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游资讯 >

南开大学的历史背景 南开大学的历史简介

南开大学历史发展是什么样的?

南开大学的历史悠久,饱经沧桑,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它的前世今生吧!

南开大学的历史背景 南开大学的历史简介南开大学的历史背景 南开大学的历史简介


1898年,清朝学部左侍郎严修聘请张伯苓至严氏私塾授课。三年后,张伯苓受邀进入王氏学堂讲学。严修与张伯苓决定合并严、王两馆,成立私立中学堂,这是天津第一所私立中学。

1907年,学堂迁往天津城南开洼,因所处地名而改称私立南开中学堂。

1919年,严修、张伯苓本着“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宗旨创立南开学校大学部。四年后,学校迁入天津城南八里台,正式命名为南开大学。

1937年,在云南昆明与北大、清华组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抗战胜利,西南联大解散,南开大学返回天津,重建于战火废墟之上。

1984年,南开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

1995年12月,南开大学成为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

2013年,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获教育部认定,南开成为首批进入最新国家教育工程“2011计划”建设的高校。

南开大学创办于何时?

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创办于1919年。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而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长沙合并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往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新中国成立后,经历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对外贸易学院、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相继并入。

扩展资料

南开大学校徽的象征意义:南开大学校徽的核心图像为八角形,它既是南开大学校标的原始形态,也是其核心形态。八角星行由两个正方形叠加、结合而成,八个角皆为直角,分别指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一是体现“方方正正做人”之意,二是体现南开人“面向四面八方,胸怀博大,广纳新知,锐意进取”之精神。

八角星行方圆互动,融合东西,体现了南开大学“智圆行方”的入世哲学、“追求卓越”的立世哲学和“允公允能”的济世哲学。

校标中的“南开”二字凝练厚重,而孤形排列的“NANKAI UNIVERSITY”简约明快,表征了南开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面向世界的东方学府,图标下部以“1919”具体说明南开大学的创建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

南开大学建校历史

南开大学创办于1919年,创办人是著名爱国教育家严范孙(1860-1929)和张伯苓(1876-1951)。

南开大学成立时,设文、理、商三科,招收学生96人,周恩来为文科第一期学生(学号62号)。

1921年增设矿科(1926年停办)。

1927年成立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后改称经济研究所)和满蒙研究会(后改称东北研究会),经济研究所趋重实地调查和以物价指数为主的经济统计工作,其出版的《经济周刊》、《南开指数年刊》等多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借重。

1929年改科为院,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及医预科,共13个系。

1931年,商学院与文学院经济系及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合并成立经济学院;创办化学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附属于理学院;1932年设立应用化学研究所。

早期的南开大学作为私立大学,其经费除 *** 少许补贴和学费及校产收入外,基本赖于基金团体和私人捐赠。

本着“贵精不贵多,重质不重量”的原则以及投资所限,学校规模一直较小,1937年在校学生仅429人,但师资力量较强,

经过长期的艰苦创业,南开大学终以优越的学术环境、严谨的科学训练方针以及崇尚务实的精神而名驰南北,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是其杰出代表。

1937年7月,正处于成熟发展时期的南开大学不幸惨遭日本侵略军狂轰烂炸,三分之二的校舍被毁。

同年8月,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三校校长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为常务委员,共主校务。

翌年4月,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

1939年南开经济研究所迁至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内,继续开展研究工作,并招收研究生;1942年7月,南开在昆明成立“边疆人文研究室”,并出版《边疆人文》刊物。

联大期间,三校风云际会,艰苦创业,和衷共济,为国家民族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人才和革命志士,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三校复员北归,1946年南开大学迁回天津并改为国立。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南开大学开始了新的历程。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南开大学由一所学科比较齐全的大学变成了一所仅拥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设有14个系,3个专修科。

改革开放以来,南开大学焕发青春活力。

1994年,天津对外贸易学院并入南开大学。

南开录取通知书送两粒嘉兴莲花种子,该学校有着怎样的文化背景?

这个学校成立的也是比较早的,而且最初也是为了振兴中国而成立的,也是出了很多名人的。

让来到学校的学子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创新,做一些自己以前不敢做现在来挑战的事。

这个学校历史非常的悠久,而且这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设计也非常巧妙,同时也想让这些新生不负韶华,而且也希望他们在这个学校当中获得特别好的未来,然后这个学校也培养出来了很多优秀的院士。

拥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资力量,同时以传播很好的知识文化为主,培养很优秀的学生,同时也为社会输送人才。

南开大学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南开校名因何而来?历史上有什么变化,也许并非人人都能知道。其实,南开发轫之时,并不称为南开,而是几易其名的。

大家知道,南开学校源自严氏家馆。1898年天津学界耆宿严修(范孙)礼聘刚刚从海军退役的张伯苓来家馆教授其子侄西学,尽管当时的严氏家馆并未改变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但严馆内学生可以西学知识的新变化,确实开了近代天津,乃至中国新式教育的先河。从历史角度看,位于天津西北城角文昌宫以西的严氏宅邸实为日后南开学校的发祥地。

张伯苓执鞭严氏家馆后,其新颖的教育方法和实用的教育内容日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1901年天津著名商业“八大家”之“益德王”(王奎章、王益孙父子)家,也聘请张伯苓前来任教。当日严馆、王馆有学生十余人,张伯苓上午授课于严馆,下午授课于王馆,用他自己的话讲那一段时期是“南开之胚胎时期”。

1904年初,在天津主持“新政”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委严修以直隶学校司督办一职,授其擘画新式教育。同年8月,严修、张伯苓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即将严氏家馆和王益孙家馆合并,招收新生,并于当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中学。校舍仍在严宅偏院,当时校名初称“私立中学堂”,学校建筑费用、用具费用,以及常年经费分别由严王两家捐助。张伯苓出任学堂监督,学校除监督、教员领取薪金外,其余均为义务。一个学期过后,学校各项工作渐渐步入正轨,是年冬,校名改为“私立敬业中学堂”。1905年年终,学校再次更名为“私立第一中学堂”,至此学校三易其名。

1906年天津邑绅郑菊如以天津西南水闸旁空地十余亩捐助学校,因此地位于德国人汉纳根(Hanneken)开设的大广地皮公司界内,起初德人不肯相让,后经张伯苓与其几经交涉,遂将郑氏所捐之地换成电车公司旁边一块空地,这片地位于天津城西南的开洼地带,向有“南开洼”之称。经过这一番周折后,学校在此起建校舍,1907年秋,由严宅迁入新校舍,学校因所在地名改称“私立南开中学堂”,这是学校称“南开”之始。学校迁到新校址后,校舍得到扩充,生员增加,私人捐助也有所提高,学校继续扩充发展。

令人感兴趣的是,一向以私立名校著称的南开学校亦曾一度改称公立。1911年前后,由于当时政权更易,使得学校的私人捐助锐减,学校日常开支难于维持。鉴于南开学校经费紧张的困状,当时的直隶提学使傅增湘将天津客籍学堂、长芦中学堂归并南开,并将客籍学堂经费每年2800余元、长芦中学堂经费每年银8000两归南开支用,此时幸得公款维持的南开学校,遂校名改为“公立南开中学堂”。不过,南开这段公立时期并不很长。民国后,政治和社会秩序渐趋稳定,南开所获私人捐助再次得以增加,学校发展加快。到1917年,“中学日形发达,学生满千人”,南开学校从此时起也进入了发展时期,1918年张伯苓赴美考察大学教育,1919年严修、张伯苓等人筹建

南开大学

。南开中学、

南开大学

成立后,张伯苓等人又先后于1923年成立南开女中,1928年设立南开小学,1936年创办重庆南渝中学(1938年改称重庆南开中学)。到新中国成立前,南开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完整的系列学府,包括大学部、中学部、小学部,分布于天津、重庆等地,各部都是南开“大家庭”中的一员,都为南开教育创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建校时,校址是一大片开洼(常年积水而成的湖与沼泽),当时人称南开洼,于是学校就把“洼”字去掉,命名为南开了。

后来南开大学所在的市区也命名为南开区了。后来还发展出“越难越开”的意思.“南开”本是天津城南的一片开洼野地,后来随着天津人口的增加而有所开发。在

天津,类似的地名还有“西开”、“北开”、“西广开”等。清朝末年张伯苓先生办学兴国,天津乡绅徐菊先生捐赠位于“南开”的数十亩菜地作为校址,“南开学

堂”(即现在的南开中学)便由此得名。后来张先生又在八里台筹建了大学,但仍使用“南开”这个名字,谓之“南开大学”。现在天津人在谈论和教育有关的话题

时,一般称南开中学为“南开”,南开大学为“南大”。

南开大学历史及办学层次?

南开大学(简称:南开、南大[1]、NKU),原称私立南开大学,主校区坐落于天津市南开区八里台。南开大学是1919年由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创立的私立大学,成立之时设文、理、商三科,后发展为综合性大学。[2]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南开大学大部分校舍毁于战火,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同南迁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3],直至战后回到天津八里台原址复校并改为国立大学。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南开大学由全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改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1978年后,逐步恢复工科、商科等撤销的科系。1990年代后,天津对外贸易学院和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先后并入南开大学。截止2013年,南开大学有22个专业学院,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

南开大学的校训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办学理念为“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办学宗旨为“知中国,服务中国”。

目前,南开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设有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和泰达校区

中国顶尖大学,历史不必深究

一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