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游线路 >

意大利面是从哪来的 意大利面的来源及历史

意大利面由来

传说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将面条带回义大利,演变至今,不论是做法,形状,及一般以新鲜番茄作为配料,或以海鲜或橄榄油作配料,或以肉酱作配料,当然以墨鱼汁当配料,做成墨鱼面是最为有名的。林林总总,如今义大利面已被公认为义大利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所以来到义大利您不可能没吃到义大利面。在此建议您如何拿叉子吃义大利面。首先,将盘中的面条拨散,好让面条均匀的浸在酱料里。先撩起几根面条放在盘边,留下些许的空间来转动叉子,接下来当然是用叉子将面条卷起来,还必须用愉快的心情将面条送入口中。当然,义大利人是不会将面条挂在嘴边,更不会将面条用牙齿咬断。您想不到吧!吃义大利面也是一们绝技。

意大利面是从哪来的 意大利面的来源及历史意大利面是从哪来的 意大利面的来源及历史


意大利面的起源

意大利面的世界就像是千变万化的万花筒,数量种类之多据说至少有500种,再配上酱汁的组合变化,可做出上千种的意大利面,是意大利的特色主食。

意大利面的起源简单说有人主张起源于中国,由马可·波罗带回意大利,后传播到整个欧洲。

也有人主张:当年,罗马帝国为了解决人口多、粮食不易保存的难题,想出了把面粉揉成团、擀成薄饼再切条晒干的妙计,从而发明了名垂千古的著名美食——PASTA(意大利面)。

最早的意大利面约成型于公元13至14世纪,与21世纪我们所吃的意大利面最像。到文艺复兴时期后,意大利面的种类和酱汁也随着艺术逐渐丰富起来。

最初的意大利面都是这样揉了切、切了晒,吃的时候和肉类、蔬菜一起放在焗炉里做,因此当年意大利半岛上许多城市的街道、广场,随处可见抻面条、晾面条的人。据说最长的面条竟有800米。不过由于意大利面最初是应付粮荒的产物,所以青睐者多是穷人,但其美味很快就让所有阶层无法抵挡。

意大利面吃起来连汁带水,颇不方便。早期的人们都是用手指去抓,吃完后还意犹未尽地把蘸着汁水的十指舔净。

中世纪时,一些上层人士觉得这样吃相不雅,绞尽脑汁发明了餐叉,可以把面条卷在四个叉齿上送进嘴里。餐叉的发明被认为是西方饮食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面功不可没。

新大陆的发现开拓了人们的想象力,也给意大利面带来更多变化:两种从美洲舶来的植物——辣椒和西红柿被引入酱料。

西红柿的出现及随后的品种改良,在意大利的那波利首次被人用作酱汁搭配面条,从此令面条大受欢迎,甚至连皇室贵族也被受吸引。正宗的意大利粉是由铜造的模子压制而成,由于外型较粗厚而且凸不平,表面较容易黏上调味酱料,令吃起来的味道和口感更佳。

到19世纪末,意大利面著名的三大酱料体系:番茄底、鲜奶油底和橄榄油底完全形成,配以各种海鲜、蔬菜、水果、香料,形成复杂多变的酱料口味。面条本身也变化纷呈,有细长、扁平、螺旋、蝴蝶等多种形状,并通过添加南瓜、菠菜、葡萄等制成五颜六色的种类。据统计,意大利面的品种竟有563种之多。可是谁会想到意大利面条最早是用脚揉面的?因为面团太大,用手实在揉不动。

直到18世纪,讲卫生的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多二世才请来巧匠,发明了揉面机。

1740年,第一座面条工厂建成,广场晒面的大场面从此成为历史。意大利人对面条的喜爱似乎与生俱来,许多人把做面的独门秘方束之高阁,不肯轻易示人,甚至把意大利面郑重写进遗嘱。中世纪许多歌剧、小说里都提到面条。近代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也曾用面条犒赏三军,甚至拿破仑在波河大进军中也拿“吃面”激励士气。

21世纪,全球意大利面条年产量已达1000万吨。在意大利,每人每年要吃掉至少28公斤面条。在罗马市中心总统府附近,甚至还建有一座别具一格的面条博物馆,慕名前来者络绎不绝。这个博物馆共有11个展厅,展出了不同时期的面条产品以及加工器具,从最早的擀面杖、和面盆,到后来的切面机、面条生产线等等。众多实物生动地叙述了意大利面条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如今意大利面条已成为世界的宠儿。

2013的世界面条大会,参加国多达27个。美国纽约著名的“7月4日大胃王”比赛中,意大利面条大赛已成为保留节目。2013年的比赛中9名参赛者在短短8分钟里吞掉16.2公斤面条,平均每人吃掉1.8公斤;今天在世界100多个国家里,都可以找到意大利面的踪影,甚至在地球之外也能闻到它的香气——国际空间站的食谱里,意大利面条赫然在列。

意大利面主要分这么几类:除实心粉spaghetti外,还有通心粉macaroni,宽面条lasagna,细长面条tagliatelle,细线状的细面vermicelli以及包肉馅的小方块形意大利面饺ravioli。下面就是意大利面的种类的详细介绍。

1.小水管通心面

2.天使的发丝(粗)

3.天使的发丝(细)

4.斜管面(Penne):Penne其斜口处类似鹅毛笔笔尖的造型,中空部分与表面浅刻纹可吸附水分较多的酱汁,特别适合搭配番茄面酱或意式肉酱。煮熟时间:6~8分钟。

5.面片(Lasagna):通常为新鲜面皮,中间夹入绞肉馅、奶酪或是蔬栗馅层层叠起而成,大多为方形,通常以烤方式料理。煮熟时间:5~7分钟。

6.尖头梭面(Pici):很手工感的卖相,因为实心,所以口感筋道。一般先煮熟,再配以羊肉、牛肉、鸭肉等肉酱类稠汁。煮熟时间:7~10分钟。

7.天使的发丝(Anclle Hair):犹如面线般的Anqle Hair,以搭配较清谈或是较稀的酱汁较为适合,比较不易因吸附太浓郁的面酱而显得口感较腻。煮熟时间:5~7分钟

8.螺旋面(Fusil Ji):其螺旋形状的面纹易于沾附面酱,搭配浓郁酱汁如奶油奶酪酱或肉酱最为适宜。煮熟时间:8~10分钟。

9.长形意大利面(Pasta Lunga):最常被使用的面条种类,如Spaghetti,分有15、16、18厘米粗细的面条,常用来搭配番茄口味的面酱。煮熟时间:8~10分钟

10.小贝壳面(ShellS):较为细致的小贝壳面可用来料理面条汤,或是用于意式油醋酱汁的沙拉中。煮熟时间:8~10分钟。

11.意大利水管面(Macaroni):由于其空心的造型与表面条纹可沾裹浓厚的面酱,通常配以奶酪且适合烤食。煮熟时间:8~10分钟。

12.粗管面(Rigatoni):大号管面厚,体积大,所以嚼劲大,适宜同时配以荤素食材,浇鱼汁非常出色。煮熟时间:10~12分钟。

13.传统宽面(Pappardelle):意大利人在家中最为常做的自制宽面,适合各种酱汁来烹饪。它与牛肝菌等菌类搭配尤其能突显菇类香味。煮熟时间:8~10分钟。

意大利面的世界就像千变万化的万花筒,关于意大利面的历史起源是什么呢?

最早的意大利面约成型于公元13至14世纪,与21世纪我们所吃的意大利面最像.到文艺复兴时期后,意大利面的种类和酱汁也随着艺术逐渐丰富起来.

意大利面的世界就像是千变万化的万花筒,数量种类之多据说至少有500种,再配上酱汁的组合变化,可做出上千种的意大利面!是意大利的特色主食.

意大利面的起源主要是来自中国,是马可波罗来访之后带回的意大利,然后遍布整个欧洲。

有一种推断是罗马帝国为了解决人口多粮食不容易保存的难题,所以想出了把面粉揉成团再擀成薄饼,然后再切条晒干的妙计,从而就发明了意大利面

移民到意大利不可不知的意大利面历史

【 #意大利移民# 导语】有关面条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中国,有人说是波斯,也有人说是约旦河谷。但可以肯定,与流行说法不同的是,面条并不是被马可波罗引入意大利的。我们现在吃的意大利干面条起源于阿拉伯,是早期阿拉伯商人穿越沙漠携带的干粮。在公元9世纪,阿拉伯菜谱中就出现了干面条;到了10世纪,阿拉伯文字记载了一种叫itriyah的在商店卖的长条型干面。这种干面条很快传到了希腊,被称作itria,后来又传到了阿拉伯人控制的西西里岛。一位阿拉伯地理学家在1150年留下了有关制作和出口干面条的记载。马可波罗1292年才回到意大利,而这些证据都早于1292年,充分说明马可波罗将面条引入意大利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早在中世纪,意大利面就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这种特色一直保持到今天。15世纪,制作面条的工艺传到意大利其他地方。当时流传下来的一种制作通心粉(macaroni)的方法就是在面团中加玫瑰水,这仍然反映出阿拉伯的影响,如果现在有哪家餐厅采用这种做法,他们一定会打出新世纪fusion菜的招牌。到了1574年,一个名叫面条生产商社团的行会成立了,1577年还制定了面条大师社团规章。显然,几个世纪来,意大利人一直把做意大利面当成一项严肃的事业。

直到17世纪,意大利面一直是富人们享用的佳肴。后来在那不勒斯出现了机械压面机,生产成本降低了,普通人也能吃上意大利面了。那不勒斯城的穷人们几乎顿顿都要吃面,所以有人叫他们吃通心粉的民族。在19世纪晚期,大量生产面条的新机器出现了,面条的种类和形状也越来越丰富。

当然,大家都知道,意大利面必须有沙司酱来配。最早的沙司酱是猪油和奶酪,富人们则用糖和肉桂。番茄沙司到19世纪才成为意大利面的佐餐佳料。别忘了,番茄是被西班牙人从美洲带入欧洲的,几年后,它才开始在意式美食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你打算去罗马旅行,一定别忘了去那儿的面食博物馆看看,详细了解一下意大利面的历史。

现在的意大利面,包括在北京能吃到的意大利面,基本上都是干面。意大利法律规定,干面条只能用硬质小麦粉和水做,不能掺其他东西。干面条的形状多得数不过来,大多数是根据形状命名的,比如farfalle(蝴蝶形面);conchiglie(贝壳面);spaghetti(细面);penne(管形面);orrichiete(小耳朵面),很像中国的猫耳朵面食。

与此相反,意大利北部常吃的新鲜面条是用鸡蛋和一种特殊的小麦粉做的。这种小麦粉在北京的有些超市也能买到。在北京,有些意大利餐厅也有新鲜面条,而且总是打出自制的名头,但大家不一定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所以,如果你有任何疑问,一定要问个明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