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轻松行 >

蟠龙山长城抗战历史(蟠龙山长城导览图)

你好!我先给你介绍一下长城的一些历史和情况,  急用啊……

长城(the Great Wall)是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长城是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

蟠龙山长城抗战历史(蟠龙山长城导览图)蟠龙山长城抗战历史(蟠龙山长城导览图)


长城在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城位于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象,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那是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里面有这古代劳动的血汗和智慧。

古北口长城

古北口长城位于密云县古北口镇东南。由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金山岭长城和司马台长城组成。北齐天保六年(555)修筑一道自西河起(今陕西榆林河)至山海关共1 500余千米 古北口长城地图的长城。其中,古北口是重点设防的关口。金、元两代曾对此关口增建。明洪武十一年(1378)起加修关城、大小关口和烽火台等关塞设施,并增修门关2道,一门设于长城关口处,称“铁门关”,仅容一骑一车通过;一门设于潮河上,称“水门关”,存遗址。隆庆元年(1567)戚继光、谭纶开始对自山海关到居庸关(见居庸关及云台)的长城进行大规模改建,古北口长城得到修建。望京楼为该段长城的点,海拔986米。

1933年古北口抗战在此进行,360余名阵亡将士遗体合葬于古北口长城脚下,建古北口阵亡将士墓。①卧虎山长城。位于密云县 古北口长城古北口镇河西村,海拔665.2米。建于明洪武八年。城墙全长13.6千米,设敌楼20余座。②蟠龙山长城。位于司马台长城和卧虎山长城之间。全长5 000米,设敌楼19座。将军楼和二十四眼楼为建筑精华。将军楼地处蟠龙山的制高点,为指挥机关所在地,楼呈正方形,宽10.1米,楼南北共有4个箭窗,东西各有3个箭窗,东、南、西、北各有1门;二十四眼楼造型为正方形,双层。每层每面3个箭窗,共24孔故名。但目前二十四眼楼已被日本炸掉了一半,残缺不全。

整个古北口长城并没有被人工修过,非常具有沧桑感,而残破的城墙和弹眼更是让人仿佛处身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夕阳的照射下,令人潸然泪下。

最壮美的长城、长城脚下的水镇和古村

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50年建都史的古城,首都北京有数不清的 历史 文化遗产,也有众多的自然风景名胜,但能够将原生态自然风光与 历史 人文景观融于一体的景点并不多见,北京密云的古北口就是这样一个地方,那里不仅有险峻的山峦、奔腾的河流,雄伟的长城、江南水乡度假区,还有古朴自然、遍布 历史 遗迹的民俗村落,在这里山与水、人与物、文化与艺术、 历史 与自然浑然天成,让连往返。

古北口作为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一个要塞关口,是封建王朝时期拱卫京城的军事重镇。“地扼襟喉趋朔漠,天留锁钥枕雄关”,东有蟠龙山,西有卧虎山,山势险峻,崖壁陡立,两山紧锁潮河,河岸只有一辆车可通过的道路。为辽东和内蒙古通往华北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辽、金、元、明、清这五朝,大大小小争夺古北口的战役从未停止过。附近的长城、古镇、古村皆因“古北口”而得名,“古北口”这一名称始自唐代,因是当时幽州北部的重要关口而得名“北口”。唐王朝在此设有北口守捉,屯兵驻守。五代起开始称作“古北口”或“虎北口”。古北口既让许多热血男儿在这里保家卫国,也以其独特的地形和 历史 文化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苏辙、刘敞、纳兰性德等都在此留下了许多名文佳句。

最壮美的长城——古北口长城

古北口长城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两部分组成,北齐长城在南,明长城在北,整个古北口长城在近几十年来并没有大规模整修过,依然保持着它旧时的模样,残破的城墙上面遍布许多枪炮弹眼,站在经历过数百年 历史 沧桑的长城上,层峦叠翠,湖光山色,北国风光尽收眼底,一股怀古伤今之情从心底喷薄欲出。

古北口长城的“壮美”还体现在这里曾是的长城抗战发生地,1933年,当日本侵略者把魔爪由东北伸向华北时,军队在此地组织了对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抵抗,伤亡数千人,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用血肉之躯筑起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新长城。

北齐长城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天保年间,金、元两代曾对此关口进行增建。明朝洪武年间徐达在修明长城时,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加砌了石块,增强长城的防御能力,构成古北口的第二道军事防线。后来明朝隆庆年间戚继光在古北口修复明长城时,又重新加固了北齐长城,在城墙外加砌了城砖,从而形成了古北口的双长城。现存的遗址全长约20公里,北齐长城上至今仍然保留着的大花楼烽火台和七个关口。

古北口明长城长约40公里,是明万里长城中最坚固雄伟的一段,也被众多学者和游客誉为“最壮美、最险要”的一段长城,共分为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金山岭长城和司马台长城四段。自明洪武十一年起在此开始加修关城、大小关口和烽火台等关塞设施,并增修门关2道,一门设于长城关口处,称“铁门关”,仅容一骑一车通过;一门设于潮河上,称“水门关”。明朝隆庆元年戚继光、谭纶开始对自山海关到居庸关的长城进行大规模改建,古北口长城作为京师军事防御工程的核心,因此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规模地加固重修。

这四段明长城中,蟠龙山长城因其敌楼和城墙富于变化景观壮美而闻名,城墙独具特色,有土墙、石墙、砖墙等不同风格。这里有的将军楼,独特雄伟的“二十四眼楼”,以及由士兵思乡而得名的好望楼等等。将军楼地处蟠龙山长城的制高点,楼呈正方形,宽10米,南北各有四个箭窗,东西各有三个箭窗,有东、西、南、北四个门。烽火台上是穹窿顶,顶上四周是垛口,在长城敌楼中较为少见、气势宏伟且保持原貌的多门洞。在的长城抗战中,敌我双方争夺最激烈的就是这座二层的将军楼。这座城楼遭受了日军的狂轰滥炸,但仍坚固如斯,当时360余名将士在这里殉国。为缅怀这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人们在古北口长城脚下修建了古北口阵亡将士墓。

二十四眼楼是蟠龙山长城东面最后一座敌楼,战争中与的将军楼相呼应,有上下三层,一二层四周各有三个箭窗,顶层周围是垛口。二十四眼楼有24个瞭望孔,是长城建筑史上不多见的珍品。

司马台长城建在刀削斧劈的山脊之上,以险、密、奇、巧、全著称,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明代的原貌。从远处看,它宛如一条巨龙飞舞奔腾于奇峰峻岭之巅,蔚为壮观。“危岩险涧、孤峰险楼、悬空险墙”,尤其是天梯和天桥两段,更是险中之险。走在上面,双眼不敢斜视,战战兢兢,令人望而生畏。

司马台整段长城构思精巧,建筑精美,造型各异,堪称万里长城中的精华。这里的敌楼座座精巧别致,变化多样,建筑格局各不相同。从外观看,有单眼楼、双眼楼、三眼楼、四眼楼和五眼楼;有方形楼、扁形楼、梯形楼、拐角楼等;有单层楼、上下相同的双层楼和三层楼。每个敌楼的四面墙上都有射击孔、了望孔、吐水嘴等。有些敌楼的飞檐和墙壁上还装饰着各种浮雕,的学者罗哲文教授多次带队考察后赞叹道“长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马台长城又堪称长城之最”。

历史 文化名镇——古北口镇

名闻天下的古北口长城脚下,潮河之畔,坐落着的是第一批特色小镇——古北口镇。古北口镇下辖4个居委会和9个行政村,总面积85平方公里。古北口镇 历史 悠久,有近4500年的建置史。早在春秋时期,燕国便在此地筑墩设防,以防范北方草原民族的侵袭,此后历朝历代都在此筑城布防。作为据守京城北方的门户,这里南控幽燕,北撼朔漠。自古以来就是北部地区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和咽喉要道,因此素有“燕京门户”、“京师锁钥”之称,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古镇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在古北口镇有这样的一句民谚:“七郎坟,令公庙,琉璃影壁靠大道,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道出了这里悠久而厚重的文化。古北口镇空气清新,植被茂密,山环水绕。这里的气温平均要比市内低4—6摄氏度,素有“小承德”之称。

近些年古北口镇通过整合当地的自然风景、 历史 古迹、人文景观等生态和人文资源,不断挖掘 历史 事件、英雄人物、军屯文化、商贸文化、八旗文化、宗教文化、民风民俗等,丰富文化 旅游 内涵和体验。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休闲 旅游 产业,重点打造了古北口、司马台、河西、汤河、潮关等乡村 旅游 强村,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打造特色 旅游 活动,比如司马台村依托古北水镇景区积极发展民宿酒店产业;古北口村依托当地的 历史 遗存重点发展民俗 旅游 业。同时实现规范化运营,并开展“一村一品”运动,推动农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先后被评为“ 历史 文化名镇”、 “全国特色景观 旅游 名镇”和 “特色小镇”等。

近年来,令古北口镇声名鹊起的,是在镇域东部司马台等村庄基础上整治改建而成的一个集“山、水、城、堡、寨、屯”于一体的特色 旅游 度假区——古北水镇,水镇背靠司马台长城,坐拥鸳鸯湖水库,地理位置优越。水镇分为“六区三谷”——老营区、街区、水街风情区、卧龙堡民俗文化区、汤河古寨区、民宿餐饮区与后川禅谷、伊甸谷、云峰翠谷。拥有43万平方米精美的明清及风格的山地合院建筑,包含7家主题酒店、10家精品酒店、28家民宿客栈、30余家独立餐厅、50余处商铺和10多个文化展示体验区及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是京郊罕见的山水城结合的 旅游 目的地。自2014年正式运营后,年均 旅游 人数逾200多万人次。

水镇内河道密布,古老的汤河支流萦绕其间,古朴典雅的商铺民宅依水而建,走在青石板老街上,徜徉在悠长的胡同里,仿佛穿越了数百年前的时光,来到世外桃源般的梦中幻境。水镇依托当地的 历史 文化遗存,开展各种文化民俗活动,游客在这里可以看皮影戏;听大鼓琴书;跟着队伍一起扭秧歌、看舞龙舞狮表演、戏曲花会巡游以及各种民间杂耍。还可以去染坊观看和体验各个时期的印染技术;去酒坊参观传统的酿酒工艺,了解酒文化。在水榭回廊中,品一盏香茗,享受午后的阳光。也可以去体验传统风筝的制作工艺,找回童年的欢快时光。

北京最美乡村——古北口村

古北口村位于密云区古北口镇北部,潮河之畔,长城脚下,是一个 历史 传承悠久、文化氛围浓厚的、以满族人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至今保存着许多原生态的民俗习惯和大小30多处人文景观,如古御道、杨令公庙、财神庙、王庙、三眼井、为纪念古北口长城抗战中牺牲的抗日将士而修建的“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等。步入村内,穿梭在各种 历史 遗迹中,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百年前那个行人车马络绎不绝的边关小村。

令公庙于公元一零二五年辽圣宗耶律隆绪时期所建,距今近千年,相传当年宋辽交战,辽圣宗耶律隆绪对杨家将忠义勇猛所感召,故英雄相惜,在此建了这座杨令公祠,以表对杨家将的敬重之情。

王庙始建于明朝初年,王庙内西边设有关帝庙,右边有龙王庙,右后是关帝阁,外加一处明初古戏楼,这种庙中有庙的建筑格局,非常罕见,这里也是关里关外祈求家人平安 健康 ,风调雨顺的圣地。

在长城、古北水镇等周边景区的带动下,古北口村的乡村 旅游 配套产业如民宿、餐饮、文创等业态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长城内外的不同饮食文化在这里荟聚并形成了具有地方独特风味的小吃。村里也经常举行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庙会和九曲黄河阵灯会等。

在这里游客也可以亲自体验制作宫灯、剪纸,品尝有机杂粮和体验采摘水果蔬菜的乐趣。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古北口村已然成为了一个集休闲、度假、采摘、 娱乐 、体验于一体的京郊乡村生态 旅游 基地。先后被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魅力休闲乡村”等称号,也是第一批全国乡村 旅游 重点村。

对古北口长城的介绍

古北口长城作为北京的一个景点,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古北口村,值得一去。

古北口长城由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金山岭长城和司马台长城组成。它是一段未经修缮的古长城,非常具有沧桑感,透过残缺的城墙,你能真切感受到长城特有的雄壮与悲凉。古北口长城蜿蜒曲折,起伏跌宕,敌楼众多,形式各异。享誉中外的司马台长城就是古北口长城中的一段。

古北口自古为燕京门户,京都重镇,是北京通往松辽平原和内蒙古大草原的重要孔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事不断。1933年举世瞩目的古北口抗战也发生在这里,因此长城的作用突显得尤为重要。

古北口地势险要,在山海关与居庸关中段,山陡路险,但山奇水丽,古迹名胜众多,是清帝王去东北祭祖、狩猎、巡视必经之处,康熙曾在这避暑,乾隆曾在这阅兵。长城周边有旧时行宫、杨令公庙、蟠龙山、古北口抗战遗址等景点。

长城做饭真的能熏黑墙体?

12月9日,有长城志愿者发现一队“驴友”在密云古北口蟠龙山长城一巨大敌楼内烧火做饭,记者从现场图片中看到,明火将城墙墙体熏乌黑。有网友认为,近期天干物燥,这种行为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12日,蟠龙山长城景区负责人李经理告诉记者,接到消息后景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制止并灭了火,对当事人进行了说服教育。李经理表示景区并不知道这些“驴友”的身份,“我们要求他们跟我们下山,但是对方不配合也不肯出示证件,最后直接下山了我们也没发拦”,李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此事仍在调查。

据了解,蟠龙山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古北口村境内,镇域内的长城由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司马台长城组成。 蟠龙山长城,处在司马台长城和卧虎山长城之间,是保存完好的古长城,同时蟠龙山长城也是抗战文物,的长城抗战就发生于此。

根据《中华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或者违反规定的,在文物保护单位附近进行爆破、挖掘等活动,危及文物安全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