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当地分享 >

南京新一线城市排名_南京新一线城市排名榜

南京是几线城市

一线城市在来说就是门户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其他省会城市或者直辖市均为二级城市。

南京新一线城市排名_南京新一线城市排名榜南京新一线城市排名_南京新一线城市排名榜


南京市属于二线城市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南京地处东部地区、长江下游、濒江近海。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0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25.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7万人,城镇人口678.14万人,城镇化率82%,是长三角地区及华东地区的特大城市。

南京是四大古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长期是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南京地区早在100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至60多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南京汤山生活。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此后东晋、南朝的刘宋、萧齐、萧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继此之后,南京又先后成为杨吴西都、南唐国都、南宋行都、明朝京师、太平天国天国、中华首都,故称"六朝都会"。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新一线城市。

在2022年正式成为新一线城市。

南京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是长江三角洲的特大城市和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重要门户城市、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一线城市在来说就是门户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其他省会城市或者直辖市均为二级城市。

南京市属于二线城市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南京地处东部地区、长江下游、濒江近海。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0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25.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7万人,城镇人口678.14万人,城镇化率82%,是长三角地区及华东地区的特大城市。

南京是四大古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长期是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南京地区早在100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至60多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南京汤山生活。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此后东晋、南朝的刘宋、萧齐、萧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继此之后,南京又先后成为杨吴西都、南唐国都、南宋行都、明朝京师、太平天国天国、中华首都,故称"六朝都会"

新一线城市排名2021

新一线城市排名2021

1、根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的榜单显示一线城市排名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

2、进入新一线名单的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郑州、长沙、东莞、佛山、宁波、青岛和沈阳。

3、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从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一级维度来衡量城市的商业魅力。

4、苏州的经济实力、人均GDP、人均城镇收入都远强于成都、杭州、西安,所以苏州的排名少应该排在成都、杭州的前面,而南京不管是从教育实力还是经济实力来说,都比西安要强,所以南京的排名应该也在西安的前面。

新一线城市2023榜单

2023年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天津、郑州、东莞、青岛、昆明、宁波、合肥。

这是通过近200个品牌、17家互联网公司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围绕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一级维度来评估337座地级及以上城市。成都每年都雷打不动的以100分位居新一线城市首位。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天津、南京、青岛、长沙9个城市稳如磐石,是每一年公布名单的常客。

苏州自2016年晋级新一线城市后,一直在列。东莞自2017年晋级该榜单之后,此后也一直在列。郑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佛山、昆明、合肥、宁波、沈阳则成了这个铁打的营盘中流水的兵,时而上榜,时而出局。北方城市数量越来越少。

2013年15个新一线城市中,北方尚有天津、西安、青岛、沈阳、大连、济南6个,到2023年只有西安、天津、郑州、青岛4个。

城市榜单维度分析:

1、商业资源集聚度聚焦大品牌青睐度、城市商圈实力和基础商业能级。从空间来看,新一线城市商圈的物理边界仍在扩张。

2、城市枢纽性由城际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联系度、物流通达度、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数构成。

3、城市人活跃度指数,衡量消费、社交和夜间三个维度的活跃情况。高度依赖旅游业以及边境城市整体排名受影响最为明显。

4、生活方式多样性主要测量出门新鲜度、消费多样性和休闲丰富度。

5、未来可塑性通过产业创新、人才吸引、消费潜力与城市增长评价城市发展潜力。

以上内容参考:

一线城市有哪些

谁是第城市,近几年来可谓是争议不断,重庆在GDP层面已经稳居全国第五,并有着随时跻身前四的强大实力,但却很少有人将其视为第城市,反而是杭州、武汉、成都三大城市不断被提起,被认为是第城市的三个潜在候选者。

至于到底谁是老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有定论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三个城市都太了。

2022年初举办的

2021—2022年度大陆地区城市百强峰会,从基础设施指数、科研教育指数、综合经济指数、民生指数四个维度将,我国的城市划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其中一线城市有18座

,对于备受争议的谁是老五,也给出了一个具有一定认可度的答案,那就是武汉,至于为什么是武汉,咱们后面一起分析,下面一起聊一聊这最新版的18个一线城市。

最新出炉的18个一线城市,其实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北上广深作为我国公认的四大城市,排名前四可以说是名副其实,至于具体的排名方面,北京、上海的排名不具备任何争议,广州、深圳的排名可能略有争议。

在目前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下,时刻面临被重庆在GDP层面超越的广州,可谓是被不少唯GDP论网友看衰。

经济实力更加雄厚的深圳无疑更受青睐,但深圳的这种领先优势也仅仅在于经济层面,而该榜单的评选更像是一种城市综合实力。

起码在科研教育指数层面,深圳就与广州相去甚远,或许其它3个维度中深圳至少有2个维度微微领先,但也不足以弥补其科研教育维度的巨大差距,这是地位,更是底蕴。

第二层次:武汉、南京、成都、重庆、杭州、天津

北上广深之后,这六个城市依次排名第五至第十,如果说天津排名第十略有意外的话,那么武汉排名第五、南京排名第六或许就是十分惊喜了。

武汉领先南京没有问题,或者说也可以接受,但是武汉、南京同时领先成都、重庆、杭州,那么就小有争议了。

因为成都、杭州可都是争五选手,结果败给了武汉不说,还齐齐败给了南京,这就让人有点不能接受了。

武汉能高居第五,凭借的是综合经济指数远超南京,而科研教育指数则远高于成都、杭州,至于基础设施指数、民生指数方面,这四个城市其实差距并不明显。

如果非要比较的话,或许武汉、南京的基础设施指数要略高于成都、杭州,而成都、杭州的民生指数则要略高于武汉、南京。

杭州败给成都可以说是比较合理的,毕竟除了地理优势,杭州有的成都基本都有,有成都有的则杭州未必有。

重庆能够排名第八,其实已经算是非常给面子了,毕竟重庆的市情摆在那里,一直以来争议都非常大,在很多非经济类城市排行榜中,重庆甚至都进不了前20,争议之大可见一斑。

相比之下,天津排名第十表面看似不合理,实则还是很合理的,网上有这么一句话:天津是一座被GDP排名误导了的城市,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天津目前的城市实力稳稳的全国前十,当然不容否认的是,天津目前的趋势的确正在向下,正处于退出前十的边缘。

第三层次:苏州、长沙、青岛、西安、郑州、宁波、无锡、大连

苏州排名第11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作为一个普通的地级市,距离前十仅有咫尺已经足以证明其城市实力。

其科研教育指数、民生指数两方面苏州的确是略有差距,具备随时随地跻身前十的能力,兄弟城市无锡则是18个一线城市中另一个普通地级市,情况与苏州相似。

长沙、青岛、郑州、宁波四个城市这几年本身就处于竞争之中,2个省会、2个单列市,在GDP层面彼此差距并不大,城市发展水平都是公认的。

但短板也是比较明显的,比如郑州的科研教育指数偏低,宁波的基础设施指数偏低,长沙、青岛相对来说发展比较全面。

西安排名第14基本符合现实,毕竟除了经济实力略有不如外,西安其它层面的实力已经足以跻身全国前十了。相比之下,大连排名第20,属于一个大惊喜,毕竟厦门、沈阳、济南这三个城市都还待在二线城市队列,论实力的话或许济南略差一些.

但厦门、沈阳可都是不输于大连的,甚至还要略高于大连。大连到底凭什么能够力压厦门、沈阳位列一线城市,的确是比较让人费解的,如果换成厦门的话,或许就比较合理了。

对于最新18个一线城市的排名,你如何看待?

南京是几线城市

南京是新一线城市。

根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2020年,15个进入“新一线”的城市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

南京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是长江三角洲的特大城市和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重要门户城市、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南京的市民精神是“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南京的市树是雪松,市花为梅花,南京旅游城市的标志是“龙蟠虎踞”。

历史文化

1、民俗:南京主要的民俗活动有元宵灯会、清明踏青、端午节游秦淮、中秋圆月摸秋、重阳登高会、腊八节品粥、小年迎财神等。

2、工艺:南京的工艺品种类繁多,有南京云锦、金陵金箔、南京绒花、雕花天鹅绒、南京仿古牙雕、金陵折扇、南京木雕、南京剪纸、金陵竹刻等。

3、文化遗产:截至2021年,南京有4项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金陵琴派)、南京云锦织造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剪纸(南京剪纸)”、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4项江苏省和70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以上内容参考:

全国一线城市排名

全国一线城市排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2019年百强城市排行榜”正式发布,根据“2019年百强城市排行榜”排名:北京(94.65分)、上海(91.07分)、广州(80.91分)和深圳(79.22分),排名重新回到“北上广深”。

2018年4月26日,依据最新一年的170个品牌商业数据、19家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及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对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2018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新鲜出炉,15个“新一线”城市排名也正式公布,成都再次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这也是成都第四年蝉联“新一线”城市榜首。

四个一线城市在各自的两个梯次中调换了位置——由“北上广深”变为“上北深广”。15个“新一线”城市的席次也有一些改变,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宁波、佛山、合肥、青岛。

2022年6月1日,《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正式发布。在纳入榜单评估的内地337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省会长沙继续稳居前十,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为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宁波、佛山、合肥和青岛。

城市分级

为保证榜单的延续性与可比性,这份2018年最新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沿用了上一年的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指标。

维持了原有的算法框架:一级指数的权重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专家委员会打分的方式计入,二级指数以下的数据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以此综合计算的结果,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除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外,该榜单评出了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90个四线城市和129个五线城市。

以上内容参考:

哪些城市是新一线城市?

截止到2021年3月9日西安属于新一线城市。

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

新一线城市是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依据品牌商业数据、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及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对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排名而出。

该榜单标准依托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指标。算法框架为:一级指数的权重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专家委员会打分的方式计入,二级指数以下的数据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

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扩展资料:

西安地处陆地版图中心和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华北和华东各地市的必经之路。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的西部中心城市,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

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以西安为中心,有9条高速在此交汇,形成了贯通陕西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有公路2800多千米,有6条国道干线通过。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二环路、三环路全面贯通。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

参考资料来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