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精彩游记 >

天水麦积山石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作文500字

天水麦积山石窟简介 天水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重要景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

天水麦积山石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作文500字天水麦积山石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作文500字


麦积山石窟(1张)

麦积山石窟风景照(16张)

麦积山[1]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中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编辑本段景区概述“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它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火车站东南约35公里的秦岭山脉之中。周围?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麦积山石窟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山奇林郁,溪石联映,风景优美,有小江南之称,素有“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

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起独峰,最初有许多天然之岩洞。它的海拔

1742米,山顶距地面142米,现存佛教窟龛194个,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二百余身,壁画一千三百余平方米,全部窟龛开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布于东、西两崖。[2]

东崖现存54个洞窟,西崖现存140个洞窟。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它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地处西秦岭主脉的麦积山风景区既是中国两大构造带的交叉点,同时也处于中国南北生物区系的过渡带,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为生物多样性南北交会、东西过渡、古今共存的地区,生物 麦积山石窟物种十分丰富,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在基因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这里气候宜人,降水丰沛,植被良好,在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属于独特的温凉区和半湿润气候区,这种生态环境的过渡性导致了生物区系的过渡性,承担这一课题研究的兰州大学教授刘乃发认为,与同纬度地区相比,麦积山景区生物多样性非常突出,有各类植物280科,1088属,2696种;林业昆虫13目、132科、1359种;脊椎动物27目、70科、285种。这里生物变异性高,共有82个动植物亚种是中国所特有,此外这一地区的生物区系相当古老,有孑遗植物50余种,景区古老动物有与大熊猫、剑齿象同时生活的兽类14种,有较恐龙更为古老的大鲵、龟、鳖等,是目前世界上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动、植物资源保存最完整的地区。

在麦积山景区基础研究方面,我市还开展了景区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景区气候资源分析、景区微小生物及地衣研究等子课题。其中由西北师范大学承担的景区微小生物及地衣研究课题,被认为是全国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遗产的首例。这次调查,他们在景区采集地衣标本230余号,初步鉴定为86种一个变种,隶属22科34属,其中有甘肃分布新纪录23种。 编辑本段开凿年代它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编辑本段景区特点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编辑本段石窟艺术石窟照(15张)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市东南,为一座孤峰山,是南北朝初期西北地区佛教中心。麦积山石窟的修建最早始于后秦 ,并经北魏以后各代陆续修造,成为规模宏大的石窟群。麦积山因石质疏松,多为彩绘泥塑,并且多为北朝作品。在西魏时,麦积山兴造了一批中国传统式建筑式样的崖阁式石窟,规模极大。西魏以来的造像风格渐渐变化,佛像肉譬低平,颈短肩宽,面相方圆丰满,体态硕壮,为隋唐的塑像 “雍荣大度” 之风打下基础。麦积山石窟艺术有独到的成功之处,在北魏末期的造像中,一部分薄衣透体的佛像和菩萨雕塑十分引人注目,衣榴是划出的凹线,颇能体现体魄之美。在 127 窟正壁的佛像,飞天围绕坐佛而飞翔,结合极其巧妙紧密,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创造成功的又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麦积山石窟中第123 窟的童男童女像,孩子伶俐可爱,生动传神,朴实平淡,有人情味,是中国古代早期描绘儿童作品的精品。在第 121 窟左右两壁的转角处的弟子与菩萨,似在啊唱耳语,相互联系 、富有表情的神态,达到了艺术上的神妙境界。此像最大的待点就是形体修长,秀骨清相,衣纹简炼流畅,采用浮雕与线刻 窒 然相结合约手法,是典型的西魏造像叉格。麦积山北周雕塑共有 7 幅,四周飞天的身体外露部分的页部、 手部、 足邻都是浅浮雕,其它部分,如 : 衣物 、 飘带都是彩绘的,表现得妙趣横生。

[3]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

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中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即沉积岩),其山势陡然、独峰耸立,最初有许多天然岩洞。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

编辑本段崖阁一景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中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

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称为“东方的维纳斯”。西秦的78窟 、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细致地绘出了图案。建于七十余米高的的七佛阁上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之作。

麦积山石窟以精美的什么著称

麦积山石窟以精美的泥塑著称。

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市东南秦岭山脉西段北麓,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石窟所在的麦积山,是一座岩壁陡峭、绿植环抱的孤山,因山形酷似农家麦垛之状,故名麦积。

麦积山石窟各洞窟间以栈道相通,而此栈道异常惊险。关于栈道,民间有「砍尽南山柴,堆起麦积崖」的传说。据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夏朗云介绍,古时候,麦积山石窟为皇家石窟,建筑要求较高,开窟难度较大,所需木材较多。

为了确保「皇家石窟」的规模和「崇高」的地位,工匠须先将木柴累积,再搭脚手架至接近麦积山巅处,从高处开窟造像,层层往下造。造好洞窟后,从层层脚手架中拆除一部分,再留一部分作为栈道,便于通行。

「由上至下」的建筑方法,引出了「砍尽南山柴,堆起麦积崖」的民间传说。目前,麦积山崖壁上仍有部分桩孔,后人从这些斑斑的凿痕中,体察着古人「愚公移山」般的智慧。

石窟因洞窟位置较高,且位置偏僻,在古代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人迹罕至」的局面,因此纯正的雕塑原作得以保存。石窟内南北朝时期主要洞窟中的雕塑,由水平一流的顶级工匠所造,高超的雕塑技艺让每一尊雕塑都异常生动、精细非凡。

麦积山石窟在什么地方?为何被誉为中国最有钱的山洞?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因为这里的山洞多年来被游客一直投掷钱币祈福,积攒了很多。

这个地方在甘肃,这个地方的有很多现金,也有很多艺术品,所以被称为最有钱的地方。

麦积山石窟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一些来旅游的旅客为了祈福会用树枝插土在石洞里放上钱财 ,只要前去拜佛的旅客都会供奉,虽然面额不大,但是历经一千六百年的积累,这里已有上千万人民币

麦积山石窟

作者:春晓

此次出发的第一站是天水,目的很明确,那就是麦积山石窟。

天水古称秦州,是丝绸之路进入长安最主要的通道,也是进入蜀地的重要关口。《三国演义》中马谡失守的街亭和诸葛亮空城计就在这里。

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个分别是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和云岗石窟,其中的敦煌莫高窟在2015年国庆节去过,敦煌是以彩塑和壁画为主,而麦积山石窟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而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领龙丹来这里也是不想让知识只停留在课本,眼观、耳听可以让知识的储备更为直观而不枯燥。

麦积山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并不高,只有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观麦积山石窟需要胆量,因为石窟建在山上,旁边则是一米多宽的楼梯 栈道 ,楼梯之间是空的,低头可以看到下面 ,这 对于恐高的人来说确实需要些勇气。既来之则看之,虽然也恐高但还是鼓起勇气爬上了栈道。

石窟始建于后秦,是后秦第二任皇帝姚兴所建,姚兴是羌人,比较重视佛教和儒学,他在统治时期广建寺院,麦积山石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修建的。之后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唐开元22年的大地震将洞窟分为东、西两崖。东崖有54窟,西崖有140窟。东崖的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楼上的七佛阁等最为精美。西崖聚集着万佛堂、天堂洞、121窟、123窟、127窟、165窟等最有价值的洞窟。

这是东崖的大佛,是一尊 石胎泥塑的摩崖大佛,为隋代所造。1982年重修大佛时,一个工匠偶然在大佛的白毫相(眉宇间)中发现了一只白釉瓷碗,碗底题记:南宋绍兴27年甘谷县工匠高振同维修过大佛,于是高振同成为最著名的工匠。另外,人们在大佛的头部还发现了“金光明经”,这被称为“装藏”,意为赋予佛像思想和灵魂。

位于大佛上部的七佛阁是麦积山规模最大、位置最高的石窟,并且还有一段故事。北周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建造了七佛阁,并让庾信做铭文,题道“壁累经文,龛重佛影。雕轮月殿,刻镜花堂。横镌石壁,暗凿山梁。”这些铭文也形象地描述了麦积山石窟的外部特征。康熙年间大书法家王了望来到麦积山写下了“是无等等”,表达了自已心静如水的心灵境界。后人将这四字做成牌匾挂在七佛阁。

看央视的纪录片《麦积山石窟》里,人站在散花楼的栈道上将花瓣撒向天空,花瓣不会落下而是向上飘向空中之后才散落下来。我手里没有花瓣所以也没有试。

过了小有洞天就是西崖了,西崖周围风景秀丽,山峦叠嶂,石窟四面郁郁葱葱,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杜甫在《山寺》中曾这样描写麦积山石窟:"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西竹,鹦鹉啄金桃。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西崖第98窟,石胎泥塑西方三圣,开凿于北魏,后代重修。主佛阿弥陀佛高13米,左侧观世音菩萨高9米,右边大势至菩萨已经毁坏。我们可以看到佛脚下踩着祥云。

大概是出于对佛像保护的考虑,许多石窟都用细密的铁丝网封住了,人们只能透过细密的网洞向内观看,这是我们把手机摄像头对准网洞拍下来的。石窟内的佛像几乎都是体态俯首下视,面容和蔼可亲,虽为天上的神,却像世俗的人,这是佛像世俗化的风格,也是麦积山石窟的特点之一。

麦积山石窟建在断崖上,古代没有脚手架也没有大型机械,不知他们是怎样上山又怎样用斧头、凿子一点一点手工刻出来的,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

小贴士:

麦积山石窟景区有停车场,停车后可以步行前往也可以乘坐景区的区间车,乘坐区间车需要买票时提前说明,景区内有休息、喝茶、喝冷饮的地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