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游攻略 >

阿房宫遗址图片 阿房宫现在什么样子

阿房宫是故宫的几倍?

阿房宫仅前殿就有0.55平方公里,

阿房宫是故宫的四倍。

阿房宫遗址图片 阿房宫现在什么样子阿房宫遗址图片 阿房宫现在什么样子


解析:

据传阿房宫实体面积大约有60万平方米,而故宫只有大约15万平方米。阿房宫要比故宫大很多,阿房宫的一个前殿面积就相当于故宫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阿房宫被誉为“天下宫”,。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阿房宫遗址相关延伸信息:

阿房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阿房村,遗址管理面积约12.5平方千米,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后因秦朝灭亡(前206年),阿房宫并未完全建成。

阿房宫遗址是秦始皇至秦二世时期拟在原战国、秦上林苑中营造的大型宫殿建筑遗址,包括前殿基址以及周边分布的上林苑一至六号、好汉庙等夯土建筑基址。

阿房宫遗址与西周丰镐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并称西安的四大遗址,是秦朝历史重要的代表之一,也是次大统一和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志。

1961年,阿房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阿房宫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奇迹。

项羽是否真的火烧了阿房宫,有什么证据吗?

明确地指出阿房宫被大火焚毁过,的人要算是唐代的大诗人杜牧,直到今天还有些学者以他的《阿房宫赋》为依据,坚持说李毓芳的结论有误。

《阿房宫赋》让后人认为是项羽火烧了阿房宫,不过现代研究发现,阿房宫并没有被烧过的痕迹。也就是说项羽当时并没有火烧阿房宫,这是我们对他的误解,他烧的有可能是其他地方。

《史记·项羽本纪》中只是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未提及阿房宫。考古发现所谓"项羽火烧阿房宫"是历史误传,当代对阿房宫遗址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员也未发现焚烧的痕迹。

应该不是项羽烧的。《阿房宫赋》使大家坚信是项羽烧掉了阿房宫,但新的历史发现证明阿房宫很可能不是毁于大火,项羽也可能只是背锅而已。

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介绍阿房宫是否被项羽烧掉,但是,经研究发现阿房宫里没有一点被火烧的痕迹。

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确实有说项羽火烧阿房宫,但现古人员仔细研究,发现阿房宫根本没有火烧的痕迹。

《阿房宫赋》里记载,但并没有说是项羽火烧了阿房宫,是后人再说一下为什么要建阿房宫,这事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秦始皇爱享受,这一举动是有其目的在的。的误解,并没有证据证明。

项羽并没有烧了阿房宫。根据历史研究当中,阿房宫没有被烧坏的痕迹。很有可能是杜牧的文章夸张的。

没有直接证据是项羽干的,阿房宫的焚毁。很有可能为杜牧文章的艺术性而存在。

都怪《阿房宫赋》文化输出做得太好: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其实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项羽火烧阿房宫。

现在的阿房宫遗址是秦朝的遗址吗?还是后建的? 阿房宫被烧了吗?

华商报经过5年艰苦、细致的工作,由社科院考古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近日揭开了这座历史宫殿所包含的种种谜团——

现在考古和史学界公认的说法是,阿房宫根本没有建成,只不过刚建了一个夯土台和一面墙,因为当时秦国的人力已到极限,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里修建出“阿房宫赋”里所说的规模。

没有烧毁阿房宫,因为如果烧毁就会有大量的草木灰以及红烧土,根据考古学家所讲但是现场并没有发现。

项羽火烧阿房宫的原因?

是不是烧过的阿房宫被村民挖掉了?

项羽没有火烧阿房宫。

更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

西安文物园林局副、秦阿房宫考古队副领队孙福喜说:一年的时间里,考古人员勘探的面积超过了2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也有1000平方米,但是发现的红烧土只有少量的几块。如果说是大面积的火烧三个月(此为史料所载)的话,红烧土应该遍地都是。除了红烧土外,还应有大量的草木灰。

“项羽火烧的是秦咸阳宫。这从后来的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秦咸阳宫遗址曾发现大片的红烧土遗迹。阿房宫之所以没有被烧的解释是,阿房宫14平方公里内有六十余处夯土基址,一些地方建成了,一些地方尚未建成,包括这个前殿是否建成也属存疑之事。”孙福喜说。据了解,阿房宫由两大处建筑群构成,一是阿房宫前殿建筑群,《史记》记载其“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另一处是上天台建筑群,因其破坏严重,考古工作者曾对其进行过调查勘探,但未有多少重大发现。

项羽本人厌恶秦朝统治者的暴虐、。阿房宫农民苦难象征,秦朝奢华象征,烧阿房宫才能体现项羽反秦朝残暴统治·决心,才能换取广民支持。考古证明 项羽从未“火烧阿房宫” 由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建的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历经两年多时间,对现存的秦代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结果并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的遗迹,更没有发现被大火焚烧的建筑遗存。据此,阿房宫考古队提出:阿房宫并没有建成,它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火烧阿房宫”也并不存在。 阿房宫仅建成前殿基址 阿房宫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西13公里处的渭河以南,与秦都咸阳城隔渭河相望。据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刘庆柱介绍,从2002年10月至今,考古队在阿房宫前殿遗址发掘面积达3000平方米,勘探面积达3.5万平方米。 在勘探过程中,对于目前已经被村庄覆盖的遗址区,考古人员也没有放过,除水泥地和砖铺地之外,就连花池内、羊圈中、厕所旁、房屋间的空地等都进行了密集的勘探,仅发现了秦时的城墙遗迹。其倒塌的堆积物中含有大量的秦、汉板瓦片和筒瓦片,但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的遗迹如殿址、明柱、廊道、排水设施等,也没有发现秦代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瓦当。由此,考古专家认为,当年阿房宫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址和部分宫墙的建设,而宫殿建筑基址以上部分并未来得及营建。 项羽烧的应是咸阳宫 同时,在整个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勘探过程中,考古人员没有发现一处当时被大火焚烧过的痕迹。刘庆柱介绍,其实传说中的阿房宫被项羽放火焚烧,在《史记》中也没有记载。与此相反,《史记》中却有项羽火烧秦都咸阳宫殿建筑的记载。此前,考古工作者在秦都咸阳、第二、第三号宫殿建筑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宫殿建筑遗址被大火焚烧的痕迹。由此看来,项羽当时焚烧的应是秦都咸阳宫或其他秦宫室。 刘庆柱说,根据文献记载,也可以判断出阿房宫并没有建成。首先,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阿房宫从开始修建到停工,前后延续多只有4年时间,实际施工时间还要短得多,仅就前殿54万平方米的台基来看,像阿房宫这样规模的建筑,在当时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其次,从文献上来看,也没有明确记载指出阿房宫已经建成。根据记载,从秦始皇晚期至秦二世再到秦王子婴的全部活动都是在咸阳宫或望夷宫,而均与阿房宫无关,这也与的考古发现相一致。

烧的是秦宫,非阿房宫(考古发现阿房宫只建了个地基,想烧也没法烧),史记原文写的是秦宫,且根据史记所记载的时间推算,阿房宫的确并未建成。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项羽烧了阿房宫,大概是因为杜牧的阿房宫赋了(虽然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劝谏当朝统治者,但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会知道,杜牧当时肯定没好好读史记,想当然了)

至于为什么项羽要烧秦宫,这我也不知道,就像我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屠城一样 但这次烧秦宫在第四次咸阳的范围里

具体的在下面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集团的六次:次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第二次城阳,杀光了辅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第三次新安,坑杀秦军降卒20万。第四次咸阳,杀戮关中平民无计,大烧,大杀,大劫掠,大掘墓。第五次破齐,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大劫掠大烧杀,逼反复辟后的齐国。第六次外黄,因一个少年的利害说辞,好不容易放弃。

而项羽的作为,大体也是六方面:其一,一举恢复诸侯分封制,使当时重新陷入战火纷争。其二,恢复战国大煮活人的烹杀酷刑,对说真话者当即一锅煮。其三,郡守,宋义,楚怀王,子婴,全部嬴姓皇族。其四,火烧大咸阳与整个关中,大火三月不灭。其五,大掘秦始皇陵,地面建筑破坏殆尽,地下墓室严重摧残。其六,对关中财货大劫掠,对齐地财货人口大劫掠。

意思是什么?咸阳人太多,没地方放了,就建了个阿房宫。为什么人多呢?秦始皇曾经“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当然这个只是人多的原因之一,其他的我先不说)西汉也曾进行了迁豪活动。

为什么要迁豪呢,注意,豪强不是一般的豪(如果想要比较一下,可以参考一下魏晋时期的世家,但这两种东西还是不一样的,豪强主要在地方上面影响很大,而世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地方豪强慢慢演变来的。但要说世家就是由豪强演变而来的也不对……扯远了)(总之,个人认为,迁豪的举动就是将地方权力收归,说白了还是和地方的博弈中胜了那种)

由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建的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历经两年多时间,对现存的秦代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结果并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的遗迹,更没有发现被大火焚烧的建筑遗存。据此,阿房宫考古队提出:阿房宫并没有建成,它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火烧阿房宫”也并不存在。

项羽烧的应是咸阳宫

同时,在整个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勘探过程中,考古人员没有发现一处当时被大火焚烧过的痕迹。刘庆柱介绍,其实传说中的阿房宫被项羽放火焚烧,在《史记》中也没有记载。与此相反,《史记》中却有项羽火烧秦都咸阳宫殿建筑的记载。此前,考古工作者在秦都咸阳、第二、第三号宫殿建筑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宫殿建筑遗址被大火焚烧的痕迹。由此看来,项羽当时焚烧的应是秦都咸阳宫或其他秦宫室。

多少年来,关于火烧阿房宫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

有人说被当地的村民挖掉了,有人说被项羽一把火烧尽了,也有人说是《史记》记载错了,还有人说阿房宫根本就不存在——

世界上只有很少的几个地方拥有超过3000年的繁华,西安就是其中之一。生长在这里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是历史上为华美的宫殿。20世纪初,由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建的阿房宫考古队来到西安古城。这次,由权威考古专家组成的工作队,就是为了要寻找被累累黄土尘封了两千多年的阿房宫……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句子。所以,考古队此次西行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找到那一片被大火焚毁的宫殿遗迹。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陕西省考古工作者的建议,考古队顺利地找到了传说中阿房宫前殿的遗址,但接下来,挖掘的结果却出乎人们的意料……

是不是项羽烧的阿房宫?

会不会因为2000多年过去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侵袭,已经把大火留下的痕迹抹去了呢?

为了更确切地了解被焚毁的遗址究竟是什么样子,阿房宫考古队来到了汉代长乐宫的遗址,这里曾经是汉朝首都长安城中为华美的宫殿之一,是汉武帝母亲的居所,相传2000多年前,长袖善舞的阿娇就在这里遇到了年轻的汉武帝刘彻成就了“金屋藏娇”这样一段流传千载的韵事。然而,东汉末年,长乐宫也和汉代其他宫殿一样,逃不过被焚毁的命运,2000多年过去了,火烧过的痕迹仍然历历在目。

阿房宫考古队的队员张剑峰把两处遗址做过仔细的比较之后,心中越来越忐忑不安,因为在他看来,阿房宫一点也不像是经历过一场大火的样子。

如果同样是被烧毁,这两座年代相并不遥远的建筑为什么看起来如此的不同呢?张庆峰在汉代宫殿中徘徊着,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却不敢说出口来。

阿房宫被项羽烧毁,这个故事在已经流传了2000年,被无数的文人墨客引用为典故,在考古界也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事情,所以尽管当时几乎每个阿房宫考古队的成员心中都有相同的念头———阿房宫没烧!可是没有一个敢说出口来。

是不是挖掘的面积太少,而错过了被烧的那部分?

是不是由于挖掘的地方太少了,而且刚好错过了阿房宫被烧的那一部分?几百个日子过去了,找不到焚烧过的痕迹,领队李毓芳开始心焦,就像2000多年前的那场大火烧在她的心里。

经过反复考虑之后,李毓芳决定改进方法,用大面积密探来证实这片土地究竟有没有遭遇大火,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很快的探查到地面以下数十公分的情况。为了寻找那场2000多年前的火灾,阿房宫考古队在遗址范围内每一平方米内打了5个探测孔,然而结果还是令他们失望了。这个时候李毓芳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她认为掀开谜底,说出真相的时候到了。

“阿房宫根本就没有烧过”,2000年来人们相信的传说其实是一种误会,这一论点刚提出就引发了考古界的争论,有人毫不客气地指出:是不是你们把地点搞错了,挖了半天根本就不是阿房宫?

会不会是《史记》记载错了?

考古队员孙宏福认为根据史载:为了修建阿房宫,秦始皇曾经请来无数的巫师,寻找了咸阳附近的宝地,他认为在周朝两个都城之间的地方为合适。根据前人所做的工作和阿房宫考古队这一次的亲身经历,考古队认为目前的发掘地是惟一的可能。

尽管考古队自认为证据确凿,但他们还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原因很简单,因为有些学者认为,如果承认阿房宫没有被烧过,那么就是《史记》错了。千百年来《史记》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研究古历史的典籍,甚至有些人认为推翻《史记》就等于动摇了的古代史。对此,孙宏福认为该动就得动。

孙宏福回忆,十几年前人们破译殷商历史的时候,也碰到过相似的情况,据《史记》记载,残暴的殷商拥有近千年的统治,这使他成为历史上长寿的王朝。然而根据人们的考古发现,商灭亡的时代比司马迁所记述的早得多,这其中的谬误足足有500多年,这一次在阿房宫的问题上,《史记》会不会也发生了错误呢?

与其他史书一样,司马迁也是希望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处于这个目的,他会不会虚构了2000年前的那场大火呢?

经过仔细分析史料,孙宏福为《史记》中“烧火秦宫,三月不灭”的句子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了验证孙宏福的说法,张剑峰专程去了一趟咸阳,在咸阳清理出的堆积物中,他明明白白地看到了大火的痕迹。

看到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的那场大火真的发生在咸阳,那么又是谁把这场火灾移到了阿房宫?或者说2000多年曾经有过两场大火?

但仅仅以杜牧是个文学家为理由,否定考古队的观点是不足以服众的。

2003年底,阿房宫考古队在阿房宫的北墙上发现了大量的碎瓦,这让李毓芳颇为振奋。大量的汉代瓦片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会出现在秦代的建筑上呢?

难道阿房宫一直沿用到汉代吗?这个可能让专家们兴奋起来。

科学院和西安考古所的专家们都说阿房宫没烧,信息传开,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对阿房宫又有了新的兴趣,他们说这楚霸王项羽为什么放过了阿房宫?这里面一定有着什么奇事儿?一时间,阿房宫一带比2000多年前还要热闹。

让人费解的是项羽为什么要放过阿房宫?就连考古队的专家们也百思不得其解。既然他已经烧掉了咸阳宫,兵马俑等秦代瑰宝,又为什么在阿房宫这儿高抬贵手呢?正在李毓芳为2000多年前那位古人绞尽脑汁的时候,那些来看热闹的农民却为她提供了一条线索,81岁的杨怀山老人回忆说,他记得70年代的时候,附近几个村子曾经在这片遗址附近动过土,会不会是那时候他们无意中把烧过的那层阿房宫挖掉了。

杨怀山老人所说的事情在当地叫做“大会战”,那时候几个村子甚至几个乡的村民起来,挖土填庄子。如果这片阿房宫前殿遗址在当时被挖去了2米多深,那么一切都没有了。但从这在外的阿房宫城墙,考古队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时代的地层,秦代在下,汉代在上,农民怎么可能绕开上面的地层只挖去了下层的约20万平方米的一大片黄土呢?

领队李毓芳抛出爆炸性的观点——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到2004年初的时候,“阿房宫没有烧过”终于成了考古界的一个结论,这时,几乎每天都有成群的老乡到现场来看,都有人问,挖出什么宝贝没有?因为历史上很多文人都描绘过阿房宫藏宝。相传秦灭六国,统一中原之后,把六国收藏的宝贝都搬到了阿房宫。一时间,阿房宫的宝贝何时出土成了当地人们聊的话题。就在这个时候,考古队的领队李毓芳又抛出一个爆炸性的观点———阿房宫根本没有建。这让等着看宝贝的老乡们大失所望,也使整个考古界大为吃惊。

当我们对“项羽烧没烧阿房宫”论战不休时,其实一个根本的问题被忽略———那如诗幻般的阿房宫,真的有过吗?阿房宫传说两千年,凭什么断定它的存在?

阿房宫存在与否的铁证只能是当时的文字记述或实物。然而,阿房宫考古队的领队李毓芳坦言,迄今没发现任何这样的史物实证。如果宫殿建成,无论怎样焚毁,都应像秦咸阳宫遗址那样,有一米多厚的瓦砾堆积遗存,而阿房宫遗址没有。

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刘庆柱:如果宫殿建成,金银财宝会被洗劫,可怎么连一个破碗片都不见呢?

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所长孙福喜:《史记》记载得很清楚:秦二世即位时,阿房宫“室堂未就”,因始皇“崩”,便停工,将70万劳力全赶去修秦陵。等到这年四月“复作阿房宫”,七月陈胜吴广就反了。前后就这么点时间,显然建不成阿房宫。

在历史之中,阿房宫没有建成,更没有被烧毁过,它只是秦始皇一个未尽的梦想,它那过分的美丽与奢华加剧了秦王朝的噩运,这使它成为一座骂名昭著的宫殿,秦之后,近两千年历代君王再也没有兴起相似念头。

在2007年的考古行动中,阿房宫考古队仍然没有发现与阿房宫有关的遗迹。这一年,考古人员在阿房宫前殿遗址北至渭河、南至汉代昆明池北岸的62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勘探和发掘,先后发掘了后围寨遗址、好汉庙遗址、秧歌台遗址等,都被证实属于战国秦上林苑建筑遗址。

调查结果进一步明晰了专家们的推断:秦阿房宫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并没有建成。

前殿遗址便是阿房宫遗址全部

2002年10月起,阿房宫考古队首先对传统和习惯上认定的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过为期2年的调查、勘探和发掘。除被民房所盖、水泥路面所压的部分之外,考古队对前殿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工作。

资料显示,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1270米、南北426米,台基上面西、北、东三面已有夯筑土墙,墙顶部有瓦的铺设;夯土台基上面没有建筑南墙。三面墙里面没有发现秦代文化层和秦代宫殿建筑遗迹,东汉—北朝时期—宋代乃至近代的少量建筑遗存和墓葬。

阿房宫考古队领队、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李毓芳表示,前殿夯土台基南侧均为建筑台基时人们所踩踏过的路面。从路土分布的情况来看,人们是把夯筑台基用土从南面运到北面,再从北面开始往南逐渐夯筑台基。因工程未能完成,所以台基上面的南墙还没有建,台基南侧的路土还没有妥善处理,这说明阿房宫前殿没有建成。

这意味着《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载的“乃营建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这样宏伟的规模,只是在图纸上的设计,而未能得以实施。

2004年11月开始,考古队重点寻找和确定阿房宫遗址的范围。至2007年11月底,考古人员在阿房宫前殿遗址西至沣河、北至渭河、东至河、南至汉代昆明池北岸面积达13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勘探和发掘,其中主要遗址有十余处,包括传说中的烽火台、上天台、磁石门遗址等,但考古证实,这些遗址均为秦汉上林苑的建筑,与秦始皇修筑的阿房宫毫无关系。

李毓芳指出,这就确定了未修建完工的秦阿房宫的范围与现认的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范围是一致的。阿房宫前殿遗址就是人们所看到的和所认为的秦统一以后,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遗址。

项羽火烧阿房宫是历史误传

传说中西楚霸王项羽的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这个说法流传了约2000年,但考古发现否定了这一说法。

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宫前殿遗址20万平方米的勘探面内只发现了几处红烧土遗迹。专家认为,这意味着阿房宫前殿遗址在秦末战乱中并未遭到大火的焚烧,表明历史上有关项羽放火焚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准确的。

李毓芳表示,这在古文献中也有证明。《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项羽是对咸阳采取了烧、杀、抢虏的政策,而没有提到烧阿房宫。《史记·项羽本纪》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在这里也只字未提火烧阿房宫。现在看来,因为阿房宫没有建成,连前殿都没有建成,前殿夯土台基上面没有宫殿建筑,项羽也就没有必要渡过渭河来放火烧一个没有宫殿建筑的夯土台子,所以传说认为项羽烧了阿房宫是错误的。

至此,经过5年详尽的调查、勘探和发掘,考古人员已经搞清了秦始皇未修建完成的阿房宫的规模、范围、布局和结构,并且澄清了火烧阿房宫的说法,还原了秦阿房宫的本来面目。

李毓芳表示,考古队在寻找和确定秦阿房宫范围的过程中,勘探、发掘了7座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皇家公园上林苑内的宫殿建筑(其中有四座建筑还沿用到了汉代,成为了汉代上林苑中的宫殿建筑),这7座宫殿建筑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建议把它们划在秦阿房宫遗址的保护区内,与秦阿房宫得到同样妥善保护,以使这些还存在于地表以上的高台宫殿建筑遗迹免遭破坏或消失。

项羽烧的不是阿房宫,应是咸阳宫.项羽灭秦后,急于回江东并定都彭城(今徐州).加上他那残暴的性格,便做出了坑杀秦国降兵和火烧咸阳宫的行动.

项羽本人厌恶秦朝统治者的暴虐、,同时又以行动表明自己的决心,然而此举动不但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反使得楚军大失民心……

阿房宫,正确读音?

阿房宫读作ē páng gōng。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宫”,是历史上个统一的多民族集权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

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王寺街道。

阿房宫位于渭水之南的秦上林苑中,遗址在今西安市三桥镇西北之新军寨、后围寨、南王寺村——和平村北缘一线,纵长5千米。

东以皂河为界,西迄长安县)小苏村——纪阳村,横宽3千米,占地约15平方千米。在这一区域之内,至今仍保留地面的夯土台基还有二十余处其中以阿房宫前殿遗址。在今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

以上内容参考

阿房宫是秦朝的宫殿,据史载,始建于公元前212年。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房宫的读法,传统上认为是[ē

páng

gōng],但有争议。人教版七年级历史课本《历史》中注音ē

páng

gōng

1、一种观点认为读[ē

páng

gōng史记中记载的原因是这样的“始皇以为但是,经过科研人员长期地调查之后,发现了以下几个证据证明了项羽的确是被冤枉的: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

《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认为该读“ē

páng

gōng”。郝铭鉴认为“阿”(ē)在古代指的是山脚下那些弯弯曲曲的地方,“阿”读ē是毫无异议的。而“房”通的是“旁”,所以该读páng。四川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训诂学宋子然认为:“阿房宫这三个字中的‘房’是个通假字,是旁边的‘旁’,应该读‘páng’。”四川师范大学王表示:“阿房宫是指山旁边的宫殿,阿读ē音,房字古音读páng,这种特有用法不能用普通字的音来读。”

2、第二种观点认为应读[ē

fáng

gōng]

辽宁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张杰,语文出版社副编审杜永道认为应该读作“ē

fáng

gōng”。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1月版)也持此观点。

fáng

gōng]

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认为,在陕西话发音中“阿”(ā)字释义为“那个”,“房”(fáng)为陕西的1个地名,据《史记》记载,当年阿房宫开始修建时并没有起名字,所谓“阿房宫”只是一个指代(用抽象概念代替具体事物),指的是“在房那个地方的宫殿”,所以其发音应该为(ā

fáng

gōng)。

教学录音带上读e fang gong,为此,我专门请教过山东省教研室。

房,旧读pang,现读fang

阿房宫

e páng gōng

〔Epang Palace〕 秦始皇时开始建筑的大型宫殿,规模宏大。公元前 212 年动工,秦亡时未完工。项羽打进咸阳后被焚毁,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阿房村。

蜀山兀,阿房出。——杜枚《阿房宫赋》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红楼梦》

e(一声)pang(二声)gong(一声)

考古学家说阿房宫没有被烧毁的痕迹,是不是说明它是不存在的呢?

阿房宫的主要建筑:

要证明一个事物的存在需要发现很多的证据,但是否定一个事物却很容易。所以,我们看待任何事情都不能太过于。

这个是有原因的,连花池内、羊圈中、厕所旁、房屋间的空地等都进行了密集的勘探,仅发现了秦时的城墙遗迹。

阿房宫应该是存在的,因为阿房宫出现在很多文学作品里,并且古代有很多的文献资料都描述了阿房宫的存在。

尽管它没有烧毁的痕迹,但是并不能说明它就不存在,其实现在的史学家是更偏向于认为项羽根本就没有烧阿房宫,而我们认为阿房宫被烧,是因为杜牧。

我觉得阿房宫虽然没有被烧毁的痕迹,但是他是真的存在过的,因为我们都知道《阿房宫赋》。

其实我们不能去揣测这个有没有真实存在,因为毕竟当时离我们已经非常的久远了,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的话,我们不能去给他下定论。

我觉得存在是存在的,只是没有被烧毁。根据事实表明,阿房宫其实就是一做简单的阁楼罢了,没有那么的传奇。

不能,只是没有烧毁的痕迹,但是并不能否定它的存在,毕竟有那么多历史文献都证实过由阿房宫的存在。

据说项羽攻进咸阳火烧了阿房宫三天三夜,我记得高中还有一篇课文叫做阿房宫赋,再说了项羽火烧阿房宫距今也有进两千年的历史了,如何寻找痕迹?

阿房宫肯定是存在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历史资料说建造阿房宫,没有烧毁说的是项羽其实没有放火烧而已啦。

咸阳宫和阿房宫哪个大

项羽烧了位于咸阳的秦宫室,这在史料中多次记载,应该被认定为事实,但阿房宫据记载是修建在秦朝时代地处渭水之南的上林苑中,虽然距离咸阳秦宫室不远,但不一定烧秦宫室就一定会烧到阿房宫。

咸阳宫比阿房宫大

咸阳宫是秦代宫殿,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

当初秦都咸阳城的北部阶地上。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

开始营建宫室,至迟到秦昭王时,咸阳宫已建成。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该宫又经扩建。

据记载,该宫“因北陵营殿”,为秦始皇执政“听事”的所在。

秦末项羽入咸阳,屠城纵火,咸阳宫夷为废墟。

《史记》中记载:“咸阳之旁二百里内

宫观二百七十”。

秦时的二百里换算为今天为83.5公里,

现今咸阳市东西宽处也只有106公里,

如果咸阳宫的范围真的有如此之广,

考古勘探还怎么进行呢?

“故宫”现存值得人自豪的古代建筑之确实烧了,项羽当时没有留在咸阳宫中、占据关中称王的打算,所以他带走了咸阳宫中的所有宝物,又纵兵抢掠,放火烧了咸阳宫,这便是“楚人一炬付之焦土”。一,

面积0.73平方公里,普通人从南到北走完这座巨大的宫殿至少需要半天时间,

但考古实践证实,

历代宫城规模呈日渐缩小趋势,

唐大明宫是3.3平方公里、

汉长安城的未央宫4.6平方公里、

汉长安城的长乐宫6.6平方公里,

秦咸阳宫会有多大?真的令人难以想象。

阿房宫是秦朝的宫殿,据史载,始建于公元前212年。

遗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历史上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

秦始皇统一后,在龙首原西侧修建阿房宫,

于公元前212年开始建造的天下朝宫,

意在建成后,成为秦朝的中心。

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

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

相当于三分二的故宫总面积!(故宫总面积为0.72平方公里)

199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对阿房宫进行了调查和认可,

将其认定为世界上的宫殿基址,

认为阿房宫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迹”。

这表示,阿房宫不仅是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天下宫”,却在历史长河中渐次的失去了昔日的光。

《史记·始皇本纪》中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

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

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

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

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

楼主试想一下就知道咸阳宫有多大了,比汉朝唐朝大几倍。 咸阳宫秦始皇统一后又大规模扩建,当时是以6国的王宫建的,试想一下6国的王宫都在咸阳那该有多大。阿旁宫只修了一个前殿就那么大。

个人认为是阿房宫。

历史中项羽一把火烧毁的是咸阳宫,还是阿房宫,有何传说?

有考证说,项羽烧的是秦咸阳宫,而不是阿房宫,因为秦朝末年财政资金不足,所以阿房宫在项羽进咸阳时还没修好。也就是说阿房宫其实是一个烂尾工程。当然即使没有被烧,遗址也不可能那么全,所以也有现代修复的原因

反秦大军进入咸阳之后,不管是史记还是汉书,都没有明确的指名道姓的记载过项羽火烧阿房宫的事情。虽然阿旁宫处于秦宫的一部分,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无法直接证明阿房宫真的被烧毁

阿房宫并没有建成,它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火烧阿房宫”不存在

考古证明项羽并没有烧,想阿房原来只是朝宫前殿的名字,历史中的这座宫殿没有建造起来来也有可能是传说而已。

经过专家调研,项羽没有一把火烧毁咸阳宫或阿房宫。

根据科学家研究,项羽并没有火烧阿房宫。

史书中曾记载项羽放火烧宫,那他究竟有没有烧?

3、第三种观点认为应读[ā

根据现今的考古发现,项羽火烧阿房宫这件事在历史上其实并没有发生过冲动,项羽这人本身性格就比较刚厉,杀降卒,坑黎民,所以烧一座宫殿也是在所难免。但由于烧掉秦宫使得楚军无法在秦都驻扎,只好又回到楚国的郢都去了,所以是没有想到后果的冲动之举。想项羽进关后种种举动都不得民心,与汉军的“约法三章”大相径庭,所以此举应无上述“动机”。。在阿房宫遗址附近并没有发现有火烧过的痕迹。

项羽放火烧了秦咸阳宫,没有烧阿房宫,这是地质学家对地质勘探得出的结论,原来的人们一直认为项羽放火烧的是阿房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