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景区景点 >

敖包相会可汗山草原旅游区_敖包相会可汗山草原旅游区湿地

敖包相会是什么习俗

2004年以单曲《2002年的场雪》正式出道,2005年凭借《冲动的惩罚》获全国“金唱片”奖,2006年推出专辑《谢谢你》和《披着羊皮的狼》。

敖包又叫鄂博,蒙语“堆子”的意思,敖包 早本是用作道路或界域的标志,后来演 变成为祭祀山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神和路神的地方,和汉族的 土地庙大概不多。敖包一般是堆石成 台,沙漠中则用柳条堆成。牧民们每年在 六七月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 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 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 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这就是敖包相 会。

敖包相会可汗山草原旅游区_敖包相会可汗山草原旅游区湿地敖包相会可汗山草原旅游区_敖包相会可汗山草原旅游区湿地


敖包相会 歌词

《敖包相会》

词:玛拉沁夫

曲:通福

演唱:刀郎

歌词: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 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

拓展资料

《敖包相会》是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草原上的人们》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短篇《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而成。这首歌流传甚广,电影中的原唱是长影乐团的王树理和吴秀云。因该歌词情真意切旋律朗朗上口,传唱多年。翻唱版本非常的多,王洁实谢莉斯合唱版、刀郎版、卓依婷版,甚至于布仁巴雅尔与娜吉勒合唱的原汁原味的蒙语版等。

歌手2011至2012年间举办“刀郎-谢谢你全国巡回演唱会”,2011年8月10日,推出专辑《刀郎2011-身披彩衣的姑娘》,2012年以《爱是你我》获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信息

刀郎,原名罗林。1971年6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歌手、音乐人。

《敖包相会》是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填词:玛拉沁夫,海默

谱曲:通福 翻唱者:刀郎

歌词: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只要哥哥我耐心地等待哟

我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

拓展资料:

敖包:

敖包又叫鄂博,蒙语“堆子”的意思,敖包早本是用作道路或界域的标志,后来演变成为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和汉族的土地庙大概不多。

敖包一般是堆石成台,沙漠中则用柳条堆成。

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这就是敖包相会。

因为歌词句是: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所以人们有时误称这首歌为:“十五的月亮”。

《敖包相会》也是这样。《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葡萄熟了》《草原之夜》《驼铃》也都有着明显而独特的刀郎印记。

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敖包相会

呼和浩特离可汗山多远

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

驾车路线:全程约1090.9公里

起点:呼和浩特市

1.呼和浩特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沿腾飞北路行驶230米,右转进入新华东街

3) 沿如意路行驶170米,调头进入如意7.沿锡张高速行驶297.2公里,稍向左转进入锡张高速路

4) 沿如意路行驶180米,左转进入新华东街

5) 沿新华东街行驶2.7公里,稍向右转进入机场高速

6) 沿机场高速行驶20米,直行进入机场高速

7) 沿机场高速行驶8.1公里,直行进入机场高速

8) 沿机场高速行驶40米,直行进入S101

9) 沿S101行驶50米,右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390米,直行进入京藏高速

4.沿匝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荣乌高速

5.沿荣乌高速行驶55.3公里,直行进入张石高速

6.沿张石高速行驶57.4公里,直行进入锡张高速

8.沿锡张高速行驶60米,直行进入锡海线

9.沿锡海线行驶8.9公里,右转进入锡林西大街

10.沿锡林西大街行驶3.0公里,朝锡林大街方向,直行进入锡林大街

11.沿锡林大街行驶6.2公里,直行进入S307

13.沿S307行驶960米,在第2个出口,稍向右转进入白霍一级路

14.沿白霍一级路行驶123.9公里,朝霍林郭勒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5.沿匝道行驶5.4公里,左转

16.通辽市内驾车方案

1) 行驶1.5公里,右前方转弯

2) 行驶3.2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丹霍线

4) 沿丹霍线行驶6.6公里,直行进入沿山路

5) 沿沿山路行驶3.8公里,直行进入S101

6) 沿S101行驶12.7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敖包相会可汗山草原

“敖包相会”是什么意思?

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

敖包相会意思就是: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

敖包又叫鄂博,蒙语"堆子"的意思,敖包早本是用作道路或界域的标志,后来演变成为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和汉族的土地庙大概不多。敖包一般是堆石成台,沙漠中则用柳条堆成。

拓展资料

据影片编剧之一的玛拉沁夫介绍,他将《敖包相会》的歌词写好后,交给了另一位编剧海默修饰润色,两人几经切磋后,又拿给影片作曲--的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看。随后,通福来到了他的故乡呼伦贝尔大草原,根据海拉尔河畔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创作而成。

1953年,由东北电源制片厂(现长影)拍摄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上映,由王树理、吴秀云首唱的这首《敖包相会》也随之飘向了祖国的五湖四海。

拼音:áo-bāo-xiāng-huì

敖包相会意思就是: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

敖包又叫鄂博,蒙语“堆子”的意思,敖包早本是用作道路或界域的标志,后来演变成为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和汉族的土地庙大概不多。敖包一般是堆石成台,沙漠中则用柳条堆成。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这就是敖包相会。

敖包又叫鄂博,蒙语“堆子”的意思,敖包早本是用作道路或界域的标志,后来演变成为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和汉族的土地庙大概不多。敖包一般是堆石成台,沙漠中则用柳条堆成。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这就是敖包相会。

“敖包”一词在中华各民族当中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可是对蒙古族以外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敖包,仍然是一个模糊或陌生的概念。许多男人在唱着《敖包相会》,把美丽的姑娘等来了,却可能一直没弄清“敖包”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敖包可能指蒙古包;有人说,敖包是寺庙的意思……这,都是对“敖包”一词的误解。其实,“敖包”是蒙古语译音,意为用木、石、土垒成的堆。祭祀敖包,是古老、神奇的蒙古高原上常见,而且热闹的祭祀活动。在祭敖包这一祭祀活动中,敖包是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坛。

一些学者认为,“祭敖包”是萨满教的源头。因为萨满教义有三种信仰内容,一是大自然崇拜,二是图腾崇拜,三是始祖崇拜。而祭敖包是以大自然崇拜为目的。因此,祭敖包与敖包文化来自比萨满教更早更为原始的信仰和文化形态。

有的学者认为,敖包文化作为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化石,是从初民时代留存到今天的信仰的见证。从象征意义上说,石堆可能代表高山,敖包上的树或树枝可能代表森林,是天地山川神祇的栖息之地,亦是祖先魂灵要回去的圣地。

敖包的来历版本三:

敖包相会歌词!!!!!!!!!!!

17.沿沿山路行驶3.8公里,直行进入S101

《敖包相会》

词:玛拉沁夫

曲:通福

演唱:刀郎

歌词:

歌手:蔡琴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只要哥哥我耐心地等待哟

我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

拓展资料

歌曲信息

《敖包相会》是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草原上的人们》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短篇《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而成。这首歌流传甚广,电影中的原唱是长影乐团的王树理和吴秀云。因该歌词情真意切旋律朗朗上口,传唱多年。翻唱版本非常的多,王洁实谢莉斯合唱版、刀郎版、卓依婷版,甚至于布仁巴雅尔与娜吉勒合唱的原汁原味的蒙语版等。

歌手信息

刀郎,原名罗林。1971年6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歌手、音乐人。

《敖包相会》是一首经典的蒙古族民歌,歌词如下: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只要哥哥我耐心地等待哟

我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

我在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我在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敖包相会是什么意思

敖包相会是什么意思如下:

据影片编剧之一的玛拉沁夫介绍,他将《敖包相会》的歌词写好后,交给了另一位编剧海默修饰润色,两人几经切磋后,又拿给影片作曲——的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看。随后,通福来到了他的故乡呼伦贝尔大草原,根据海拉尔河畔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创作而成。

敖包:

敖包一般是堆石成台,沙漠中则用柳条1952年,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短篇《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的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开拍,而歌曲《敖包相会》就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堆《敖包相会》吉他谱成。

敖包,起源于蒙古高原,但并非蒙古高原。凡是蒙古族相对集中居住的地方,譬如新疆天山、内蒙古草原、青海草原和东北半农半牧区,处处可见敖包的踪迹。作为与内蒙古毗邻的阜新,亦有许多敖包,而且阜新的敖包文化颇有特色。

敖包相会歌词表达意思

12.沿S307行驶214.3公里,直行进入S307

问题一:敖包相会的歌词大意??? 蒙古族民歌《敖包相会》的歌词大意: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

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嗨?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

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

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嗨!

《敖包相会》是一首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的蒙古族民歌。明月当空,情侣相依在敖包下,演绎出如此动人的爱情故事。在欣赏那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情意缠绵的歌词时,也令人产生一种拜谒敖包的渴望。

不知有多少草原上的青年男女,在敖包神灵的呵护下,相识、相爱、相恋、相依,快乐幸福地走在人生的旅途中…

蒙古草原辽阔无垠,举目四望,天苍苍野茫茫,水草相连,天地相连。游牧的路途慢慢,周边的四野平平,这种难以辨认方位的环境,就使人们在漫长生活实践中,产生了在游牧交界处或者在路口以垒石为标记的做法;天长地久就形成了一种蒙古民族的风俗。

在古代,人们常以山岳为“天”的代表,在蒙古草原许多地方没有山或者离山很远,草原上的人们就“垒石像山,视之为神”。久而久之,敖包竟逐步变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宝地。

以后,随着教传入蒙古草原,建敖包和祭敖包也增添了许多宗教色彩。敖包由原来的小石堆,有了多层建筑,增加了装饰。如,包顶植树丛、立杆为柱、安装象征吉祥的凤鸟、摆放祭祀香炉、四周摆立兵器等等,以示庄严。

祭祀敖包的时间,多在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时节,附近的牧民们到敖包举行祭祀。祝福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人丁幸福。祭祀时,在敖包上插杆挂旗,树枝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经旗;仪式隆重、严肃而热烈。

祭祀活动时,方圆几百里的牧民都要骑着马、坐上勒勒车、拖着蒙古包、带着祭品来参加祭祀活动。有条件的地区还要请上活佛和,穿上法衣,戴上法帽,摆成阵势,焚香点火,诵经念咒。

祭敖包大致有血祭、酒祭、火祭、玉祭四种。来祭祀的人们围跪三边面向活佛,当活佛发出祭祀开始的经令,法号奏出深沉而粗旷的音调,众和群众双手合十,口中念咒为祭。然后,参加祭敖包的人们一起围着敖包顺时针走三圈,求神隆福,祈祷风调雨顺,保佑人畜两旺。

礼仪过后,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和宴会,这是热闹的时候。有些地区也把一年一度的传统“那达慕”一同结合进行。因为百里开外的人们好不容易集中起来,祭敖包的活动往往要进行好几天或十几天,人们可以尽情狂欢,开怀畅饮。青年男女也是借机约会、相识相恋的好时机。

想象,《敖包相会》的灵感,不知来自哪次《敖包》祭祀活动的夜晚…

问题二:《敖包相会》的一句歌词是什么意思? 5分 花儿不浇水,它能开吗?

我觉得呢,貌似是、、如果没有朋友的帮助,聪明的人儿不会自己成功、、吧??反正这首歌我是不知道歌词和为什么要写了啦,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而已,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理解…………

问题三:敖包相会 歌词 敖包相会

演唱:甘雅丹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

-----Music-----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

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

------End------

music.baidu/song/1090987

问题四:歌词《敖包相会》中的“敖包”是什么意思 敖包是蒙古语,意即 堆子 ,也有译成“脑包”、“鄂博”的,意为木、石、土堆。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今数量已大减。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问题五:敖包相会 歌词 歌曲名:敖包相会

专辑:银色月光下2004演唱会胆

Music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

End

music.baidu/song/1250971

问题六:敖包相会 歌词 歌曲名:敖包相会

歌手:女子十二乐坊

专辑:魅力音乐会

敖包相会

任静、付笛声

(男)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

(女)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你心上的人儿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就会跑来哟嗬

(男)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

(女)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来哟嗬

(合)十五的月亮

(合)十五的月亮

啊..........

music.baidu/song/26696221

问题七:《敖包相会》是什么意思? 剪一段时光缓流淌

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

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

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

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

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

问题八:敖包相会的歌曲 《敖包相会》是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草原上的人们》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短篇《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而成。这首歌流传甚广,电影中的原唱是长影乐团的王树理 和吴秀云。因该歌词情真意切旋律朗朗上口,传唱多年。翻唱版本非常的多,王洁实谢莉斯合唱版、刀郎版、卓依婷版等。

问题九:歌曲敖包相会是什么调? 民歌小调

通辽到可汗山多少公里

3.沿京藏高速行驶276.2公里,朝张家口/北京/石家庄/张石高速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驾车路线:全程约337.5公里

10.沿G304行驶160米,朝霍林郭勒/天山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起点:通辽市

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阿古拉大街行驶600米,右转进入胜利北路

3.沿叫来河大街行驶6.4公里,右转进入丹霍线

4.沿丹霍线行驶12.9公里,上匝道

5.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新鲁高速

7.沿新鲁高速行驶20米,直行

8.行驶150米,稍向左转进入丹霍线

9.沿丹霍线行驶4.6公里,直行进入G304

11.沿匝道行驶700米,直行进入S306

12.沿S306行驶3.8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13.沿匝道行驶46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丹霍线

14.沿丹霍线行驶100.2公里,直行进入阿拉坦隧道

15.沿阿拉坦隧道行驶760米,直行进入丹霍线

16.沿丹霍线行驶57.2公里,直行进入沿山路

18.沿S101行驶12.7公里,到达终点

终点:敖包相会可汗山草原

敖包相会歌词

敖包相会 - 降央卓玛

词:玛拉沁夫/海默

曲:通福蔡琴-敖包祭“敖包”,一般为一旗,一个苏木独祭,也有几个旗、几个苏木联合祭祀的,一般在农历五月十三日,那时正是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时刻,是草原上的黄金季节。祭祀时,在敖包上插树枝或一根木杆,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旗上写。摆上祭品如肉食、奶食、糖果、烟酒等。旧时祭祀大致有血祭、洒祭、火祭、玉祭四种。血祭就是把自己家的肥牛、肥羊宰杀之后,恭敬地供奉在“敖包”前。洒祭就是把鲜奶、奶油、奶酒、一滴一滴地洒在敖包前。火祭就是在敖包前,焚烧一大堆干树枝,或一大堆干牛、马、羊粪,祭祀各户走近火边,念着自家的姓氏,供上祭品,把布呼玛哈(羊肉丸子)投到火里,一同燃烧,烧得越旺越好。玉祭就是用很贵重的玉品供奉在敖包前。不论哪种祭法,都要请数人焚香点火,诵经念咒,求神保佑。并围着敖包,从左向右绕三圈,还高声念诵,为亲人祈福。相会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哟

你心上的人儿

就会跑过来哟嗬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

敖包相会吉他谱及歌词

6.沿新鲁高速行驶130.2公里,直行进入新鲁高速

《敖包相会》歌词

2) 沿新华东街行驶460米,右转进入如意路

版本一:

(男)15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女)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

版本二:

(男)15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

(女)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来哟嗬

(男)15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女)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来哟嗬

《敖包相会》的歌曲

《敖包相会》是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草原上的人们》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短篇《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而成。这首歌流传甚广,电影中的原唱是长影乐团的王树理[1] 和吴秀云。因该歌词情真意切旋律朗朗上口,传唱多年。翻唱版本非常的多,王洁实谢莉斯合唱版、刀郎版、卓依婷版,甚至于布仁巴雅尔与娜吉勒合唱的原汁原味的蒙语版等。

《敖包相会》的相关专辑

刀郎于2006年也翻唱了这首歌曲,收录于专辑《披着羊皮的狼》中。

专辑介绍

继原创专辑《噶尔胡杨》之后,刀郎于2006年发行专辑《披着羊皮的狼》。收录了《披着羊皮的狼》《阿瓦尔古丽》原创歌曲,以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葡萄熟了》《草原之夜》《驼铃》等翻唱歌曲。

《披着羊皮的狼》为刀郎原创歌曲,初为谭咏麟演唱。

刀郎在《披着羊皮的.狼》里所有的翻唱歌曲里,都进行了全新的编曲以及尝试。在尊重经典歌曲的前提下,引进新疆编曲风格,用刀郎特有的沧桑嗓音进行了二次创作。使得这些经典民歌焕发了不一样的光彩。

《敖包相会》是这样。《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葡萄熟了》《草原之夜》《驼铃》也都有着明显而独特的刀郎印记。

即使是原创歌曲《披着羊皮的狼》,也不例外。这首歌初刀郎创作之后送给好友谭咏麟,谭咏麟的版本也流传广泛,但是刀郎演唱的版本,却与之有很大的区别,无论是编曲还是风格,都带著明显的刀郎风格。

请介绍一下敖包山.请问什么是敖包?什么是敖包相会?谢谢

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

蒙古族传统的祭祀礼仪。“敖包”是蒙古语音译,蒙古语是“堆子”的意思。敖包在内蒙古到处都有,样子各地区大体一样,即在圆坛之上,积石为台,台基上面分成大、中、层重叠成圆锥体,高约十余丈。“敖包”初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起指路、辨别方向的作用。

蒙古族祭祀“敖包”,有各种传说。有的说,“敖包”就是神的化身,有说是代表山神,有说是代表水神,龙神的,也有说是代表庙神或祖先的。还有的说,蒙古族祭“敖包”,来源于藏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族。藏族有个风俗,就是在石板上刻上的“嗳嘛呢叭咪哞”六个字,放在山里,以后人们路过此地,就怀着虔诚的心情,叩头礼拜,祈求行路平安,不许高声喧哗,并向它抛一块石头。天长日久,逐渐堆得高大起来,人们又在上面插上“经幡”之类的东西,就形成了一个“嘛呢堆”。蒙古族信仰教以后,也采取这种形式,并称这种乱石垒砌的石碓为“敖包”。

祭祀活动之后,还要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开怀畅饮,尽兴狂欢。期间老人们给畜群洒注。青年男女往往借此溜出,登山游玩,谈情说爱,约定终身。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