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景区景点 >

淄博岩石种类有哪些地区 淄博有什么矿产资源

岩石有哪些种类?

大兴安岭的北大山上,矗立着一片鲜为人知的阿斯哈图石林。这片石林仿佛从天外飞来,与当地平坦的丘陵地形格格不入。更神奇的是,组成这些石林的岩石,全都是坚硬的花岗岩,而不是容易被雨水侵蚀的石灰岩。

淄博岩石种类有哪些地区 淄博有什么矿产资源淄博岩石种类有哪些地区 淄博有什么矿产资源


常见的岩石种类有哪些?

① 火成岩 也称岩浆岩。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当熔浆由火山通道喷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当熔岩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一定深度凝结而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是典型的深成岩。花岗斑岩、辉长玢岩和闪长玢岩是常见的浅成岩 。根据化学组分又可将火成岩分为 超基性岩 (SiO2 ,小于45%)、 基性岩 (SiO2 ,45%~52%)、 中性岩 (SiO2 ,52%~65%)、 酸性岩 (SiO 2 ,大于65%)和 碱性岩 (含有特殊碱性矿物,SiO 2 ,52%~66%)。火成岩占地壳体积的64.7%。 ② 沉积岩 。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碎屑岩 、 粘土岩 和化学岩(包括生物化学岩)。常见的沉积岩有 砂岩 、凝灰质砂岩、 砾岩 、粘土岩、 页岩 、 石灰岩 、 白云岩 、 硅质岩 、 铁质岩 、 磷质岩 等。沉积岩占地壳体积的7.9%,但在地壳表层分布则甚广,约占陆地面积的75%,而海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层次,称为层理构造。层与层的界面叫层面,通常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岩层年龄古老。二是许多沉积岩中有“石质化”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生存、活动的痕迹-----化石,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被称作是纪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③ 变质岩 。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类型的不同,可将变质岩分为5类: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交代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 糜棱岩 、碎裂岩、 角岩 、板岩、 千枚岩 、 片岩 、 片麻岩 、 大理岩 、 石英岩 、角闪岩、片粒岩、榴辉岩、 混合岩 等。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27.4%。

花岗岩 石灰岩 页岩 大理岩 玄武岩

按照岩石的成因可以分为三种:

1、岩浆岩:主要有玄武岩(喷出岩)和花岗岩(侵入岩)。

2、沉积岩:化石、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等。

3、变质岩:例如石灰岩受热变成的大理岩,以及页岩受挤压而变成的板岩都是变质岩。

花岗岩 石灰岩 页岩 大理岩 玄武岩

花岗岩 石灰岩 页岩 大理岩 玄武岩

按照岩石的成因可以分为三种:

1、岩浆岩:主要有玄武岩(喷出岩)和花岗岩(侵入岩)。

2、沉积岩:化石、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等。

3、变质岩:例如石灰岩受热变成的大理岩,以及页岩受挤压而变成的板岩都是变质岩。

玄武 流纹等等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分区

平原区广泛分布以冲洪积成因为主的第四系堆积物,低山丘陵区出露多种类型的岩组,沂沭断裂带西侧的鄌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纵贯南北,总体看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图1-8-3)。

图1-8-3 昌乐县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分区略图

(一)岩体工程地质类型

1.坚硬的块状侵入岩岩组

分布于营邱—河头一带,为古元古代吕梁期侵入岩,岩性以弱片麻状中粒含角闪二长花岗岩、弱片麻状中粒含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坚硬,力学强度高,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山区风化带厚度<3m,丘陵及准平原区20~30m,fc=130~170MPa,fr=90~130MPa(fc为岩石极限干抗压强度,fr为岩石饱和极限抗压强度)。

2.坚硬的块状-似层状喷出岩岩组

主要分布在南郝—崔家埠—五图一线以南、鄌郚-葛沟断裂以西地区,为新近纪临朐群牛山组、尧山组火山喷出岩,岩性为玄武岩。岩石坚硬,柱状节理发育,工程地质性质良好。风化带厚20~30m,fc=140~160MPa。

3.坚硬的块状变质岩岩组

主要分布在鄌郚—阿陀一带,为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黑云变粒岩,岩石坚硬,风化带厚度30~40m,fc=180~200MPa。

4.坚硬较坚硬的中厚-厚层状灰岩岩组

仅分布于朱刘街道、五图街道一带,主要为寒武纪长清群朱砂洞组、馒头组、九龙群张夏组、崮山组和炒米店组白云质灰岩、泥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等,局部夹细砂岩。灰岩坚硬,力学强度高,泥灰岩强度低。白云质灰岩fc=50~190MPa;灰岩fc=90~160MPa,fr=70~120MPa。

5.较坚硬的中厚—厚层碎屑岩岩组

主要分布在鄌郚-葛沟断裂带与沂水-汤头断裂带,以及五图煤矿一带,岩性为白垩纪淄博群三台组砂岩、砾岩,莱阳群城山后组角砾岩、砂砾岩、砂岩,青山群八亩地组凝灰岩、集块角砾岩、粉砂岩,大盛群马郎沟组粉砂岩、细砂岩,田家楼组泥质粉砂岩、细砂岩、黏土岩,古近纪五图群朱壁店组砾岩、砂砾岩、砾岩,李家崖组黏土岩、砂岩、黏土岩、油页岩等。风化带厚度<40m,砂岩和砾岩fc=30~80MPa,fr=20~50MPa。

6.较坚硬的薄层状页岩夹灰岩岩组

局限分布在阿陀东北部,岩性为中寒武系、下寒武系及元古宇土门群页岩、博层灰岩、泥灰岩。页岩夹泥灰岩fc=30~40MPa,fr=10~15MPa。

(二)土体工程地质类型

1.北部冲洪积上层黏性土多层或双层结构

分布于北部山前平原地区,以上层黏性土多层结构为主,上层黏性土厚<5m或5~10m,仅局部>10m,黏性土岩性以粉质黏土、黏土为主,中等压缩性。砂性土为粉细砂、中细砂,其次粗砂、砾石,砂层颗粒自北至南变粗,工程地质性质良好。黏性土fk=120~180kPa,砂性土fk=140~200kPa(fk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2.山前及河谷平原冲洪积上层黏性土双层、多层结构及黏性土单层结构

分布于山前坡麓、山间河谷地区,上部黏性土为粉质黏土、粉土、黏土,厚度5m左右,中等压缩性。下部砂性土为中粗砂、细砂、砂砾石,紧密状态,厚>5m。黏性土fk=140~220kPa,砂性土fk=160~250kPa。

3.山麓地区坡洪积及残坡积黏性土单层结构或上层黏性土双层结构

分布于南部低山丘陵坡麓地带,以黏性土单层结构或上层为黏性土双层结构为主。黏性土厚<5m或5~10m,以黄褐色至棕红色粉质黏土及黏土为主,含铁锰质及钙质结核,可塑—硬塑,中等压缩性,部分地区分布湿陷性黄土。下部夹透镜体状碎石土及泥钙质胶结砾岩,紧密状态,工程地质性质良好。黏性土fk=160~220kPa,碎石土fk=200~500kPa。

总之,昌乐县工程地质主要问题是沂沭断裂带的活动性,其次是地面沉陷、岩溶塌陷、局部黄土湿陷等问题。

(一)主要岩石类型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岩石类型种类多,有碳酸盐岩、碎屑岩、蒸发岩及硅质岩,其中以碳酸盐岩为主,其次为碎屑岩。现将主要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环境分述如下:

1.泥晶灰岩

各类泥晶灰岩在华北地区下古生界中分布广泛,自寒武系辛集组至奥陶系峰峰组均有产出。

该类岩石主要包括含颗粒泥晶灰岩、含泥泥晶灰岩、泥质泥晶灰岩、条带状灰岩、豹皮状泥晶灰岩、云斑泥晶灰岩及狭义的泥晶灰岩等。岩石主要由<0.01mm的泥级碳酸盐矿物组成,可含有少量的生屑、鲕粒、砂泥及陆源泥、粉砂等。其颜色、结构、构造与混入物质有关,如颜色可呈灰色-深灰色,当混入较多泥质时呈黄灰色,一般为薄层或中厚层状,水平至水平波状层理发育。当泥晶灰岩中混入的泥质聚集成斑块状、条带状分布时,泥质和云质混杂形成云斑泥晶灰岩和泥质条带泥晶云灰岩,此种岩石在华北地区上寒武统中尤为常见。本类岩石形成于静水至弱动荡水的低能环境中,如潟湖、局限海、开阔海及潮坪的低能环境中均可形成,在具体分析其沉积环境时应根据各种相标志综合判断。

2.颗粒灰岩

华北地区各类颗粒灰岩较为发育,尤其在寒武系中为主要岩石类型,如张夏组及上寒武统中含量很高,在奥陶系中也有一定量的分布。华北地区下古生界颗粒灰岩以鲕粒灰岩、竹叶状灰岩、砂屑灰岩为主,次为砾屑灰岩、核形石灰岩、生屑灰岩。

(1)鲕粒灰岩

鲕粒灰岩是华北地区碳酸盐岩中的主要岩石类型之一。集中分布于张夏组中,徐庄组、崮山组及长山组也有一定比例的鲕粒灰岩。鲕粒的类型有正常鲕、表皮鲕、复鲕、藻鲕、椭形鲕、单晶鲕及多晶鲕以及豆鲕等。徐庄组上部和张夏组底部多见泥晶胶结的鲕粒灰岩,鲕粒多呈放射鲕或藻鲕。张夏组中、上部的鲕粒灰岩多为亮晶胶结,并可见世代(图版1—4),鲕的内部结构变化较大,常见放射鲕、复鲕、单晶鲕及多晶鲕、椭形鲕、云质鲕等。与鲕粒伴生的常见颗粒有砂屑、砾屑、生屑及藻屑等。一般认为沉积环境及水动力条件是控制鲕粒灰岩结构特征的重要因素,不同环境下形成的鲕粒灰岩,其岩石类型、沉积构造、鲕粒内部结构、颗粒组合及其填隙物等方面均能出现具指相意义的明显别。因此,鲕粒是能够灵敏反映沉积和成岩环境的颗粒。

(2)核形石灰岩

核形石灰岩是本区常见的岩石类型,尤以张夏组较多见,在淮南洞山剖面见有厚度大于4m的典型核形石灰岩,核形石椭形单体长径达8mm以上,在河北峰峰、河南登封、内蒙古海渤湾、河北抚宁及京西斋堂等地张夏组中也有产出,至于与鲕粒伴生的核形石颗粒则遍布华北各地。核形石与鲕粒同属包粒结构的颗粒,其包壳中可见藻丝状体,以葛万藻为常见。一般认为属弱-中等动荡浅水沉积产物,多形成低能浅滩、沙坝、潮渠或潮坪等间歇能量带中。核形石有反转堆叠和同心包裹等不同的内部结构,但包壳层紧密不一,其粒经大小也别甚大,典型的核形石灰岩以颜色深并富含有机质为特征,伴生颗粒除鲕粒外,还有砂屑及生屑等。

填隙物因其形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不同而为亮晶或泥晶。

(3)砾屑灰岩

砾屑灰岩是本区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尤其是在南部的淮南、宿县及徐州一带,其分布遍及寒武系及奥陶系的各组段地层中,砾屑成分多为台地沉积的具纹层、鸟眼构造的泥晶灰岩或粉晶云质灰岩等,砾间常有同成分的砂屑,粉屑或陆源泥,常常是颗粒密集,大小混杂,颗粒间被泥屑和粉屑填隙,砾屑形状有圆形、棱角状、板状等,排列无规律,纵向上有时具一定程度的正粒序,这反映台缘沉积物垮塌后,砾屑受重力作用沿斜坡堆积的过程。在安徽肖县及徐州一带肖县组(即下马家沟组),常有具一定分选和磨圆的砾屑灰岩,其砾屑直径一般2~3cm左右,砾屑不具氧化边,其新鲜断口中不易观察到颗粒轮廓,但在风化面上十分清晰,砾屑成分以泥晶灰岩为主,常有同成分的砂屑相伴生,泥晶或亮晶填隙,有时有生屑伴生,这些砾屑灰岩可能形成于台地浅滩环境。

综上所述,产于台地斜坡和台地浅滩上的砾屑,据其分选性、圆度及其填隙情况等特征,是可以区别的,因而砾屑也是重要的指相标志。

(4)竹叶状灰岩

竹叶状灰岩是砾屑灰岩的一种,由于此名称在我国已延用很久,且在华北地台稳定分布于上寒武统,是一个明显的地层标志,所以将这个岩石类型保留下来。竹叶状灰岩经常与泥晶灰岩、薄层云、泥质条带灰岩共生,并同为潮坪沉积区间歇能量作用带的产物,其磨圆度一般较好,但分选较。圆度、分选均较好,且无红色氧化边的竹叶状砾屑灰岩,多为水下浅滩沉积。竹叶状砾屑的大小、排列方式和内部结构,与竹叶状灰岩的形成环境直接相关,潮坪沉积序列中的砾屑多以泥晶结构为主,有时可见具纹层和藻席构造的砾屑,砾屑内部或边缘可见虫孔构造,虽因分选不佳而大小混积,但长径超过10cm者较少见,常见生物屑和球粒等伴生颗粒,砾屑多呈叠瓦状或顺层排列,砾间多为泥晶或陆源物质填充;高能滩的竹叶状灰岩砾屑较细小,分选亦佳,并呈杂乱或涡流状排列。砾间多有砂屑、鲕粒或生屑等高能颗粒,亮晶胶结;风暴成因的竹叶状灰岩,砾屑成分复杂,砾径大小不一,分选极,山东莱芜新泰上寒武统长山组的竹叶状砾屑大者长径达15cm,北京西山丁家滩的风暴岩中砾屑长径达30~40cm。风暴成因的竹叶状灰岩排布往往呈放射状、扇状或菊花状;潮汐沟槽中沉积的砾屑,多杂乱排列,分选亦,伴生颗粒复杂,并多为泥晶填隙。

还有一种竹叶状灰岩与薄层泥质条带灰岩间过渡的岩石,称“准竹叶”,其特征是断而不离、离而不移的砾屑,呈短条形、扁菱形紧密排列,并可拼合;少数虽离移但多不变位而平行于层面分布,有的砾屑可有轻微变形,内部以泥晶结构为主,砾屑间则多为灰泥填隙,有的时有陆源泥。准竹叶状砾屑多形成于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的潮坪环境中,在这里较弱的流水或波浪作用虽可使先期半固结的薄层泥晶灰岩碎裂,但沉积水体的能量不足以使这些碎裂物产生较大位移,其磨圆、分选亦较,如水体能量继续加强,准竹叶状灰岩可过渡为竹叶状灰岩。这种准竹叶在徐州、山东及河北峰峰、北京西山的寒武系、奥陶系均有广泛分布。

(5)砂屑灰岩

砂屑灰岩见于华北寒武系、奥陶系各组地层中,是分布为广泛的岩石类型。砂屑含量不等,可由15%~80%,圆度虽不相同,但分选一般较好,常见砾屑、鲕粒、球粒和生屑等伴生颗粒。砂屑多具泥晶结构或球粒泥晶结构,填隙物以亮晶为主,结构退变环境中则泥晶填隙者较常见。砂屑灰岩一般形成于潮下高能带和潮间带。徐庄期局部水下隆起区,张夏期潮下浅滩,崮山期潮间间歇能量作用带及亮甲山、冶里期的潮下高能滩均有砂屑灰岩分布。

其中北京西山斋堂、河北井陉地区夹于鲕、豆粒或核形石灰岩中的砂屑灰岩,以及安徽淮南崮山组、河北平泉冶里组、河北唐山亮甲山组、曲阳下马家沟组、京西色树坟上马家沟组的砂屑灰岩均较典型。

(6)粉屑灰岩

粉屑灰岩是华北地台中常见岩石类型之一,属低能沉积环境产物。粉屑粒度细小而内部多为泥晶结构,粉屑间多为泥晶填隙。粉屑灰岩中常见陆源石英粉砂及粘土矿物混入,潮坪沉积的粉屑灰岩中,酸不溶物含量可高达8%~10%;滩间海或局限台地形成的粉屑灰岩中,酸不溶物则多居4%~7%之间。

(7)生屑灰岩

生屑灰岩是华北地台寒武、奥陶系常见岩石类型,但不同层位的岩石生物组合和结构特征相悬殊。常见生物以三叶虫、腕足类、腹足类、瓣鳃类、棘皮动物、头足类、介形虫、牙形石等为主,但厚层生物碎屑灰岩亦不发育。例如徐庄组所夹生物碎屑灰岩中以三叶虫、腕足类为主,并伴有石英砂、海绿石等颗粒,岩层厚度一般小于1m,泥晶填隙。张夏组的生物碎屑灰岩具有生物组合复杂,磨圆分选较好,与鲕粒、砂屑等高能颗粒共生,填隙物多为亮晶。峰峰地区有少量潮间或开阔海沉积的泥晶生物灰岩,其中多属正常海相生物,生物类型亦较复杂并以原地沉积为主。局限台地中形成的生屑灰岩,生屑种属单一,含量较少,以介形虫、棘皮和腹足类碎屑常见。潮坪环境泥质岩中所夹的泥晶生屑灰岩多呈透镜状、断续条带状或薄层产出,其生物组合亦较单一,具磨蚀痕迹,但分选,伴生颗粒以球粒为主,有时有砂屑。本区的生屑灰岩按生屑的含量<25%者称为含生屑灰岩,也是一种常见岩石类型,其填隙物因水动力条件的异或为亮晶或为泥晶。

通过生屑灰岩和含生屑灰岩中的生物组合、含量、生物颗粒大小、磨蚀破碎程度、分选性、排布方式以及颗粒共生组合、填隙物性质和填隙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水动力条件、水体深度、含盐度等。对生屑灰岩的详细观察研究,是恢复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之一。

3.叠层藻灰岩

核形石、藻团、藻屑、藻球粒及叠层石均为常见藻碳酸盐岩。本区各类叠层藻灰(云)岩在各组地层中亦广泛分布,并以寒武系较多见。叠层石灰岩既是藻类沉积的岩石类型,也是常见的沉积构造,岩石的结构特征和叠层石的构造形态均具重要的指相意义。

本区寒武纪沉积环境多变,因此,寒武系中的叠层石灰岩远较奥陶系发育,叠层构造的类型亦较复杂。潮上带和上潮间带等低能环境中一般形成藻席构造或层纹构造(水平叠层石);弱动荡环境下为水平波状、半球状或小型单体柱状叠层石;中-强动荡水动力条件下,如潮下高能带则为球状群体、分叉柱状或锥状叠层石(图1-3-1)。

图1-3-1 受沉积环境控制的藻结构示意图

在沉积环境控制下,各类叠层石的伴生组分异很大,如藻席或水平叠层石中常见陆源粉砂;而分叉柱状叠层石内或柱间多混有砂屑、鲕粒和生物介壳等高能颗粒,但因藻的粘结和障积作用较强,柱间也常有灰泥出现。

层纹石或藻席多见于下寒武统和上寒武统的凤山组,下奥陶统冶里组、中奥陶统底部亦有分布。张夏组和崮山组中与鲕粒灰岩伴生的多为柱状、半球状和球状叠层石。柱体规模随沉积环境不同而相甚大,北京西山张夏组顶部柱高可达70cm,宽为20~25cm不等,局部地区可形成墙状、网状,规模更大的叠层石柱高达1~2cm,宽可达30~40cm,呈群体柱状,由于此种叠层石具较强抗浪性,实际上属藻礁沉积。

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张夏组、崮山组中有泥晶表附藻灰岩分布,群体枝状的钙藻结构清晰,粘结、障积作用明显,山东、江苏、安徽等地产于崮山组、长山组泥晶灰岩中的涡卷状叠层石层位基本稳定,可能有环境和地层意义。

4.白云岩

白云岩是本区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几乎各时代地层中均有分布。白云岩虽可按其结晶颗粒大小命名为粗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等,但成因命名更具环境意义,故可划分为准同生和准同生后白云岩。

准同生白云岩形成于潮上、上潮间等干燥气候带中,并可归入蒸发岩范畴,它可以作为典型环境的典型微相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各地馒头组下部夹于紫色页岩中的准同生白云岩,以及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底部的准同生白云岩均较典型,地台南部也有这种岩石类型分布。准同生白云岩的结构特征为泥粉晶结构较为多见,在颗粒石灰岩中准同生白云石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白云石化作用仅限于颗粒内部,基质或填隙物一般无白云石化作用,并构成白云石质颗粒和方解石质填隙的云质灰岩或灰质云岩,这种岩石多发育在浅滩或潮坪沉积中,在山东的张夏剖面、江苏徐州大北望及安徽淮南和河北峰峰中寒武统张夏组鲕粒灰岩中这种特征十分明显。鲕粒云化后由于所混入的铁离子氧化,在风化露头上颗粒表现为锈点十分醒目。这种经准同生白云石化所形成的岩石,多能完整地保存原始沉积结构,如层理、冲刷等。颗粒云化的事实,反映水浅,偶尔暴露,气候干燥、粒间水咸化或淡化等环境特征。

本区准同生白云岩,包括准同生云质颗粒可形成于超高盐度蒸发坪中,也可因淡水与海水混合,使镁方解石快速溶解,Mg2+相对集中于粒间水而导致颗粒白云石化。对地台中、上寒武统和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底部的准同生白云岩和准同生云质鲕粒的碳氧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中、下寒武统和冶里组的泥粉晶白云岩和云质鲕粒的δ13C多为负值,而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一段底的准同生白云岩δ13C多为正值,表明前者因海退或暴露遭受天水淡化,在低盐度环境中形成;后者则应是由于蒸发、咸化作用而白云石化的。华北很多地方产于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一、三、五段泥粉晶白云岩中的膏盐或其假晶,也是很好的佐证。

准同生后白云岩多为咸化海水经回流渗透作用交代早期沉积组分形成的,因此,交代作用首先发生在粒间,继之破坏颗粒边缘,进而使颗粒全部白云石化,强烈时原始沉积结构可以全部消失,形成晶粒白云岩。上寒武统常见的竹叶云质灰岩和竹叶细晶白云岩即可反映程度不同的白云石交代作用,前者白云石化集中于填隙物中,有的竹叶边缘亦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后者白云石化作用已深入粒内,竹叶状砾屑已全部云化,这种作用在地台南部的徐州大北望剖面凤山组中是很典型的。对细粒碳酸盐岩,这种成岩交代作用的顺序亦使成岩早期自形白云石呈浸染状分布于灰泥中,山东莱芜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的豹斑灰岩不乏这种云化结构,云化作用剧烈时可形成晶粒白云岩。本区各组段所见各类残余结构的白云岩如残余鲕粒云岩、残余生物云岩、云斑灰岩、云质条带灰岩和细晶云岩等均为准同生后白云岩。

华北地台所见的准同生白云岩多分布于海退沉积序列的顶部或海进沉积序列的底部,前者在上寒武统中和亮甲山组均甚常见;后者则以马家沟组底部的泥粉晶白云岩为代表,有时含陆源粉砂和粘土可作为海进序列底部的辅助标志。由于蒸发泵作用和回流渗透作用经常相伴出现,因此,在地层垂向层序中,常出现上面为准同生白云岩,其下为完全云化的准同生后糖粒状白云岩(包括斑状白云岩),再向下是含灰的或灰质云斑岩,再下是云斑石灰岩或含云斑石灰岩,下面是不含云斑的石灰岩,即未云化的石灰岩。在华地地台下古生界中,例如北京西山上寒武统、河北峰峰的马家沟组,这种垂向分布规律是经常见到的。

华北南部下奥陶统及上寒武统中广泛分布的“三山子白云岩”,基本上是准同生后白云岩。其上覆地层为马家沟组底部的准同生白云岩,二者之间有一个不整合,这有利于潮上环境的高镁水及混合水向下渗透。三山子白云岩的顶界为不整合面,其底界不平整,并逐渐过渡为部分云化的石灰岩和未云化的石灰岩。

5.角砾岩

本区角砾岩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马家沟组一、三段和峰峰组底部,辛集组底部及华北北部馒头组中也有分布。按岩石类型可分为石灰岩角砾岩和白云岩角砾岩两大类,石灰岩角砾岩角砾较大一般直径达20~50cm,在安徽萧县马家沟组厚层灰岩中较为发育,角砾的岩石类型单一杂乱堆集,洞穴直径可>5m,大多发育在同一层位,显然,此种洞穴充填的角砾岩是岩溶垮塌作用形成的。

与石膏溶解作用有关的角砾岩见于徐州贾汪及山西等地。多分布于马家沟组一、三、五段,这种角砾岩石类型主要由白云岩组成,角砾含量一般70%~80%,有的达90%,杂乱堆集,角砾大小从几毫米至几十厘米,基质为泥云质,横向分布不稳定。角砾岩往往与准同生白云岩共生或位于准同生白云岩之下,实际上白云岩角砾岩的原岩即为准同生白云岩。这种白云岩角砾岩可能是石膏的溶解留下了空间,与石膏伴生的准同生白云岩垮塌后形成的。

6.蒸发岩

本区蒸发岩的类型主要是石膏,在华北各地馒头组紫色泥页岩中的石盐假晶仅仅是一种环境标志,它们零星分布于紫色页岩中。形成矿产的石膏主要分布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下寒武统的辛集组亦有分布。

马家沟组的石膏赋存于第一、三、五段,以山西吕梁山地区为发育,厚度达几百米,在山东泗水以及河南这一层位石膏也有分布。

马家沟组的石膏主要是在潮上云坪(萨巴哈)及其洼地、潟湖中形成的。这些潮上云坪中的洼地和潟湖或大或小,若断若继,星罗棋布,形成了现在层位上大体相当但厚度和横向变化上显著异以至减薄为零的特点。按照潟湖的发展阶段,这些潟湖大都发展到石膏阶段就停止了,因此,大都没有卤化物沉积。潟湖中浓缩的高矿化度水在形成石膏沉淀时,向下伏岩层渗透。使下伏的岩层在回流渗透作用下发生准同生后白云石化作用,因此,在石膏发育地区,在石膏层之下的层位中,如马家沟组第二、四段及亮甲山组,准同生后白云岩特别发育。

除潟湖沉积形成的石膏外,还有瘤状石膏、肠状石膏、鸡笼铁丝状石膏(图版Ⅲ—2)、鲕粒石膏等均为次生石膏,即交化型石膏。这些石膏中可见到大量白云岩残余体。

7.碎屑岩

华北地台下古生界碎屑岩不如碳酸盐岩发育,其中细碎屑岩即泥质岩、粉砂岩又多于粗碎屑岩。

泥质岩多出现于下寒武统辛集组、馒头组和毛庄组,其他层位如上寒武统崮山组、长山组及下奥陶统亦有少量出现,下寒武统的馒头组、毛庄组以紫色页岩、黄绿色页岩较多见,常含粉砂,风化后往往呈碎片,层理面往往有较多白云母片,为局限环境下如潟湖、潮坪环境产物,常含石盐假晶。中、上寒武统往往是黄绿色页岩或粉砂质页岩,主要是滩间海或局限海沉积。

中寒武统徐庄组广泛存在石英细砂岩、泥质细砂岩。常含粘土或长石,而为泥质或长石细砂岩,广含海绿石,时而含磷,一般薄层状,很多地方如山东张夏、徐淮见有生物遗迹及生物搅动构造,形成于陆棚或沙坝环境下的沉积。

砾岩主要出现在地台南缘的寒武系底部。如淮南的猴家山组(相当于辛集组)底部,山西的寒武系底部亦有出现。这些砾岩主要是复成分砾岩,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岩、脉石英、燧石、各种变质岩等,这些砾岩位于下寒武统与其下伏古老岩系之间的不整合面上,代表寒武纪海侵初期的产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