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精彩游记 >

登云峰山观海岛_登山观云海诗

郑道昭《登云峰山观海岛》一诗的内容是什么,出自哪儿

原创回答:

登云峰山观海岛_登山观云海诗登云峰山观海岛_登山观云海诗


《登云峰山观海岛》

朝代:北朝魏 作者:郑道昭

山游悦遥赏,观沧眺白沙。

云路沈先驾,灵章飞玉车。

金轩接日彩,紫盖通月华。

胜龙葛星水,翻凤暎烟家。

往来风云道,出入朱明霞。

雾账芳宵起,蓬台植汉邪。

流精丽旻部,低翠曜天葩。

此瞩宁独好,斯见理如麻。

秦皇非徒驾,汉武岂空嗟。

【暎】yìng,同“映”

【旻】 mín 天,天空;又特指秋季的天:~天。苍~。

出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参考资料:《魏书·郑羲附道昭传》说他"好为诗赋,凡数十篇",但今仅存诗4首,文3篇。辑入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和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莱州云峰山景区旅游指南

莱州市云峰山风景区名胜古迹众多,风景秀丽。春夏秋三季是游览景点的最佳时间。景点详细介绍,开放时间,景点地址,一些旅游推荐,请看正文! 莱州市云峰山风景区旅游观光介绍

基本介绍 云峰山,又名文峰山,被美优环绕,风景秀丽。春桃、夏蝗、秋枫、冬松堪称四季之美。它的峰顶突兀,两边各有一个短峰,就像书房里的笔筒,所以俗称笔架山。云峰山海拔326米。正所谓“一山不高,一文成名”。

公元511年,时任光州(今莱州)刺史的北朝大书法家郑道昭所刻的21块摩崖石刻,就藏在这座山的幽林之中。距今已有1500多年。其中《郑文公碑》,《论经书诗》,《观海童诗》等。是最的,被称为“李楷之极”,是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此外,还有宋、明、清石刻20余处,在错落的群山中形成了天然的碑林。清中叶以后,碑学越来越盛行,云峰石刻受到学术界和书法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艺舟双楫》年,清代学者包提出“北碑字多,《郑文公碑》字独异,而篆、韵、草感尽善尽美”的论点。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年说“云峰山的石雕精美、密集、合理,如神仙对树嚎叫,海客泛滥,不可想象”。云峰石雕被列为“以上佳品”;叶是德高望重的人。《语石》年,他说:“郑道昭上下云峰山碑,刻于《论经诗》年。他继承了篆刻,把北方的乔叶,如马路的蓝光,变成了文明。他的笔力强劲,能拨弄犀牛,能打龙蛇,而他的刀刃是徒劳的。唐初,欧、豫、楚、薛四大家族被笼罩。非北朝独第一书,实书以来只有一人”。碑家赵和日本书法家也推荐郑道昭为“古今之人”。

1986年,云峰山摩崖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书法协会等单位先后举办了云峰山北朝石刻学术研讨会、全国书法研讨会、第二届云峰山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云峰山石刻1500纪念会等。也促成了许多云峰山石雕研究著作的发表,不断扩大了石雕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书法界的影响。 特色:看太阳,看海,听海浪,《郑文公碑》

旅游指南 景区级别:AAA

推荐月份: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 开放时间:08:30-17:00

电话:0535-2211871 景区地址:烟台莱州市南7.5公里。

停车场信息:山脚下的停车场免费。 温馨提示:请勿带火进入景区,文明出行。

旅游指南 游览:休闲观光,书法研究。

建议:登山鞋、望远镜 讲解员价格:10人以下60元,10人以上100元。

设施:景区设有购物场所,供游客购买纪念品。 优惠政策

学生凭身份证享受半价优惠。现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残疾人持有效证件免费,未成年人免费,60岁以上老人免费,军车免费。 2021年9月,云峰山景区免费开放。免费网上预订渠道:1。烟台吕雯云平台上的分时预订;2.在“支付宝”APP首页搜索“莱州云峰山景区”,在“时间-sh”中订票

书法的种类

书法有哪些种类?#星知#

大致分为:楷书、隶书、行书、魏碑、篆书、草书。

楷书中包括:颜(颜真卿)体、欧(欧阳询)体、赵(赵孟頫)体、柳(柳公权)体。

甲骨文

钟鼎文(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真书)

楷书又有宋体字

现代真书

当代电脑上又演化有

仿宋体

宋徽宗

又独辟楷书中的一种瘦金体

属楷书的一种

楷书在历史上因个人书法家名气

留有欧

颜柳

赵四体·········类似分类忧郁哦现代的启功字体

现代印刷的类似于同梯子的

圆润写的就是启体字···········

大类是你说的这些。具体还分为:(1)楷书:有行楷、楷行、唐楷、魏楷等;(2)草书:有章草、狂草等;(3)篆书:有大篆、小篆、金文、籀文、甲骨文、等;(4)隶书:有汉隶诸碑、篆隶、草隶等。还繁衍出很多,不一一例举。看一下书法演变史。说得不对的地方,请谅解。按教科书为准。

基本分法:楷体 隶体 行体 草体 隶书

详细分法:楷体、繁体、行书、草书、魏体、隶书、小篆、大篆

还有这种··分法··

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今草)等五种

如果你说的是基本分法··那就这五种了啊···老大···

还有就是龙体

好像还有几种,因为我的那本书法教程放在家里了,不好意思啊。

甲骨文

金文

灵章的解释

灵章的解释指的经典、符箓。 北魏 郑道昭 《登云峰山观海岛》诗:“云路沉仙驾,灵章飞玉车。” 唐 陆龟蒙 《句曲山朝真词·迎真》:“空洞灵章发一声,春来万壑烟花醒。”《云笈七签》卷八十:“三 天真 人,同时监盟,烧香散花,诵咏灵章。”《醒世恒言·薛录事 鱼服 证仙》:“其时道士手举法器,朗诵灵章,虔心禳解,伏阴而去。” 词语分解 灵的解释 灵 (灵) í 有效验:灵验。灵丹妙。 聪明,不呆滞:灵巧。 机灵 。灵慧。 敏捷的心理活动:灵机。灵感。 灵性 。 精神 : 灵魂 。心灵。英灵。 旧时称神或关于神仙的:神灵。 精灵 。 反映 敏捷,活动迅速: 灵活 。 章的解释 章 ā 歌曲诗文的段落:章节。章句。乐章。章回体。顺理成章。 断章取义 。 条目,规程:章程。 章法 。简章。章。约法三章。 修理: 杂乱无章 。 花纹, 文采 :黑质而白章。 戳记:图章。盖章。 佩带的身上的标志

魏碑体鼻祖郑道昭,《郑文公碑》作者郑道昭书法特点

在北朝文学开始兴起之际,郑道昭是较有成就的诗人之一。其诗长于写景,略具清拔之气,风格与南朝的谢灵运和鲍照相近,跟其他北朝诗人模仿齐梁不同。如《与道俗□人出莱城东南九里登云峰山论经书》的“双阙承汉开,绝□虹萦□;涧□禽朝迷,窦狭鸟过亟”,《登云峰山观海岛》的“山游悦遥赏,观沧眺白沙”,笔力劲健,较有气势。他的文章,两篇是章表,无甚特色,仅《天柱山铭》尚有文采。《魏书·郑羲附道昭传》说他“好为诗赋,凡数十篇”,但今仅存诗4首,文3篇。辑入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和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郑道昭喜欢修身养性,炼气化丹,曾于延昌元年(512年)在莱州大基山依车、西、南、北、中虚设“青烟寺”、“白云堂”、“宋阳台”、“玄灵宫”、“中明坛”等炼气之处,并刻字志之,还做了一首《置仙坛诗》题刻于壁。从此,莱州云峰山、大基山光彩大增,名扬四海。熠熠生辉的石刻,使海内外游人墨客向往。

作品

他还是我国古代书法家,魏碑体鼻祖,工书善正书,体势高逸,作大字尢佳。被誉为“书法北圣”,南与王羲之齐名,有“南王北郑”之誉。史称郑道昭“少而好学,博览群言,……博学经书,才冠秘颖。”他书刻于青、光二州山崖的众多题刻,总称“云峰刻石”(包括掖县的云峰山、大基山,山东省平度市的天柱山,青州市玲珑山)。清嘉庆、道光间山东云峰山、天柱山等处,发现郑道昭所书40多处,成为北魏书法艺术的三大宝库之一。其中以《郑文公上碑》、《郑文公下碑》、《论经书诗》、《观海童诗》等摩崖刻石最为。从郑道昭的这些书法艺术代表作来赏析,他的书艺风格特点是,下笔多用正锋(偶用侧锋),大起大落;起落转折,处处着实;间用侧锋取势,忽而峻发平铺,既有锋芒外耀,尤多筋骨内含。妙在方圆并用,不方不圆,亦方亦圆。或体方而用圆,或用方而体圆。故能给人以结体宽博,笔力雄强的感受。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把郑道昭云峰刻石42种列于“妙品”上。称“云峰山刻石,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

《郑文公碑》分上下二碑,上碑在山东省平度市天柱山之阳,无碑额,二十行,每行五十字;下碑在山东省掖县云峰山之阴,五十一行,每行二十九字,上下碑的内容基本相同。《郑文公碑》传为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所书,他为了传述其父郑羲的功德而于魏永平四年(511)刻于摩崖之上。下碑有“荥阳郑文公之碑”碑额七字。

《郑文公碑》以古朴淳厚的篆法为主,参以方笔隶意,笔调凝炼,如古松蟠屈,体势开阔雄健,神采奕奕。 包世臣《艺舟双楫》赞其书“篆势、分韵、草情毕具”,以至去天柱、云峰观摩刻石者接踵,而购得拓片者相以为荣。 清叶昌炽评其书曰:“郑道昭云峰山《上、下碑》及《论经诗》诸刻,上承分篆,化北方之乔野,如筚路蓝缕进入文明,其笔力之健,可以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欧虞褚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不独北朝书第一,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此虽过誉之论,但亦可以看出此碑影响之大。 近人祝嘉先生的评价是:“其成就决不在王羲之之下,应奉为北方书圣,与王羲之并尊。”书家沈尹默先生则谓:“通观全碑,但觉气象渊穆雍容,骨势开张洞达,若逐字察之,则宽和而谨束,平实而峻肆,朴茂而疏宕,沉雄而清丽,极正书之能事。”钟致帅《雪轩书品》中说:“云峰魏碑,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不失为一代名作,无愧于千古佳品。”可见《郑文公碑》在北魏书法中的重要地位。

《郑文公碑》传无宋拓本。乾隆年间,桂馥寻踪访碑,始有拓本传世。

《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集众体之长,有篆书的笔法,隶书的体势,行书的纵逸风姿,又有楷书的端庄。其用笔,既有篆法圆转形成的圆笔印象,又有隶法方折形成的方笔感受。方圆兼备,变化多端,雍容大雅。或以侧得妍,或以正取势,混合篆势、分韵、草情在一体,刚劲姿媚于一身,堪称不朽。 此碑雄浑凝重,为书家所重。如包世臣、龚自珍都将它同南碑之冠的《瘗鹤铭》相提并论。欧阳辅评此碑说:“笔势纵横而无莽野狞恶之习,下碑尤瘦健绝伦。”叶昌炽更谓“其笔力之健,可以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欧虞褚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不独北朝第一,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又说:“余谓郑道昭,书中之圣也。”近人祝嘉先生的评价是:“其成就决不在王羲之之下,应奉为北方书圣,与王羲之并尊。”钟致帅《雪轩书品》中说:“云峰魏碑,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不失为一代名作,无愧于千古佳品。”《郑文公碑》正是从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笔势尚有隶意,也出现了楷书笔法。清代包世臣谓此碑篆势、分韵、草情毕具,有“云鹤海鸥之态”,是魏碑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包世臣说:“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也。”是“真文苑奇珍也”。而康有为在看过“郑文公碑”后说,如果谁没有见过此碑,就没有资格谈论书法。在清代,已成为“碑学”魏碑体不可多得的珍宝。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瘗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同是摩崖山书,风格相似,可谓南北双星。清人龚自珍诗云:“欲与此铭(指《瘗鹤铭》)分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史称北魏书法为民间书法,若以名而论,当推郑道昭父子为一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