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景区景点 >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恩怨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恩怨解读

乌克兰袭击了东乌顿巴斯平民区,而当时东乌克兰是非常亲近俄罗斯的西乌克兰想对东乌克兰进行战争,解决内部加入北约,而俄罗斯不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导致了战争的发生,乌克兰和俄罗斯在历史上都是同一个民族,而且乌克兰投靠过俄罗斯,也加入过苏联,苏联解散后退出了苏联要加入北约。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恩怨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恩怨解读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恩怨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恩怨解读


两个国家爆发战争是因为政治思想不一样,立场不一样,乌克兰挑衅在先,受到了国际局势的影响,俄罗斯为了维持自己的大国形象,给乌克兰一个教训;俄罗斯和乌克兰本来是亲密的邻国,乌克兰的部分地区和军备力量都是俄罗斯提供的;

这是因为乌克兰想要加入北约,这种行为会给俄罗斯带来很大的危险,容易导致战争发生,两个曾经都属于苏联。

乌克兰一直都在挑衅俄罗斯,甚至和美国搅在一起,所以会爆发战争。乌克兰一开始是属于俄罗斯的,后来独立出去了,两者有着共同的祖先。

说起乌克兰和俄罗斯,给人的印象就是冲突不断。曾经因为克里米亚双方爆发过冲突,近期乌克兰又与土耳其签署了合作协议,被认定为对抗俄罗斯。我们都知道,乌克兰与俄罗斯接壤,而且之前都属于苏联,那么这两个国家为何关系势同水火呢?

乌克兰:俄罗斯的发源地

公元10世纪前后,东斯拉夫各部落在今乌克兰地区结合形成古罗斯部族。862年,东斯拉夫在诺夫哥罗德建立了第一个罗斯王国留里克王朝,后来占领了基辅,建立了基辅罗斯。

基辅罗斯是东欧平原上最早出现的文明古国之一,人口达到500余万,疆界空前广阔,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如今乌克兰的国土面积也是相当大的,在欧洲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排在了第二位。当时的基辅城也被誉为第聂伯河上的“帝王之城”。但基辅罗斯逐渐衰落后,被沙俄的始祖——莫斯科公国所灭。基辅罗斯一直被奉为俄罗斯历史的发端,基辅城也被称为“俄罗斯诸城之母”。

13世纪20年代,蒙古人打进了东欧(天之骄子成吉思汗的后人实在是猛。),使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利公国沦为金帐汗国的属国,随后蒙古向西推进,在1240年攻陷基辅。13—15世纪,乌克兰曾先后抗击蒙古人、日耳曼人及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从14世纪起历受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等国的统治。

“乌克兰”一词的本意为“边区”,在12至13世纪,这一词开始使用,随后这一称谓逐步扩大到今天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但是当时并不存在乌克兰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土地分别被划入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的版图,乌克兰人成为一个丧失了自己国家的民族。

1648年,乌克兰人民在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的率领下起义,反对波兰的统治。他致函沙俄政府,希望得到帮助。但沙俄政府反应谨慎,没有迅速予以答复。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乌克兰起义军依靠智谋两次击败了当时的欧洲军事强国波兰。然而由于波兰收买了克里米亚汗国(知道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关系了吧),克里米亚汗国在背后对乌克兰起义军发起了攻击。腹背受敌的乌克兰起义军不得不再次向沙俄求援。

1650年沙俄与波兰之间的领土问题谈判破裂,沙俄决心帮助乌克兰。1654年3月,乌克兰代表团在莫斯科觐见了俄国沙皇。随后双方签订了《三月条约》,乌克兰与沙俄正式结盟。

与乌克兰结盟,一方面使俄罗斯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另一方面也打开了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大门。与俄罗斯的结盟也成为乌克兰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1700年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发动与瑞典争夺波罗的海的“北方战争”。战争期间,彼得征调大批乌克兰哥萨克充当炮灰。彼得还以战争为由,强行取消了乌克兰的地方自治,引起了乌克兰贵族的不满。1708年,乌克兰首领马泽帕与瑞典结盟,寻求重获民族独立。闻听此讯,沙皇彼得大怒,派军队血洗哥萨克营地,从此双方结下了深怨。

1709年俄军在乌克兰境内彻底击败了瑞典军队,乌克兰的独立梦想破灭。随后彼得大帝专门组成了小俄罗斯部,在乌克兰推行全面俄罗斯化的殖民政策,强制乌克兰人抛弃自己的母语和文化传统。此后200年间沙俄一直牢牢地控制着乌克兰。

1917年沙俄发生“二月革命”,帝国瞬间解体。1917年3月乌克兰成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中央政权“拉达”。为了获得德国的承认,“拉达”抢在苏俄政府之前与德国媾和,以提供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代价,换取德国派遣45万军队进入乌克兰,抵抗苏维埃政权。但没有想到,德军一进入乌克兰就找借口推翻了“拉达”政权,扶植了一个亲德的傀儡政府。德国投降后,苏俄红军展开反攻,乌克兰重回苏俄版图。

1922年12月,乌克兰作为第一批四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加入了新成立的苏联。1939年苏联政府用武力夺回西乌克兰地区,乌克兰就此完成统一。

在苏联时代乌克兰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建成了全苏联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如苏联最大的造船厂就设在了乌克兰。然而由于苏联政府的一些错误政策,导致乌克兰民族主义情绪不断滋长。

苏联时期农业发达的乌克兰一直是苏联的“粮仓”,但在苏联建立初期,由于领导人推行强行征粮政策和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乌克兰出现了大饥荒。上世纪30年代,乌克兰又成为“大清洗”的重灾区。大批乌克兰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监禁和枪决,还有大批乌克兰群众被迫迁往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这些都让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裂痕不断扩大。

1991年8·19事件后不久,乌克兰趁着苏联中央政府陷入瘫痪,宣布成立独立国家。

乌克兰和俄罗斯有共同的起源,为何关系这么差,根本矛盾是什么?

根本矛盾就在于两国之间存在着大量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选择了和俄罗斯完全不一样的政治路线,放弃了苏联时期的制度,走向了民主路线,在这种时候,乌克兰就已经站在了俄罗斯的对立面,尤其是俄罗斯和欧盟存在着长期的不信任乃至敌对关系,这也就导致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主要是因为乌克兰想要加入欧盟,比较倾向于西方国家,而俄罗斯不想投靠欧盟,根本立场不同,从而导致矛盾重重。

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的政治路线不一样,对待欧盟的态度也一直不一样,他们在领土问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最根本的矛盾就是俄罗斯和欧盟之间有敌对关系,那么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就是不可调和的。

就是曾经同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是苏联的两大主心骨之国,政治上的强迫,两国之间立成水火,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乌克兰和俄罗斯是独联体中两个最重要的国家,乌俄两国关系对独联体的稳定和前途,以及欧洲战略格局均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非常特殊。这种特殊性是把握乌俄关系发展的关键,决定了乌克兰与俄罗斯合作与冲突的限度。

2.乌克兰和俄罗斯结盟到1954年已长达300年,特别是在苏联时期,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深厚的密切关系。这种长期形成的盘根错结的利益关系并不会因为两个民族的各自独立而中止。目前,俄罗斯仍然是乌克兰的能源供应国和商品销售市场。对于乌克兰来说,他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俄罗斯。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在乌克兰巩固国家安全,改善政治、经济和国际地位的艰难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993年7月2日,乌克兰议会通过的《乌克兰对外政策基本方针》中指出,“鉴于乌克兰历史发展和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特点,乌俄关系在邻国双边关系中占据优先地位。乌俄是‘特殊伙伴’关系”。1995年4月4日,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在乌议会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对于我们来说,与俄罗斯的关系,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优先地位”,“都是主要的战略伙伴”①。

3.在俄罗斯眼里,乌克兰不仅仅是俄罗斯的经济伙伴,更重要的是乌俄关系的现状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的战略利益。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二战以后形成的欧洲地区安全体系崩溃。在欧洲新的安全结构形成的过程中,整个东欧地区都被俄罗斯列入自己的战略利益范围内,而乌克兰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俄罗斯的交通生命线穿越乌克兰(俄罗斯输往东、中欧国家的天然气、石油管道经乌克兰境内),保持俄罗斯到巴尔干、地中海、德涅斯特、黑海地区的力量存在也需借助乌克兰。如果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维持良好状态,俄罗斯可以较为轻松地维系自己在上述地区的影响,反之,俄罗斯的利益将受到损害。

4.另一方面,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冲突又是很难消除的。两大民族从结盟开始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根据乌俄之间签订的第一个条约——1654年乌俄佩列亚斯拉夫条约的规定,乌克兰与俄罗斯结盟以后,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即并未取得独立自主国家的地位,而且向沙皇政府纳税。但事实上不只如此,乌克兰历经数年战乱,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无法与当时的东欧强国俄罗斯相匹敌。实力上的悬殊差距决定了乌俄关系的不平等和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统治地位,并且奠定了乌俄关系的发展框架。这种不平等的民族关系造成了种种矛盾,至今对乌俄关系的发展产生着消极作用。

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与俄罗斯两国在综合国力上相差悬殊。在独联体中,俄罗斯仍然占据着中心地位,他在经济改革方面处于主导地位,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其他国家不可与之较量的自然资源,对独联体的形势具有决定性影响,乌克兰处于明显劣势。他担心历史重演,视俄罗斯是乌克兰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乌克兰前总统克拉夫丘克视俄罗斯是睡在乌克兰身旁的猛狮,随时可以吞掉乌克兰。因此,乌克兰事事处处防俄罗斯,乌克兰对俄罗斯的猜忌和提防对乌俄关系的发展投下了重重的阴影。

1992年2月14日,乌克兰和俄罗斯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5.乌克兰与俄罗斯建立外交关系以后,两国关系的基本特点是,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两国关系经历了对抗、谈判、缓和、协调反复几个波折。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中,历史的恩恩怨怨和现实中的利益和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而分割黑海舰队问题、克里米亚问题和销毁核武器问题是近几年来影响乌克兰与俄国罗斯关系发展的三个主导因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刚过去的2021年不仅是苏联解体的第30个年头,也是这些前苏联加盟国独立30周年的里程碑,而在这个面积60多万平方公里,拥有4000多万人口的国家,乌克兰在这个貌似“里程碑”的道路上行走的并不顺畅,甚至是越走越坎坷。而关于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恩怨情仇,也许我们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历史中去探求真相。

乌克兰地图

一、俄乌共同的祖先

在1世纪末2世纪初之时,受印欧语系日耳曼人中一支哥特人南下的冲击,斯拉夫人不得不被迫迁离故土,向西、南两个方向的波兰和白俄罗斯进发。到了此处后,一部分人留下来定居,另一部分人继续北进,抵达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经过几个世纪的融合,6世纪时,这支东斯拉夫人基本形成了现今的俄罗斯人、白俄罗人以及乌克兰人的祖先。

8-9世纪斯拉夫人的分布

根据古罗斯人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往年纪事》中记载,862年,日耳曼北支的一支罗斯人(即古老的维京人)留里克建立古罗斯国家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以诺夫哥罗德为都。留里克死后,奥列格继位并南下占领基辅,9世纪,东欧平原上兴起了东斯拉夫人第一个国家——基辅罗斯。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帮助拜占庭帝国镇压小亚细亚的暴动,并且迎娶拜占庭国王的妹妹安娜公主,宣布加入东正教,正式成为基督教世界中的一员。

11世纪时,基辅罗斯进入全盛时期,当时的基辅罗斯是欧洲最大的国家,并且与中东欧、西欧、拜占庭以及阿拉伯等国家都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这段繁荣的历史给予俄罗斯、乌克兰人民深刻的历史自信,这也类似于中国的唐朝给华夏儿女烙下深深的“唐人”印记。同样,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他们都从未忘记过基辅罗斯的辉煌历史,也同样认为自己应是这段光辉历史的继承者。

10-11世纪留里克王朝(基辅罗斯)版图

二、分裂与合并

将基辅罗斯带入黄金时代的雅罗斯拉夫大公死后,因为儿子们争夺王位,国内而进入了混乱的割据混战局面。由于战乱,基辅罗斯于11世纪开始逐渐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公国,国势渐颓。13世纪,蒙古帝国的铁骑踏碎了基辅罗斯的土地,东北部被金帐汗国收入囊中,在蒙古的统治下逐渐形成了俄罗斯民族,而由于幅员辽阔,蒙古未能管辖到的西北部地区,也正是今天的乌克兰地区,逐渐与东北部分道扬镳,之后被波兰和立陶宛征服。

十七世纪的俄罗斯与波兰立陶宛王国

1569年,波兰、立陶宛联合,成立波兰—立陶宛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不仅领土辽阔,实力雄厚,甚至一度左右欧洲局势。当然乌克兰除了南方部分地区外也在其统治之下,但是乌克兰人在西斯拉夫波兰人的统治下,政治上被施以殖民统治,经济上被推行农奴制。不仅乌克兰本国肥沃的土地被波兰贵族强行占有建立庄园,而且在农村和城镇中禁止农民开垦荒地,限制城镇中的乌克兰人数,强行对乌克兰人大量征税,还将信仰东正教的乌克兰人视为二等公民,逼迫他们改信天主教。

沉重的民族压迫使得乌克兰人不断掀起起义反抗波兰人的统治,从16世纪初到40年代末,出现了以盖特曼波格丹·赫麦尔尼茨基为首的民族起义。在这次起义中,赫麦尔尼茨基决心寻求外援摆脱波兰的控制,几经权衡,他选择了实力雄厚的俄国作为盟友。

1654年,双方签署了关于接受俄国对于乌克兰统治和保护权的《佩列亚斯拉夫协议》,承认乌俄合并。

沙俄帝国版图

三、沙皇俄国统治下的乌克兰

《佩列亚斯拉夫协议》在苏联解体后一直为俄乌双方所争,因为该协议要求乌克兰承认沙皇的最高权力,但保留乌克兰自治权,不过最高权力的任命需要沙皇的批准,外交使团的访问也需要向沙皇汇报情况。因此,乌克兰学者通常认为此仅仅是对于俄国的附属以及被保护状态,是一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但俄罗斯方认为此协议的签署是乌克兰为了脱离波兰的压迫而做出的选择,而俄方并未从中得到好处,而将其解释为俄乌双方共同命运的历史基础。

事实上,虽然签署了自治协议,但是历代沙皇都试图取消乌克兰的自治权,并大力推行俄罗斯化政策。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这位铁腕女皇在大力扩张版图的同时,对于国内的乌克兰地区也绝不手软。她逐步地取消了乌克兰建制,实行与俄罗斯同样的辖区管理制度,在基层推行农奴制,将农奴困在土地上,在上层拉拢乌克兰贵族,防止其反抗。这些政策推行得十分顺利,很少有上层贵族反对俄国的统治。

叶卡捷琳娜二世

乌克兰失去自治权后,沙皇俄国开始了对其思想上的同化。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后不久就颁布法令,禁止乌克兰书籍的出版和流通,并且禁止开发大型使用乌克兰语的活动,例如戏剧、歌曲、诗歌等。特别是在教育上,沙皇政府不仅禁止教授乌克兰语,还创建了讲俄语的高等院校。

但在这一时期,乌克兰经济发展势头较好,特别是农业上,乌克兰一度建立了许多港口和城市,有市经济发展竟超过全俄罗斯的整体水平。到了工业化时期,俄国也并未控制其经济,乌克兰开采了大量矿山,建立工厂、城市,经济发展迅速。虽然后来俄国对乌克兰对于国外的商品交易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但是乌克兰的整体人民生活水平依然高出俄国不少。

俄国二月革命 旧照

四、苏联前后的乌克兰

1917年二月革命后推翻沙皇政府后,乌克兰在经历了4年的混乱状态而无望独立后,于1922年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而在这段时期,苏联为了快速发展成工业国,在全国推行农业集体化,但在1932-1933年,乌克兰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饥荒”,乌克兰人民在这场饥荒中死亡300-350万人。

正是由于这段时期的一些特殊问题,俄乌双方产生了裂痕,还有对于二战后重建的问题,俄方更多强调对于恢复乌克兰经济以及科学文化领域的帮助,而乌方更多的是将关注点放在苏联时期政治经济制度中的一些问题,带给乌克兰社会难以磨灭的消极影响。

苏联解体

随着苏联的解体30余年来,乌克兰继承了苏联遗留下来的重工业基础的比重几乎减少了一半,如今的乌克兰基本是靠农产品、服务业以及金属矿产的出口为生。然而,这个依靠农产品出口的国家在2021年联合国的统计中显示,大约有460万人都没有获得足够的营养,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竟有20%因为没有足够的营养而发育迟缓。

这也可见乌克兰整体经济的窘境连普通民众的正常生活都难以保障,这也可以解释大量的乌克兰年轻人千里迢迢奔赴国外找工作,而不参与国内经济建设的原因。

乌和欧洲历史上关系一直好,特别是是德国的关系。所以二战德国进入苏联,在乌受到了夹道欢迎,特别是乌西部地区。而俄在欧洲眼里一直就是另类,而俄也一直要插手欧洲的事务,到现在也没改变这一点。现在俄乌之间就是亲欧也被欧排除的问题,引发了克里米亚问题。

俄罗斯和乌克兰,曾经同属于苏联,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为了表示两国的友谊,苏联曾经把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半岛割让给乌克兰,而前些年,俄罗斯又因为乌克兰倒向西方社会,强制性把克里米亚岛收回,而此时,乌克兰正在闹分裂,乌克兰东部与乌克兰政府,产生分裂,乌克兰东部导向俄罗斯

要说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恩怨情仇从何年何月开始,这个真不好说清楚,有时很远有时很近。远到几个世纪之前他们之间就有过爱与恨的纠缠,近到两年前两家之间牵扯了一场较大的...

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恩怨挺深的,有历史的,有现代的,主要还是现代的矛盾,比如天燃气,民主观念,地缘政治等!

也有俄罗斯、乌克兰“爱恨交织”的千年历史渊源。 俄罗斯和...恩怨纠葛 在公元12—13世纪...

乌克兰在东欧土地平坦农业发达,是东欧粮仓,在上世纪苏联集体农庄时代,斯大林的掠夺饿死了数千万乌克兰人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以莫斯科大公国为中心,逐渐形成统一的封建国家。

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因为乌克兰要加入北约,北约是个军事同盟,如果我可能加入北约,那么北约就要在乌克兰,部署导弹,和军队,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是邻国,有着很长的边界线,北约如果不是导弹,打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只要几分钟,对俄罗斯威胁很大,如果他不加入北约,乌克兰的领土,很大,对俄罗斯具有缓冲作用

俄乌冲突的起因是由北约东扩问题造成的。

其根源还是在于美国一味的搞集团政治、对抗外交,长期漠视俄罗斯的安全关切,最终导致大国关系失去平衡,出现地缘政治悲剧。

俄罗斯的目的不是占领乌克兰,而是消灭乌克兰对俄罗斯的安全威胁。从签署的命令来看,此次军事行动俄罗斯基本上坚持这样几个原则:不占领乌克兰领土,只对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和哈尔科夫这三个位于乌克兰东部的地区出动地面部队。

北约不断东扩,对俄罗斯造成极大地院政治威胁

俄罗斯和乌克兰有什么历史关系?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源远流长,乌克兰的基辅地区,曾是俄罗斯的发源地,几百年来,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分合合。

在公元9世纪,东欧平原上最早出现的文明古国基辅罗斯崛起了,人口达到500多余万,疆界空前广阔,成了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统治者是弗拉基米尔大公,后来弗拉基米尔大公迎娶了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的安娜公主为妻,从此俄罗斯自认为是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并自称第三罗马帝国。基辅罗斯奠定了今天俄罗斯和乌克兰共同的文化基础。

1654-1667年,俄罗斯与波兰为争夺乌克兰厮杀了整整13年,兼并了东部乌克兰,那么剩下的乌克兰呢?乌克兰的故事是这样的,17世纪40年代,第聂伯河的哥萨克人对他们的待遇越来越不满意。1648年,乌克兰人民在哥萨克人赫梅尔尼茨基的领导下反抗波兰贵族和天主教会的压迫,哥萨克打败了波兰的先遣部队。

后来,在和波兰国王签订了几个差强人意的条约后,他与波军作战失利,所以赫梅尔尼茨基认为光凭哥萨克人自己的力量在波兰境内永远都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地位。因此他请求莫斯科公国的沙皇支援并把乌克兰变为莫斯科公国的保护国。沙皇被说服,同意支援哥萨克,这是1653-1654年的事了。随后,一场漫长的俄罗斯-波兰战争开始了。

然而,在战争期间,俄罗斯只控制了东部乌克兰,即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事实上莫斯科军队在战争中最大的失败是1659年在科诺托普战役中被乌克兰人击败,为什么乌克兰后来又反对莫斯科呢?哥萨克人没有遍布整个乌克兰。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乌克兰多年来的社会结构问题。到了17世纪中期,那里出现了两个政治阶层。一是大地主和小贵族阶级,拥有农奴和农民的领主。他们是天主教徒,即使是来自乌克兰(即俄罗斯)人民的天主教徒,也是波兰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另一个是札波罗热群的自由哥萨克人,大部分是从地主家逃走的的农奴或农民。哥萨克内部也有分层,哥萨克的军事长希望与贵族特权相匹配,如赫梅尔尼茨基。因此,对于哥萨克叛乱的领导人来说,问题是如何最好地确保他们的阶级地位。因此,赫梅尔尼茨基的继任者伊万·维戈夫斯基早在1658年就把乌克兰归还了波兰。乌克兰加入俄罗斯(更不用说“统一”)本身是错误的。乌克兰寻求独立,但被迫在强者之间挑拨离间。

其他国家也卷入了冲突--瑞典、克里米亚、土耳其。赫梅尔尼茨基还阴谋退出与莫斯科的条约,接受瑞典国王的庇护。1655年,在乌克兰哥萨克人的帮助下,俄罗斯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波兰的大部分领土,占领了西部的维尔纳和卢布林。要不是对手瑞典试图占领立陶宛而分散了俄国的兵力,沙皇阿列克谢可能会完全推翻波兰国王。俄罗斯和瑞典的战争开始了,许多波兰贵族趁此反对俄罗斯。与此同时,乌克兰哥萨克人放弃了与俄罗斯的联盟,甚至反对莫斯科。

1658年,俄罗斯和瑞典在现状下和解,但与此同时,强大的波兰再次反对俄罗斯。乌克兰哥萨克分裂为两党:波兰党和亲莫斯科党。在这场战争中,两党逐步建立了第聂伯河的地理边界,后来成为俄罗斯和波兰之间的分界线。而赫梅尔尼茨基的继任者伊万·维戈夫斯基在1658年就把乌克兰归还了波兰。根据历史记载,俄波于1667年签订了《安德鲁索夫条约》,根据条约,莫斯科公国得到了斯摩棱斯克和乌克兰左岸大部分土地,包括基辅和札波罗热群岛。

可以肯定的是,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俄罗斯和波兰与其说是在为乌克兰领土而战,不如说是与乌克兰兵营争夺对乌克兰领土的控制。两个大国和解,分裂了叛逆的乌克兰,乌克兰既不完全屈服于俄罗斯,也不完全屈服于波兰。

历史上,两国曾为同盟国,而在十月革命之后,两国又共同加入了苏联,使得两国的情谊更加亲密,而苏联解体后,两国关系开始因欧洲而恶化。

乌克兰和俄罗斯以前都是属于前苏联的,苏联解体后,才分成了两个国家。因为立场不同,民族信仰也不同,现在两国的关系也不太友好。

俄罗斯和乌克兰曾经是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苏联,苏联解体以后他们分成了不同的国家。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矛盾渊源具体是怎么样的?

他们之间有很多的矛盾,比如说克里米亚,黑海舰队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不是单纯的利益冲突,乌克兰东西部多年的冲突,乌克兰与俄罗斯在军事能源上的互相依赖导致了这些矛盾不断加深。

乌克兰一开始属于俄罗斯,但是后来分离出去了。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唯一要求就是要保持中立,但是乌克兰一直在和美国,北约搅和在一起,屡次挑战俄罗斯,然后俄罗斯生气了,就开战了。

我个人认为是乌克兰,不知好歹,因为有美国的支持,就可以与俄罗斯对抗,谁想美国根本不管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