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游线路 >

华北城市旅游发展情况论文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旅游管理的论文范文

1.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

华北城市旅游发展情况论文的简单介绍华北城市旅游发展情况论文的简单介绍


深入开展休闲旅游及产业链研究。

2.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题目

乡村旅游论文选题的背景要围绕大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论文选题,背景要围绕乡村旅游的选题。目前大背景是乡村振兴,包括生活富裕、乡风文明、乡风文明、产业繁荣等多个方面。工业的繁荣将包括乡村旅游的繁荣。

:3.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范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洁、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要表格。(短论文唐不需要在目录中列出。摘要: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小精悍,内容完整。字数少则几个十字,多则300字。4.关键词或关键词:关键词选自论文的标题、摘要和正文,是表达论文中心内容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关键词是计算机系统用来索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收集和读者检索。一般每篇论文选择3-8个词作为关键词,在摘要。主题词是规范词。主题词确定后,要以论文为中心,按照标引和匹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列表中的规范词。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文、引言,用在论文的开头。一般来说,介绍应该概述作者的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介绍要简短、精练、紧扣主题。lt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正文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证;b.分析问题——论点和论据;c.解题——和步骤;d.结论。6.论文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可以参考或引用的主要文献,列在论文末尾。引用应该另起一页,标注方法应该是《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文:书名-作者-出版信息(版本地点、出版社、版本时期):作者-书名-出版信息对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核实。(2)所列参考文献应标明序号、作品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和出版信息。

4.关于旅游发展的论文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1:[1]马勇,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科学版)。2012(01)[2]曾雅玲。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商业。2012(04)[3]王久伟。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葛全胜,西安建超,刘浩龙。影视旅游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旅游杂志。2007(07)[5]庄志敏。论旅游形象的属性与构成[J].旅游科学。2007(03)[6]钟生,张军.皖南古村落。陈慧莎。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为例[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8]许2012(01)。对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01)[9]张伟,钟升,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的文献计量分析[J].旅游杂志。赵勇。亲和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11]张中华,王兰,张培,2011.国外地方性理论应用于旅游形象的空间解构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12]李海霞,孙后琴,2009(05).基于城市旅游形象的旅游城市标识分析[J].科学家。2009(04)[13]庄志敏。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形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旅游科学。2010(03)[14]凌丽萍,吴殿亭。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杂志。[15]韩震。论民族认同、认同与文化认同——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科学版)。[16]侯建娜,杨,2010(01)。对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旅游论坛。2010(03)[17]蔡晨,李兆元,刘信义。大连旅游形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旅游论坛。2010(03)[18]田军.城市滨水区旅游形象及其对游客的影响选择意向——以南京、武汉和上海滨水区为例[J]。旅游杂志。[19]张海燕,王忠云,2010(06).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和市场。2010(04)

5.关于旅游资源开发的论文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游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是指观光,娱乐地理包括游憩,是广义的旅游地理。两者都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学不仅与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密切相关,而且与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艺学和经济学相互渗透,因而是一门边缘学科。

旅游娱乐指的是人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增长知识、锻炼身体、度假疗养、休闲娱乐、探险、宗教朝圣、调查研究、购买纪念品、品尝美食、走亲访友等非性临时迁移过程。它也是一种以各种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现象。一般来说,旅游仅指离家至少一夜的活动,而娱乐包括离家不超过一昼夜的活动。

旅游由三个要素构成: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景点和娱乐活动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体(旅游宣传、组织、交通和接待设施)。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的起源和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区域分布和运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的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复合体形成的影响。

旅游是人类特殊的活动。它始于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并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发展。1986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数达到40亿,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的经济部门。

在古代文学中,大量的游记出现在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中。如《水经注》,《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等。地方志也包含了丰富的经典旅游资料。

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布朗就建议,地理学家应该更多地关注旅游业。他、詹姆斯、卡尔森等。论述了当地自然资源、发展基础和聚落构成的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衡量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

20世纪40年代,艾塞林和德赛分析了旅游流。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哈恩从游客方面划分了联邦德国的旅游目的地类型性质、停留时间和季节变化。但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的旅游地理学著作主要是描述一些旅游景点,或者局限于笼统地讨论旅游的经济意义,很少讨论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关注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1964年,加拿大地理学家沃尔夫指出,旅游地理是从经济地理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英国地理学家罗宾逊认为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地理学。20世纪70年代,Rupert等人以联邦德国为例,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区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期间,法国规划和建设了地中海沿岸的沼泽地和沙丘地,并成功地建成了一个迷人的海滨度假胜地。与此同时,地理联盟(IGU)和地理大会(年)开始讨论旅游和娱乐地理。

旅游理论研究众说纷纭。例如,1966年意大利的布鲁诺提出了五个研究课题:旅游的基本驱动力;旅游环境和空间;对游客居住地的影响;旅游业的经营;旅游区规划。《旅游地理学》年,罗宾逊重点研究了旅游业的发展,人类需求的演变,旅游的驱动力,游客的流动,旅游的衡量和范围,旅游和旅游规划的组织,交通,经济和意义,旅游和环境,以及世界区域旅游的发展。

地理学家科特利亚罗夫所著的《休憩与旅游地理》一书,主要阐述了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的理论基础、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游憩用地的分区和评价、游憩地域综合体的布局、游憩用地的自然保护和改造。美国地理学家布里顿于1979年提出了休闲地理学的概念。他认为,休闲地理的研究包括旅游、国内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娱乐、体育等活动,旅游和娱乐只有功能上的区别。

目前,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已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向定量方法、系统工程和模型研究相结合,参与旅游区(点)的布局和发展规划。

6.关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论文

写乡村旅游论文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开展调研,获取手资料。如何开展研究?首先,选择符合乡村旅游论文内容、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作为开展研究的地点。第二,要亲身体验和体会乡村旅游的原始、自然、民俗,使人对美景流连忘返,产生认知,带来精神享受,形成乡村旅游论文的重点。第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

7.旅游业论文

西柏坡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2010-6-129:42:40来源:不详作者:佚名【大中小】查看评论文章标题

摘要:介绍了西柏坡白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丰富白色资源的开发、开发人力资源、保护绿色资源、提高纪念品档次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白色旅游西柏坡发展对策

1西柏坡白色旅游发展的标志

过去的指挥所,现在的白色度假村。今天西柏坡在地方、省、市各级和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边建设、边管理、边利用,建成了旧址、西柏坡展览馆、西柏坡纪念碑、西柏坡石刻园、西柏坡影视厅、五铜像、风格雕塑园、讲评碑、文物保护纪念碑、新世纪青少年绿色文明园等10多个反动教育景点。

它不仅丰富了西柏坡的教育内容,同时也拓展了西柏坡的影响,并获得了全国教育基地,全国百个汉奸教育基地,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守单位和AAAA和旅游景点。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04年,西柏坡年接待人数从23万增加到60多万。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尽管已经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但每天仍有2000多支队伍来到这里。

据西柏坡管理处介绍,自2004年以来,日均游客量在2000人左右,其中季度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3%。自2005年2月底以来,游客人数急剧增加,平均每天约800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如今来西柏坡旅游的游客明显增多,既有地方直属机关,也有地方政机关,既有省内各地区、各市的游客,也有新疆、内蒙古、甘肃、辽宁、上海、安徽、广东等较远省份的游客,除石家庄、北京、太原外。

绝大多数游客是由机构组织接受教育,也有一些旅行社和个人游客。

2西柏坡发展白色旅游的优势分析

2。1有利的白色资源。西柏坡是的反动圣地,是新的摇篮。从1948年5月26日到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地方委员会所在地,也是大规模奴役的总部所在地。

1947年5月,以为,、董等组成的地方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7月17日至9月13日,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一次土地工作会议,会议于7时55分至7时90分结束,并于10月10日由正式发布,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土地改革活动的顺利开展。

1948年9月,约束和平处于战略决战的重要关头。以为首的地方把握时局,夺取战机,组织指挥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金战役。战役歼灭和整编154万余人,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美国的统治和全的束缚。

1949年3月5日至3月13日,在这里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在的讲话中,他提出了由新主义反动向反动转变的道路、方针和政策,为指明了道路美国的反应和建立。

总理曾为西柏坡题词:西柏坡是和进入北平、约束全的个农村指挥所。它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

在这一系列重要活动的基础上,以为第二代表的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西柏坡精神。同时,在西柏坡时期,内和中也暴露出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同志采取了预防措施

2。2有利的政策环境。从2004年开始,和陆续出台各种政策大力发展白色旅游。2004年2月,发布了重要指示积极发展白色旅游。6月旅游局发《土地法大纲》,年底地方办、《关于推进发展“白色旅游”任务看法的演讲》。

河北省也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以及和各项措施和战略部署为西柏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优越可靠的政策保障白色旅游。3平山县优越的旅游资源。平山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绿色食品资源和旅游资源。全国有、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有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温泉等自然景点100多处。人文景观文明久远,自然景观轻松愉悦,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屏山旅游形成了以温泉度假区、西柏坡、天桂山、中山都城遗址、天台山为主体,以东方巨龟园、南滚龙沟等十大景区为后盾的大旅游业态。西柏坡新从这里走来是平山旅游发展的龙头;龟山的钟灵是郁秀,被称为桂林北部;中山都城遗址和中山王墓距今2000多年,历史悠久。温泉度假村位于县城的核心地带,拥有全国闻名的优良地热水资源。

2。4地理位置交通便利。便捷的交通是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的通道,即使没有资源的通达道路。平山县距华北交通枢纽石家庄仅40公里,有305国道相连,交通便利。锡伯,距平山县城50公里,位于滹沱河北岸,岗南水库西岸,平山县城中部,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汇处。

207国道经过,省道柏油路绕过岗南水库。西柏坡就位于这个圈上。如此便利的区位优势,方便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观光,促进了白色旅游的蓬勃发展。

西柏坡白色旅游的三大制约因素

3。平山县整体经济水平较低。

平山县地处山区,人多地少,人美国的生活水平很低。被列为重点扶持发展县。由于资金充裕,其他地方缺乏基础设施,如停车位不足,通讯设备和卫生设备落后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柏坡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2服务设备建立滞后,接待能力不足。

西柏坡住宿接待设施较少,所有酒店档次都。在平时,对旅游业的发展基本满意。然而,根据西柏坡现有的住宿情况和接待人数,保守估计,每天有近千名游客难以入住,服务设施呈现接待能力不足、档次低、管理不到位、服务质量低等问题。

3。

3.缺乏的导游和讲解员,旅游任务人员的分析素质有待提高。西柏坡白色旅游区有很高的知名度。自2005年2月底以来,西柏坡平均每天接待8000多名游客,而西柏坡有40多名导游。以前连旅游高峰都不足。现在,要加班还是接待不够。很多单位都要提前一周预定才够,导游和导游严重缺乏。

3。西柏坡周围缺乏绿色植被。西柏坡周边植被茂密,多为黄土环绕,环境较为恶劣。缺少绿色资源和环境的恶化会减少游客数量,降低西柏坡白色旅游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有利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继续深化丰富和发掘白色旅游资源的内涵,打造白色品牌。为了增加西柏坡的吸收s白色旅游,可以在保守卖国教育和欣赏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她的白色旅游特色,逐步提高和进步纪念馆和陈列室的档次,改变单纯的图片陈列和橱窗文物陈列,使陈列方式更加科学、新鲜、古老和多样化。

比如可以多建一些反动长辈的雕塑群、故事会,多设置一些体验式的参与活动,比如生活的一天,打模仿战,穿游击服等。让古代人,尤其是青少年,能够认识到今天s幸运的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学会节俭浪费,吃苦耐劳,珍惜生命。这不仅丰富了白色旅游产品的内涵,也深化了其教育意义。

同时,充分挖掘西柏坡的白色旅游资源,应抓住部旧址两个务必弘扬西柏坡精神,并通过将目标市场的不同需求与其周围不同类型的产品分离开来,充分利用资源,做一个区域性的宣传网络。

4。

3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提高旅游目的地白色纪念品水平。大多数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都会购买旅游产品。因此,在西柏坡,白色旅游产品可以不要仅仅停留在纪念品的层面。要下大力气提高质量和数量,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品种,也要开发白色旅游产品,从不同角度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同时,注重特色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不断吸引游客。

4。4.大力开发外地白色旅游人力资源,提高所有讲解员和业务人员的素质。现在白色旅游区几乎遍布全国,合作日趋激烈。旅游业可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分析质量,不断提到西柏坡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5.通过提高农民分析和开发国外旅游资源收入。介绍了平山旅游资源丰富,要尽快形成以白色旅游为龙头的分析旅游区,带动其他旅游产业的发展,建立白色资源与自然资源、文明资源、绿色资源的分离。

吸收游客去其他景点游玩的同时接受白色教育。玩完后,他们还可以去温泉放松。因为平山县美国经济水平低,其优越的旅游资源可以带动其他地方农民的增收,部门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给予农民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如农民在自己家里推出农家乐项目,设立农家乐餐桌,吃在农家乐,住在农家乐,娱乐在农家乐,突出当地的农村特色,打造一个田园外的天堂,让游客感受清新舒适,远离宁静,从而达到农民增收的手段收入。

4。6.注重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白色旅游资源是珍贵的历史遗产,许多反动遗址、巨型遗迹和自然生态环境可以一旦被破坏,就不能再生,从而减少吸收,终导致经济效益和效益的下降。同时,随着白色旅游的升温,游客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旅游糟粕成倍增长,给西柏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环境污染承受能力。外导要注意及时处理宝藏,以的排污成本获得的经济效益。

《2004~2010年全国白色旅游发展规划大纲》系列乡村旅游基础理论著作8.旅游开发研究论文

何景明著。

全文共分12章,由6个部分组成。

部分是乡村旅游研究的理论背景。在梳理国内外乡村旅游概念的基础上

第四部分是乡村旅游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分析。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第六部分是结论和讨论。总结论文的主要结论,并讨论论文中未完成的研究思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注重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地区的乡村旅游作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可供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和旅游管理部门相关人士参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也随之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旅游管理的论文篇1

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衣食住行,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各大高校审时度势,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的复合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旨在推动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满足旅游业岗位的用人需求。笔者从各大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起点和层次各不相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就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009年,在国务院文件中次明确提出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前,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日趋旺盛,目前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与旅游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企业不平等的用人制度造成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 毕业 生“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旅游研究院发表的蓝皮书表明:旅游业收入逐年创新高,旅游市场呈现出“两高一平”的局面,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入境旅游平稳增长。我国旅游业的增长使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世界客源国,以及较大的旅游目的地国。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服务范围较广的产业,就业门槛较低,能够吸纳大规模的毕业生。同时,我国各地区的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也非常大,就北京、上海来说,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均在55万以上,并且现在每年新增的旅游企业中,中、高级管理岗位就有一千多个。由此可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大大弥补岗位人才缺口的局面,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不愁将来会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潜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不了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业不合理的用人制度、各界对旅业的偏见等因素致使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潜流失”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国内旅游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有错误的认识,认为旅游管理专业一毕业就能担任管理层职务,这种眼高手低的择业观念,致使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很是失落。所以部分学生会选择转专业或者是修读双学位来达到将来不从事旅游管理岗位的目的,尤其是本科毕业生从事旅游业工作的占总学生规模的不到35%,许多毕业生都从事了不对口的职业,形成了“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就业局面。

(三)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亦有困境

一般按照理论上讲,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势必会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带来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情况不容乐观的是,旅游管理人才的供给质量无法满足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人才“供需”矛盾日趋明显。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高校紧跟岗位的需求,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每年报考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远远超出了旅游企业可提供的岗位;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又是“弱势专业”,许多考生在不了解旅游管理专业或者是“被调剂”的情况下误学了旅游管理专业,结果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大量流入其他行业,未入行,先转行的局面。由于教学模式的缺陷以及学生的个人态度造成了旅游企业在旅游管理人才时迟迟招不到人或者是招不到合格的毕业生。这样给企业、学校、学生都带来的困惑,陷入了无尽的恶性循环中,这样旅游管理专业会给后来的学子和家长带来这样的影响:学习旅游管理专业难就业、就业面狭窄、找不到工作等等诸如此类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极为不利的。

二、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

(一)现阶段旅游业用人单位用人制度不合理、不公平

旅游业用人单位在毕业生时功利性较强,企图缩减用人成本,因此,人员时过分强调毕业生是否具备丰富的旅游管理 经验 或旅游从业经验,完全忽视了毕业生的可塑性和再造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不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培养下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但是如果就因为这个原因将旅游管理专业求职者拒之门外,是否会显得旅游企业不通情达理?旅游企业要充分考虑到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优胜劣汰的选拔机制,为广大旅游管理毕业生提供一个可以施展自身能力的平台,经过严格笔试、 面试 和考核后择优录取。另外,旅游业的现实情况:管理人员要从服务人员做起,要做好饭店管理者,必须具备基层服务人员和部门经理的经验。而且服务人员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和地位都较低,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觉得自己高校毕业,可是毕业后还是照旧需要从基层干起,不甘于基层等服务客户的工作,毕业生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局限了个人的发展空间,造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1.缺乏合理有效的旅游 职业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的将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等同,忽视了毕业后所要从事的是旅游管理职业,而非是旅游本身;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盲目跟风,在校期间只忙着报考旅游证、二级计算机证书以及教师资格证,证书缺乏针对性,对学生日后就业用处不大,忽视了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奋斗目标的规划,学生在旅业就业的愿望不强烈。

2.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

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对于从事旅游管理的晋升行规无法坦然接受。在情理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学生在家里被奉为“天之骄子”,可是如果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就要从基层服务员干起,大部分大学生心气高、碍于面子,不愿意从事较不体面的服务性行业,就业心理出现了严重的偏。在校期间没有从事服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大学毕业后无经验之谈,更不要说可以在短期时间内提升为正式的管理部门高层干部。

(三)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旅游管理专业的开设与岗位需求严重脱节,部分高校只是生硬的培养学生,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不负责任,沿袭落后的教学体制,没有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 教育 体系,导致学生理论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较,无法满足旅业就业岗位的要求。

2.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没有针对市场需求而设置,而且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外向型旅业的岗位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在初级教学阶段,比如在大一、大二年级,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体,忽视了对实践应用类课程的设置,致使学生缺少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另外,教材内容太陈旧,缺乏系统新和创新性。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办学模式

各个高校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之前,要明确并制定出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有紧紧围绕的中心,不至于盲目追求办学模式的创新,而与教学任务严重脱节。值得部分高校的借鉴的是,在较发达的地区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当明确,国内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高校,比如旅游教育领域世界排名第二的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制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在校学习-岗位实习等环节分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作能力强、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适合旅游业、旅游教育、旅政部门以及 其它 相关行业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旅游管理人才”。那么,如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立足于旅游业发展的岗位需求,为培养的复合式创新型的旅游管理人才;第二以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建立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思想意识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第三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需求的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的高级旅游专门人才;第四延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实现教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技能的相辅相成。

(二)建议高考生理性报考,招录有行业内就业意愿与行业潜质的学生

部分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由于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以及“在服从调剂”情况下被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这一部分学生在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的时候,对这门专业感到很失落,甚至通过选修双学位或者是转专业来改变自身的未来职业选择。要想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外向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学校要从招生源头做起:首先要宣传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比如说酒店服务人员要具备外向型的性格特征,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内容、未来就业方向等情况,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专业选择,防止考生错报专业,经过正式学习后才发现实际的旅游管理专业与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其次,教育部和各大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平台、报纸、等形式向广大高考学子具体介绍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为学生报考志愿提供参考依据,便于考生作出理性的专业选择。这点,各大高校要借鉴旅游教育领域排名第二的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经验:,该学校在招生时不仅注重考生的成绩,而且会进行一定的笔试、面试或者电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喜好态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就业方向,反馈给学生专业评估 报告 ,招录有行业潜质与行业内就业意愿的学生;第二,努力加强专业建设,增强旅游管CENTURY理专业自身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努力将该专业做大做强,打造世界旅游管理专业。

(三)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科学设计课程设置

高校专业是否成功很大的一个影响因素便是课程的设置,其代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知识的架构。目前旅游业外向型的发展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其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还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综合运用能力,能够与客户进行顺畅的沟通,以及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这对于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来说需要作出合理的规划、设计:首先,要坚持课程设置与旅业的实践性特征相符合,又要具有专业综合性的原则;其次,课程的开设要注重理论的应用型,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另外,学校要注重初级阶段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不同于学术性的课程,教学理论离不开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要克服以往旅游管理专业在大一、大二课程设置上缺少实践应用类课程,重视对学生初级阶段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他方面,要增加选修课程的范围,合理设置涉及人文知识、自然知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服务贸易的规则和惯例等方面的课程,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岗位,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于个人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除此之外,学校要不惜投入重金邀请旅游业资深专家学者参与课程设置,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对口教师,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专业性、针对性与应用性,提升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行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高校因素、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干意识,为竞争激烈的旅游管理岗位降温。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创业,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笔者建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完善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就业或者创业类的指导性课程不要仅仅局限于“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两门选修课,要增加实战演练性的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 文化 氛围,定期聘请校外专家、企业界人士或者校内创业成功人士来校做一些创业经验之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保障安全和不影响正常学业的情况下在旅游企业,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 总结 丰富的工作经验;教育部和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积极筹备的创业基金,拓宽大学生开设特色旅行社、小型旅店筹集资金的 渠道 ;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择业意识,不要企图毕业后自身的事业能够一蹴而就,要在实践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要甘愿从基层做起,避免眼高手低,在过程总结出旅游管理的新思路,为自身日后的创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要旅游企业承担责任,增加寒暑假大学生实习岗位,维护大学生实习的劳动合法权益,保障大学生在实现期间的人身安全。

(五)对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提供实习的平台

目前来讲,校企合作教学在各大高职院校中应用的较广泛,旅游管理专业带有自身的特性,其不需要进行实验研究,也不需要呕心沥血的撰写学术报告,需要关注的是学生本身的实践演习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身体会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以致用。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目前在和国内取得卓有成效的形式有多种,笔者从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出发,将校企合作的形式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校企股份合作模式联合办学、企业参与旅游院校办学、校办企业等为代表的以办学模式为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二是合作形式为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顾问委员会等以以实践教学体系为结合点;三是体现在理论教学体系上,表现为编写特色旅游教育教材、开展专题讲座、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等。笔者建议从以下校企合作模式出发,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一是旅游企业根据工作岗位需要与学校共同确定培养对象,签订用人订单,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签订订单的用人单位就职,旅游企业也省去了不少人才环节、节约用人成本,实现了校企双赢;二是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企业不仅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实习场地,还在教学领域开展合作。企业及时的向高校汇报国内外旅游饭店业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同时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三是高校投入资金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实训基地,集学校的主体地位和酒店的载体地位为一身。校办企业实现产教合一,既能实现人才培养效益,又能创造经济价值。

(六)借鉴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内蒙古 财经 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利用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时间,实现学生的自我认知、行业认知、专业知识的深化以及实技能的锻炼四个方面逐级深入、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帮助毕业生热爱、了解自己的专业,进而乐于走进旅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国内外有必要借鉴其成功经验:大一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分析学生自身兴趣、 爱好 、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启发学生对职业做出初步的定位,并且为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制定出短期、长期的 学习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对自我个性、能力有了充分的认知;大二时。随着专业课程的逐步增多,再加上学生对工作岗位环境接触的机会较多,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开设一些认知实习课程,促使学生形成对所要从事岗位的初级认知;大三时在课外要延伸实践教学,积极开展一些专业技能大赛,通过模拟工作环境,提供实践演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业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还要建立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走入企业岗位,在实际工作中了解酒店的工作流程,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尝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七)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师资力量对于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质量提升非常重要,要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首先就要建立“行业实践+研究平台+创新团队”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旅游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学校要定期对教师队伍展开培训,考核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组织教师亲自去观摩旅游企业的运作方式、 市场营销 等机制,教师在亲身体验之后,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 教学 方法 ,在课堂上才能有机的将这些事例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校建立区域旅游经济研究所,进行创新团队建设,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可作的平台;学校要重视教师与校外先进旅游管理师资队伍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意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学校从旅游企业中引进、聘请高水平的业务人员参与教学过程,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相长,在产研学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更新教学观念,为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而努力奋斗。结语: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技能型、素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重中之重。各大高校和教师要高瞻远瞩,站在时代发展的浪尖上,打造出一批旅游管理精英队伍。

参考文献:

[1]范新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5).

[2]杨帆,朱定秀,程晓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高校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4,(6).

>>>下页带来更多的旅游管理的论文

论旅游发展旅游发展论文

1.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

深入开展休闲旅游及产业链研究。

2.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题目

乡村旅游论文选题的背景要围绕大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论文选题,背景要围绕乡村旅游的选题。目前大背景是乡村振兴,包括生活富裕、乡风文明、乡风文明、产业繁荣等多个方面。工业的繁荣将包括乡村旅游的繁荣。

:3.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范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洁、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要表格。(短论文唐不需要在目录中列出。摘要: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小精悍,内容完整。字数少则几个十字,多则300字。4.关键词或关键词:关键词选自论文的标题、摘要和正文,是表达论文中心内容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关键词是计算机系统用来索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收集和读者检索。一般每篇论文选择3-8个词作为关键词,在摘要。主题词是规范词。主题词确定后,要以论文为中心,按照标引和匹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列表中的规范词。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文、引言,用在论文的开头。一般来说,介绍应该概述作者的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介绍要简短、精练、紧扣主题。lt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正文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证;b.分析问题——论点和论据;c.解题——和步骤;d.结论。6.论文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可以参考或引用的主要文献,列在论文末尾。引用应该另起一页,标注方法应该是《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文:书名-作者-出版信息(版本地点、出版社、版本时期):作者-书名-出版信息对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核实。(2)所列参考文献应标明序号、作品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和出版信息。

4.关于旅游发展的论文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1:[1]马勇,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科学版)。2012(01)[2]曾雅玲。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商业。2012(04)[3]王久伟。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葛全胜,西安建超,刘浩龙。影视旅游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旅游杂志。2007(07)[5]庄志敏。论旅游形象的属性与构成[J].旅游科学。2007(03)[6]钟生,张军.皖南古村落。陈慧莎。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为例[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8]许2012(01)。对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01)[9]张伟,钟升,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的文献计量分析[J].旅游杂志。赵勇。亲和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11]张中华,王兰,张培,2011.国外地方性理论应用于旅游形象的空间解构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12]李海霞,孙后琴,2009(05).基于城市旅游形象的旅游城市标识分析[J].科学家。2009(04)[13]庄志敏。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形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旅游科学。2010(03)[14]凌丽萍,吴殿亭。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杂志。[15]韩震。论民族认同、认同与文化认同——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科学版)。[16]侯建娜,杨,2010(01)。对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旅游论坛。2010(03)[17]蔡晨,李兆元,刘信义。大连旅游形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旅游论坛。2010(03)[18]田军.城市滨水区旅游形象及其对游客的影响选择意向——以南京、武汉和上海滨水区为例[J]。旅游杂志。[19]张海燕,王忠云,2010(06).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和市场。2010(04)

5.关于旅游资源开发的论文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游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是指观光,娱乐地理包括游憩,是广义的旅游地理。两者都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学不仅与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密切相关,而且与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艺学和经济学相互渗透,因而是一门边缘学科。

旅游娱乐指的是人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增长知识、锻炼身体、度假疗养、休闲娱乐、探险、宗教朝圣、调查研究、购买纪念品、品尝美食、走亲访友等非性临时迁移过程。它也是一种以各种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现象。一般来说,旅游仅指离家至少一夜的活动,而娱乐包括离家不超过一昼夜的活动。

旅游由三个要素构成: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景点和娱乐活动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体(旅游宣传、组织、交通和接待设施)。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的起源和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区域分布和运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的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复合体形成的影响。

旅游是人类特殊的活动。它始于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并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发展。1986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数达到40亿,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的经济部门。

在古代文学中,大量的游记出现在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中。如《水经注》,《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等。地方志也包含了丰富的经典旅游资料。

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布朗就建议,地理学家应该更多地关注旅游业。他、詹姆斯、卡尔森等。论述了当地自然资源、发展基础和聚落构成的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衡量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

20世纪40年代,艾塞林和德赛分析了旅游流。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哈恩从游客方面划分了联邦德国的旅游目的地类型性质、停留时间和季节变化。但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的旅游地理学著作主要是描述一些旅游景点,或者局限于笼统地讨论旅游的经济意义,很少讨论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关注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1964年,加拿大地理学家沃尔夫指出,旅游地理是从经济地理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英国地理学家罗宾逊认为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地理学。20世纪70年代,Rupert等人以联邦德国为例,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区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期间,法国规划和建设了地中海沿岸的沼泽地和沙丘地,并成功地建成了一个迷人的海滨度假胜地。与此同时,地理联盟(IGU)和地理大会(年)开始讨论旅游和娱乐地理。

旅游理论研究众说纷纭。例如,1966年意大利的布鲁诺提出了五个研究课题:旅游的基本驱动力;旅游环境和空间;对游客居住地的影响;旅游业的经营;旅游区规划。《旅游地理学》年,罗宾逊重点研究了旅游业的发展,人类需求的演变,旅游的驱动力,游客的流动,旅游的衡量和范围,旅游和旅游规划的组织,交通,经济和意义,旅游和环境,以及世界区域旅游的发展。

地理学家科特利亚罗夫所著的《休憩与旅游地理》一书,主要阐述了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的理论基础、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游憩用地的分区和评价、游憩地域综合体的布局、游憩用地的自然保护和改造。美国地理学家布里顿于1979年提出了休闲地理学的概念。他认为,休闲地理的研究包括旅游、国内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娱乐、体育等活动,旅游和娱乐只有功能上的区别。

目前,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已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向定量方法、系统工程和模型研究相结合,参与旅游区(点)的布局和发展规划。

6.关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论文

写乡村旅游论文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开展调研,获取手资料。如何开展研究?首先,选择符合乡村旅游论文内容、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作为开展研究的地点。第二,要亲身体验和体会乡村旅游的原始、自然、民俗,使人对美景流连忘返,产生认知,带来精神享受,形成乡村旅游论文的重点。第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

7.旅游业论文

西柏坡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2010-6-129:42:40来源:不详作者:佚名【大中小】查看评论文章标题

摘要:介绍了西柏坡白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丰富白色资源的开发、开发人力资源、保护绿色资源、提高纪念品档次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白色旅游西柏坡发展对策

1西柏坡白色旅游发展的标志

过去的指挥所,现在的白色度假村。今天西柏坡在地方、省、市各级和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边建设、边管理、边利用,建成了旧址、西柏坡展览馆、西柏坡纪念碑、西柏坡石刻园、西柏坡影视厅、五铜像、风格雕塑园、讲评碑、文物保护纪念碑、新世纪青少年绿色文明园等10多个反动教育景点。

它不仅丰富了西柏坡的教育内容,同时也拓展了西柏坡的影响,并获得了全国教育基地,全国百个汉奸教育基地,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守单位和AAAA和旅游景点。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04年,西柏坡年接待人数从23万增加到60多万。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尽管已经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但每天仍有2000多支队伍来到这里。

据西柏坡管理处介绍,自2004年以来,日均游客量在2000人左右,其中季度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3%。自2005年2月底以来,游客人数急剧增加,平均每天约800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如今来西柏坡旅游的游客明显增多,既有地方直属机关,也有地方政机关,既有省内各地区、各市的游客,也有新疆、内蒙古、甘肃、辽宁、上海、安徽、广东等较远省份的游客,除石家庄、北京、太原外。

绝大多数游客是由机构组织接受教育,也有一些旅行社和个人游客。

2西柏坡发展白色旅游的优势分析

2。1有利的白色资源。西柏坡是的反动圣地,是新的摇篮。从1948年5月26日到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地方委员会所在地,也是大规模奴役的总部所在地。

1947年5月,以为,、董等组成的地方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7月17日至9月13日,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一次土地工作会议,会议于7时55分至7时90分结束,并于10月10日由正式发布,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土地改革活动的顺利开展。

1948年9月,约束和平处于战略决战的重要关头。以为首的地方把握时局,夺取战机,组织指挥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金战役。战役歼灭和整编154万余人,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美国的统治和全的束缚。

1949年3月5日至3月13日,在这里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在的讲话中,他提出了由新主义反动向反动转变的道路、方针和政策,为指明了道路美国的反应和建立。

总理曾为西柏坡题词:西柏坡是和进入北平、约束全的个农村指挥所。它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

在这一系列重要活动的基础上,以为第二代表的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西柏坡精神。同时,在西柏坡时期,内和中也暴露出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同志采取了预防措施

2。2有利的政策环境。从2004年开始,和陆续出台各种政策大力发展白色旅游。2004年2月,发布了重要指示积极发展白色旅游。6月旅游局发《土地法大纲》,年底地方办、《关于推进发展“白色旅游”任务看法的演讲》。

河北省也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以及和各项措施和战略部署为西柏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优越可靠的政策保障白色旅游。3平山县优越的旅游资源。平山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绿色食品资源和旅游资源。全国有、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有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温泉等自然景点100多处。人文景观文明久远,自然景观轻松愉悦,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屏山旅游形成了以温泉度假区、西柏坡、天桂山、中山都城遗址、天台山为主体,以东方巨龟园、南滚龙沟等十大景区为后盾的大旅游业态。西柏坡新从这里走来是平山旅游发展的龙头;龟山的钟灵是郁秀,被称为桂林北部;中山都城遗址和中山王墓距今2000多年,历史悠久。温泉度假村位于县城的核心地带,拥有全国闻名的优良地热水资源。

2。4地理位置交通便利。便捷的交通是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的通道,即使没有资源的通达道路。平山县距华北交通枢纽石家庄仅40公里,有305国道相连,交通便利。锡伯,距平山县城50公里,位于滹沱河北岸,岗南水库西岸,平山县城中部,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汇处。

207国道经过,省道柏油路绕过岗南水库。西柏坡就位于这个圈上。如此便利的区位优势,方便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观光,促进了白色旅游的蓬勃发展。

西柏坡白色旅游的三大制约因素

3。平山县整体经济水平较低。

平山县地处山区,人多地少,人美国的生活水平很低。被列为重点扶持发展县。由于资金充裕,其他地方缺乏基础设施,如停车位不足,通讯设备和卫生设备落后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柏坡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2服务设备建立滞后,接待能力不足。

西柏坡住宿接待设施较少,所有酒店档次都。在平时,对旅游业的发展基本满意。然而,根据西柏坡现有的住宿情况和接待人数,保守估计,每天有近千名游客难以入住,服务设施呈现接待能力不足、档次低、管理不到位、服务质量低等问题。

3。

3.缺乏的导游和讲解员,旅游任务人员的分析素质有待提高。西柏坡白色旅游区有很高的知名度。自2005年2月底以来,西柏坡平均每天接待8000多名游客,而西柏坡有40多名导游。以前连旅游高峰都不足。现在,要加班还是接待不够。很多单位都要提前一周预定才够,导游和导游严重缺乏。

3。西柏坡周围缺乏绿色植被。西柏坡周边植被茂密,多为黄土环绕,环境较为恶劣。缺少绿色资源和环境的恶化会减少游客数量,降低西柏坡白色旅游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有利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继续深化丰富和发掘白色旅游资源的内涵,打造白色品牌。为了增加西柏坡的吸收s白色旅游,可以在保守卖国教育和欣赏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她的白色旅游特色,逐步提高和进步纪念馆和陈列室的档次,改变单纯的图片陈列和橱窗文物陈列,使陈列方式更加科学、新鲜、古老和多样化。

比如可以多建一些反动长辈的雕塑群、故事会,多设置一些体验式的参与活动,比如生活的一天,打模仿战,穿游击服等。让古代人,尤其是青少年,能够认识到今天s幸运的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学会节俭浪费,吃苦耐劳,珍惜生命。这不仅丰富了白色旅游产品的内涵,也深化了其教育意义。

同时,充分挖掘西柏坡的白色旅游资源,应抓住部旧址两个务必弘扬西柏坡精神,并通过将目标市场的不同需求与其周围不同类型的产品分离开来,充分利用资源,做一个区域性的宣传网络。

4。

3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提高旅游目的地白色纪念品水平。大多数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都会购买旅游产品。因此,在西柏坡,白色旅游产品可以不要仅仅停留在纪念品的层面。要下大力气提高质量和数量,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品种,也要开发白色旅游产品,从不同角度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同时,注重特色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不断吸引游客。

4。4.大力开发外地白色旅游人力资源,提高所有讲解员和业务人员的素质。现在白色旅游区几乎遍布全国,合作日趋激烈。旅游业可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分析质量,不断提到西柏坡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5.通过提高农民分析和开发国外旅游资源收入。介绍了平山旅游资源丰富,要尽快形成以白色旅游为龙头的分析旅游区,带动其他旅游产业的发展,建立白色资源与自然资源、文明资源、绿色资源的分离。

吸收游客去其他景点游玩的同时接受白色教育。玩完后,他们还可以去温泉放松。因为平山县美国经济水平低,其优越的旅游资源可以带动其他地方农民的增收,部门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给予农民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如农民在自己家里推出农家乐项目,设立农家乐餐桌,吃在农家乐,住在农家乐,娱乐在农家乐,突出当地的农村特色,打造一个田园外的天堂,让游客感受清新舒适,远离宁静,从而达到农民增收的手段收入。

4。6.注重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白色旅游资源是珍贵的历史遗产,许多反动遗址、巨型遗迹和自然生态环境可以一旦被破坏,就不能再生,从而减少吸收,终导致经济效益和效益的下降。同时,随着白色旅游的升温,游客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旅游糟粕成倍增长,给西柏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环境污染承受能力。外导要注意及时处理宝藏,以的排污成本获得的经济效益。

《2004~2010年全国白色旅游发展规划大纲》系列乡村旅游基础理论著作8.旅游开发研究论文

何景明著。

全文共分12章,由6个部分组成。

部分是乡村旅游研究的理论背景。在梳理国内外乡村旅游概念的基础上

第四部分是乡村旅游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分析。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第六部分是结论和讨论。总结论文的主要结论,并讨论论文中未完成的研究思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注重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地区的乡村旅游作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可供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和旅游管理部门相关人士参考。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1.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

深入开展休闲旅游及产业链研究。

2.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题目

乡村旅游论文选题的背景要围绕大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论文选题,背景要围绕乡村旅游的选题。目前大背景是乡村振兴,包括生活富裕、乡风文明、乡风文明、产业繁荣等多个方面。工业的繁荣将包括乡村旅游的繁荣。

:3.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范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洁、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要表格。(短论文唐不需要在目录中列出。摘要: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小精悍,内容完整。字数少则几个十字,多则300字。4.关键词或关键词:关键词选自论文的标题、摘要和正文,是表达论文中心内容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关键词是计算机系统用来索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收集和读者检索。一般每篇论文选择3-8个词作为关键词,在摘要。主题词是规范词。主题词确定后,要以论文为中心,按照标引和匹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列表中的规范词。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文、引言,用在论文的开头。一般来说,介绍应该概述作者的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介绍要简短、精练、紧扣主题。lt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正文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证;b.分析问题——论点和论据;c.解题——和步骤;d.结论。6.论文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可以参考或引用的主要文献,列在论文末尾。引用应该另起一页,标注方法应该是《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文:书名-作者-出版信息(版本地点、出版社、版本时期):作者-书名-出版信息对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核实。(2)所列参考文献应标明序号、作品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和出版信息。

4.关于旅游发展的论文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1:[1]马勇,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科学版)。2012(01)[2]曾雅玲。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商业。2012(04)[3]王久伟。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葛全胜,西安建超,刘浩龙。影视旅游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旅游杂志。2007(07)[5]庄志敏。论旅游形象的属性与构成[J].旅游科学。2007(03)[6]钟生,张军.皖南古村落。陈慧莎。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为例[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8]许2012(01)。对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01)[9]张伟,钟升,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的文献计量分析[J].旅游杂志。赵勇。亲和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11]张中华,王兰,张培,2011.国外地方性理论应用于旅游形象的空间解构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12]李海霞,孙后琴,2009(05).基于城市旅游形象的旅游城市标识分析[J].科学家。2009(04)[13]庄志敏。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形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旅游科学。2010(03)[14]凌丽萍,吴殿亭。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杂志。[15]韩震。论民族认同、认同与文化认同——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科学版)。[16]侯建娜,杨,2010(01)。对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旅游论坛。2010(03)[17]蔡晨,李兆元,刘信义。大连旅游形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旅游论坛。2010(03)[18]田军.城市滨水区旅游形象及其对游客的影响选择意向——以南京、武汉和上海滨水区为例[J]。旅游杂志。[19]张海燕,王忠云,2010(06).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和市场。2010(04)

5.关于旅游资源开发的论文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游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是指观光,娱乐地理包括游憩,是广义的旅游地理。两者都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学不仅与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密切相关,而且与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艺学和经济学相互渗透,因而是一门边缘学科。

旅游娱乐指的是人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增长知识、锻炼身体、度假疗养、休闲娱乐、探险、宗教朝圣、调查研究、购买纪念品、品尝美食、走亲访友等非性临时迁移过程。它也是一种以各种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现象。一般来说,旅游仅指离家至少一夜的活动,而娱乐包括离家不超过一昼夜的活动。

旅游由三个要素构成: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景点和娱乐活动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体(旅游宣传、组织、交通和接待设施)。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的起源和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区域分布和运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的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复合体形成的影响。

旅游是人类特殊的活动。它始于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并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发展。1986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数达到40亿,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的经济部门。

在古代文学中,大量的游记出现在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中。如《水经注》,《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等。地方志也包含了丰富的经典旅游资料。

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布朗就建议,地理学家应该更多地关注旅游业。他、詹姆斯、卡尔森等。论述了当地自然资源、发展基础和聚落构成的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衡量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

20世纪40年代,艾塞林和德赛分析了旅游流。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哈恩从游客方面划分了联邦德国的旅游目的地类型性质、停留时间和季节变化。但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的旅游地理学著作主要是描述一些旅游景点,或者局限于笼统地讨论旅游的经济意义,很少讨论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关注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1964年,加拿大地理学家沃尔夫指出,旅游地理是从经济地理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英国地理学家罗宾逊认为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地理学。20世纪70年代,Rupert等人以联邦德国为例,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区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期间,法国规划和建设了地中海沿岸的沼泽地和沙丘地,并成功地建成了一个迷人的海滨度假胜地。与此同时,地理联盟(IGU)和地理大会(年)开始讨论旅游和娱乐地理。

旅游理论研究众说纷纭。例如,1966年意大利的布鲁诺提出了五个研究课题:旅游的基本驱动力;旅游环境和空间;对游客居住地的影响;旅游业的经营;旅游区规划。《旅游地理学》年,罗宾逊重点研究了旅游业的发展,人类需求的演变,旅游的驱动力,游客的流动,旅游的衡量和范围,旅游和旅游规划的组织,交通,经济和意义,旅游和环境,以及世界区域旅游的发展。

地理学家科特利亚罗夫所著的《休憩与旅游地理》一书,主要阐述了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的理论基础、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游憩用地的分区和评价、游憩地域综合体的布局、游憩用地的自然保护和改造。美国地理学家布里顿于1979年提出了休闲地理学的概念。他认为,休闲地理的研究包括旅游、国内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娱乐、体育等活动,旅游和娱乐只有功能上的区别。

目前,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已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向定量方法、系统工程和模型研究相结合,参与旅游区(点)的布局和发展规划。

6.关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论文

写乡村旅游论文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开展调研,获取手资料。如何开展研究?首先,选择符合乡村旅游论文内容、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作为开展研究的地点。第二,要亲身体验和体会乡村旅游的原始、自然、民俗,使人对美景流连忘返,产生认知,带来精神享受,形成乡村旅游论文的重点。第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

7.旅游业论文

西柏坡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2010-6-129:42:40来源:不详作者:佚名【大中小】查看评论文章标题

摘要:介绍了西柏坡白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丰富白色资源的开发、开发人力资源、保护绿色资源、提高纪念品档次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白色旅游西柏坡发展对策

1西柏坡白色旅游发展的标志

过去的指挥所,现在的白色度假村。今天西柏坡在地方、省、市各级和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边建设、边管理、边利用,建成了旧址、西柏坡展览馆、西柏坡纪念碑、西柏坡石刻园、西柏坡影视厅、五铜像、风格雕塑园、讲评碑、文物保护纪念碑、新世纪青少年绿色文明园等10多个反动教育景点。

它不仅丰富了西柏坡的教育内容,同时也拓展了西柏坡的影响,并获得了全国教育基地,全国百个汉奸教育基地,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守单位和AAAA和旅游景点。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04年,西柏坡年接待人数从23万增加到60多万。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尽管已经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但每天仍有2000多支队伍来到这里。

据西柏坡管理处介绍,自2004年以来,日均游客量在2000人左右,其中季度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3%。自2005年2月底以来,游客人数急剧增加,平均每天约800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如今来西柏坡旅游的游客明显增多,既有地方直属机关,也有地方政机关,既有省内各地区、各市的游客,也有新疆、内蒙古、甘肃、辽宁、上海、安徽、广东等较远省份的游客,除石家庄、北京、太原外。

绝大多数游客是由机构组织接受教育,也有一些旅行社和个人游客。

2西柏坡发展白色旅游的优势分析

2。1有利的白色资源。西柏坡是的反动圣地,是新的摇篮。从1948年5月26日到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地方委员会所在地,也是大规模奴役的总部所在地。

1947年5月,以为,、董等组成的地方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7月17日至9月13日,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一次土地工作会议,会议于7时55分至7时90分结束,并于10月10日由正式发布,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土地改革活动的顺利开展。

1948年9月,约束和平处于战略决战的重要关头。以为首的地方把握时局,夺取战机,组织指挥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金战役。战役歼灭和整编154万余人,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美国的统治和全的束缚。

1949年3月5日至3月13日,在这里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在的讲话中,他提出了由新主义反动向反动转变的道路、方针和政策,为指明了道路美国的反应和建立。

总理曾为西柏坡题词:西柏坡是和进入北平、约束全的个农村指挥所。它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

在这一系列重要活动的基础上,以为第二代表的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西柏坡精神。同时,在西柏坡时期,内和中也暴露出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同志采取了预防措施

2。2有利的政策环境。从2004年开始,和陆续出台各种政策大力发展白色旅游。2004年2月,发布了重要指示积极发展白色旅游。6月旅游局发《土地法大纲》,年底地方办、《关于推进发展“白色旅游”任务看法的演讲》。

河北省也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以及和各项措施和战略部署为西柏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优越可靠的政策保障白色旅游。3平山县优越的旅游资源。平山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绿色食品资源和旅游资源。全国有、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有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温泉等自然景点100多处。人文景观文明久远,自然景观轻松愉悦,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屏山旅游形成了以温泉度假区、西柏坡、天桂山、中山都城遗址、天台山为主体,以东方巨龟园、南滚龙沟等十大景区为后盾的大旅游业态。西柏坡新从这里走来是平山旅游发展的龙头;龟山的钟灵是郁秀,被称为桂林北部;中山都城遗址和中山王墓距今2000多年,历史悠久。温泉度假村位于县城的核心地带,拥有全国闻名的优良地热水资源。

2。4地理位置交通便利。便捷的交通是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的通道,即使没有资源的通达道路。平山县距华北交通枢纽石家庄仅40公里,有305国道相连,交通便利。锡伯,距平山县城50公里,位于滹沱河北岸,岗南水库西岸,平山县城中部,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汇处。

207国道经过,省道柏油路绕过岗南水库。西柏坡就位于这个圈上。如此便利的区位优势,方便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观光,促进了白色旅游的蓬勃发展。

西柏坡白色旅游的三大制约因素

3。平山县整体经济水平较低。

平山县地处山区,人多地少,人美国的生活水平很低。被列为重点扶持发展县。由于资金充裕,其他地方缺乏基础设施,如停车位不足,通讯设备和卫生设备落后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柏坡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2服务设备建立滞后,接待能力不足。

西柏坡住宿接待设施较少,所有酒店档次都。在平时,对旅游业的发展基本满意。然而,根据西柏坡现有的住宿情况和接待人数,保守估计,每天有近千名游客难以入住,服务设施呈现接待能力不足、档次低、管理不到位、服务质量低等问题。

3。

3.缺乏的导游和讲解员,旅游任务人员的分析素质有待提高。西柏坡白色旅游区有很高的知名度。自2005年2月底以来,西柏坡平均每天接待8000多名游客,而西柏坡有40多名导游。以前连旅游高峰都不足。现在,要加班还是接待不够。很多单位都要提前一周预定才够,导游和导游严重缺乏。

3。西柏坡周围缺乏绿色植被。西柏坡周边植被茂密,多为黄土环绕,环境较为恶劣。缺少绿色资源和环境的恶化会减少游客数量,降低西柏坡白色旅游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有利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继续深化丰富和发掘白色旅游资源的内涵,打造白色品牌。为了增加西柏坡的吸收s白色旅游,可以在保守卖国教育和欣赏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她的白色旅游特色,逐步提高和进步纪念馆和陈列室的档次,改变单纯的图片陈列和橱窗文物陈列,使陈列方式更加科学、新鲜、古老和多样化。

比如可以多建一些反动长辈的雕塑群、故事会,多设置一些体验式的参与活动,比如生活的一天,打模仿战,穿游击服等。让古代人,尤其是青少年,能够认识到今天s幸运的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学会节俭浪费,吃苦耐劳,珍惜生命。这不仅丰富了白色旅游产品的内涵,也深化了其教育意义。

同时,充分挖掘西柏坡的白色旅游资源,应抓住部旧址两个务必弘扬西柏坡精神,并通过将目标市场的不同需求与其周围不同类型的产品分离开来,充分利用资源,做一个区域性的宣传网络。

4。

3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提高旅游目的地白色纪念品水平。大多数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都会购买旅游产品。因此,在西柏坡,白色旅游产品可以不要仅仅停留在纪念品的层面。要下大力气提高质量和数量,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品种,也要开发白色旅游产品,从不同角度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同时,注重特色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不断吸引游客。

4。4.大力开发外地白色旅游人力资源,提高所有讲解员和业务人员的素质。现在白色旅游区几乎遍布全国,合作日趋激烈。旅游业可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分析质量,不断提到西柏坡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5.通过提高农民分析和开发国外旅游资源收入。介绍了平山旅游资源丰富,要尽快形成以白色旅游为龙头的分析旅游区,带动其他旅游产业的发展,建立白色资源与自然资源、文明资源、绿色资源的分离。

吸收游客去其他景点游玩的同时接受白色教育。玩完后,他们还可以去温泉放松。因为平山县美国经济水平低,其优越的旅游资源可以带动其他地方农民的增收,部门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给予农民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如农民在自己家里推出农家乐项目,设立农家乐餐桌,吃在农家乐,住在农家乐,娱乐在农家乐,突出当地的农村特色,打造一个田园外的天堂,让游客感受清新舒适,远离宁静,从而达到农民增收的手段收入。

4。6.注重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白色旅游资源是珍贵的历史遗产,许多反动遗址、巨型遗迹和自然生态环境可以一旦被破坏,就不能再生,从而减少吸收,终导致经济效益和效益的下降。同时,随着白色旅游的升温,游客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旅游糟粕成倍增长,给西柏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环境污染承受能力。外导要注意及时处理宝藏,以的排污成本获得的经济效益。

《2004~2010年全国白色旅游发展规划大纲》系列乡村旅游基础理论著作8.旅游开发研究论文

何景明著。

全文共分12章,由6个部分组成。

部分是乡村旅游研究的理论背景。在梳理国内外乡村旅游概念的基础上

第四部分是乡村旅游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分析。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第六部分是结论和讨论。总结论文的主要结论,并讨论论文中未完成的研究思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注重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地区的乡村旅游作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可供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和旅游管理部门相关人士参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也随之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旅游管理的论文篇1

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衣食住行,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各大高校审时度势,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的复合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旨在推动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满足旅游业岗位的用人需求。笔者从各大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起点和层次各不相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就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009年,在国务院文件中次明确提出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前,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日趋旺盛,目前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与旅游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企业不平等的用人制度造成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 毕业 生“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旅游研究院发表的蓝皮书表明:旅游业收入逐年创新高,旅游市场呈现出“两高一平”的局面,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入境旅游平稳增长。我国旅游业的增长使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世界客源国,以及较大的旅游目的地国。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服务范围较广的产业,就业门槛较低,能够吸纳大规模的毕业生。同时,我国各地区的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也非常大,就北京、上海来说,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均在55万以上,并且现在每年新增的旅游企业中,中、高级管理岗位就有一千多个。由此可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大大弥补岗位人才缺口的局面,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不愁将来会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潜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不了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业不合理的用人制度、各界对旅业的偏见等因素致使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潜流失”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国内旅游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有错误的认识,认为旅游管理专业一毕业就能担任管理层职务,这种眼高手低的择业观念,致使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很是失落。所以部分学生会选择转专业或者是修读双学位来达到将来不从事旅游管理岗位的目的,尤其是本科毕业生从事旅游业工作的占总学生规模的不到35%,许多毕业生都从事了不对口的职业,形成了“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就业局面。

(三)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亦有困境

一般按照理论上讲,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势必会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带来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情况不容乐观的是,旅游管理人才的供给质量无法满足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人才“供需”矛盾日趋明显。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高校紧跟岗位的需求,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每年报考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远远超出了旅游企业可提供的岗位;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又是“弱势专业”,许多考生在不了解旅游管理专业或者是“被调剂”的情况下误学了旅游管理专业,结果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大量流入其他行业,未入行,先转行的局面。由于教学模式的缺陷以及学生的个人态度造成了旅游企业在旅游管理人才时迟迟招不到人或者是招不到合格的毕业生。这样给企业、学校、学生都带来的困惑,陷入了无尽的恶性循环中,这样旅游管理专业会给后来的学子和家长带来这样的影响:学习旅游管理专业难就业、就业面狭窄、找不到工作等等诸如此类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极为不利的。

二、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

(一)现阶段旅游业用人单位用人制度不合理、不公平

旅游业用人单位在毕业生时功利性较强,企图缩减用人成本,因此,人员时过分强调毕业生是否具备丰富的旅游管理 经验 或旅游从业经验,完全忽视了毕业生的可塑性和再造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不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培养下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但是如果就因为这个原因将旅游管理专业求职者拒之门外,是否会显得旅游企业不通情达理?旅游企业要充分考虑到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优胜劣汰的选拔机制,为广大旅游管理毕业生提供一个可以施展自身能力的平台,经过严格笔试、 面试 和考核后择优录取。另外,旅游业的现实情况:管理人员要从服务人员做起,要做好饭店管理者,必须具备基层服务人员和部门经理的经验。而且服务人员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和地位都较低,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觉得自己高校毕业,可是毕业后还是照旧需要从基层干起,不甘于基层等服务客户的工作,毕业生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局限了个人的发展空间,造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1.缺乏合理有效的旅游 职业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的将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等同,忽视了毕业后所要从事的是旅游管理职业,而非是旅游本身;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盲目跟风,在校期间只忙着报考旅游证、二级计算机证书以及教师资格证,证书缺乏针对性,对学生日后就业用处不大,忽视了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奋斗目标的规划,学生在旅业就业的愿望不强烈。

2.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

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对于从事旅游管理的晋升行规无法坦然接受。在情理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学生在家里被奉为“天之骄子”,可是如果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就要从基层服务员干起,大部分大学生心气高、碍于面子,不愿意从事较不体面的服务性行业,就业心理出现了严重的偏。在校期间没有从事服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大学毕业后无经验之谈,更不要说可以在短期时间内提升为正式的管理部门高层干部。

(三)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旅游管理专业的开设与岗位需求严重脱节,部分高校只是生硬的培养学生,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不负责任,沿袭落后的教学体制,没有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 教育 体系,导致学生理论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较,无法满足旅业就业岗位的要求。

2.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没有针对市场需求而设置,而且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外向型旅业的岗位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在初级教学阶段,比如在大一、大二年级,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体,忽视了对实践应用类课程的设置,致使学生缺少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另外,教材内容太陈旧,缺乏系统新和创新性。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办学模式

各个高校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之前,要明确并制定出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有紧紧围绕的中心,不至于盲目追求办学模式的创新,而与教学任务严重脱节。值得部分高校的借鉴的是,在较发达的地区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当明确,国内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高校,比如旅游教育领域世界排名第二的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制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在校学习-岗位实习等环节分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作能力强、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适合旅游业、旅游教育、旅政部门以及 其它 相关行业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旅游管理人才”。那么,如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立足于旅游业发展的岗位需求,为培养的复合式创新型的旅游管理人才;第二以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建立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思想意识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第三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需求的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的高级旅游专门人才;第四延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实现教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技能的相辅相成。

(二)建议高考生理性报考,招录有行业内就业意愿与行业潜质的学生

部分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由于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以及“在服从调剂”情况下被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这一部分学生在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的时候,对这门专业感到很失落,甚至通过选修双学位或者是转专业来改变自身的未来职业选择。要想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外向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学校要从招生源头做起:首先要宣传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比如说酒店服务人员要具备外向型的性格特征,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内容、未来就业方向等情况,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专业选择,防止考生错报专业,经过正式学习后才发现实际的旅游管理专业与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其次,教育部和各大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平台、报纸、等形式向广大高考学子具体介绍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为学生报考志愿提供参考依据,便于考生作出理性的专业选择。这点,各大高校要借鉴旅游教育领域排名第二的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经验:,该学校在招生时不仅注重考生的成绩,而且会进行一定的笔试、面试或者电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喜好态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就业方向,反馈给学生专业评估 报告 ,招录有行业潜质与行业内就业意愿的学生;第二,努力加强专业建设,增强旅游管CENTURY理专业自身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努力将该专业做大做强,打造世界旅游管理专业。

(三)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科学设计课程设置

高校专业是否成功很大的一个影响因素便是课程的设置,其代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知识的架构。目前旅游业外向型的发展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其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还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综合运用能力,能够与客户进行顺畅的沟通,以及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这对于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来说需要作出合理的规划、设计:首先,要坚持课程设置与旅业的实践性特征相符合,又要具有专业综合性的原则;其次,课程的开设要注重理论的应用型,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另外,学校要注重初级阶段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不同于学术性的课程,教学理论离不开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要克服以往旅游管理专业在大一、大二课程设置上缺少实践应用类课程,重视对学生初级阶段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他方面,要增加选修课程的范围,合理设置涉及人文知识、自然知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服务贸易的规则和惯例等方面的课程,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岗位,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于个人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除此之外,学校要不惜投入重金邀请旅游业资深专家学者参与课程设置,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对口教师,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专业性、针对性与应用性,提升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行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高校因素、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干意识,为竞争激烈的旅游管理岗位降温。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创业,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笔者建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完善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就业或者创业类的指导性课程不要仅仅局限于“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两门选修课,要增加实战演练性的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 文化 氛围,定期聘请校外专家、企业界人士或者校内创业成功人士来校做一些创业经验之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保障安全和不影响正常学业的情况下在旅游企业,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 总结 丰富的工作经验;教育部和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积极筹备的创业基金,拓宽大学生开设特色旅行社、小型旅店筹集资金的 渠道 ;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择业意识,不要企图毕业后自身的事业能够一蹴而就,要在实践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要甘愿从基层做起,避免眼高手低,在过程总结出旅游管理的新思路,为自身日后的创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要旅游企业承担责任,增加寒暑假大学生实习岗位,维护大学生实习的劳动合法权益,保障大学生在实现期间的人身安全。

(五)对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提供实习的平台

目前来讲,校企合作教学在各大高职院校中应用的较广泛,旅游管理专业带有自身的特性,其不需要进行实验研究,也不需要呕心沥血的撰写学术报告,需要关注的是学生本身的实践演习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身体会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以致用。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目前在和国内取得卓有成效的形式有多种,笔者从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出发,将校企合作的形式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校企股份合作模式联合办学、企业参与旅游院校办学、校办企业等为代表的以办学模式为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二是合作形式为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顾问委员会等以以实践教学体系为结合点;三是体现在理论教学体系上,表现为编写特色旅游教育教材、开展专题讲座、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等。笔者建议从以下校企合作模式出发,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一是旅游企业根据工作岗位需要与学校共同确定培养对象,签订用人订单,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签订订单的用人单位就职,旅游企业也省去了不少人才环节、节约用人成本,实现了校企双赢;二是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企业不仅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实习场地,还在教学领域开展合作。企业及时的向高校汇报国内外旅游饭店业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同时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三是高校投入资金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实训基地,集学校的主体地位和酒店的载体地位为一身。校办企业实现产教合一,既能实现人才培养效益,又能创造经济价值。

(六)借鉴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内蒙古 财经 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利用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时间,实现学生的自我认知、行业认知、专业知识的深化以及实技能的锻炼四个方面逐级深入、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帮助毕业生热爱、了解自己的专业,进而乐于走进旅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国内外有必要借鉴其成功经验:大一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分析学生自身兴趣、 爱好 、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启发学生对职业做出初步的定位,并且为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制定出短期、长期的 学习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对自我个性、能力有了充分的认知;大二时。随着专业课程的逐步增多,再加上学生对工作岗位环境接触的机会较多,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开设一些认知实习课程,促使学生形成对所要从事岗位的初级认知;大三时在课外要延伸实践教学,积极开展一些专业技能大赛,通过模拟工作环境,提供实践演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业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还要建立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走入企业岗位,在实际工作中了解酒店的工作流程,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尝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七)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师资力量对于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质量提升非常重要,要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首先就要建立“行业实践+研究平台+创新团队”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旅游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学校要定期对教师队伍展开培训,考核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组织教师亲自去观摩旅游企业的运作方式、 市场营销 等机制,教师在亲身体验之后,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 教学 方法 ,在课堂上才能有机的将这些事例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校建立区域旅游经济研究所,进行创新团队建设,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可作的平台;学校要重视教师与校外先进旅游管理师资队伍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意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学校从旅游企业中引进、聘请高水平的业务人员参与教学过程,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相长,在产研学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更新教学观念,为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而努力奋斗。结语: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技能型、素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重中之重。各大高校和教师要高瞻远瞩,站在时代发展的浪尖上,打造出一批旅游管理精英队伍。

参考文献:

[1]范新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5).

[2]杨帆,朱定秀,程晓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高校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4,(6).

>>>下页带来更多的旅游管理的论文

旅游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而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系 毕业 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浅析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开展

摘 要:当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 文化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自然的渴望逐渐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森林旅游得以快速的发展起来,不仅成为游客喜欢的一种时尚旅游方式,同时也有效的带动了林业的发展。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更向往大自然,这就使森林生态旅游得以发展起来。森林旅游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但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实现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使森林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当前林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林业保护与森林生态旅游的关系

森林资源是我国陆地上重要的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动植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所以保护生态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而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不仅会使林业的生态环境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是实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来,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旅游,使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在不消耗森林资源的情况下实现林业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旅游给林业带来的效益是远远高于生产木材的效益,而且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森林具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给林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当地的居民受益,所以随着各项关于生态环境旅游活动的不断开展,有效的推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具有不可替代性,其自身也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如生态旅游活动具有原始性和自然性,其管理上更加生态化,旅游的内涵更加科学性,通过生态旅游可以使森林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生态旅游还具有较好的 教育 性和高知识性,可以使多方利益主体有效的参于进来。

2 森林旅游的重要地位

据一项统计分析表明,当前全球旅游人数对于森林旅游的向往开始不断上升,估计到2020年,森林旅游的人数将占全球旅游总人数的一倍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森林旅游的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我国对森林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森林旅游在我国还属于新兴的行业,具有较强的生机和活力,所以在未来的市场中,森林旅游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2.1 具备森林旅游业发展的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旅游的创造性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随着我国在上的知名度不断的增加,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所以为发展森林旅游局提供了潜在的客户群,而林区旅游其前景较好,森林生态旅游能吸引更多的人群来到森林中,与大自然进行充分的接触。

2.2 在林区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

通过发展森林旅游业,使森林的生态效益、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使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得以有效和协调,有效带动了林区经济的发展。森林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而且其投资少,见效快,不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会带来较高的回报率。而且森林旅游具有较为广泛的辐射性,其关联性也较强,可以直接拉动地区各行业经济的增长,充分带动了地区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吸收了地方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更加稳定。

3 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

3.1 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

一是整合景点资源,充分的挖掘景区的旅游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景区景点,同时加强零星资源和个性景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加景区的整体感,使景点之间实现相互补充,激发旅游可连续浏览的热情,同时在景区内还要设置一些景点群,充分显示出景区的文化底蕴,使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二是整合季节旅游资源,让四季都有丰富优化的景点、景区,使游人来到大森林四季都是享受;三是整合旅游消费资源,按照不同消费群体的经济状况,可进入度、旅游市场辐射人口和消费能力,确定不同的旅游线路和消费层次。

3.2 搞好“三个统筹”

一是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发展。在景区内应该根据季节的不同,而使景区的景点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在一年四季都各有不同,从而给旅游一种全新的感觉。同时还可以根据旅游的个性化需求,制定会议游、工业游、科技游、烹饪游、渡假游,采摘游,考察游,采风游等。

二是统筹经济发展。要两手抓:一手抓旅游的经济产业功能的增强,迅速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提高效益的化;一手抓林业绿化覆盖面积的发展。

三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旅游业发展带动了、信息流、物流,旅游业的发展是基于旅游资源的丰厚,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源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

3.3 抓好生态旅游的管理

生态旅游的管理需做到如下几方面:(1)对于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切实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2)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及规划工作;(3)严格控制旅游区内设施的建设量(满足游客基本需求即可,切忌泛滥)和

机动车的进入量;(4)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的科学管理机制,细化生态旅游的管理工作;(5)科学确定旅游区内的游客容量,并严格控制游客规模;(6)建立旅游区、文化、环境的跟踪监测系统;(7)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旅游意识;(8)大力倡导社区参与,实现生态旅游的群策群力。

4 加快推动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措施

4.1 解放思想,变资源为资本

对于一些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在地方林业中是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也是有潜力的。在保护好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得天独厚森林旅游资源,已成为林业职工群众的共识,在发展森林旅游、变森林资源为森林资本同时,树立森林资源开发建设的新观念,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的品牌优势做好森林资源开发。

4.2 合理资源配置

一是搞好森林景区之间的横向联系,弥补单一林区自然景观单调的不足,实行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整体优势。

二是加强森林景区与 其它 自然景区之间的纵向联系,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弥补森林旅游内容欠丰富的不足。如文化美食节、峡谷探险、漂流等,丰富森林旅游的内容和内涵,并向更广泛的生态旅游扩展延伸。

三是探索森林旅游与林区农户相结合,弥补森林景区吃住条件不足。观森林景,林区吃农家饭,憩林区农家园,悦游客心。

4.3 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森林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森林旅游面临着森林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森林旅游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森林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对森林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调研,结合林业管理局实际制订出森林旅游管理措施。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增强环保意识,使森林生态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5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得以较快的发展,这是一种特殊的旅为,游客在旅游中充分的享受了大自然并了解了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当地的人文特征,同时森林生态系统的循环和自然与人为生态资源都得到有效的保护,而当地的居民和管理机构在这种特殊的旅为中享受到经济效益。所以生态旅游的开展有效的推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森林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基地,但任何旅游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生态旅游也不例外,在生态旅游开展过程中,对于森林资源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就需要及相关管理部门正确处理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在森林资源环境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扼制其消极作用,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根辉.论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林业调查规划.2010.35(5)6.

[2]侯艳伟.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作用.管理观察.2010(13).

[3]王慧玲.浅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吉林地质.2008,27(2).

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

1.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

深入开展休闲旅游及产业链研究。

2.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题目

乡村旅游论文选题的背景要围绕大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论文选题,背景要围绕乡村旅游的选题。目前大背景是乡村振兴,包括生活富裕、乡风文明、乡风文明、产业繁荣等多个方面。工业的繁荣将包括乡村旅游的繁荣。

:3.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范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洁、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要表格。(短论文唐不需要在目录中列出。摘要: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小精悍,内容完整。字数少则几个十字,多则300字。4.关键词或关键词:关键词选自论文的标题、摘要和正文,是表达论文中心内容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关键词是计算机系统用来索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收集和读者检索。一般每篇论文选择3-8个词作为关键词,在摘要。主题词是规范词。主题词确定后,要以论文为中心,按照标引和匹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列表中的规范词。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文、引言,用在论文的开头。一般来说,介绍应该概述作者的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介绍要简短、精练、紧扣主题。lt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正文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证;b.分析问题——论点和论据;c.解题——和步骤;d.结论。6.论文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可以参考或引用的主要文献,列在论文末尾。引用应该另起一页,标注方法应该是《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文:书名-作者-出版信息(版本地点、出版社、版本时期):作者-书名-出版信息对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核实。(2)所列参考文献应标明序号、作品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和出版信息。

4.关于旅游发展的论文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1:[1]马勇,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科学版)。2012(01)[2]曾雅玲。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商业。2012(04)[3]王久伟。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葛全胜,西安建超,刘浩龙。影视旅游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旅游杂志。2007(07)[5]庄志敏。论旅游形象的属性与构成[J].旅游科学。2007(03)[6]钟生,张军.皖南古村落。陈慧莎。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为例[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8]许2012(01)。对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01)[9]张伟,钟升,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的文献计量分析[J].旅游杂志。赵勇。亲和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11]张中华,王兰,张培,2011.国外地方性理论应用于旅游形象的空间解构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12]李海霞,孙后琴,2009(05).基于城市旅游形象的旅游城市标识分析[J].科学家。2009(04)[13]庄志敏。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形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旅游科学。2010(03)[14]凌丽萍,吴殿亭。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杂志。[15]韩震。论民族认同、认同与文化认同——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科学版)。[16]侯建娜,杨,2010(01)。对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旅游论坛。2010(03)[17]蔡晨,李兆元,刘信义。大连旅游形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旅游论坛。2010(03)[18]田军.城市滨水区旅游形象及其对游客的影响选择意向——以南京、武汉和上海滨水区为例[J]。旅游杂志。[19]张海燕,王忠云,2010(06).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和市场。2010(04)

5.关于旅游资源开发的论文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游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是指观光,娱乐地理包括游憩,是广义的旅游地理。两者都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学不仅与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密切相关,而且与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艺学和经济学相互渗透,因而是一门边缘学科。

旅游娱乐指的是人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增长知识、锻炼身体、度假疗养、休闲娱乐、探险、宗教朝圣、调查研究、购买纪念品、品尝美食、走亲访友等非性临时迁移过程。它也是一种以各种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现象。一般来说,旅游仅指离家至少一夜的活动,而娱乐包括离家不超过一昼夜的活动。

旅游由三个要素构成: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景点和娱乐活动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体(旅游宣传、组织、交通和接待设施)。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的起源和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区域分布和运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的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复合体形成的影响。

旅游是人类特殊的活动。它始于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并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发展。1986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数达到40亿,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的经济部门。

在古代文学中,大量的游记出现在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中。如《水经注》,《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等。地方志也包含了丰富的经典旅游资料。

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布朗就建议,地理学家应该更多地关注旅游业。他、詹姆斯、卡尔森等。论述了当地自然资源、发展基础和聚落构成的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衡量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

20世纪40年代,艾塞林和德赛分析了旅游流。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哈恩从游客方面划分了联邦德国的旅游目的地类型性质、停留时间和季节变化。但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的旅游地理学著作主要是描述一些旅游景点,或者局限于笼统地讨论旅游的经济意义,很少讨论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关注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1964年,加拿大地理学家沃尔夫指出,旅游地理是从经济地理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英国地理学家罗宾逊认为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地理学。20世纪70年代,Rupert等人以联邦德国为例,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区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期间,法国规划和建设了地中海沿岸的沼泽地和沙丘地,并成功地建成了一个迷人的海滨度假胜地。与此同时,地理联盟(IGU)和地理大会(年)开始讨论旅游和娱乐地理。

旅游理论研究众说纷纭。例如,1966年意大利的布鲁诺提出了五个研究课题:旅游的基本驱动力;旅游环境和空间;对游客居住地的影响;旅游业的经营;旅游区规划。《旅游地理学》年,罗宾逊重点研究了旅游业的发展,人类需求的演变,旅游的驱动力,游客的流动,旅游的衡量和范围,旅游和旅游规划的组织,交通,经济和意义,旅游和环境,以及世界区域旅游的发展。

地理学家科特利亚罗夫所著的《休憩与旅游地理》一书,主要阐述了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的理论基础、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游憩用地的分区和评价、游憩地域综合体的布局、游憩用地的自然保护和改造。美国地理学家布里顿于1979年提出了休闲地理学的概念。他认为,休闲地理的研究包括旅游、国内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娱乐、体育等活动,旅游和娱乐只有功能上的区别。

目前,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已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向定量方法、系统工程和模型研究相结合,参与旅游区(点)的布局和发展规划。

6.关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论文

写乡村旅游论文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开展调研,获取手资料。如何开展研究?首先,选择符合乡村旅游论文内容、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作为开展研究的地点。第二,要亲身体验和体会乡村旅游的原始、自然、民俗,使人对美景流连忘返,产生认知,带来精神享受,形成乡村旅游论文的重点。第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

7.旅游业论文

西柏坡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2010-6-129:42:40来源:不详作者:佚名【大中小】查看评论文章标题

摘要:介绍了西柏坡白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丰富白色资源的开发、开发人力资源、保护绿色资源、提高纪念品档次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白色旅游西柏坡发展对策

1西柏坡白色旅游发展的标志

过去的指挥所,现在的白色度假村。今天西柏坡在地方、省、市各级和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边建设、边管理、边利用,建成了旧址、西柏坡展览馆、西柏坡纪念碑、西柏坡石刻园、西柏坡影视厅、五铜像、风格雕塑园、讲评碑、文物保护纪念碑、新世纪青少年绿色文明园等10多个反动教育景点。

它不仅丰富了西柏坡的教育内容,同时也拓展了西柏坡的影响,并获得了全国教育基地,全国百个汉奸教育基地,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守单位和AAAA和旅游景点。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04年,西柏坡年接待人数从23万增加到60多万。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尽管已经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但每天仍有2000多支队伍来到这里。

据西柏坡管理处介绍,自2004年以来,日均游客量在2000人左右,其中季度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3%。自2005年2月底以来,游客人数急剧增加,平均每天约800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如今来西柏坡旅游的游客明显增多,既有地方直属机关,也有地方政机关,既有省内各地区、各市的游客,也有新疆、内蒙古、甘肃、辽宁、上海、安徽、广东等较远省份的游客,除石家庄、北京、太原外。

绝大多数游客是由机构组织接受教育,也有一些旅行社和个人游客。

2西柏坡发展白色旅游的优势分析

2。1有利的白色资源。西柏坡是的反动圣地,是新的摇篮。从1948年5月26日到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地方委员会所在地,也是大规模奴役的总部所在地。

1947年5月,以为,、董等组成的地方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7月17日至9月13日,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一次土地工作会议,会议于7时55分至7时90分结束,并于10月10日由正式发布,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土地改革活动的顺利开展。

1948年9月,约束和平处于战略决战的重要关头。以为首的地方把握时局,夺取战机,组织指挥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金战役。战役歼灭和整编154万余人,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美国的统治和全的束缚。

1949年3月5日至3月13日,在这里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在的讲话中,他提出了由新主义反动向反动转变的道路、方针和政策,为指明了道路美国的反应和建立。

总理曾为西柏坡题词:西柏坡是和进入北平、约束全的个农村指挥所。它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

在这一系列重要活动的基础上,以为第二代表的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西柏坡精神。同时,在西柏坡时期,内和中也暴露出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同志采取了预防措施

2。2有利的政策环境。从2004年开始,和陆续出台各种政策大力发展白色旅游。2004年2月,发布了重要指示积极发展白色旅游。6月旅游局发《土地法大纲》,年底地方办、《关于推进发展“白色旅游”任务看法的演讲》。

河北省也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以及和各项措施和战略部署为西柏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优越可靠的政策保障白色旅游。3平山县优越的旅游资源。平山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绿色食品资源和旅游资源。全国有、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有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温泉等自然景点100多处。人文景观文明久远,自然景观轻松愉悦,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屏山旅游形成了以温泉度假区、西柏坡、天桂山、中山都城遗址、天台山为主体,以东方巨龟园、南滚龙沟等十大景区为后盾的大旅游业态。西柏坡新从这里走来是平山旅游发展的龙头;龟山的钟灵是郁秀,被称为桂林北部;中山都城遗址和中山王墓距今2000多年,历史悠久。温泉度假村位于县城的核心地带,拥有全国闻名的优良地热水资源。

2。4地理位置交通便利。便捷的交通是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的通道,即使没有资源的通达道路。平山县距华北交通枢纽石家庄仅40公里,有305国道相连,交通便利。锡伯,距平山县城50公里,位于滹沱河北岸,岗南水库西岸,平山县城中部,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汇处。

207国道经过,省道柏油路绕过岗南水库。西柏坡就位于这个圈上。如此便利的区位优势,方便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观光,促进了白色旅游的蓬勃发展。

西柏坡白色旅游的三大制约因素

3。平山县整体经济水平较低。

平山县地处山区,人多地少,人美国的生活水平很低。被列为重点扶持发展县。由于资金充裕,其他地方缺乏基础设施,如停车位不足,通讯设备和卫生设备落后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柏坡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2服务设备建立滞后,接待能力不足。

西柏坡住宿接待设施较少,所有酒店档次都。在平时,对旅游业的发展基本满意。然而,根据西柏坡现有的住宿情况和接待人数,保守估计,每天有近千名游客难以入住,服务设施呈现接待能力不足、档次低、管理不到位、服务质量低等问题。

3。

3.缺乏的导游和讲解员,旅游任务人员的分析素质有待提高。西柏坡白色旅游区有很高的知名度。自2005年2月底以来,西柏坡平均每天接待8000多名游客,而西柏坡有40多名导游。以前连旅游高峰都不足。现在,要加班还是接待不够。很多单位都要提前一周预定才够,导游和导游严重缺乏。

3。西柏坡周围缺乏绿色植被。西柏坡周边植被茂密,多为黄土环绕,环境较为恶劣。缺少绿色资源和环境的恶化会减少游客数量,降低西柏坡白色旅游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有利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继续深化丰富和发掘白色旅游资源的内涵,打造白色品牌。为了增加西柏坡的吸收s白色旅游,可以在保守卖国教育和欣赏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她的白色旅游特色,逐步提高和进步纪念馆和陈列室的档次,改变单纯的图片陈列和橱窗文物陈列,使陈列方式更加科学、新鲜、古老和多样化。

比如可以多建一些反动长辈的雕塑群、故事会,多设置一些体验式的参与活动,比如生活的一天,打模仿战,穿游击服等。让古代人,尤其是青少年,能够认识到今天s幸运的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学会节俭浪费,吃苦耐劳,珍惜生命。这不仅丰富了白色旅游产品的内涵,也深化了其教育意义。

同时,充分挖掘西柏坡的白色旅游资源,应抓住部旧址两个务必弘扬西柏坡精神,并通过将目标市场的不同需求与其周围不同类型的产品分离开来,充分利用资源,做一个区域性的宣传网络。

4。

3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提高旅游目的地白色纪念品水平。大多数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都会购买旅游产品。因此,在西柏坡,白色旅游产品可以不要仅仅停留在纪念品的层面。要下大力气提高质量和数量,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品种,也要开发白色旅游产品,从不同角度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同时,注重特色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不断吸引游客。

4。4.大力开发外地白色旅游人力资源,提高所有讲解员和业务人员的素质。现在白色旅游区几乎遍布全国,合作日趋激烈。旅游业可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分析质量,不断提到西柏坡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5.通过提高农民分析和开发国外旅游资源收入。介绍了平山旅游资源丰富,要尽快形成以白色旅游为龙头的分析旅游区,带动其他旅游产业的发展,建立白色资源与自然资源、文明资源、绿色资源的分离。

吸收游客去其他景点游玩的同时接受白色教育。玩完后,他们还可以去温泉放松。因为平山县美国经济水平低,其优越的旅游资源可以带动其他地方农民的增收,部门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给予农民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如农民在自己家里推出农家乐项目,设立农家乐餐桌,吃在农家乐,住在农家乐,娱乐在农家乐,突出当地的农村特色,打造一个田园外的天堂,让游客感受清新舒适,远离宁静,从而达到农民增收的手段收入。

4。6.注重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白色旅游资源是珍贵的历史遗产,许多反动遗址、巨型遗迹和自然生态环境可以一旦被破坏,就不能再生,从而减少吸收,终导致经济效益和效益的下降。同时,随着白色旅游的升温,游客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旅游糟粕成倍增长,给西柏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环境污染承受能力。外导要注意及时处理宝藏,以的排污成本获得的经济效益。

《2004~2010年全国白色旅游发展规划大纲》系列乡村旅游基础理论著作8.旅游开发研究论文

何景明著。

全文共分12章,由6个部分组成。

部分是乡村旅游研究的理论背景。在梳理国内外乡村旅游概念的基础上

第四部分是乡村旅游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分析。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第六部分是结论和讨论。总结论文的主要结论,并讨论论文中未完成的研究思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注重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地区的乡村旅游作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可供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和旅游管理部门相关人士参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也随之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旅游管理的论文篇1

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衣食住行,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各大高校审时度势,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的复合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旨在推动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满足旅游业岗位的用人需求。笔者从各大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起点和层次各不相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就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009年,在国务院文件中次明确提出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前,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日趋旺盛,目前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与旅游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企业不平等的用人制度造成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 毕业 生“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旅游研究院发表的蓝皮书表明:旅游业收入逐年创新高,旅游市场呈现出“两高一平”的局面,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入境旅游平稳增长。我国旅游业的增长使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世界客源国,以及较大的旅游目的地国。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服务范围较广的产业,就业门槛较低,能够吸纳大规模的毕业生。同时,我国各地区的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也非常大,就北京、上海来说,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均在55万以上,并且现在每年新增的旅游企业中,中、高级管理岗位就有一千多个。由此可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大大弥补岗位人才缺口的局面,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不愁将来会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潜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不了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业不合理的用人制度、各界对旅业的偏见等因素致使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潜流失”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国内旅游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有错误的认识,认为旅游管理专业一毕业就能担任管理层职务,这种眼高手低的择业观念,致使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很是失落。所以部分学生会选择转专业或者是修读双学位来达到将来不从事旅游管理岗位的目的,尤其是本科毕业生从事旅游业工作的占总学生规模的不到35%,许多毕业生都从事了不对口的职业,形成了“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就业局面。

(三)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亦有困境

一般按照理论上讲,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势必会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带来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情况不容乐观的是,旅游管理人才的供给质量无法满足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人才“供需”矛盾日趋明显。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高校紧跟岗位的需求,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每年报考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远远超出了旅游企业可提供的岗位;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又是“弱势专业”,许多考生在不了解旅游管理专业或者是“被调剂”的情况下误学了旅游管理专业,结果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大量流入其他行业,未入行,先转行的局面。由于教学模式的缺陷以及学生的个人态度造成了旅游企业在旅游管理人才时迟迟招不到人或者是招不到合格的毕业生。这样给企业、学校、学生都带来的困惑,陷入了无尽的恶性循环中,这样旅游管理专业会给后来的学子和家长带来这样的影响:学习旅游管理专业难就业、就业面狭窄、找不到工作等等诸如此类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极为不利的。

二、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

(一)现阶段旅游业用人单位用人制度不合理、不公平

旅游业用人单位在毕业生时功利性较强,企图缩减用人成本,因此,人员时过分强调毕业生是否具备丰富的旅游管理 经验 或旅游从业经验,完全忽视了毕业生的可塑性和再造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不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培养下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但是如果就因为这个原因将旅游管理专业求职者拒之门外,是否会显得旅游企业不通情达理?旅游企业要充分考虑到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优胜劣汰的选拔机制,为广大旅游管理毕业生提供一个可以施展自身能力的平台,经过严格笔试、 面试 和考核后择优录取。另外,旅游业的现实情况:管理人员要从服务人员做起,要做好饭店管理者,必须具备基层服务人员和部门经理的经验。而且服务人员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和地位都较低,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觉得自己高校毕业,可是毕业后还是照旧需要从基层干起,不甘于基层等服务客户的工作,毕业生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局限了个人的发展空间,造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1.缺乏合理有效的旅游 职业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的将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等同,忽视了毕业后所要从事的是旅游管理职业,而非是旅游本身;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盲目跟风,在校期间只忙着报考旅游证、二级计算机证书以及教师资格证,证书缺乏针对性,对学生日后就业用处不大,忽视了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奋斗目标的规划,学生在旅业就业的愿望不强烈。

2.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

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对于从事旅游管理的晋升行规无法坦然接受。在情理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学生在家里被奉为“天之骄子”,可是如果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就要从基层服务员干起,大部分大学生心气高、碍于面子,不愿意从事较不体面的服务性行业,就业心理出现了严重的偏。在校期间没有从事服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大学毕业后无经验之谈,更不要说可以在短期时间内提升为正式的管理部门高层干部。

(三)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旅游管理专业的开设与岗位需求严重脱节,部分高校只是生硬的培养学生,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不负责任,沿袭落后的教学体制,没有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 教育 体系,导致学生理论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较,无法满足旅业就业岗位的要求。

2.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没有针对市场需求而设置,而且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外向型旅业的岗位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在初级教学阶段,比如在大一、大二年级,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体,忽视了对实践应用类课程的设置,致使学生缺少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另外,教材内容太陈旧,缺乏系统新和创新性。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办学模式

各个高校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之前,要明确并制定出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有紧紧围绕的中心,不至于盲目追求办学模式的创新,而与教学任务严重脱节。值得部分高校的借鉴的是,在较发达的地区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当明确,国内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高校,比如旅游教育领域世界排名第二的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制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在校学习-岗位实习等环节分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作能力强、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适合旅游业、旅游教育、旅政部门以及 其它 相关行业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旅游管理人才”。那么,如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立足于旅游业发展的岗位需求,为培养的复合式创新型的旅游管理人才;第二以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建立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思想意识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第三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需求的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的高级旅游专门人才;第四延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实现教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技能的相辅相成。

(二)建议高考生理性报考,招录有行业内就业意愿与行业潜质的学生

部分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由于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以及“在服从调剂”情况下被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这一部分学生在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的时候,对这门专业感到很失落,甚至通过选修双学位或者是转专业来改变自身的未来职业选择。要想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外向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学校要从招生源头做起:首先要宣传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比如说酒店服务人员要具备外向型的性格特征,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内容、未来就业方向等情况,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专业选择,防止考生错报专业,经过正式学习后才发现实际的旅游管理专业与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其次,教育部和各大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平台、报纸、等形式向广大高考学子具体介绍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为学生报考志愿提供参考依据,便于考生作出理性的专业选择。这点,各大高校要借鉴旅游教育领域排名第二的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经验:,该学校在招生时不仅注重考生的成绩,而且会进行一定的笔试、面试或者电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喜好态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就业方向,反馈给学生专业评估 报告 ,招录有行业潜质与行业内就业意愿的学生;第二,努力加强专业建设,增强旅游管CENTURY理专业自身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努力将该专业做大做强,打造世界旅游管理专业。

(三)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科学设计课程设置

高校专业是否成功很大的一个影响因素便是课程的设置,其代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知识的架构。目前旅游业外向型的发展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其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还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综合运用能力,能够与客户进行顺畅的沟通,以及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这对于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来说需要作出合理的规划、设计:首先,要坚持课程设置与旅业的实践性特征相符合,又要具有专业综合性的原则;其次,课程的开设要注重理论的应用型,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另外,学校要注重初级阶段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不同于学术性的课程,教学理论离不开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要克服以往旅游管理专业在大一、大二课程设置上缺少实践应用类课程,重视对学生初级阶段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他方面,要增加选修课程的范围,合理设置涉及人文知识、自然知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服务贸易的规则和惯例等方面的课程,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岗位,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于个人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除此之外,学校要不惜投入重金邀请旅游业资深专家学者参与课程设置,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对口教师,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专业性、针对性与应用性,提升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行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高校因素、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干意识,为竞争激烈的旅游管理岗位降温。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创业,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笔者建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完善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就业或者创业类的指导性课程不要仅仅局限于“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两门选修课,要增加实战演练性的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 文化 氛围,定期聘请校外专家、企业界人士或者校内创业成功人士来校做一些创业经验之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保障安全和不影响正常学业的情况下在旅游企业,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 总结 丰富的工作经验;教育部和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积极筹备的创业基金,拓宽大学生开设特色旅行社、小型旅店筹集资金的 渠道 ;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择业意识,不要企图毕业后自身的事业能够一蹴而就,要在实践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要甘愿从基层做起,避免眼高手低,在过程总结出旅游管理的新思路,为自身日后的创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要旅游企业承担责任,增加寒暑假大学生实习岗位,维护大学生实习的劳动合法权益,保障大学生在实现期间的人身安全。

(五)对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提供实习的平台

目前来讲,校企合作教学在各大高职院校中应用的较广泛,旅游管理专业带有自身的特性,其不需要进行实验研究,也不需要呕心沥血的撰写学术报告,需要关注的是学生本身的实践演习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身体会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以致用。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目前在和国内取得卓有成效的形式有多种,笔者从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出发,将校企合作的形式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校企股份合作模式联合办学、企业参与旅游院校办学、校办企业等为代表的以办学模式为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二是合作形式为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顾问委员会等以以实践教学体系为结合点;三是体现在理论教学体系上,表现为编写特色旅游教育教材、开展专题讲座、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等。笔者建议从以下校企合作模式出发,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一是旅游企业根据工作岗位需要与学校共同确定培养对象,签订用人订单,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签订订单的用人单位就职,旅游企业也省去了不少人才环节、节约用人成本,实现了校企双赢;二是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企业不仅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实习场地,还在教学领域开展合作。企业及时的向高校汇报国内外旅游饭店业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同时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三是高校投入资金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实训基地,集学校的主体地位和酒店的载体地位为一身。校办企业实现产教合一,既能实现人才培养效益,又能创造经济价值。

(六)借鉴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内蒙古 财经 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利用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时间,实现学生的自我认知、行业认知、专业知识的深化以及实技能的锻炼四个方面逐级深入、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帮助毕业生热爱、了解自己的专业,进而乐于走进旅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国内外有必要借鉴其成功经验:大一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分析学生自身兴趣、 爱好 、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启发学生对职业做出初步的定位,并且为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制定出短期、长期的 学习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对自我个性、能力有了充分的认知;大二时。随着专业课程的逐步增多,再加上学生对工作岗位环境接触的机会较多,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开设一些认知实习课程,促使学生形成对所要从事岗位的初级认知;大三时在课外要延伸实践教学,积极开展一些专业技能大赛,通过模拟工作环境,提供实践演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业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还要建立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走入企业岗位,在实际工作中了解酒店的工作流程,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尝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七)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师资力量对于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质量提升非常重要,要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首先就要建立“行业实践+研究平台+创新团队”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旅游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学校要定期对教师队伍展开培训,考核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组织教师亲自去观摩旅游企业的运作方式、 市场营销 等机制,教师在亲身体验之后,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 教学 方法 ,在课堂上才能有机的将这些事例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校建立区域旅游经济研究所,进行创新团队建设,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可作的平台;学校要重视教师与校外先进旅游管理师资队伍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意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学校从旅游企业中引进、聘请高水平的业务人员参与教学过程,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相长,在产研学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更新教学观念,为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而努力奋斗。结语: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技能型、素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重中之重。各大高校和教师要高瞻远瞩,站在时代发展的浪尖上,打造出一批旅游管理精英队伍。

参考文献:

[1]范新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5).

[2]杨帆,朱定秀,程晓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高校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4,(6).

>>>下页带来更多的旅游管理的论文

旅游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而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系 毕业 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浅析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开展

摘 要:当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 文化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自然的渴望逐渐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森林旅游得以快速的发展起来,不仅成为游客喜欢的一种时尚旅游方式,同时也有效的带动了林业的发展。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更向往大自然,这就使森林生态旅游得以发展起来。森林旅游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但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实现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使森林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当前林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林业保护与森林生态旅游的关系

森林资源是我国陆地上重要的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动植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所以保护生态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而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不仅会使林业的生态环境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是实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来,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旅游,使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在不消耗森林资源的情况下实现林业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旅游给林业带来的效益是远远高于生产木材的效益,而且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森林具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给林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当地的居民受益,所以随着各项关于生态环境旅游活动的不断开展,有效的推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具有不可替代性,其自身也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如生态旅游活动具有原始性和自然性,其管理上更加生态化,旅游的内涵更加科学性,通过生态旅游可以使森林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生态旅游还具有较好的 教育 性和高知识性,可以使多方利益主体有效的参于进来。

2 森林旅游的重要地位

据一项统计分析表明,当前全球旅游人数对于森林旅游的向往开始不断上升,估计到2020年,森林旅游的人数将占全球旅游总人数的一倍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森林旅游的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我国对森林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森林旅游在我国还属于新兴的行业,具有较强的生机和活力,所以在未来的市场中,森林旅游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2.1 具备森林旅游业发展的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旅游的创造性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随着我国在上的知名度不断的增加,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所以为发展森林旅游局提供了潜在的客户群,而林区旅游其前景较好,森林生态旅游能吸引更多的人群来到森林中,与大自然进行充分的接触。

2.2 在林区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

通过发展森林旅游业,使森林的生态效益、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使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得以有效和协调,有效带动了林区经济的发展。森林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而且其投资少,见效快,不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会带来较高的回报率。而且森林旅游具有较为广泛的辐射性,其关联性也较强,可以直接拉动地区各行业经济的增长,充分带动了地区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吸收了地方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更加稳定。

3 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

3.1 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

一是整合景点资源,充分的挖掘景区的旅游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景区景点,同时加强零星资源和个性景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加景区的整体感,使景点之间实现相互补充,激发旅游可连续浏览的热情,同时在景区内还要设置一些景点群,充分显示出景区的文化底蕴,使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二是整合季节旅游资源,让四季都有丰富优化的景点、景区,使游人来到大森林四季都是享受;三是整合旅游消费资源,按照不同消费群体的经济状况,可进入度、旅游市场辐射人口和消费能力,确定不同的旅游线路和消费层次。

3.2 搞好“三个统筹”

一是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发展。在景区内应该根据季节的不同,而使景区的景点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在一年四季都各有不同,从而给旅游一种全新的感觉。同时还可以根据旅游的个性化需求,制定会议游、工业游、科技游、烹饪游、渡假游,采摘游,考察游,采风游等。

二是统筹经济发展。要两手抓:一手抓旅游的经济产业功能的增强,迅速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提高效益的化;一手抓林业绿化覆盖面积的发展。

三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旅游业发展带动了、信息流、物流,旅游业的发展是基于旅游资源的丰厚,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源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

3.3 抓好生态旅游的管理

生态旅游的管理需做到如下几方面:(1)对于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切实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2)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及规划工作;(3)严格控制旅游区内设施的建设量(满足游客基本需求即可,切忌泛滥)和

机动车的进入量;(4)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的科学管理机制,细化生态旅游的管理工作;(5)科学确定旅游区内的游客容量,并严格控制游客规模;(6)建立旅游区、文化、环境的跟踪监测系统;(7)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旅游意识;(8)大力倡导社区参与,实现生态旅游的群策群力。

4 加快推动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措施

4.1 解放思想,变资源为资本

对于一些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在地方林业中是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也是有潜力的。在保护好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得天独厚森林旅游资源,已成为林业职工群众的共识,在发展森林旅游、变森林资源为森林资本同时,树立森林资源开发建设的新观念,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的品牌优势做好森林资源开发。

4.2 合理资源配置

一是搞好森林景区之间的横向联系,弥补单一林区自然景观单调的不足,实行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整体优势。

二是加强森林景区与 其它 自然景区之间的纵向联系,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弥补森林旅游内容欠丰富的不足。如文化美食节、峡谷探险、漂流等,丰富森林旅游的内容和内涵,并向更广泛的生态旅游扩展延伸。

三是探索森林旅游与林区农户相结合,弥补森林景区吃住条件不足。观森林景,林区吃农家饭,憩林区农家园,悦游客心。

4.3 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森林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森林旅游面临着森林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森林旅游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森林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对森林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调研,结合林业管理局实际制订出森林旅游管理措施。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增强环保意识,使森林生态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5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得以较快的发展,这是一种特殊的旅为,游客在旅游中充分的享受了大自然并了解了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当地的人文特征,同时森林生态系统的循环和自然与人为生态资源都得到有效的保护,而当地的居民和管理机构在这种特殊的旅为中享受到经济效益。所以生态旅游的开展有效的推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森林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基地,但任何旅游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生态旅游也不例外,在生态旅游开展过程中,对于森林资源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就需要及相关管理部门正确处理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在森林资源环境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扼制其消极作用,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根辉.论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林业调查规划.2010.35(5)6.

[2]侯艳伟.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作用.管理观察.2010(13).

[3]王慧玲.浅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吉林地质.2008,27(2).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篇一

对做好旅游管理的探讨

摘要: 如何做好旅游管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旅游人文资源开发以及应对旅游危机管理两方面阐述了旅游管理的思想。

1旅游管理要加强在人文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建议

1.1 促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统一自然资源不管多么美丽,没有人的参与就失去意义,没有人文的氛围就失去了颜色。以杭州西湖为例,是我国兼具美丽的湖光山色和悠久历史文化韵味的景区,这里孕育的文化非常丰富。既有家喻户晓的白蛇娘子传奇,又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象“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佳句。这些资源都可以在西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西湖旅游区的各个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故居这一旅游资源。游客在游山玩水之间,也可以充分了解到西湖文化的历史和典故,同样也可以利用杭州的民俗艺术团体在西湖景区表演西湖文化的传统民俗节目,巧妙的将文化资源和自然景物结合起来,使得游客更容易理解杭州,实现西湖景区的人文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护西湖资源,对西湖的生态、水质、卫生状况加强保护和监督。

1.2 努力发掘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众多的文化资源,像龙舟赛、元宵灯会、清明踏青、五月花会、八月观潮、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十月庙会等民俗活动,开发利用条件极其优越。要充分利用这些民俗文化,重点打民俗旅游,这样不仅可以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巨大的收入,也会对当地的城市发展和定位等具有很好的作用。

1.3 提高人文素质,完善旅游设施文化旅游具有文化传播和交融的作用,具有很强宣传作用,旅游就像一张名片,在带给游客旅游资源享受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形象进行了宣传。从事旅游资源服务的人员素质对旅游形象具有重要影响,在旅游景点的一些人性化的配套设施对旅游地形象也有重要影响。好的人文素质、礼貌切近的服务态度会对旅游者带来很大正面的影响,会提高游客对旅游满意度,进而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具有更好的印象。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会对游客带来不同的感觉,游客在旅游时一般比较放松,一些人性化的设施会让他们感觉很亲切,一些带有游客可认知的语言无疑会增加亲近感。

1.4 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旅游经营策略和其他产业一样,人文旅游产业的开发、经营等需要进行细化研究,所不同的是一般其他企业开发的是有形产品,而人文旅游产业开发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产品,产品的质量通过旅游群体的满意程度体现。开发怎样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如何合理规划使得资源配置优化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旅游产品经营策略都需要因地制宜、通过对人文旅游产业的科学研究实现。目前,我国很多旅游景点在人文旅游开发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通过加强在人文旅游产业方面的研究,使得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更加成功,则可以大大减小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风险;②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值得关注,不同的旅游资源如何配置更加合理,如何配置才能更加吸引旅游者,使得运行成本降低,产业收益增加,这些方面也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③人文旅游产业的经营策略非常值得研究,并非景点门票价格定得越高,旅游产业的收入就越多,不同的旅游景点采用联合消费还是单项消费更好也需要根据消费者的旅游消费心理和旅游景点的具体情况确定。

2加强旅游危机管理的措施

旅游业是一个相对脆弱的行业,由其自身所具有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决定了她的触角极大地延伸到其他各个行业领域,使得外界瞬息的变故都牵动着整个旅业敏感的神经。旅游危机已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的旅游业上空的阴云,良好的危机管理成为旅游业——这个应优先考虑快乐和关照产业的急迫需要。

2.1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一种竞争意识、超前意识、鞭策意识,也是一种凝聚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在感觉危机、认识危机的前提下,经常地、系统地讲形势、讲问题,使员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与企业共同承担危机与风险的主人翁责任感。居民与旅游者要强化安全意识,强调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确保平安健康也是一种增收途径。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应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和重点,作为旅游地区应首先树立危机意识,加强旅游危机战略性研究,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或将其及早制止于萌芽状态。

2.2 建立预警机制,实施预防管理在建立旅游灾害预警机制方面已经达成普遍共识。所谓"旅游预警制度",主要是有关部门在国内外发生、、问题、自然灾害等影响旅游的,予以发布并警示,从而有利于旅行社和游人预见问题,并主动采取积极的安全措施。

2.3 建立应付旅游危机的应急机制旅游危机爆发后,紧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尽量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灾害、事故发生后,在时间实施有效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在发生时,防止扩散;在治安发生后,尽快侦破案件,惩治违法分子,保护受害人,处理善后事宜。因为自然灾害导致旅游地暂时不能接待旅游者,及时告知旅游者,减少旅游者的期待成本和预期心理,有利当地旅游市场的恢复。

2.4 旅游危机过后尽快采取措施复苏旅游业首先,旅游危机过后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活动。其次,要利用媒体重树区域旅游形象。旅游危机之后,要尽快挖掘正面的价值,予以针对性的促销。第三,做好旅游营销,加大市场对旅游地的关注。

总之,当组织或个人面对危机时,应当把公共利益放在核心地位,及时反应、控制、补救、总结,并有意识地将危机转化为契机,因势利导,借题发挥,将损失减小到少。旅业是很脆弱,但不经磨练、不经危机,这个行业永远都是脆弱的。作为旅政主管部门,应当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本部门以及整个行业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如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D].同济大学,2006,(08).

[2]牛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7,(03).

[3]王咏.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05).

[4]张志娟.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D].厦门大学,2001.

[5]乌杰.浅谈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策略[J].科技资讯,2008,(01).

[6]陈景翊,姜春红.旅游业危机管理对策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科学版),2010,(02).

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篇二

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量化分析

[摘要]三亚市是我国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代表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对我国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三亚市地处海南省的南端,是我国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拥有土地面积1919.6平方千米。三亚市是热带滨海旅游资源丰富、集中的地区,在境内长达209千米,每岸线上,密布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公园、天涯海角、南山文化旅游区等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不仅具备现代旅游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洁净空气,而且还拥有河流、港口、温泉、岩洞、田园、热带动植物、民族风情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作为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相互渗透融合产生的新兴产业,旅游房地产目前在越来越得到重视,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而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发展不仅走在全国前列,也有代表性。胡浩(2005)以上海为例研究了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发展与布局,徐翠蓉(2005)以青岛市、苏琼琼(2006)以杭州市、程叙(2008)以重庆市、谢志林(2008)以南宁市和任宜煊(2009)以山东省海滨城市为例对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及市场发展状况等进行了研究。而有关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方面,刘艳红(2004)认为经济增长(内因)和经济全球化(外因)共同促进了旅游房地产发展。胡浩(2005)认为休闲时间增加、大力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居住职能变化、商业服务业发展等条件促进了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从文献综述看,并没有学者对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发展状况做过研究,也没有专门对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也局限于简单的定性分析。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学当中的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研究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因子,建立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子逐步回归方程,并分析各驱动因子间的关系及其作用,为该市旅游房地产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寻求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共性。

1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现状特征

自从1996年三亚市在亚龙湾成功举行度假休闲游开幕式,凯莱度假酒店正式起航,后来几十个大型旅游项目相继投建,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

现阶段三亚市的房地产销售主要为旅游房地产,其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1)产品特征:旅游房地产产品主要以公寓、住宅、别墅和产权式酒店为主,作为岛外客户的“第二居所”、“第三居所”等,其中公寓、住宅所占比例较高。

(2)产品分布:主要分布具有一定景观的区域,充分利用海景、河景、山景资源。目前正在开发海景沿线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

(3)置业人群:有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购房者来自于岛外,这一群体占到了三亚市总体楼盘客户的90%以上.并且大多为二次甚至多次置业者,集中来源于“两区都”,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东北高寒地区和首都北京。

2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的量化分析

2.1指标选取和数据标准化

本文通过对《三亚年鉴》中经济、城市发展、旅游业以及房地产业等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选取了第三产业主导性X1、对外贸易商品进出口总值X2、全余额X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旅游总收入X5、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X6、旅客周转量X7、实有客房数X8、文教卫科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例X9、城市居民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X10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Y等11个指标变量进行分析,其中指标Y代表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由于不同的自变量Xi,它们的取值范围和单位都不相同,为了在无量纲影响下进行计算,利用SPSS.18统计软件对三亚市2000—2006年X1~X10和Y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见上页表1。

2.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因子分析

通过SPSS.18统计软件对标准化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可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都在0.5以上,所选取的10个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可以提取综合指标。而从公因子方中可以看到X1-X8的共同度都在90%以上,的X10也有62.2%的共同度,即这些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都能被因子解释,因此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从因子分析的总方解释中可知个因子的特征根为6.918,解释10个变量总方的69.181%;第二个因子的特征根为1.198,解释10个变量总方的11.981%;第三个因子的特征根为1024,解释10个变量总方的10.244%。前三个因子累计方贡献率为91.406%,能够包含大部分变量的信息,故选取三个主要因子,见表3。

表3显示的是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因子F1基本反映了X2~X8变量的信息,包含对外贸易、金融、物价、旅游业等方面,因此可命名为“城市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因子。第二因子F2主要反映了X9、X10变量的信息,可命名为“城市公共事业发展水平”因子。第三因子F3反映了X1变了的信息,可命名为“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因子。根据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可以写出以下的各因子的得分函数:

F1=-0.088X1+0.135X2+0.160X3+0.167X4+0.158X5+0.133X6+0.158X7+0.123X8-0.044X9+0.033X10

F2=-0.028X1+0.029X2-0.089X3-0.061X4-0.144X5+0.041X6+0.002X7+0.128X8+0.682X9-0.565X10

F3=0.909X1+0.058X2-0.076X3-0.130X4-0.025X5+0.063X6-0.107X7+0.069X8-0.206X9-0.216X10

2.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只是对多个指标变量的降维处理,并不能解释各因子的影响作用,因此还需要对各因子和因变量Y之间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根据表4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0.991F1+0.130F3

方程式中的常数项为A,值为4.109E-18,偏回归系数B1为70.991,B3为0.130,经T检验,B1和B3的概率P值均小于0.001,按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10的情形下,均具有显著意义。

从表达式可以看出:F1对因变量Y的影响远远大于F3,就是说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主要是受F1(城市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直接驱动影响。而F3涵盖了城市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信息,对旅游房地产的发展起到支持作用,驱动力明显不如F1大。具体到城市科教文卫、交通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因子F2,由于主要服务于三亚本地居民而对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不明显,被剔除在驱动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之外,这也与三亚旅游房地产的主要消费群体来自市外的情况是吻合的。

以上分析只是对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的量化分析,还有看到一些不能量化的方面:,地方为增加财政收益,对旅游房地产业大力扶持,出台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促进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第二,居住理念与消费文化的转变也促进了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第三,大量闲余资本的炒房投机行为已经成为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

3结论

依托于独特旅游环境和较大的知名度,)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其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具有城市旅游房地产的典型意义。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综合经济水平,旅游业和综合经济水平越高,对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力作用越大。城市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旅游房地产的发展业起到一定的辅助驱动作用。

——城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除了当地的政策扶持与民间资本的投资推动之外,根本的驱动因素是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提高城市旅游素质,发展城市旅游经济,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带动作用是城市旅游房地产良好发展的先决条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