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游线路 >

一滴水经过丽江原文 一滴水经过丽江原文中的景物

第一次文本解读

梦一般的水精灵

一滴水经过丽江原文 一滴水经过丽江原文中的景物一滴水经过丽江原文 一滴水经过丽江原文中的景物


——《一滴水经过丽江》文本解读

读完这篇游记,再拿到这个解读文本的任务,突然感觉自己跟当时的阿来游过丽江,接到当地政府邀请,要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有那么点相似之感。只是我没有阿来的才华,所以比他当年更加惶恐,更加觉得难写。

好在最近学习了一点逆向教学设计思维,觉得可以尝试着从教学目标去挖掘文本的价值。璧山中学的王泰文雯老师给我们提过文本解读的三种身份:作为读者,作为研究者,作为语文教师。我今天就姑且从语文老师的角度,用逆向教学设计的思维来解读阿来的文字。

逆向思维强调教学目标,先指向目标,再找相应的策略去达成目标。读完这篇文章,我就在思考,阿来写给小学生读的文章,我们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将初中的孩子引向何处,也就是我的这篇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篇文章本身属于游记一类,无论如何也不能避开游记的文体特点,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紧扣五单元的教学目标“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但五单元选中的四篇文章都是游记,我们总不能四篇都一个教法,文贵新,教也应随之贵特。那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就在于阿来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视角,他用梦一般的水精灵为主角,代替自己在丽江的游踪、游感。加上在课文后边的阅读提示中提到,“朗读课文,注意想象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以及后面的写作训练中有学写游记,最终我将这篇文章教学目标清晰了,就是把孩子们引向关注文本独特的游记视角和学习借鉴这样创新的写作思维。

目标清晰了,文本解读就顺藤摘瓜。既然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独特的游记视角,我们解读时就可以将自己幻化成作者笔下的那滴水,索性做水精灵,一同经过丽江。

“经过”是一个跨时空的词,我的前世今生,注定与丽江结下情愫。我的前世那滴水化为一片雪,凝成玉龙雪山上的一粒冰,接着我又化成玉龙雪山的一滴水,命运兜兜转转,我终将奔向我的宿命,丽江。那个我祖祖辈辈滋养着,呵护着的丽江坝,我想去见见,一定要去见见。可丽江跟我一样,经历了世世代代的变迁,我该从哪里出发呢?又该去到哪里好呢?恩,还是从她辉煌的起点,四方街,开启我和她的热恋吧。我正想在她耳边说,我知道她的历史,想以此和她套近乎,她却为了考验我,将我关进了寂静的落水洞里,想用黑来麻痹我,让我忘记她的美。可光亮又将我带了出来,虽说已经过了好几百年,她也如清水出芙蓉更加让人目眩神迷,可我仍然记得我的夙愿,我要流过四方街,跟她谈一场旷世之恋。

怎样才能赢得她的芳心呢?我有一个绝妙的想法,我要带着丽江一起欣赏她依止于自然的美。从白天走到黄昏,再玩到夜晚,一直到次日黎明;从城外的黑龙潭,城边的大水车,循玉河入城,穿越丽江城后汇入城外的金沙江:一路上我们游览有着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听着古典音乐和想象着东巴文字的历史;我们还赶上了老百姓的生活日常,看到了三坊一照壁的院子、主人与游客之间唠家常;也有幸看到了她动人的夜色,感受着丽江夜带给人的心境,如我一般晶莹澄澈;我们溜到城外果园、看到满天繁星,薄云掠月,何其通透与静美。

再动听的歌也有结束的时候,我们也到了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我得偿夙愿,经过了丽江,在梦里深爱了她一回,梦醒时分,丽江依然是她自己,她永远不属于任何人,但她又属于所有人的美好回忆。

阿来用梦一般的水精灵走过丽江,他的文字如诗如画。诗画里没有像《壶口瀑布》那样具体的美景,也没有《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那样令人眩晕的奇美,也没有像《登勃朗峰》那样详写一件游览途中的趣事,他把重点放在彰显丽江的人文内涵上。阿来不止一次到过丽江,而且他还大量阅读了有关丽江的一些书籍,所以他不是写的某一次游览丽江的经过,而是他对丽江有一定了解后,丽江给他的整体感受。丽江的人文风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游客们对丽江魂牵梦绕的缘由啊!所以阿来把笔墨给了丽江的“人”:建城的木氏家族、为丽江扬名的徐霞客、世界各地的游人、白发老者、浇花的房东、寄居的客人、夜游欢饮的游人等。

丽江的文化内涵如此丰富,作者的情感又那么含蓄,怎么呈现就成了一个难题。如果用人的视角,可能会错过很多朴实宁静的生活小事,也可能失去贯古通今的自由,还有可能阻碍小学生阅读的想象力。所以水就成了阿来向丽江表达浓浓爱意的一座桥,通过这滴水走过丽江。

教学设计

师:大家前面已经学了几篇游记了,对游记的大概写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篇文章跟前几篇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回忆游记的写法:《壶口瀑布》定点换景法,《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登勃朗峰》移步换景法)

预设生:这篇文章写的是丽江这一个景点,是定景,但用一滴水的视角,把丽江的前世今生,大街小巷里有特色的人文故事一一书写,写出丽江不同的点,呈现出来的不同的韵味。(初步感受,独特的写法)

师:对,这样的游记写法就叫做定景换点法。而写游记时该选取什么方法,要根据作者表达的需要。

师:阿来曾在他的博客中提起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说他游览丽江后,当地政府邀请他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阿来觉得很不好写。同学们读了这篇游记,你们觉得当时阿来为何觉得不好写呢?

预设生:景点多、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人文故事多、读者是小学生、自古以来写丽江的太多了……

师:虽说很不好写,但我们读完整篇游记却觉得眼前一亮,好生佩服,啧啧惊叹。阿来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预设生:用一滴水经过丽江

师:能具体说说这滴水是怎么帮到阿来大忙的?

预设生:这样可以把丽江的特色景点和人文都写到,还可以讲丽江的前世今生,又照顾了小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结合课文具体语段、词句,调动想象再次感受这种独特的游记视角)

师:看来这滴水不是阿来心血来潮,而是他深思熟虑的选择。我们从小到大写了很多次游记,但没有学习过专业的游记写法,所以总感觉记流水账似的。今天我们就活学活用,假设现在你们接到璧山政府的邀请,写一篇文章介绍我们璧山,也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我们一般会选取哪些特色景物或者人文呢?

预设生:各大公园、美食、大圆祥博物馆、金剑山、缙云山、轻轨……

师:如果让你选择一个物的视角来写璧山,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课堂讨论)

预设生:一只鸟、一条鱼、一只兔、一朵云……

板书设计

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来

游记的写法:

1.定景换点法

2.移步换景法

3.定点换景法

游记写法小贴士:

1.选择独特的视角

2.选择有特色的景、人、物

一滴水经过丽江十四段赏析!急!

一滴水从玉龙雪山漂游而来,它看见了空间格局上的丽江:丽江坝的北面是海拔5596米终年云遮雾绕的玉龙雪山。山上有高大挺拔的云杉与松树,有春天开满鲜花的杜鹃和山茶。坝子的南边有象山、狮子山、笔架山。群山环拱,丽江坝就就像一块翡翠镶嵌在云贵高原的深处。

“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曲水辉映得五彩斑斓”表示作者对丽江的赞美。

一滴水从雪山之巅醒来,它看见了时间之流上的丽江:距今600多年前的明代,丽江木氏土司开始带领老百姓在狮子山脚下修建四方街,“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从此,纳西文明开始在玉璧金川大地上孕育。这滴水看见了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从遥远的东方走来,把悠久的中原文明和年轻的纳西文化连在了一起。玉龙雪上,丽江古城开始向四处流传。这滴水还看见了1997年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逐渐融入世界的丽江:“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见的人”都来了。在21世纪蓬勃发展的旅游大潮中,丽江这个封闭的边疆地区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它正张开双臂拥抱现代文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