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游线路 >

2020上海首届逛马路节来啦!这份游玩指南请收好

2020上海首届逛马路节游玩指南

大家都非常的好奇,为什么会有逛马路这个节?上海即将举办首届逛马路节,其实上海的马路沿途的风景是非常好的,逛逛马路可以运动运动,马路上面还有很多的特色小吃,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活动。

2020上海首届逛马路节来啦!这份游玩指南请收好2020上海首届逛马路节来啦!这份游玩指南请收好


愚园路

铁打的愚园路,流水的网红店,愚园路全程两公里多,却汇集了众多的网红店铺,怪物冰沙、皮爷咖啡、富春小笼......除了吃,当然玩也少不了Fiu

Gallery艺术展、愚园公共市集?...

现在遍布网红店的愚园路,以前也住过特别多的名人,傅雷夫妇、张爱玲、钱学森。连结静安寺和中山公园的愚园路,路两边的梧桐树,郁郁葱葱得像油画一般,处处是风景,简直了!

而且愚园路比较“低调”,不是那么出名,游客也没有那么多,所以,趁着悠闲周末,到愚园路逛一逛吧~

武康路

国庆期间,武康路可以说是人满为患了,到处都是打卡拍照的游客,武康路可以说是上海小资情调的扛把子,优雅精致的洋房,充满历史气息的文人故居,异国风情满满的欧式建筑,还有上海洋气的标配,来上海一趟,不去武康路兜兜,可能就不算了解真正的上海。

武康路建于1907年,是上海目前保存,有欧陆风情的街区之一。武康大楼、宋庆龄故居、黄兴故居、武康庭、开普敦公寓、密丹公寓、罗密欧阳台,这些打卡地都可以去转转哦~

番禺路

“番禺路”的“番”,念“pan”不念“fan”,即使上海人当中,也有许多人没有读对哦~

番禺路相比于武康路、愚园路,因为附近都是居民区,会更加接地气一些,傍晚走在路上,饭菜的香味扑面而来,瞬间就感觉饿了~

说到番禺路上的上海影城,也是大家常常去溜达的地方,这里也常常会举办电影节,如果运气够好,说不准可以见到喜欢的爱豆~

来到这条马路,别忘了去邬达克旧居兜兜,上海的许多建筑都是他设计的,其中武康大楼便是他的杰作!

多伦路

“一条多伦路,半个上海滩”,这是超多名人住过的一条路,大家公认的文化名人街,沿路一排排复古小洋楼,还有许多人物雕塑,比如鲁迅、郭沫若、茅盾、丁玲。

这里的建筑也各有特色,有堂鸿德堂,法式古典风格的白公馆,还有风格的孔公馆,街道上还有hin多旧书摊、古玩店,都是拍照散步的好去处~

附近有甜爱路、鲁迅公园,尤其是甜爱路,被称为上海“浪漫”的道路,路口有爱心邮筒,道路两侧是“爱情墙”,由28首中外爱情诗组成的,情侣可以去转转,不过单身汪就要谨慎踏入了~

永康路

永康路的经历比较魔幻,在成为网红路之前,这里只是一座脏乱的菜市场,而如今的永康路,特别之处也是源于这个前身,既保留了朴素的本地生活,又与异国情调相结合,窄窄的单行道马路,让街道两边的生活和生意,都不会被割裂~

短短600多米,路上全是上海独特的老石库门,文艺小资的咖啡店也不少,开在这样的市井弄堂里,感觉气质还挺搭的。

在上海一个人一天去哪玩比较好?

上海老牌公交路线,运营年头超过半个世纪。从长寿新村到十六铺码头,一路走过普陀、静安、卢湾和老南市的繁华地段(依次对应图中自北往南往东的四个圈),沿途都是上海人耳熟能详的:终点站长寿新村一带靠近苏州河,附近有的沪西寺、大自鸣钟,再走走还有沪西工人文化宫,沪西电影院。这些建筑默默留存着上海市民生活的一段集体记忆。从普陀到静安,沿路可以看到50-90年代工人新村、解放前的新式里弄、别墅洋房,和当代高级公寓的参变化。到了静安就是高大上的梅恒泰商圈,南京路的精华在这一片西段,而不是游客闹猛的东段步行街。曾经的中苏友好大厦,现在的展览中心也在此段。卢湾段简直是目不暇接。沿途长乐路、巨鹿路、茂名南路、皋兰路、南昌路遍布着上海美丽的街区,洋房里弄的街角,藏着格式小饭店、小酒馆、咖啡店。水果摊、老牌面馆和时髦酒吧、艺术馆毗邻而居,市民文化的多样性在此一览无余。除了新老商场外,还可一睹锦江饭店、花园饭店、瑞金宾馆等老牌五星酒店的风光。一路往南往东,分别走过田子坊、思南公馆、新天地、八号桥,名头太响,就不一一细说了。从卢湾转进老南市,风格又再次转变。这里的道路更拥挤、更嘈杂,街景更为丰富也更具市井气息。妇产科医院俗称红房子,曾经几乎一半的上海人都在这里呱呱坠地。文庙、城隍庙更是名声在外。

徐汇区武康路:电影《色戒》结尾部分,汤唯扮演的王佳芝放走了老易,叫来一辆黄包车,说“到福开森路去”。福开森路,现名武康路。张爱玲的里,王佳芝后是要去愚园路的,导演李安作此修改,个人揣度,可能是因为武康路名人故居更多,更能代表那个时代吧。武康路历史建筑众多,有“小资街”之称。主要景点有东美特公寓、意大利总领事馆、黄兴故居、巴金故居、周作民故居、郑洞国故居、刘靖基故居、北平研究所旧址、开普敦公寓等。武康路的起点,武康路与淮海中路交界处为东美特公寓,又称武康大楼,1924年由的建筑公司于该路口30°夹角的区域斥资兴建,由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设计(上海现存的25座历史建筑都出自邬达克之手)。电影艺术家赵丹、秦怡等都曾在此居住。

2020年上海逛马路节有哪些特色马路

逛马路是人们的一种日常休闲活动,但是相信也没有多少人会觉得,逛马路是一种“节日”。近期为了发展城市马路特色,让大家能够通过一条条马路的变化,真切的感受城市的进步,上海特地举办了首届“逛马路节”,许多具有特色的马路也参与活动当中了。

愚园路

铁打的愚园路,流水的网红店,愚园路全程两公里多,却汇集了众多的网红店铺,怪物冰沙、皮爷咖啡、富春小笼......除了吃,当然玩也少不了Fiu

Gallery艺术展、愚园公共市集?...

现在遍布网红店的愚园路,以前也住过特别多的名人,傅雷夫妇、张爱玲、钱学森。连结静安寺和中山公园的愚园路,路两边的梧桐树,郁郁葱葱得像油画一般,处处是风景,简直了!

而且愚园路比较“低调”,不是那么出名,游客也没有那么多,所以,趁着悠闲周末,到愚园路逛一逛吧~

武康路

国庆期间,武康路可以说是人满为患了,到处都是打卡拍照的游客,武康路可以说是上海小资情调的扛把子,优雅精致的洋房,充满历史气息的文人故居,异国风情满满的欧式建筑,还有上海洋气的标配,来上海一趟,不去武康路兜兜,可能就不算了解真正的上海。

武康路建于1907年,是上海目前保存,有欧陆风情的街区之一。武康大楼、宋庆龄故居、黄兴故居、武康庭、开普敦公寓、密丹公寓、罗密欧阳台,这些打卡地都可以去转转哦~

番禺路

“番禺路”的“番”,念“pan”不念“fan”,即使上海人当中,也有许多人没有读对哦~

番禺路相比于武康路、愚园路,因为附近都是居民区,会更加接地气一些,傍晚走在路上,饭菜的香味扑面而来,瞬间就感觉饿了~

说到番禺路上的上海影城,也是大家常常去溜达的地方,这里也常常会举办电影节,如果运气够好,说不准可以见到喜欢的爱豆~

来到这条马路,别忘了去邬达克旧居兜兜,上海的许多建筑都是他设计的,其中武康大楼便是他的杰作!

多伦路

“一条多伦路,半个上海滩”,这是超多名人住过的一条路,大家公认的文化名人街,沿路一排排复古小洋楼,还有许多人物雕塑,比如鲁迅、郭沫若、茅盾、丁玲。

这里的建筑也各有特色,有堂鸿德堂,法式古典风格的白公馆,还有风格的孔公馆,街道上还有hin多旧书摊、古玩店,都是拍照散步的好去处~

附近有甜爱路、鲁迅公园,尤其是甜爱路,被称为上海“浪漫”的道路,路口有爱心邮筒,道路两侧是“爱情墙”,由28首中外爱情诗组成的,情侣可以去转转,不过单身汪就要谨慎踏入了~

永康路

永康路的经历比较魔幻,在成为网红路之前,这里只是一座脏乱的菜市场,而如今的永康路,特别之处也是源于这个前身,既保留了朴素的本地生活,又与异国情调相结合,窄窄的单行道马路,让街道两边的生活和生意,都不会被割裂~

短短600多米,路上全是上海独特的老石库门,文艺小资的咖啡店也不少,开在这样的市井弄堂里,感觉气质还挺搭的~

上海逛马路节活动举办背景

“逛马路”也能成为“节”?不少人觉得很新鲜。实际上,“逛马路”从来就是城市市民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对上海人来说,“逛马路”更是市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日常活动,在上海人口中,经常说的是“兜马路”,这已成为一个常用语。马路是大城市的重要生活空间,市民除用其作为交通道路外,同时也作为散步、观光、休闲、购物的重要场所。宜居的城市,都是适宜慢行散步的城市。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汽车的大量出现,马路日益成了“快车道”,连法定的“人行道”,也常常被许多非机动车所占领,以至于让上海人钟情的“逛马路”变得越来越难。

为改善这一情况,上海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十分重视慢行空间系统建设,提出了“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目标。经过努力,上海适合“漫步”也就是“逛马路”的街区,正变得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出首届上海逛马路节,既是应时之需,也是水到渠成之举。

准备去上海,请问可以踏哪条马路

上海休闲马路路线1

虹桥路地铁站——淮海路——武康路(诺曼底公寓 黄兴故居 原驻意领事馆 湖南别墅 巴金住宅 99号色戒拍摄地点)——复兴路(伊朗领事馆 巴西领事馆)——淮海路——宝庆路——东平路

上海休闲马路路线2

常熟路地铁站出发,经过路—>华山路—>巨鹿路—>襄阳北路—>汾阳路—>东平路—>衡山路

上海休闲马路路线3

衡山路——余庆路——武康路——长乐路——淮海中路——黄陂北路——大道——福州路——中山路

上海休闲马路路线4

虹口足球场——鲁迅公园——大连路——欧阳路——祥德路——山阴路——四川北路——多伦路(长春路—溧阳路)—甜爱路——虹口足球场

上海休闲马路路线5

天潼路地铁站——北苏州河路——邮政博物馆——上海大厦(百老汇大厦)——外白渡桥——礼查饭店——领事馆——外滩源——河滨大楼——四行仓库

上海休闲马路路线6

从徐家汇港汇广场——余庆路——武康路——华山路——巨鹿路——茂名北路——吴江路——石门路——成都路——思南路——重庆南路——建国中路——淮海中路——黄陂路——大道——中路——南京路——英雄纪念碑

■私享:武康路

有上海雅马路的美称~没有到过武康路的人,很难体会到上海老马路的静谧和幽雅。一条不算狭窄的路,斜斜地延伸着,没有丝毫张扬的意味。武康路留给人们印象深的是“电影《色,戒》后那段”,放走了老易的佳芝装得没事人一样叫了辆黄包车,说“到福开森路去!”张爱玲的里,王佳芝后是要去“愚园路”的,电影中却改为“福开森路”。湖南路上住过赵丹,住过阮玲玉,这些风流人物为湖南路刻下了别样风情。

●武康大楼:位于淮海路和武康路的交界处,是武康路标志性建筑。武康大楼犹如等待起航的巨轮般,以前曾叫诺曼底公寓。这是一座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建筑式样的大楼,也是上海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赵丹也曾居住在这里,现在,孙

道临的妻子王文娟依然住在这里的新楼里,他们的寓所恰恰便是当年孔二的闺房。

●武康路240号开普敦公寓:就在湖南别墅的对面,湖南路武康路交叉口,是当年的英国公和洋行设立在上海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如今的汇丰银行上海分行、海关大楼、渣打银行等建筑,都是公和洋行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简练动感的造型、清秀流畅的线条,为昔日的上海建筑注入了全新的血液。

●湖南别墅:位于湖南路武康路路口,有一个气派的大宅门,终年紧闭,永远别指望着能进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少有人进出。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无法全窥它的风貌,只知道一幢掩藏在浓密的绿荫中的西班牙式的花园洋房。解放后曾在此小住一段时间,后这里作为市委招待所,接待来沪的高级首长。在此居住时间长的大概要推贺子珍同志,她在这里度过了从1950年直到“”中患病住进华东医院的这段时间。现在这里是兴国宾馆的分部,外墙上烫着的“湖南别墅”四个金色大字。

●武康路107弄2号 (陈立夫、陈果夫在沪住宅):一幢英国乡村式花园别墅。这幢建于1946年的三层花园洋房,造型十分典雅。目前,这幢住宅内居住着好几户人家,算是“四大家族”豪宅里平民化的一幢了。

■私享:东平路

原名贾尔业爱路,有人说,从她的一头到另一头,一个人可以一直用闲适的心情和步调去走。确实,这是一个安静的地方,走在其间,内心也平静下来。没有公交车,行人也不多。因为她雅致、安逸、静谧的环境,而称为“申城第一情侣街”。这短短不过两百米的东平路本身就已经很有名气,被戏称为“佳上海风光片”的《大城小事》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东平路1号(席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苏州东山有一户席姓人家,靠经营丝绸而成为当地知名的富商。后来,席家后代到上海经商,他们大多从事金融业。其中,席德茂曾任上海汇丰银行买办,席德懿官至银行行长。这座1913年建造的欧式花园别墅就是席德懿的私人住宅。解放后,这栋别墅被收归国有,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校长办公室。1998年此房被出租并改建成酒家,根据此栋别墅的来历取名为席家花园酒家。

●东平路9号(爱庐):之所以将这所住宅称做“爱庐”,皆因这是蒋宋联姻以后在上海第一个稳定的家。而这第一个家并非蒋氏所置,而是宋子文赠予小妹的陪嫁,而蒋氏联姻理想美满实现后,乐极生趣便给这座洋房取名“爱庐”以讨得美龄欢心。

■私享3:衡山路

很久以前叫贝当路,法国人用他们一战英雄贝当元帅的名字命名。因为其雍容优雅、风情万种,因而衡山路还被冠之以“东方的香榭丽舍大道”。1000多米长的路两旁,全是树龄超过半个多世纪的高大的几乎遮蔽了天空的法国梧桐,在夏天连成一片绿色的甬道,秋天,

阳光悄悄地穿过变得色彩斑斓的树叶,洒下满地碎金。路旁线条流畅的艺术护栏、行人道上铺满的红色地砖,路旁一百多座罗马风格的铸铁球形街灯和有着移步换景之妙趣的欧洲古典油画与印象派油画的长廊,营造出一派浓浓的异国情调。

●衡山路41号:这幢公寓从1993年开始建造,历时整整6年,总投资达1.15亿美元,被称为“天价公寓”。在建成后较长一段时间,衡山路颇为神秘,它不挂门牌号,也不显示大厦名称,进入大厦只能预约,因而它的传闻都十分离奇。其实它就是一个“拎个皮箱就能入住的酒店式公寓”,所有选材都是世界各国的品牌,这里的服务员来自中法英德美丹麦澳大利亚等9个和地区,所以入住的客人都能用母语交流,门前这块“衡山路41号”就是这个酒店的名字,算是把衡山路的品牌用到了。

●香樟花园:地址:衡山路2号甲(近桃江路) 衡山路上的香樟花园,是上海很有气质的咖啡馆。那棵高大的香樟树穿墙而出,树与建筑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营造着独特的韵致。临街的一面,拥有明亮通透的开放式玻璃窗。如果走累了,可以在这里选一个靠窗的座位,点一杯蓝山咖啡,把思绪抛到九霄云外,只管看着窗外发呆,让路人成为自己的风景,也让自己成为路人的风景。

●衡山路53号 礼拜堂:建于1925年,是上海现存规模的堂,为哥特式英国建筑风格,内有1400个座位。教堂由礼拜堂和一幢连屋顶在内的三层楼房组成,作L形平面布局,陡峭的两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