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游攻略 >

北京故宫历史背景介绍(北京故宫历史背景介绍100字)

明清故宫的历史背景?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其平面为凹形。午门后有五座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

刘伯温刚一见皇上就对皇上说:“启奏万岁,臣昨夜做了一个梦,梦里梦见玉皇大帝召臣到凌霄殿上,并对臣说:‘你家准备修建皇宫,请你告诉他,天堂的宝殿总共一千间,凡间的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数量。你还要告诉他,要他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的皇城,这样才能够确保每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说完玉皇大帝就化为一阵茫茫香雾,一下把臣给吓醒啦!”

北京故宫历史背景介绍(北京故宫历史背景介绍100字)北京故宫历史背景介绍(北京故宫历史背景介绍100字)


北京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

有关故宫历史及建筑问题

6、时期,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王公世爵仍其旧”等条款。

1)故宫叫做紫禁城的由来 故宫可泛指以前的宫殿,现在特指在北京的明清故宫。明清时候,把皇宫叫做紫禁城,为什么呢? 原来,紫禁城的「紫」字,是指紫微坦,亦即是北极星。古人把北极四周的星象分为紫微、太微和天市三区,其中紫微,又居,因此被视为天帝住的地方,人们便称之为紫宫,而住的宫殿便可称为人间的紫宫了。 皇宫禁止平民随便出入,所以又叫做禁宫。这便是紫禁城「禁」字的来源。 紫禁城确是一座守卫森严的城堡。它外围的城墙高近10米,底宽8.6米,质料坚固,墙侧表面光滑,使人难以攀爬。城墙长约三公里,只分别在东南西北方,各开了一道门。城墙外还围绕着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呢! 在1925年,亦即是末代溥仪被请出皇宫之后的一年,把紫禁城改成了故宫博物院,供人参观。 2)故宫的历史背景 故宫在明清时期,当它作为明清的皇宫时,称为紫禁城 。 紫禁城筹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始大规模兴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竣工。从此,紫禁城开始了它作为明清两代中枢的历史。 清宣统三年(1911年),先生的辛亥革命爆发。宣统被迫宣告退位。随着统治200多年的清王朝的被推翻,紫禁城作为统治中心的历史亦宣告结束。但据南京临时 制定的《清室优特条件》,逊帝溥仪及皇室成员得以暂居紫禁城内廷,直至1924年11月5日,溥仪及其眷属方被逐出宫,真正结束了清皇室盘踞紫禁城的历史。从此,紫禁城以「故宫」称于世。其后,在对清室物品进行清点,并进行了大量的筹备工作之后,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新成立后,故宫的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加强。1961年,故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遗产」。故宫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古迹和博物馆。

参考资料来源:

故宫有多少亩地的面积

5、清朝时期,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军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紫禁城被清军接管。

故宫占3、东、西华门地面积:

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占地约72公顷,约为1080亩地;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故宫历史背景:

明清故宫的历史背景?

1、名称考义,故宫又称紫禁城。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宫,而人间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应象征紫微宫以与天帝对应,《后汉书》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故宫四门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和皇后居住的正宫。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 故宫又称紫禁城。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宫之首,它们是: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克里姆林宫。

故宫历史背景基本现状?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的皇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北京故宫为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06年在元朝大都皇宫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的,设计师为木匠出身的蒯祥,公元1420年正式落成,从1420年落成到1911年清帝逊位五百年间,共有明清两代二十四帝在故宫生活过。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余座,清朝乾隆时期有殿宇1800余座,现存殿宇约2631座。紫禁城又名“紫金城”或“宫城”,现称故宫。它的名字来自“紫微星”,紫微星属土,在五方属中,古人相信紫微星位于苍穹的中心。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同时又是权力的中心,因而得名。1416年(永乐十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北京原本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难之役以后,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平是“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 。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保存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京的事宜。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工,明成祖一一革职或严惩,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次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

故宫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1、午门

2、神武门

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性质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关于故宫真实的历史故事

传说当年刘伯温在设计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朱元璋和他的儿子燕王(朱棣)打算把宫殿修盖得数量多点儿、地方大点儿,他认为皇上住的地方,就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有一天,皇上突然传旨宣刘伯温丄殿,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伯温来东华门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了。

故宫和历史 故宫和历史资料

午门是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它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才可以出入;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2、营建原则,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

扩展资料:

3、建造过程,北京本来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难之役以后,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平是“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

4、明朝时期,故宫建成后,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7、现代状况1949年中华成立以后,对故宫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同时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国务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博物院现存文物150万件(套)。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辟为“故宫博物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