌舞《》等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江西,简称赣,23个省之一,省会南昌。江西位于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于华东地区,界于东经113°34′36″-118°28′58″,北纬24°29′14″-30°04′41″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

江西有什么风俗习惯?

阅尽往昔世相,历经风云变幻。如若每座城都有属于自己的符号。庐陵之地,该是“人文”。我的家乡,位于江西省的一个小县城—安福。这虽是一个小城,却也独具魅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沐浴在小城温和的细雨中,使得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多了一丝温柔。下面我将展开对安福年味和风俗的介绍。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安福的特色年味。安福的味道,是深藏在味蕾间挥之不去的记忆,食如人生酸甜苦辣咸,勾勒出世间百味。

2、午云烧鸡公

3、安福炒粉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那么我们来看看安福有什么风俗吧。

1、南乡烧塔

2、打糍粑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安福的年味和风俗将深深藏在每个安福人的心间,回想起来甚是觉得甜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