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景区景点 >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

2007年,劳工组织与环境规划署发出《绿色工作全球倡议》。该倡议指

农村开发旅游,加强了水土保持,环境治理,带动了农副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保护、开发利用和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和自然文化方面发挥了十分独特的作用。

2、我们看到了人类需求造就的时代,一个绿色意识的兴起,组成了一个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绿色时代,全球目光已经转向环保投资,绿色新政的产业链.2009年环境规划署,甚至直接呼吁各国将GDP的50%投入到绿色能源领域,全球包括绿色食品,绿色旅游,绿色能源,环保汽车等在内的绿色产业,各个领域的投资正风起云涌,组织的呼吁,政策的支持,公益绿色意识的上升,为绿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绝好的历史机遇。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


3.人已经向世界宣告我们的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研发经济友好技术。的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能源资源和保护产业结构的生态方式和消费模式,环保政策和绿色产业正受到的重视。的绿色事业正在蓬勃兴起,有责任心和雄心壮志的人士不是一个时代的旁观者,也不应是一个随波逐流者,而是把握时代脉搏的历史开拓者。

4、绿色,(3)《纲要》表明要提高生活业品质。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海南旅游岛建设,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山地旅游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改革开放三十年过去了,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三十年,在绿色发展的责任面前,我们不仅仅要敢于面对,更要积极的开拓。

发展什么实施生态+文旅行动

1、关于《绿色工作全球倡议》大家一起环卫绿色 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我们共同的责任,刚踏入21世纪,来自不同背景的人都在不断猜想人类的未来,过去一个世纪里,人类由工业文明进入后工业时代,过去百年剧变让我们相信21世纪的未来会更加惊心动魄和丰富多彩,将来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生态危机,水体变化,全球变暖。

生态文化旅游。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实施“生态+文旅”行动,推进旅游、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汉丰湖、雪宝山、刘帅故居等优质旅游资源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推进龙头嘴、南山等森林康养基地、旅游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万达开生态旅游协作区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农村发展除了“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和“积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成为主要途径。

低碳景区 打造低碳旅游景区,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比如云南梅里雪山下的明永村,本是一个非常的边远山区乡村,梅里雪山景区开发以后,吸引村民参与景区服务,仅通过驮马运送游客,每户年均收入就达1.5万元,的超过4万元,不仅摆脱了,而且初步走上致富的道路。

摘 要: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新目标,旅游景区发展的新方向。安徽省绩溪县登源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具备发展低碳旅游的基础与条件,其规划建设应坚持低碳理念,走绿色、生态、环保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景区旅游管理运作模式,努力打造低碳旅游线路,力争将其打造为低碳旅游区,以促进绩溪县旅游产业转型提升,实现旅游强县目标,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32-02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旅游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方式,体现了旅游业发展的新目标,旅游景区发展的新方向。从绿色奥运到低碳世博,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每个人都能实践的生活方式。发展低碳旅游,倡导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的旅游方式。

在“三区一廊”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登源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规划建设,应适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要求,坚持低碳理念,走绿色、生态、环保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景区旅游管理运作模式,努力打造低碳旅游线路,力争将其打造为低碳旅游区,以促进绩溪县旅游产业转型提升,实现由“低、小、散”的粗放型经营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实现旅游强县目标,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一、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1.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变革的潮流。低碳经济不仅是人类为保护地球提出的战略 口号 ,更是后工业化时代人类追求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目标。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变革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全应树立起“低碳理念”,将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抓。

3.发展低碳旅游具有重要意义。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低碳旅游能够促进环境的改善。优越的环境质量已成为强大的旅游吸引力。在环境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现在,如果没有优越的环境,哪怕旅游资源再好,也不能成为好的旅游地。发展低碳旅游能够更注意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第二,低碳旅游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旅游是一种以绿色旅游为基础的旅游,这种旅游既能做到环境保护,又能为旅游者提供更优的旅游资源,还程度地造福于旅游地。因此,低碳旅游是目前和未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之一。第三,实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既是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的需要,也是落实,建设节约型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二、登源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具备发展低碳旅游的基础与条件

登源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规划建设,围绕绩溪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以水为魂,以登源河为轴线,龙川景区为龙头,把胡雪岩故里——湖里、千年古村——仁里、宝地——龙川、中华门楼村——太极湖村、鄣山大峡谷、江南关等景点串联成线,并向华东步行古道——徽杭古道、森林氧吧——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延伸,全程55公里,规划建设面积约55平方公里。景区沿线分别经过:安徽全省环境优美乡镇——临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旅游先进乡镇——瀛洲,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伏岭等三个乡镇。这一游览线路的北段是徽杭古道和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特别适合驴友徒步旅行;南段是登源古道,特别适合垂钓、自行车骑游。基本具备发展低碳旅游的基础与条件。

1.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登源河是绩溪的母亲河,两岸青山含黛,草木葱郁,有山皆奇,无水不秀,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森林覆在2003年初的农村工作会议上, 总理指出:解决“三农问题”,一是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二是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三是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盖率达78%;鄣山大峡谷、江南关、龙须山、蓝天凹、七姑山等自然美景像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左右;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生态原始,植被丰富,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天堂。

2.人文底蕴十分厚重。坐落在两岸的古镇湖里、千年仁里、大庙汪村、紫气龙川、太极湖村等古村落,依山傍水,粉墙黛瓦,历史悠久,名人辈出。龙川胡氏宗祠、湖村门楼巷美轮美奂,璀璨夺目;汪公大帝——汪华、抗倭名将——胡宗宪、——胡雪岩,名传天下,声震四方;徽杭古道是一条记载徽商历史的文化古道,留下了先民们走出深山闯天下的足迹,记录着徽商背井离乡成就辉煌的艰辛。

3.民风淳朴,民俗独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民们勤劳善良、热情淳朴。跻身于中华八大菜系的徽菜,就是由这一带民间乡土菜肴演变而成;原生态的徽剧徽调和极具乡土文化气息的“赛琼碗”、秋千台阁、祭社、跳五帝、安苗节等徽风民俗,历史悠久,自然淳和,独具魅力,至今仍在民间流传;以“十碗八”为代表的徽菜,以水馅包、香椿果、玫瑰酥等为代表的传统小吃糕点美味可口,风味独特;还有逍遥茶叶、大鄣绿笋、石鸡、石耳、山核桃等丰富的土特产。

4.生态环保游开始兴起。目前,乡村休闲游、徽文化体验游、农业观光游、徒步游、度假游等新兴旅游方式开始兴起,并吸引了众多游客。走徽杭古道、登清凉峰、爬龙须山为环保旅游者所青睐;仁里的“农家乐”、“五蜂园”的农业观光、鄣山大峡谷的清幽奇绝,深受休闲旅游者的欢迎。

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重视度

(14)在专栏“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中,《纲要》指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行动要建设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民族地区奔行动,要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程,重点建设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族风情小镇。支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

2016年3月《中华国民经济和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

《纲要》共二十篇,八十章,文中至少有15处直接提到旅游产业的发展。

(1)《纲要》指出要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等消费新模式发展。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作用,营造放心便利的消费环境。积极海外消费回流。以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为依托,优化免税店布局,培育发展消费中心。

(2)《纲要》指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

(4)《纲要》表明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发展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文化地产等新业态。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升住宅综合品质。

(5)《纲要》表明,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设立一批产业转移区,发展产业集群。

(6)《纲要》指出要优化沿江城镇和产业布局。提升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功能,发挥上海“四个中心”作用,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联接点的重要作用,构建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支撑的网络化、组团式格局。加快建设黄金旅游带。培育特色农业区。

(7)《纲要》指出要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着力培育特色农林业等对群众增收带动性强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积极有序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加快推进革命老区劳动力转移就业。

(8)《纲要》指出,要扩大生态产品供给。加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等保护力度,加强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开发公众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康养服务和产品。加快城乡绿道、郊野公园等城乡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森林城市,建设森林小镇。打造生态体验精品线路,拓展绿色宜人的生态空间。

(9)《纲要》表明,要 推进“”建设。办好“”高峰,发挥丝绸之路(敦煌)文化博览会等作用。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环保、卫生及中等领域合作。构建官民并举、多方参与的人文交流机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节、博览会等活动,鼓励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交流,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联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便利化。

(10)《纲要》指出,支持长期繁荣稳定发展。支持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与葡语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会展商贸等产业,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

(11)《纲要》表明,要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此外,《纲要》还配发了25个专栏,涉及“十三五”期间的重点重大工程、行动、项目清单等。其中也有不少内容直接提到旅游产业发展。

(12)《纲要》在专栏“信息化重大工程”中指出,推动“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智慧能源、惠普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以及电子税务、便民司法、教育培训、科普、地理信息、信用、文化旅游等行动,不断拓展融合领域。

(13)《纲要》在专栏“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中指出,要建设特色小城镇。发展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的小城镇,通过扩权增能、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培育成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智能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传承等专业特色镇。

本专栏还指出要建设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供水,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厕所革命。

(15)在专栏“脱贫攻坚重点工程”中,《纲要》指出要特色产业扶贫,重点支持村、户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实施村“一村一品”产业推动行动和“互联网+”产业扶贫,实施电商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实现3000万以上人2008年预计农村人均纯收入大约在4500元左右,到2020年人均纯收入应该达到10000元左右,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口脱贫;要交通扶贫,实施“双百”工程,改造建设百万公里农村公路,加强地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园区路建设。

事实上,当下的旅游产业已经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综合性强、产业链长,关联行业超过110个,是一个多方位、多层面、度的大产业。《纲要》中,仍然有非常多的内容是旅游关联的行业,如交通、水利、林业、文化、民族等等。我国正从旅游大国大踏步迈进旅游强国,未来5年,旅游业发展前景不可。

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2.低碳经济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机遇。对于我国势头正兴、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来说,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应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面向低碳经济,积极探索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景区旅游管理运作模式,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率先发展低碳经济的历史重任,大力发展低碳旅游,以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低碳旅游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节约和文明的建设。发展低碳旅游符合全球经济发展潮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走向生态文明的一条新路子。

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方法有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物化产品等。

:低碳经济 低碳旅游 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 科学发展

1、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2、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

生态环保产业是指污染治理、清洁生产、节能提效、保护美化环境、健康卫生等技术、工艺、设备、工程建设项目及信息服务所形成的产业体系。生态环保、生态安全、生态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成为绿色生态发展的一个主导性产业,也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一个前景广阔的通道。

3、大力发展生态物化产品

绿水青山是一个自然生态环境系统,自然生态环境本质上是人类生存和进化的基础性环节,人类是依靠消耗(循环)生态资源而生存和发展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人类的经济财富、发展财富。这类生态物化产品大多数直接来自自然,或者它们本身就是“绿水青山”的一部分,有的需要转化,有的不需要转化,可以直接扩大生产和投入市场。

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的长东北先导区的建设内容

根据功能,建设不同类型的功能区。 按照长春市的总体布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形成以光电子、生物等高新技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较低,数量多,受经济衰退影响小,产业带动功能强。术产业为先导,以汽车及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为支撑,以装备制造业、材料、能源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补充的新型工业体农家生态旅游的旅游者主要是城市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城市旅游者每次的旅游消费平均在766元左右,按一半费用计算,接待1000人次的旅游者,就会带来38万元的收入,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城市财富向农村的转移速度;其次,发展农家生态旅游能够进一步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系。

如何发展壮大绿色产业

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去指导经济工作,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摒弃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发展旧模式,坚定走节约型、清洁型、科技型、循环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改进人类生活方式,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就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化、绿色化的转变,也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根本、宽广的路径。

加快发展绿色工业,打造广东绿色能源基地。其关键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绿色能源县”的有关政策,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经济。

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打造珠港澳绿色生态旅游基地。其关键是,进一步擦亮“韩愈文化”品牌,把发展风电项目、生态农业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拓展旅游开发深度,不断提升阳山生态旅游知名度。

加快城镇扩容提质,打造粤北山水宜居名城。其关键是以创建“广东省文明县城”为契机,继续实施“东拓南展,西扩北改”战略,加快韩愈文化公园、科技图书馆、江滨路(水轴线)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功能。

在民生工作方面,伍文超提出要进一步做好“双到”扶贫工作,全力完成今年“两不具备”村庄搬迁以及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任务;进一步推进管理,继续深入开展“三打两建”工作,加大力度查处大案要案;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的长治久安。三资”管理交易平台和法律服务受理咨询平台,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发展我国农家生态旅游有什么重大意义?

经济发展绿色化、产业生态化,是指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发展理念,也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式。

(1)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从整个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农家生态旅游不仅对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当地社区的发展。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

“现代农业”不仅仅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更应该是农村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观念的改变。

农家生态旅游恰恰是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其依托的资源主要是广大农村地带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等,而这些资源的所有者和创造者都是农民。

农民可以将一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具有投资少、风险小、门槛低、经营灵活的特点。

农民作为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位一体,劳动力与土地、资本相结合,自主经营,创造财富,从农家生态旅游发展中直接受益,避免了传统旅游开发中因土地和资源被占用而返贫或受益不均的问题。

成都近郊的红砂村,农民办起农家生态旅游,人均收入达5040元。

(2)有利于解决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目前我国虽已有1亿多农村劳动力走出农业领域,但仍有2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而且每年还要新增600余万。

这些剩余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技能缺乏、就业竞争力不强。

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发展农家生态旅游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农村就业压力。

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行业有24个,间接相关的行业有124个,能吸收较多的劳动力就业。

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岗位,能为创造6~8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极大。

农家生态旅游涉及的吃、住、行、游、购需要大批的相关从业人员,这就增加了农民的就业门路,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相比城镇化转移,这种转移还可以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农田荒废、农业边缘化等问题。

事实上,农家生态旅游对农村的综合带动功能远远大于它直接的经济效益。

(3)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我国农村以种植业为主,第三产业比例小,农业经济效益较低。

农家生态旅游市场的兴起,为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架起了桥梁,带动了种植、畜牧、水产、蔬菜、花卉业的发展,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农业、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之间产业链的相互延伸。

如昆明西山区团结乡,利用距昆明市城区较近、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家生态旅游。

不仅带动了全乡粮食、禽蛋、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流通和销售,而且培育了一批“绿色养殖业”专业户,加大了油葵、玉米、水果、蔬菜等新品种和种植现代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促进了袋装野菜系列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加工,发展了多家酱菜、果品、肉食腌腊加工厂,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深度开发和加工的方向调整和发展。

(4)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2020年将实现“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的目标。

长期以来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和农村“分而治之”,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别持续扩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发展农家生态旅游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别。

首先,发展农家生态旅游能够提高城乡间的财富转移速度。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主观上会推动农村 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本身就为农家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而旅游的可进入性特征客观上也要求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获取的旅游收入又会反过来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再次,发展农家生态旅游能够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对接。

二元的经济结构必然会形成二元的城乡文化结构。

通过发展农家生态旅游,会加快城乡居民文化的协调统一,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

(5)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

农家生态旅游的发展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化了环境。

另外,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传统民俗文化的回归与传承。

如湖南沙县黄兴镇加大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20平方千米的黄兴山水园林新型城镇,切实有效地改变了农村面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