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当地分享 >

古代新场名人_新场的名人

南汇新场镇明朝时潘姓名人

潘允端。根据查询南汇相关信息得知,南汇新场镇明朝时潘姓名人是潘允端。潘允端(1526~1601),字充庵,上海人,其父潘恩,字子仁,号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

古代新场名人_新场的名人古代新场名人_新场的名人


南汇区的人物

宋、元时期,南汇盐业鼎盛,下沙、周浦、新场已形成较大规模的集镇。“水乡”新场更是“歌楼酒肆、商贾辐辏”,有“小小新场赛苏州”之美誉,至今仍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江南古镇。北宋末期,宋室南迁,秦少游之孙秦知柔举家寓居南汇;诗人储泳也定居周浦,终老是乡,至今存有储泳墓——“木鱼坟”。明代中医名家李中梓(惠南镇人)著有《医宗必读》,至今仍是中医必读之书。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列主义理论家张闻天出生于南汇祝桥乡,至今留有张闻天故居。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为南汇航头镇人,其《傅雷家书》为后人所诵读。大团镇人吴仲超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20余年,对祖国的文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场古镇的古镇主要景点

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新场大街367号),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初建于清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解放前,这里是新场的一个典当行——信隆典当。新成立后,曾做过镇文化宫、工人俱乐部,2006年经过修缮后,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设计布展成“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陈列馆内共设有沧海桑田、煮海熬波、名人荟萃、生态古镇4个展厅。

凤凰阿拉营镇古代名人

书家堂是凤凰县阿拉营镇一个古老村寨。杨秀河介绍,这里住了200多户居民,均是北宋杨家将的后裔,他就是杨业的第37代孙。杨六郎第三子杨再思当年奉旨平南,见其地势险要,便在此安营扎寨,书家堂逐渐成为军事重地,至今古迹犹存。

浦东新场镇千姿百态的十八座古桥

作者 赖维平

上海开埠于1843年 浦东新区起始于深 厦 珠 汕特区之后 如今浦东高楼林立 如织 中外大企业 经济开发区 科技 园区 文化中心比比皆是 高速 高铁 地铁 磁悬浮风驰电掣 现代化的新浦东把上海这座国际化城市拉升到新的高度。

在现代 时尚 的大潮中 传统 旧式的小集镇并未消失 它们展现出老上海原来的风貌。

在处处追赶时髦 事事高攀上流的上海 小集镇给人一种回归世俗的轻松

拥有召稼楼 新场镇的上海人何必舍近求远再去周庄 乌镇

上篇说的是浦江镇的召稼楼 本篇说的是南汇区的新场古镇

新场古镇 千年古镇 有一个奇美的古称 石笋里。新场古镇以其静谧 美丽 多姿得到世人青睐 游人纷沓而至 以其江南文化特色和美学价值引得文学艺术家们的垂青,李安导演选此作为色戒的拍摄地。叶问 八月未央 摆渡人也在此取景拍摄。

新场由盐场而起 源头是盐民晒盐的场所 后来海滩长了出去 老盐场逐渐成为盐民居住和交换商品的场地 改名新场 经长期经济文化的积累 繁荣景象一度超过上海县城。

群雕像,正面是盐官瞿廷发与盐民的群雕,上书写两浙盐运使署松嘉分司 背后有煮海熬波四个大字 煮海熬波 励精图治 浦东人由来已久的开发精神

一条古街总要竖几块牌坊做门面 有的显示地点街名 有的显示 历史 源渊 有的显示名人轶事

这座牌坊显示街名 上写石笋里 被誉为江南第一牌楼

这座牌坊是明万历太常寺卿朱国盛因他家祖父起三代都当上了二品官而建 树碑立传 牌楼书写 三世二品

小桥 流水 人家是江南古镇的基本格局 大同小异 略有迥异 像苏州这样的江南古典名城亦不过如此 所以文人墨客给小小新场赛苏州的赞誉

小桥

洪福桥

千秋桥

包家桥

青龙桥

石桥在古镇有十八处之多 游客都喜欢在小桥留影 弄出一点穿越感

流水

没有小河就没有小桥 小河流淌 徜徉安稳 江南小镇的节奏

人家

沿河而居 水上人家 商贾官宦 才子佳子多出于此,小河哺育的小镇文明不可小觑

木廊

木走廊既可以遮阳避雨又可以歇息赏景 江南水乡的一大特色景观

长廊连着廊桥

设在木廊内的茶座和饭庄

茶馆

第一楼茶馆 古代新场繁荣的象征 自称江南第一楼 三层木质建筑 底层为普通茶座 中层为书场 说书 评弹艺人在此演出 上层为栈房 供游客借宿歇息

武夷山大红袍在这里也挂出灯笼哦

与召稼楼相比 古街有雅俗之别 召稼楼俗 新场古街雅 各有风格 显而易见 游客各取所需 也随着环境的差异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街景

游人不多 悠闲漫步

爬满绿藤的小屋

算命 看的店面

时下难得一见的老裁缝铺

古人行为雕塑多处可见

与古人共饮一壶茶

吃食

新场古街的吃食比起赵稼楼那是小巫见大巫没的比,但有自已的特色

注意后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

油墩子

海棠糕

竹笋肉烧卖

能讲出以下两图为何食物吗

浦东十八铺 新场第一镇 它展示的浦东原住民生活画卷 很经典 很和谐 漫步其间 悠闲平静 十分享受

上海南汇新场古镇出那位院士

上海南汇新场古镇出的院士有两位:

1、中科院院士叶培大,1915年出生于上海南汇县新场镇中北街。1980年当选为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为科学院资深院士。1990年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电磁科学院院士。2011年1月16日12时,叶培大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2、唐有祺,出生于南汇新场镇洪东街,1950年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1951年8月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1980年当选为科学院化学部委员(院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