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游资讯 >

特克斯县蒙古族来历_特克斯县蒙古乡有几个村

蒙古族白节的来历是什么

蒙古族也过春节,春节在蒙古语中称“查干萨尔”,意为“白色的月亮”,因此有人习惯称蒙古族的春节为“白月节”。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蒙古族白节的来历,欢迎大家阅读。

特克斯县蒙古族来历_特克斯县蒙古乡有几个村特克斯县蒙古族来历_特克斯县蒙古乡有几个村


白节白月,查干萨日是蒙古族一年之中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内蒙古蒙古族的节日时间与汉族春节时间大致相符。位元翁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拜祭,敬奶茶,敬酒。

查干萨日,在蒙古语中,意思是白节。是蒙古族的“春节”。

蒙古族自古以来,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他们崇尚的是白色,故称春节为白节。与国内其它民族一样,生活在境内的蒙古族也十分注重过春节。但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和客观环境的不同,蒙古族过春节,草原游牧文化特色十分浓厚。

农历正月在蒙语中称为“查干萨日”意为白月。蒙古族崇尚白色,称岁首正月为“白月”,故称正月初一春节为“白节”。它又称席尼吉勒,意为新年、春节。

白月是蒙古族一年一度为隆重而盛大的节日。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义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对此作了非常详细的描绘。

据《马可波罗行纪》所载:“其新年确始于阳历二月,届时大汗及其一切臣属复举行一种节庆……是日依俗大汗及其一切臣民皆衣白袍,至使男女老少衣皆白色,盖其似以白衣为吉服,所以元旦服之,俾此新年全年获福。……臣民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互相抱吻,大事庆祝,俾使全年纳福。”

白月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及臣民穿吉服白袍。所属各部、州群、属国、邻国均向大汗敬献白马、白驼或白象及金银珠宝等。民间也互赠白色礼物。传入后又敬献洁白的哈达等。待续至今,节日间,人们互相拜年,敬酒,聚餐、纵情歌舞、赛马,娱乐。祝贺全年纳福、吉祥如意。

蒙古族白节的习俗内容

祈求降福

蒙古族人称大年初一为“查干萨日”,汉语意为“白日”,而正月就是白月。蒙 古族人崇尚白色,认为白色象征著纯洁和吉祥。蒙古族人在白月时要把蒙古包顶换成白色,如果此时再下一场大雪的话,这个白月就显得更加吉祥,寓意来年五谷丰登。回到乌市,记者请教了在民间艺术家联合会工作的蒙古族老师玛德丽娃才知道,白月的第一天是新疆蒙古族群众重要的节日。

在这一天,全家要在门外向日出的方向磕头、拜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提银壶奶茶,揣著美食,来到敖包前将供品掷进点燃的火堆里,然后叩头祈求风调雨顺。之后开始家庭内部拜年,先是晚辈向长者问安跪拜,然后由长者祝福晚辈幸福长寿。

拜年时,晚辈要衣帽端正,手捧哈达。在家庭拜年结束之后几天里,才是牧民之间的互拜。每到一家,要以同行者的年龄大小依次而入。拜年时,牧民们一般要献上一两首颂辞或颂歌。

查干萨日

当春节临近,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蒙古族群众也开始忙碌起来,所不同的是,蒙古族把这个一年中重要的节。农历正月在蒙语中称为“查干萨日”意为白月。蒙古民族崇尚的是白色,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

过白节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俗,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这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很详细的描绘。现代蒙古人也把白节作为隆重的节日。

腊月三十晚上,全家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是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长辈依次献哈达、敬酒、礼拜。初一清晨,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直到“白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白节”,蒙语称“查干萨日”,又称“席尼吉勒”,意为新年、春节。蒙古人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称农历正月为“白月”。

三天圣火

大年三十的巴仑台,远远地看到对面的山上有羊群涌动,陡峭的山崖因为这星星点点的白色,线条也变得柔和起来。白色在蒙古人眼中是吉祥的颜色。此刻,一个象征著吉祥的白色春节正降临在这个深山中的小村庄。

春节,也是蒙古族同胞的传统节日。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非常重视这个节日,称之为“白节”。我的朋友额尔德木图在巴仑台镇 工作,他用并不流利的汉语说,他家和许多蒙古族家庭一样,从腊月十五就开始忙碌,还要购置奶桶、毡子、锅盆等用具。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全家人会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过去蒙古族人要在春节举行祭火活动,燃烧的火焰象征著新年幸运吉祥。每家祭火的日期和方式也不同。“哈日楚户”贫户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火,而“台吉”贵族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火。

户主带领家人穿好礼服跪在正门处的垫子上,把用油网包好的羊胸骨奉献给火神。有的地方圣火点燃后三天不熄,三天中不许迁场,不许在圣火上烤脚。额尔德木图说,现在祭火活动已很少举行了,但是在草原旅游点和喜庆的日子,人们还是会点一堆篝火助兴。

蒙古族习俗 蒙古族信奉什么教有什么来历

蒙古族信奉什么教,你知道吗?

宗教是一个民族的信仰,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宗教的规范也是共同遵守的模范。我们所熟知的是汉族大多信仰。那么蒙古族信奉什么教呢?

古代的蒙古人早信仰的就是萨满教。萨满教崇拜神灵,把世界分为三种:天堂在上,诸神居之;地为之中,人类居之;地狱在下,恶魔居之。掌教的巫师则宣称自己集于一身,除了能役使鬼魅为人祛除灾难外,还能占卜吉凶,预言祸福。萨满教的祭祀有:祭天、祭地、祭敖包、祭火、答等活动。

元朝时期,开始在蒙古族中流传。蒙古族信奉的为藏传,是大乘的一支。藏语把僧人称为“”(意为上师),因此藏传又称教。忽必烈时期,虽然对各种宗教都兼容并蓄,但已开始偏重于。1260年八思八为忽必烈灌顶,被尊称为帝师,并封大宝法王,教自此地位日尊,元朝宫廷贵族均教信徒。而在民间仍以信奉萨满教为多。

元朝末年,由于僧侣专横跋扈,出入宫禁,帝室滥行贵赐,耽于佛文,加速了元朝的灭亡。元朝灭亡后,蒙古族教势力大大减弱。公元15世纪初,宗喀巴对教进行整顿与改革,在噶当派的基础上创立格鲁派。因格鲁派僧侣都戴黄颜色的帽子,故人们又称为黄教。黄教创立之初上处于劣势,为进一步扩大势力,宗喀巴及其们竭力争取其他民族统治者,尤其是明朝和蒙古封建主的支持。

中华成立后, 制定了宗教的政策。但是在中宗教政策遭到破坏,被遣教,寺庙被破坏。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政策得到恢得;拨出一定专款,自治州重建3座寺庙。自治州还选送青年到外地学习,培养青年教职人员。

蒙古族的来历?

根据《史记》记载,蒙古部落初只包括捏古斯和奇源(贬称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匈奴(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他们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蒙古秘史》和《旧唐书》记载:苍狼和白鹿是蒙古人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间。然后共同渡过腾汲思,在斡澜河源头、不儿罕山前开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包塔赤罕。这里所说的包【巴】塔赤罕就是蒙古人的始迁祖。其实,苍狼和白鹿在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包侕帖赤狼和豁埃马兰勒,只是汉译为苍狼和白鹿。

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的问题上,现代、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人出自东胡一支。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新疆境内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分居在和静、焉耆、博湖、和硕四县的牧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三个地方,此外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昭苏县、特克斯县,塔城地区的乌苏市、额敏县,阿尔泰地区的布尔津县、阿尔泰市,昌吉自治州的吉木萨尔县,哈密地区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以及市等地也有居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蒙古人分居在和静、焉耆、博湖、和硕四县的牧区,主要是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渥巴锡一支及和硕特部贡格一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蒙古人分居在精河、温泉、博乐三县市的农牧区,主要是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默门图一支和察哈尔蒙古八旗兵的后裔;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内的蒙古人主要是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的后代;原伊犁地区的蒙古人主要分散在昭苏、尼勒克、霍城、察布查尔等县,是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后代;在塔城地区的乌苏市山区居住的蒙古人是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巴木巴尔一支的后代,在额敏县的蒙古人是卫拉特蒙古辉特部的后代;在阿勒泰地区的蒙古人分散在布尔津、哈巴河、阿勒泰、富蕴、青河等县市和哈纳斯湖周围地区,大多是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后代和图瓦人(乌梁海人)的后代,还有一部分是新土尔扈特部舍楞一支的后人;昌吉自治州吉木萨尔县三台天然牧场居住的蒙古人大部分是初年从外蒙古(今蒙古国)迁来定居的土尔扈特部的后代,此外还有少数新和硕特部、旧土尔扈特部及准噶尔达什达瓦部蒙古人的后裔。在市、伊宁市、库尔勒市等城市中也居住着一小部分的蒙古族人。新疆地区的蒙古族是随着成吉思汗西征首先来到天山以北地方而在以后留住下来的。

新疆特克斯八卦城的传说故事

1.特克斯有一眼温泉,叫阿热善温泉,相传是情人泪流成的神泉,哈萨克语是指“能治百病的神仙之水”。 在很久以前的乌孙部落中,英俊的哈萨克少年安德斯爱上了美丽的哈萨克少女玛依娜,他们勤劳勇敢,自食其力,在库克苏河大峡谷西岸的丰美草原上组成了幸福家庭。

一次捕猎中,安德斯不幸被巨大的猛兽吞食,不知情的玛依娜坐在山腰岩石上,一天又一天地等待着心上人回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玛依娜的眼泪不停地滴在岩缝中,致使岩缝中都流出了她那灼热的泪水,这饱含深情的热泪就成了阿热善温泉。

2.还有一个忠贞爱情化成姑娘坟的感人的传说。相传,乌孙有一个叫“巴依”(即财主)的哈萨克部落,其漂亮的女儿爱上了穷牧民的儿子百肯,其婚事遭到了“巴依”家族的强烈反对,他们软禁了女儿。 姑娘利用阿肯弹唱盛会,偷偷跑进森林。骑马走了三天三夜,她终于找到了百肯,并结为了夫妻。

“巴依”派出全部落的骑手找到他们,当场把百肯抛下悬崖喂了狼,并强行将她嫁给乌孙贵族大禄。在娶亲当晚,痴情的姑娘便跳崖自尽了。 为了怀念姑娘,人们路过此地时,都会捡几块漂亮的石头放在石崖上。 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石头墓,这也就是姑娘坟的来历。

3.关于哈萨克民族的诞生也源于一个白天鹅救英雄的美丽的传说 。传说中有一位名叫卡勒恰哈德尔的年轻部落首领,勇敢善战,一次失利,身负重伤,独自一人在戈壁上行走,饥渴使他生命垂危。

此时,从空中飞下一只白色雌天鹅,正好向他仰起的嘴巴滴了几滴口涎,并一路他到了河边。等卡勒恰哈德尔伤势痊愈,这只天鹅也变成了一位美丽绝伦的少女。 相爱的两人成为夫妻后生下了一个男孩,名叫哈萨克。

再后来,哈萨克生下三个儿子,其后裔就是哈萨克三大部落大、中、小玉兹的后人,后来便以“哈萨克”为自己的民族名称。

扩展资料:

“特克斯”属哈萨克语、蒙古语,意为“野山羊出没之地”、“平原旷野溪流纵横”。

特克斯县建立于1937年,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位于天山北麓西部的特昭盆地,四面环山,东与和静县接壤,西与昭苏县相邻,南与拜城县交界,北与巩留县相连,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山区县。全县总面积8352平方公里,海拔850—1500米,有耕地50万亩(水浇地、旱田各25万亩)、天然草场754万亩,丘陵和山地占94%。

县辖三乡五镇一场,60个行政村、7个连队、11个居委会,人口17.06万,居住着哈、汉、维、回、蒙、柯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1.55%,其中哈萨克族7.6万人、占总人口的44.55%,汉族3.15万人、占总人口的18.45%,尔族1.97万人、占总人口的11.55%,2.45万人、占总人口的14.37%,柯尔克孜族1.17万人、占总人口的6.55%,蒙古族0.44万人、占总人口的2.6%。

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因八卦布局而闻名。八卦城呈放射状圆形,街道布局如神奇迷宫般,路路相通、街街相连。同时,八卦城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风光。

特克斯是一座“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万物同”的城市;这是一座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授予“现今世界规模的八卦城”的城市;这是一座历史上塞种、月氏、乌孙、回纥、突厥、蒙古、柯尔克孜、哈萨克、尔、汉等22个民族的都曾繁衍生息的城市。

参考资料

在美丽的特克斯流传着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和故事,其中一些或凄婉或美丽的爱情故事格外令人感动:

特克斯有一眼温泉,叫阿热善温泉,相传是情人泪流成的神泉,哈萨克语是指“能治百病的神仙之水”。

在很久以前的乌孙部落中,英俊的哈萨克少年安德斯爱上了美丽的哈萨克少女玛依娜,他们勤劳勇敢,自食其力,在库克苏河大峡谷西岸的丰美草原上组成了幸福家庭。

一次捕猎中,安德斯不幸被巨大的猛兽吞食,不知情的玛依娜坐在山腰岩石上,一天又一天地等待着心上人回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玛依娜的眼泪不停地滴在岩缝中,致使岩缝中都流出了她那灼热的泪水,这饱含深情的热泪就成了阿热善温泉。

还有一个忠贞爱情化成姑娘坟的感人的传说。相传,乌孙有一个叫“巴依”(即财主)的哈萨克部落,其漂亮的女儿爱上了穷牧民的儿子百肯,其婚事遭到了“巴依”家族的强烈反对,他们软禁了女儿。 姑娘利用阿肯弹唱盛会,偷偷跑进森林。

骑马走了三天三夜,她终于找到了百肯,并结为了夫妻。 “巴依”派出全部落的骑手找到他们,当场把百肯抛下悬崖喂了狼,并强行将她嫁给乌孙贵族大禄。

在娶亲当晚,痴情的姑娘便跳崖自尽了。 为了怀念姑娘,人们路过此地时,都会捡几块漂亮的石头放在石崖上。 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石头墓,这也就是姑娘坟的来历。

扩展资料: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因八卦布局而闻名。八卦城呈放射状圆形,街道布局如神奇迷宫般,路路相通、街街相连。同时,八卦城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风光。

特克斯是一座“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万物同”的城市;这是一座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授予“现今世界规模的八卦城”的城市;这是一座历史上塞种、月氏、乌孙、回纥、突厥、蒙古、柯尔克孜、哈萨克、尔、汉等22个民族的都曾繁衍生息的城市。

参考资料:

在美丽的特克斯流传着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和故事,其中一些或凄婉或美丽的爱情故事格外令人感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