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游资讯 >

南岭山脉地图 南岭山脉地图位置图

地图右下角。《放置江湖》是一款武侠风格高自由度的角色扮演,冒险游戏。一套武学,内含若干招式,每个招式变化万千,从入门到熟练再到精通非一日之功。

南岭山脉地图 南岭山脉地图位置图南岭山脉地图 南岭山脉地图位置图


1、首先进入游戏打开地图。

2、其次点击地图右下角的山脉群。

3、最后在打开的山脉群中就可以看到南岭山脉。

一、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河的重要水源。

2、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部,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高原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西北部沙漠、戈壁广布,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地表形态:沟壑纵横。

4、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二、四大盆地:

1、塔里木盆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

2、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西北部因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略多。

3、柴达木盆地在中国四大盆地中,平均海拔最高。素有“聚宝盆”之称。

4、 四川盆地地表多出露紫红色砂、页岩,故有“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之称。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三、三大平原:

1、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黑土面积广大。

2、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形成,所以也称黄淮海平原。

3、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四、三大丘陵:

1、东南丘陵

2、山东丘陵

3、辽东丘陵

3、地形图的判读——地形的五种类型

地形图没有河流谢谢

在秦始皇陵东南方向二、三里路的地方,东西横挡着一条又宽又高的土岭。因为它东西有五里多长,当地人叫它“五岭”。人们常说的秦始皇“南修五岭,北筑长城”中的“五岭”,据说就指的是这条土岭。

传说骊山有一条大水沟,原先是端南端北流水的,后来因为秦始皇在这北边要大修陵墓,为了保障陵墓的安全,便用人工在这里修起了这条土岭,挡住了大沟流水的去路,使水绕开了陵墓这个地方。

骊山这一带,属灞河龙君管辖的范围。因为修了这条“五岭”,挡住了灞河龙君的去路,惹得灞河龙君心里很不高兴,就经常借故寻找秦始皇的不是。有一次,灞河龙君驾着祥云各处云游,猛然低头一看,见一个老汉,担着饭担?走到十字路口,向南走了几步,折了回来,又向北走了几步,又折了回来。他觉得这个老汉很奇怪,便按下云头,化作平民百姓,上前施礼问道: “这位老丈,看样子心里好象有什么为难的事情?”老汉抬头一打量,见是一位平常打扮的人,便不由得涌出了两汪眼泪,叹了一口气说: “哎,客人有所不知,我有两个儿子,都被当今的秦始皇征劳役拉走了。大儿子在北边修筑长城,二儿子在南边修筑五岭。家里再没别人,我去给他们送饭,有心向北给大儿子送去,怕饿坏了二儿子;有心向南给二儿子送去,又恐饿坏了大儿子,因此心里为难,拿不定主义。灞河龙君听了老汉的一番话,也为老汉的处境伤心,于是回到天宫,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一禀报给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一听立即派几位神仙下凡进行查访。这一查访果真是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玉帝大怒,当即把秦始皇召回天宫,进行责罚。秦始皇多方进行辩解,当面同灞河龙君争执不下,弄得玉皇大帝没了主意,只好说再查再访。走出南天门后,灞河龙君和秦始皇打下输赢之赌,结下了仇气。

秦始皇回宫后,因此事整日闷闷不乐,忧虑成疾,过了不长时间就死去了?秦始皇虽然死了,可是那些修好的工程依然屹立在那里。灞河龙君一看见这些,心里就生气,盛怒之下,便遣来了风伯雨师,呼雷闪电,风雨交加,一直下了七天七夜的大雨,直下得骊山遍山水流滚滚,石走沙移,终于把“五岭冲开,大水向着秦始皇的陵墓一直冲来。由于灞河龙君过于性急,水到了陵墓跟前歪了一下,没有把陵墓冲开,而走向了西北,便形成了陵墓西边的一条深沟,人称“沙沟”。现在这条沟尚在。又因为灞河龙君发怒,也使渭河涨水,把原来的渭河岸南移成了弧形河道。人都说,秦始皇虽然埋得高大,总会有一日被灞河龙君冲垮的。

越城岭、都庞岭、大庾岭、骑田岭和萌渚岭

熟悉而陌生的五岭

在北京,我随口咨询周围的朋友。“你知道五岭吗?” 答曰,“大概知道”,而且无一例外地都脱口而出“五岭逶迤腾细浪”。“你知道有哪五岭吗?” 回答则是,“不甚了解”。多数人能从地图上找到五岭中的三个——越城岭、都庞岭和大庾岭。可是骑田岭和萌渚岭,往往被人忽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吴海涛收集了中国近百年的地理教材。据他提供的资料,19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体中国地理》对五岭有所介绍,“自越城岭而东,横障南境,与两广分界。最著者曰萌渚岭、越城岭、都庞岭、骑田岭。又东与大庾岭相续,即所谓五岭也。”而1935年,某中学地理教材第八章名为“岭南山地”,对五岭描述得更加详细:“南岭山脉蔓延数千里,随地异名……南北交通,非限于曲似羊肠之河道,即为崎岖升降之山路,其艰难险阻,盖可想见。”

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开始在1934年,他们不可能看过1935年的教科书。但这些描述可以大致代表在那个年代,受过地理教育的人可能了解到的五岭。“五岭”,“南岭”,“岭南”,“山地”,“山脉”——其中,这五个名词交替出现,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五岭即南岭,这是相对于秦岭来讲的。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秦岭也被称为“北岭”。这不仅因为它们的地理位置,也因为秦岭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这一点广为人知,而五岭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界线——虽然也很重要,却往往被人忽视。在唐代,“岭南道”是当时全国十“道”之一, 管辖“南岭”之南的两广区域。迄今为止,“岭南”依然代表着这片土地,并滋生出别具一格的岭南文化。另外,五岭不是山脉,它没有统一的走向,只是一片“破碎的山地”。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塑造了贾府大观园,并让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入主潇湘馆。潇水、湘水均发源于五岭,“潇湘夜雨”——所以,不知曹雪芹是否暗示着林黛玉有流不完的泪水。五岭山地雨量丰沛,发源了不少名川。北坡除潇湘两江,还有资水上源夫夷水、湘水支流春陵水和耒水,以及与贡水合成赣江的章水。而南坡河流更多,发源了桂江、贺江、连江、武水、浈江……

虽然五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但是此两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分水界线,史上互相掠水现象屡有发生。古往今来,人们利用这些不明显的、有时只是个缓丘的分水岭,开凿了数条山道,从而水陆联运,沟通岭南两广与“岭北”的湘、赣。由唐朝张九龄建议并主持开凿的梅关古驿道正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它辟山成谷,很快成为中原沟通岭南的要道。

上梅关之前,大余县委宣传部的彭承礼告诉我:“早在秦代,大余就是始皇帝南征的要道。汉代庾姓兄弟到这里筑城防守,大庾岭亦因此得名。从前章水航运非常繁忙,中原南运的货物从我们这里上岸,经梅关,下广东,接着利用浈江航运,十分便捷。”

沿323国道从大余去南雄距离只有40公里,这条路开通以后,梅关古驿道彻底成了风景。我们步行过梅关。现仍完好保存的8公里山道很好走,而且景色优美。跨过梅关,即进入广东,的确是非常轻松、便捷的山道。

可惜红军长征没有走过这条路。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后,根据和广东军阀陈济棠达成的协议——尽量不进入广东——红军刚到南雄境内的油山,即刻北上翻越大庾岭回到江西境内,而后经崇义、聂都到广东北部长江镇、城口镇借路北上。只有没参加长征的陈毅、项英留下来,在油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他们在梅岭留下了足迹和诗篇。

在秦始皇陵东南方向二、三里路的地方

五岭

开放分类: 地理、山脉、地形

"所谓五岭,史书记载互有出入,综合《广州记》、《南康记》、《舆:地志》、《水经注》诸家所说,五岭的具体位置是:

大庾岭,在今江西省西南角的大庾县南境,与广东省南雄县接壤,为粤赣交通要道,秦时的横浦关即在此岭之上。

都庞岭,在今湖南省兰山县南和广东省连县之北,而不是今日位于广西灌阳和湖南江永之间的都庞岭。秦时的湟溪关即在此岭之上,亦为 由湖入粤之道。

骑田岭,在今湖南郴县和宣章县之间,为湘粤通道,秦时的阳山关即在此岭之上。

萌渚岭,在今湖南省江华县和广西贺县、钟山二县之北,为由湘入桂之道。

越城岭,在今广西兴安县之北,为由湘入桂的交通要道,这里还有兴安县严关和秦城遗址。

可见,五岭的位置都在南岭山脉一线之上,南岭山脉起自云南云岭,东入贵州为苗岭,再东经两广和湖南、江西、福建等省边界而东达于海,其间大小山岭不计其数,史书单举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这与秦军的进军路线有关。"(参考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故又称“五岭”。地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五省区交界处。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岭。长期以来,是天然屏障,五岭山脉阻碍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北人称为“蛮夷之地”。自唐朝宰相张九龄在大庾岭开凿了梅关古道以后,五岭地区才得到逐步地开发。古代的统治者总是利用五岭作为划分行政区界的地物标志,所以五岭也是诸省区的边缘。 五岭山脉以南的地区称作岭南,主要是指广东、广西地区。

多数人能从地图上找到五岭中的三个——越城岭、都庞岭和大庾岭。可是骑田岭和萌渚岭,往往被人忽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吴海涛收集了中国近百年的地理教材。据他提供的资料,19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体中国地理》对五岭有所介绍,“自越城岭而东,横障南境,与两广分界。最著者曰萌渚岭、越城岭、都庞岭、骑田岭。又东与大庾岭相续,即所谓五岭也。”而1935年,某中学地理教材第八章名为“岭南山地”,对五岭描述得更加详细:“南岭山脉蔓延数千里,随地异名……南北交通,非限于曲似羊肠之河道,即为崎岖升降之山路,其艰难险阻,盖可想见。”

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开始在1934年,他们不可能看过1935年的教科书。但这些描述可以大致代表在那个年代,受过地理教育的人可能了解到的五岭。“五岭”,“南岭”,“岭南”,“山地”,“山脉”——其中,这五个名词交替出现,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五岭即南岭,这是相对于秦岭来讲的。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秦岭也被称为“北岭”。这不仅因为它们的地理位置,也因为秦岭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这一点广为人知,而五岭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界线——虽然也很重要,却往往被人忽视。在唐代,“岭南道”是当时全国十“道”之一, 管辖“南岭”之南的两广区域。迄今为止,“岭南”依然代表着这片土地,并滋生出别具一格的岭南文化。另外,五岭不是山脉,它没有统一的走向,只是一片“破碎的山地”。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塑造了贾府大观园,并让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入主潇湘馆。潇水、湘水均发源于五岭,“潇湘夜雨”——所以,不知曹雪芹是否暗示着林黛玉有流不完的泪水。五岭山地雨量丰沛,发源了不少名川。北坡除潇湘两江,还有资水上源夫夷水、湘水支流春陵水和耒水,以及与贡水合成赣江的章水。而南坡河流更多,发源了桂江、贺江、连江、武水、浈江……

虽然五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但是此两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分水界线,史上互相掠水现象屡有发生。古往今来,人们利用这些不明显的、有时只是个缓丘的分水岭,开凿了数条山道,从而水陆联运,沟通岭南两广与“岭北”的湘、赣。由唐朝张九龄建议并主持开凿的梅关古驿道正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它辟山成谷,很快成为中原沟通岭南的要道。

上梅关之前,大余县委宣传部的彭承礼告诉我:“早在秦代,大余就是始皇帝南征的要道。汉代庾姓兄弟到这里筑城防守,大庾岭亦因此得名。从前章水航运非常繁忙,中原南运的货物从我们这里上岸,经梅关,下广东,接着利用浈江航运,十分便捷。”

沿323国道从大余去南雄距离只有40公里,这条路开通以后,梅关古驿道彻底成了风景。我们步行过梅关。现仍完好保存的8公里山道很好走,而且景色优美。跨过梅关,即进入广东,的确是非常轻松、便捷的山道。

可惜红军长征没有走过这条路。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后,根据和广东军阀陈济棠达成的协议——尽量不进入广东——红军刚到南雄境内的油山,即刻北上翻越大庾岭回到江西境内,而后经崇义、聂都到广东北部长江镇、城口镇借路北上。只有没参加长征的陈毅、项英留下来,在油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他们在梅岭留下了足迹和诗篇。

南岭(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及周围群山)详细资料大全

南岭是秦汉早期开始的朝廷及其相关人员对楚国之南的(湘桂赣粤相连区)的群山区域的总称,后承其名,因此南岭指中国湖南省、江西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4省(区)相连的群山区域。范围:西起于广西桂林市,东到江西赣州市大余县,北线是湖南邵阳市南部—永州市大部分—郴州市南部,南线是广西贺州市北部——广东清远市北部的连阳地区—韶关市北部。

南岭是个秦汉时期确定的称呼(相关的是岭南概念),是长江水系(里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及其周围群山,并非当代人泛称的南方山岭,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包括云南云岭、贵州苗岭山脉、广西大瑶山脉-大桂山脉、广东九连山等。

南岭大于五岭:南岭和岭南都是地域片区概念,五岭是南岭里的代表性山脉,与秦汉早期重大的南下行军路线相关的五个战略驻地被突出而称为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后来以之泛称其所在大山乃至山脉。

南岭里的其它山脉:桂林海洋山、永州九嶷山、郴州香花岭、清远市北部的起微山和大东山、韶关北部的大瑶山和蔚岭、韶关东北部跨赣州南部全南县的青云山脉(主峰在两省边界上)和九连山(主峰靠近省界),赣州东南部的三百山(跨三省交点)等。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南岭 北纬 :24°00′~26°30′ 东经 :110°~116° 东西长 :待确定 性质 :南部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线 五岭 :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 类别 :山脉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周边景点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景点类型 :山峰 地貌 :山高地险,雨水多 位置 :南岭山脉中心地带 景点级别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简介,范围,五岭为代表,其它山脉,地理位置,分水岭特征,有其特征,不限于分水,南北相似,地貌特征,地质与地貌,动植物土壤与矿产,南岭的野生动物,气候特征,地理界线,南为岭南,旅游资源,景区介绍,俯视:撕裂的大地,仰望:飞泻的云梯,远观:飞瀑连缀,近探:地下森林,行程建议,特别提示,交通指南, 简介 范围 南岭(Nan Mountains,亦作Nan Ling),中国南部湖南(五岭里的四个涉及湖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个)、边境山系的总称。南岭是秦汉早期开始的朝廷及其相关人员对楚国之南的(湘桂赣粤相连区)的群山区域的总称(汉武帝时期已经统治南海郡、到今越南北部了,“南”的位置变化了),后人继承其名,因此南岭指中国湖南省(湘)、江西省(赣)、广东省(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4省(区)相连的群山区域。五岭只是其中与秦汉时期重大军事驻地有关的部分。 具体范围:西起于广西桂林市东北部和东部(涉及越城岭、都庞岭),东到江西赣州市大余县等(大庾岭),北线是湖南邵阳市南部(涉及越城岭)—永州市大部分(涉及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郴州市南部(骑田岭),南线是广西贺州市北部(涉及都庞岭和萌渚岭)—广东清远市北部连阳地区的连阳山脉(连山山脉、阳山山脉)等(在五岭之外)—韶关市北部(涉及大庾岭)、赣州市南部(三百山)。 界线:西北方的八十里大南山是雪峰山脉里的南部余脉,它东南方就属于越城岭地带(附近是华南第一峰猫儿山)。东北方,郴州市的东江水库为分界线,其东北方是罗霄山脉了。东部,赣南的三百山还是长江水系—珠江水系北江的分水岭。 南岭是个秦汉时期确定的称呼(相关的是岭南概念),是长江水系(里的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及其周围群山,并非当代人泛称的南方山岭,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包括云南云岭、贵州苗岭山脉等——它们并非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及其周围群山。 五岭为代表 中国各种地图上,南岭一带都标明五岭和其它山脉,因此,南岭是以五岭为代表的。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三个在湘桂之间)。 五岭指称的变化:由岭到山。秦汉早期是(楚国之南的)五个军事战略要塞、指山岭或台岭,后来以之泛称该岭所在的大山乃至山脉了(山脉包括主山、大支和余脉)。例如,越城岭最早是指秦始皇修建灵渠(打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时期在今广西兴安县之北驻守的一个军事要塞,大庾岭早期为要塞性的台岭(有庾岭和梅岭古道),后来以之泛称所在的大山乃至山脉。 其它山脉 五岭与南岭的关系:南岭和岭南都是地域片区概念,五岭只是南岭的代表性山脉,二者大小不同。南岭是秦汉早期开始的朝廷及其相关人员对楚国之南(湘桂赣粤相连区)的群山区域的总称,其中与秦汉早期重大的南下行军路线相关的五个战略要地被突出而称为五岭(都有秦汉时期的军事遗址)。 还包括五岭邻近的桂林海洋山、永州九嶷山、郴州香花岭、清远市北部连阳地区的起微山和大东山、韶关市西北部的大瑶山和北部的蔚岭蔚岭(古代曾被一些人称为小庾岭,因此,蔚岭关曾被一些人称为小庾岭隘)、韶关东北部跨赣州南部全南县的青云山脉(主峰在两省边界上)和九连山(主峰靠近省界),赣州东南部跨三省的三百山(跨三省交点)等,这些山都大于骑田岭(湖南省永州市的阳明山脉很大,在湘江水系,是否属于南岭,有不同说法)。 西起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经湖南省南部、江西省南部至广东省北部,东西绵延1,400公里。分隔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高度一般在1,000米左右。少数花岗岩构成的山峰海拔在1,500米。如苗儿山(2,142米)、越城岭主峰真宝顶(2,138米)、都庞岭主峰韭菜岭(2,009米)、萌渚岭主峰山马塘顶(1,787米)、骑田岭(1,510米)等。山岭间夹有低谷盆地。南岭西段的盆地多由石灰岩组成,形成喀斯特地貌;南岭东段的盆地多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经风化侵蚀形成丹霞地貌。“丹霞”即由大庾岭西南侧的丹霞山得名。 谷隘口构成南北交通孔道,主要有:一为桂岭路,在越城岭与海洋山之间低。 西元前221~前206年在桂江上游与湘江上游之间开凿灵渠(即兴安运河),为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唯一水道,现在的湘桂铁路也循此通过。二为折岭路,沿北江上游武水谷地通过,京广铁路经此。三为梅岭路,西北江上游浈水谷地的南雄,越大庾岭的小梅关至赣江上游,为沟通广东与江西的主要通路。南岭高度虽不大,但对阻挡南下的寒潮和东南来的台风起着重要作用。南岭以南气候终年温暖,少见霜雪。南岭以北冬季比较寒冷,常见飞雪,因而成为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南岭地区在燕山运动期有大量花岗岩侵入地壳上部,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丰富的有色金属矿,其中以钨、锑矿最为丰富,为世界最集中的产地。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湖南省(湘)江西省(赣)广东省(粤),广西壮族自治区4省(区)边境。 约当北纬24°00′~26°30′,东经110°~116°。 分水岭特征 有其特征 南岭是长江水系(里的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及其周围群山。 西端的越城岭山脉:北方是洞庭湖水系里的资江的东源夫夷水,南方是洞庭湖水系里的湘江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的源头,同时,越城岭山脉西南角的南方所在的兴安县和灵川县又是珠江水系里的西江在广西桂林市的几支的发源地,因此,秦始皇时期南征桂林而在这里修建著名的 灵渠 以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从湘江水系运输人员和物质去桂林,后来建立桂林郡。 骑田岭为湘江支流耒水和珠江水系里的的北江西源武水的分水岭。 东端的大庾岭山脉是鄱阳湖水系里的赣江源头与珠江水系里的北江的分水岭。 其它几个山脉也是如此的分水岭。 不限于分水 分水岭比较小,而周围群山很大。南岭有分水岭特征,但不限于分水岭,例如越城岭在湖南的部分都在洞庭湖水系(资江和湘江的源头都深入到广西桂林市,一个在资源县,一个在兴安县的灵渠附近),整个越城岭只有其西南部才是长江—珠江的分水岭,就是说,越城岭的大部分段落没有分水岭特征。 南北相似 南岭 南岭 南岭是条分界线,南北分得很清:岭南是粤桂,岭北是湘赣;一边属华南,一边属江南。南岭是条纽带,南北连得很紧,岭南岭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分不清。 这纽带就是南岭的相似性。 1、相似在于物 南岭是山脉,但有山不连脉,被分成了五堆: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所以南岭又叫“五岭”。原来南岭经过多次的造山运动,本来东西走向的构造线受到华夏式北东向构造线的干扰,因而显得支离破碎,形成了许多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谷,河流浸入其中,山口低谷就成了南北交通的孔道。 多次的造山运动,还使南岭地区岩浆活动频繁,所以南岭的山多是花岗岩体构成,故而南岭山地多矿藏,尤以钨、锡、铝、锌等有色金属著称。南岭的谷也很有特色,它是由红色矿岩或青色的灰岩等软弱性基岩构成,加上南岭地处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高温而多雨,雨水的淋蚀作用明显。谷地的红色矿岩在雨水的侵蚀下,出现了许多挺拔俊秀的赤壁红岩,在周围的亚热带常绿树木的衬托下,形成了十分美丽的风景,如粤北的丹霞山、锦岩、金鸡岭,湘南的飞天山、便江。因为这种景色以丹霞山最典型,所以又被地质学家称为“丹霞地貌”。谷地若是石灰岩,在雨水的侵蚀下,发育的是另一种地貌———喀斯特地貌(以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地方命名)。喀斯特地貌(又叫岩溶地貌),更出风景,群峰林立洞穴天成是其特征,桂林山水甲天下甲的就是它们。除桂林外,粤北的钟鼓岩,湘南的九嶷山等也是远近闻名的风景名胜。 中国南部南岭中的村落 2、相似在于人 端详中国地图,看南岭,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南岭地区分布著许多瑶族人的行政区域,如:广东省有乳源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湖南省有江华瑶族自治县;广西省有富川瑶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至于一些瑶族自治乡更是星罗棋布密密麻麻,以至于广西境内南岭的一条余脉都叫大瑶山。 南岭 没错,南岭山就是中国最大的瑶族聚居区,因此瑶族也就有了一个雅号—中国的“高山民族”。然而这种雅号不仅属于瑶族也属于有的汉族,汉族的一支—客家人就被人称作汉族人中的“高山民族”。很多人只晓得闽粤赣之省交界的山区是客家人的聚居区,却不知道这只是以人口密度而言,如果说范围,南岭地区应是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区。客家人应是先从闽粤赣老聚居地出发,沿南岭向西迁移然后又沿两翼向中国西南、东南亚和海外扩散。客家人为何以南岭为轴线迁移呢?一.原居地太小,又是山区,承载不了那么多人口,必须向外拓展空间;二.南岭是亚热带地区,动植物生长旺盛,可以提供丰富的食物源;三.南岭是山地,山地瑶族和客家人的劳作与生活方式适应南北的自然条件。在南北山区,山上是瑶人,山下是客人,同聚南岭同是“山地民族”,相处乐陶陶。 这相似还在于人的语言和习惯,南岭是四省交界之地,按理说语言会十分复杂,但他们却比较统一讲客家方言,而对外交流时,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又都会讲一口“官话”—一种带明显的北方方言特征的语言。 在中国地图上看,在系列的名山大川中,南岭实在是一条不起眼的山脉,然而就是这条不起眼的山脉,却因其独特的一方水土孕育出韵味无穷的地方特色来。 地貌特征 狭义的南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5个山岭,故又称五岭。广义的南岭还包括苗儿山、海洋山、九嶷山、香花岭、瑶山、九连山等。 南岭 地质与地貌 南岭是中国著名的纬向构造带之一,基底由加里东运动形成。燕山运动成为穹窿构造和背斜构造,形成南岭。核心为花岗岩体,上覆岩层多为泥盆纪硬砂岩和石炭纪灰岩,其中硬砂岩多形成尖削的峰岭,如帽子峰、象牙仙等;但硬砂岩被侵蚀后,花岗岩体完全出露,常形成 *** 的山峦、如骑田岭、香花岭等。山体走向或呈东北—西南,如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或呈正东西,如大庾岭;骑田岭则为块状山,山纹已不清晰,但就巨观而言,南岭仍不失为东西走向的山地。 南岭地势不高,海拔仅千余米(最高峰是越城岭的猫儿山,海拔2142米),地形较破碎。萌渚岭长约130公里,宽约50公里,最高峰山马塘顶海拔1787米。都庞岭海拔800~1800米,最高峰韭菜岭海拔2009米。骑田岭最高峰海拔1570米。山岭间夹有低谷盆地。西段的盆地多由石灰岩组成,形成喀斯特地貌;东段的盆地多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经风化侵蚀后形成丹霞地貌。低谷隘口构成南北交通孔道,主要有三:一为桂岭路,在越城岭与海洋山之间。古代灵渠与现代湘桂铁路由此通过。二为折岭路,京广铁路,京广高铁,赣韶铁路经此。三为梅花路,为沟通广东与江西的主要通道。 动植物土壤与矿产 南岭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主要树种是樟科的樟树,其次是壳斗科的红椎、白椎、米椎、红缘、白缘等。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一般可分为4层:高层为椎、椽类;次层为樟、木荷等耐荫植物;第3层为灌木层,主要成分有□木、杜鹃等;最下为草本植物,以兰科为主。海拔800米以上有香桦、漆树、红果槭、香枫、山毛榉、鹅耳枥等落叶阔叶树,构成山地常绿林。1300米以上有广东松、福建柏、长苞铁杉、铁杉、三尖杉和罗汉松等构成的针阔叶混合林。在1600~2100米的山顶,植被多为矮林,以石柯、南烛、杜鹃、山柳、雪竹等为主。局部有草甸分布。人工栽培林木以杉木和马尾松为主,是中国南方用材林建设基地之一。地带性土壤是红壤,海拔700米以上则为黄壤。山顶局部有草甸土发育。有色金金属丰富。 南岭的野生动物 兽类有华南虎、豹、豺、云豹、黄麂、麝、梅花鹿、苏门羚、灵猫、金猫、青鼬、穿山甲等;鸟类有叶鹎、白头翁、金丝禾谷、画眉、相思雀、雉鸡、银鸡等,其中不少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两栖爬行类有大头龟、金钱龟、大壁虎(即蛤蚧)、大鲵、蟾蜍、泥蛙及各种蛇类。 气候特征 南岭阻挡南北气流的运行,以致南北坡的水热状况有一定差异,尤以冬温最为明显。岭北常见霜雪,越冬作物都比较耐 寒,岭南则很少有霜雪,热带性栽培植物比较多。例如瑶山(属于南岭)以北的坪石,1月均温为7.5℃,而山南乐昌为9.5℃;萌渚岭以北江华1月均温为7.3℃,而岭南连县高达 9.5℃。南岭山地间的低谷和垭口是北方寒潮南侵的通道,故岭南冬季仍可受到寒潮威胁。 南岭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由于溯源侵蚀结果,有些地段的分水岭已经十分低矮狭窄,而且出现河流切穿分水岭脊的现象。珠江水量丰富,加以侵蚀基准面低,故溯源侵蚀呈向北发展的趋势。 南岭降水丰富,年降水量达1500~2000毫米。由于山岭阻挡作用,南侧降水比北侧稍多。春季静止锋驻留长达2个月之久,春雨尤为丰富;夏秋之季多台风雨,冬季多锋面雨,降水季节分配较匀。南岭山区地势高差虽不悬殊,但仍存在气候的垂直差异。 地理界线 1.两广丘陵和江南丘陵的分界线。 南岭 2.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分界线。 3.广东和江西(湖南)的分界线。 4.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界线。 南为岭南 南岭的南方简称岭南,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以及江西省赣州市的南部。这些地区不仅地理环境相近,而且,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可能特指广东、广西和湖南三省区,江西南部位于五岭以南的县市则并不包括在内。历史上,唐朝岭南道,也包括曾经属于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一带。在宋代以后,越南北部才分离出去。岭南之概念逐渐将越南排除在外。 旅游资源 景区介绍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东乳源县与湖南省交界地带,方圆273平方公里,为广东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广东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30多个,其中以天南第一峰的石坑崆(海拔1903米)最为出名。 辟有四大景区:石坑崆景区,一览众山小,冬日赏雪,春夏之交赏野生杜鹃,阴雨天赏云海;瀑布群景区,峭壁如削,瀑布长廊长约两公里,瀑布多达200个;小黄山景区,沿山脚而上,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矮林随高度变化,有“天然盆景林”之称;亲水谷景区由溪流、飞瀑、森林、栈道等组成,沿途可赏奇花异草、流水怪石、壶穴地貌等。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岭山脉的核心地带。东南距韶关市区70公里,北距坪石镇50公里,东离京珠高速公路大桥出口10面积273平方公里。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为广东最高峻雄伟的山地。石坑崆海拔1902米,是“广东第一峰”、石韭岭海拔1888米,为广东第二高峰,四周群峰高耸,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分布错落有致,天然巧成。 这里深壑幽谷,清溪长流,飞瀑连缀,一瀑一景,绚丽壮观,水极清澈,空气清新,长长的风景画廊,动人心弦。这里有超过二千种的植物,有广东唯一的原始森林,是“南岭和生物多样性特丰之地”。莽莽林海,一望无际,古木参天,松柏苍翠,高山杜鹃,南岭箭竹,奇花异草,珍离鸟兽,令人赏心悦目。自山脚而上,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矮林三个垂直景观带各有意趣,尤以古相苍劲,千姿百态的广东松闻名。气候垂直分布十分,夏季的南岭是避暑胜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朝暮之间,瞬息万变。云海日出,壮丽多姿,时有佛光奇景,隐现于彩虹之中,无时不带给游人种种遐想。雄伟的山峰景观,幽静的溪谷景观,秀丽的植物景观,神奇的气象景观,有机巧妙地事例为一幅幅怡人美景,春天花山似海,夏天飞瀑流泉,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 俯视:撕裂的大地 大峡谷位于韶关乳源县西南68公里的大布镇。峡谷顶部的地貌平缓,远远望去你根本不会知道这里还有着如此突冗的地势。然而走近些,大地仿佛被某一双巨手突然撕开,成为一条深深的裂缝。这一种气魄让人骤然感觉到自然的气势。如果将大峡谷放在西部苍茫的大地上,她也许不足为奇,但放在柔媚和缓的南国广东,却让人一下子仿如走进原始的丛林和原始的生态中。 与世界上其它大峡谷不同,乳源大峡谷两边山崖植被茂密,初春时节,清翠的叶子亮得透明似的,在一片翠绿中夹杂着各色时花,清秀艳丽,仿佛是大峡谷的俏丽花衣。峡谷两崖相距远近不一,谷面宽窄不一,有千米以上,有几百米,最窄处只有百米,从上面望下去,雾气蒸腾,深不见底。 仰望:飞泻的云梯 沿着观光梯往下走,奇特的景观比比皆是。一条小溪从谷始端的梯级样的崖层飞流直下200多米的谷底,形成气势磅礴的埕头瀑布。谷中沟壑纵横,奇峰林立,构成了种种独特的景观。例如:骆驼峰、金龟岩、双狮拜客、灵龟贺寿、石猴迎宾、送财童子、仙人伞柄、虎跳岩等不下二十多个石景,这些景致在民间留下不少美丽的传说。但是除了这样的美景之外,大峡谷更吸引人的是那陡峭的“天梯”,1386级石阶自上而下飞泻下来,足有86层楼那么高,而且一气呵成,中间没有任何停顿歇脚的地方。在谷底望上去,天梯好像是飘渺在云中,又好像可以顺着这刻在石壁上的梯子走到天上去。如果有足够的体力的话,当然要顺着这天梯走一走;但如果没有这个勇气,还是乖乖走回相对平缓的观光梯吧。 远观:飞瀑连缀 这里也是南岭山脉的核心地带,巍巍南岭最精华之景观,就浓缩在这方圆273平方公里的土地里。先别说那看深深浅浅的绿色,一层层渲染成一幅淡彩水墨画,也不看那些与溪流相依嬉戏的岩石,抢去最多眼球的当然是丛林与岩石之间喷出的大小瀑布。没有一个国家森林公园能有这样的瀑布长廊。在这深壑幽谷中,清溪长流,飞瀑连缀,一瀑一景。一路上,大大小小的瀑布总能在人们没有预料的时候蹦出来,清澈的山泉在岩石上跳跃着,造就了各种形态各不相同的瀑布。有的似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孔雀,有的一波三折,像跳跃的音符。一个个瀑布漫延地看下去,这一路走来真是不知疲倦。 近探:地下森林 南岭最高的石崆坑,就位于南岭森林公园之中。海拔1902米的高峰绝对是广东第一高峰,攀上峰顶,再俯瞰四周,那可真是坦坦荡荡,一无阻碍。但是峰顶也不是那么容易登上的,因此,攀登石崆坑的项目,绝对是探险者的专利。南岭的最深地方也在这里。沿山路的指引,可以到达这个名为“通天箩”的大洞里。这里被称为“广东第一奇观”、“中华第一洞”,在直径只有90多米的洞里往下望,深深的洞中,还黑压压地长著大片林木,看不到底部有多深。据一些考察者考证,这个洞深有一百多米,而洞底有3500平方米,生长了原生亚热带树木,所以也被称为“地下森林”。 行程建议 A线:九重山-瀑布长廊-石坑口(3小时) B线:徒步小黄山(4小时) C线:徒步登顶林径(往返)(6小时) D线:亲水谷景区(2小时) E线:石坑崆(车)-原始森林(车)-瀑布长廊(步)(6小时) F线:原始森林(车)-瀑布长廊(步)-亲水谷(步)(6小时) G线:石坑崆-登顶林径(下行)-小黄山-瀑布长廊-亲水谷(两日游) 特别提示 请注意防火,保护环境。 游山不宜过速,注意安全,注意卫生。 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 穿高跟鞋将会给你带来许多不便。 春夏季节,进带雨具。 气温早晚较冻,谨防感冒。 溪流。深水冰凉透骨,不宜游泳。 交通指南 1、广州黄埔大道上华南快线—往北走—经过太和收费站,上高速。 2、途经:从化市—佛冈—英德—韶关—韶关乳源县—乳源站—东坪站—大桥站(指示牌写:大桥.南岭公园)出高速。 3、在“大桥”高速公路收费站交费后,前行50米右转。再往前1.8公里左右到丁字路口,转右(上可看到指示牌: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或五指山)。

广东主要山脉:

一、莲花山脉

粤东最主要的一条山脉,岭南四大山脉之一。东北--西南走向,主峰位于海丰的莲花山1336米,最高峰铜鼓嶂1560米。东起梅州阴那山一带,西至惠州水底山一带,余脉延伸到港、深、珠、澳及各海岛,深圳所有的山都是它的余脉。孕育了广东第二大水库——白盆珠水库。支脉众多,千米山峰数不胜数。由于地理位置关系,相对而言,莲花山脉已知的情况要多一些。与凤凰山以韩江为界,西北方向则以梅江为界。

二、罗浮山脉

西南-东北走向,主峰飞云顶。

三、九连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北起江西赣州境内,南至广州白云山。最高峰黄牛石1430米。

四、青云山脉

西南——东北走向,主脉位于新丰、翁源、连平一带,向东北方向进入江西境内。最高峰云髻山(阿婆髻)1422米 。 分界线,西北与滑石山以滃江为界。东南与九连山脉大致以105国道、流溪河为界。其中有著名的云髻山自然保护区。

五、大东山脉

东南-西北走向。

六、九峰山

东-西走向,主峰五指峰1726米。

七、云雾山脉和云开大山

云雾山脉,西南-东北走向,最高峰大田顶。云开大山大部分落在广西境内。

八、天露山脉

九、凤凰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最高峰凤凰山1497米。

十、起微山

南北走向,最高峰大雾山1659。

十一、罗壳山

南北走向,最高峰大稠顶。

十二、滑石山脉

西南-东北走向,位于韶关东部粤赣交界,最高峰木地石1400米。分界线,西与大东山以北江为界。北与大瘐岭以浈江为界。东、南与青云山脉以滃江为界。

十三、罗平山脉

罗平山脉是指广东省西南部罗定市东侧到广东省北部连平县东侧一条连续不断的山岭地带。

十四、南岭山脉

跨湖南省(湘)江西省(赣)广东省(粤),广西壮族自治区4省(区)边境。约当北纬24°00′~26°30′,东经110°~116°。横亘在湘桂、湘粤、赣粤之间,向东延伸至闽南。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 200公里。因南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5条主要山岭所组成,故又称五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