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精彩游记 >

青岛和淄博哪个水多 青岛和淄博哪个城市好

淄博在山东省经济排第几?

2020年淄博市生产总值为3673.54亿元,同比增长2.5%,山东省排名第七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7.18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77.15亿元,同比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39.21亿元,同比增长1.8%。

青岛和淄博哪个水多 青岛和淄博哪个城市好青岛和淄博哪个水多 青岛和淄博哪个城市好


经济总量排名

1、 青岛 4409亿

2、 烟台 3434亿

3、 济南 3017亿

4、 潍坊 2491亿

5、 淄博 2300亿

6、 东营 2065亿

7、 济宁 2000亿

8、 临沂 1958亿

9、 威海 1795亿

10、德州 1400亿

11、泰安 1398亿

12、滨州 1230亿

13、聊城 1200亿

14、枣庄 1100亿

15、菏泽 820亿

16、日照 780亿

17、莱芜 456亿

人口(中心城区):

1济南(历城区、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历下区)

2青岛(市南区、市北区、四方、李沧、崂山、李沧、城阳区)

3烟台(芝罘区)

5潍坊(奎文区、潍城区)

6临沂(兰山区)

3淄博(张店区)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及有关经济指标评判

(一)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总质量评判

前面已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水-土资源进行了综合承载力评判,作出相应的排序。参考统计局有关公报资料,在能源、矿产资源及生物资源上,也可作出相应的排序。其中,能源主要是油气和煤炭能源,两者可一并评判,见表37。

表37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能源-矿产资源综合评判排序 有关生物资源情况的评判,主要根据2005年的农林牧渔等总产值进行,见表38。

表38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生物资源产值评判 大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反映了山东半岛8个城市的农、林、牧、渔生物资源的开发条件,其排序为:潍坊;烟台;青岛;济南;威海;日照;淄博;东营。

据国土资源部门对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地质灾害的评判(表39),灾害排名(灾害由少到多)为:济南;潍坊;青岛和淄博;日照;威海;东营;烟台。

表39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灾害综合评判略表 地质-生态环境总质量评判,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以及地质灾害等因素,由下式计算: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式中:AE———地质-生态环境总质量;Ai———地质灾害各因素评判值;pi———i因子的权值,通常取1,对水资源和灾害均取2。

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评判结果列于表40。

表40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总质量评判 如果强调水资源和灾害因子,则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总评判值AE为:潍坊,7.8;烟台,7.6;济南,7.2;淄博,6.6;青岛,6.4;威海,5.6;日照,5.0;东营,4.8。

如果不强调水资源和灾害因子,则AE值为:潍坊,6;烟台,5.8;济南,4.8;青岛和淄博,4.4;东营,4;威海,3.6;日照,3。

在地质-生态环境的总质量评判基础上,再考虑目前已发展的经济状况及地质-生态环境可支撑的能力,以进行多因素评判。多因素评判有以下一些指标:

Z1:包括水资源利用率、人均GDP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消费品零售额数、千人拥有医生数、万人拥有电话数、科技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城镇化水平等。

Z2:包括人均生态指标,涉及人均粮食产量、人均绿地面积、人均用水量、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SO4排放量。

Z3:反映人口、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保有量之间的关系,化学需氧量(COD)浓度,森林覆盖率等,以及环境对人口的承载力。

Z4: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间指标。

山东半岛城市群运用上述指标评判的结果见表41。

表41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有关可支撑能力的评判 续表

在上述评判的基础上进而考虑地质灾害(Z5)情况进行评判,结果见表42。

表42 山东半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因子综合评判排序 根据上述结果再进行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综合评判,见表43。

表43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判 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判,采用下式计算: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式中:ST———地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判数值;

Ai———地质-生态环境主要i因子;

Ej———环境可支撑的j因子组;

pi———i因子组的权重。

通过评判表明,烟台、潍坊、淄博、济南、青岛居于可持续发展的前列,当然,这几个城市,也有重要的不良条件存在,因而,仍然需要分别予以考虑其佳发展途径与应采取的措施。其他城市也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由于有的自然条件、灾害多,或者目前已发展的基础条件还些,因而评判分值低。整个山东半岛城市群间,需要联合协作,这样才能相互取长补短,以共同取得可持续发展。

(二)山东半岛地区主要城市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

下面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几个重要城市地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些概略讨论。

1.济南市

济南市(全市面积8227km2,人口642.88万人(2005年底))是山东省省会,主要是、文化中心,也是经济与商业的重要城市,济南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及地下空间开拓问题。

(1)水资源问题

有关济南市水资源的情况见表44。

表44 济南市和山东省水资源总量对比 济南市水资源量占全省比例是比较少的。地下水资源主要是碳酸盐岩中的岩溶裂隙水。济南市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涉及鲁中南山地的岩溶水资源问题(图25)。

鲁中南岩溶水富水地段的面积为3062.90km2,占全区碳酸盐岩分布范围的13.9%,而其中的岩溶水开采资源量占全区岩溶水开采资源量的75.6%。岩溶水富水地段多位于人口密集和工农业发达地区,为满足当地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需求,鲁中南岩溶水被大量开发。

在20世纪50年代,鲁中南岩溶水以泉水为主。那时,流量在10000m3/d的岩溶大泉就有36处,泉水流量(30~35)×104m3/d,大的达50×104m3/d。70年代以来,随着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增加,岩溶水人工开采量逐年增多。1972年枯水期,泉水出现了断流。

近年来,鲁中南岩溶水开采量已超过17×108m3/a,占全区岩溶水开采资源总量的60%以上。可见,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非常高,而全部岩溶水资源量的75%左右的实际开采资源量集中在岩溶水富水地段内。也就是说,鲁中南岩溶水富水地段,人为集中了近80%的岩溶水开采资源量。

图25 山东济南岩溶泉分布及剖面示意图(据山东省80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资料)

济南是以岩溶泉的泉城,由于大量开采岩溶水资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发生过岩溶泉水断流的现象。80年代初,曾在济南市召开全国水文地质学术会议,重点讨论济南泉水断流问题。当时专家们的一致意见是,应当节省与减少在泉水所在地城市区内直接开采岩溶水资源,可在济南西部地区勘探研究以作开辟新开采的水源地,也可使抽降地下水形成的漏斗西移。至于目前济南市和西部岩溶含水层是否为不同泉域,或一个大泉域具有一些分支流域,需要作进一步调查研究,也可为合理开发利用济南岩溶泉水资源提供有力的论证依据。但此项建议一直未能很好开展。因此,气候干旱时期,济南泉水不断出现断流现象,长断流达926d。要使济南泉水不断流,据多年地下水监测资料,应当使济南市泉水排出地带的岩溶水头值,保持在27.9m高程以上,因此,保证泉水的不断流,需要综合管理济南岩溶泉水的开发与利用。济南岩溶泉水与水位、降水量的关系见图26。

图26 济南市有关岩溶泉水资源变化(据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1999~2001年,工程院担负国务院重大咨询项目“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战略研究”,也曾在研究岩溶水资源中初步研究了济南水资源问题,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意见(卢耀如等,2002):

据以往调查成果分析,鲁中南地区2010年时,若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能够合理调配,尚可满足需求。但如遇枯水年份,一些重要城市如济南、淄博等均有供水缺口。203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高峰,生活水平亦大幅度提高,工业也将相当发达,国民经济发展各部门需水要求将是非常高的。就鲁中南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供水能力而言,要满足本地区2030年的需用水要求,是有很大难度的。为此,对鲁中南岩溶水今后合理开发利用途径提出如下建议:

1.挖掘岩溶水开发潜力,增大岩溶水供水量

前已述及,目前鲁中南岩溶地区岩溶水资源虽然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在不同地区,开发利用程度却有很大别。通过对有供水意义的富水地段进行水均衡计算可发现,有开发远景(剩余开采资源量大于2000×104m3/a)的富水地段仍有多处。

2.合理调整岩溶水开采布局和开采量,保护好岩溶水环境

岩溶地区的岩溶塌陷、泉水断流等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岩溶水所导致。因此,为防止岩溶地区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合理调整开采布局和开采量,是非常直接且行之有效的措施。下面,针对目前岩溶地区环境地质问题比较突出的济南市,就合理调整岩溶水开发的具体对策,作些探讨。

济南素以“泉城”闻名于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自然景观和“趵突腾空”的壮观景象,使济南成为北方重要旅游城市。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泉水断流甚至干枯,严重损坏了济南市的美好形象。因此,进行济南保泉供水对策研究,对保护济南市旅游资源、发展本市经济,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建议:

(1)调整开采布局,压缩泉区附近地下水开采量

在泉区建设地下水供水水源地,是导致济南“四大泉群”出现断流现象的直接原因。自1959年至1981年,泉区地下水开采量由7.21×104m3/d增至31.22×104m3/d,地下水位从31m下降至26.73m,1997年泉区地下水开采量17.4×104m3/d。据分析,如保证泉水常年出流,泉区平均地下水位必须保证在27.9m以上,相应泉流量为14×104m3/d;如保证泉水常年“喷涌”的景观,则地下水位必须保证在28.3m以上,相应泉流量为17.49×104m3/d。目前泉区地下水开采量为17.48×104m3/d,如维持“喷涌”,在现状开采条件下,泉城内自来水厂必须全部停采。

(2)泉水“先观后用”

对于泉区泉水可以在观赏后,再抽取净化以继续开发利用。这条措施是比较经济可行的。因为在泉区内原本就有3家自来水厂,供水管理是现成的,只需稍加改造即可投入运营。

根据泉水情况,在泉水汇集处兴建泉水处理厂,沿途要严禁污水排入。如果泉水可利用率达到80%,则每天可增加(10~14)×104m3/d的供水量,相当一个大型供水水源地。

(3)兴建地下调蓄水库

在济南单斜山前地带各个河流冲积扇区,分布有面积广、厚度大的粗砂及砂砾岩层,可充分利用其较大的储水空间及与岩溶水水力联系密切的特点进行人工回灌,将地表淡水及未被利用的地表水部分转入地下,增加地下水储量。

据分析,通过兴建地下水库,可增加1.54×104m3的开采资源量。同时,将地表水转入地下储存,可减少水面蒸发并有利于水资源保护;调蓄水库建成后可抬高区域地下水水位,对保泉供水非常有益。

(4)合理调配济南市各区县间水资源

济南市辖市内五区(市中、历下、天桥、槐荫、历城区)、四郊县(商河、济河、平阴、长清等县)及一市(章丘市),鉴于供水需求和可供水量分配不均,可以在各区县间合理地进行各种水资源调配,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环境和效益。

(5)污水利用资源化

污废水处理后分质供水,是扩大水资源量的又一途径。就济南市五区而言,目前污水年排放量为1.4×104m3/d,利用率仅为4%,故该区污水资源化大有可为。

3.地表水和地下水合理调蓄,联合调度

鲁中南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丰富,鉴于目前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而地表水利用率尚很低的情况,进行地下水和地下水合理调蓄,可以使本区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对一些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已有初步调蓄,应进一步深入规划相应措施,以取得更好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调蓄效果,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这些地区包括:莱芜地区乔家店水库、杨家横水库和鹏山水源地和淄河的太河水库与大武水源地。

当然,需要强调,进一步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需要防治诱发不良的地质环境问题,如岩溶塌陷等。而目前,首先需要开展研究的,仍是济南市东西部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和相应的岩溶水资源的系统划分及合理开发途径问题。

济南市,除了岩溶水资源外,在济南市历城区东北部至章丘市中部的山前冲积平原,面积为453km2,第四系厚40~80m的砂砾石含水层,单井涌水量达100t/d以上,开采条件良好。但是,由于多年超采地下水资源,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地下水埋深达30m,也引起地下水的污染。山前冲积扇砂砾石层中地下水,除了大气降水补给外,也与山区含水层中岩溶水动力条件与关系密切相关。所以,山前砂卵石层地下水位的下降与山区岩溶含水层的水资源变化,也有密切关系,应统一分析与研究。

如玉符河冲积扇和山区岩溶含水层的关系见图27。

图27 玉符河冲积扇纵剖面示意图和石灰岩地下水补给关系分析(据济南市水利部门有关资料)

(2)地下空间开拓问题

济南市是闻名国内外的岩溶泉城,是必须予以很好地保护的。随着济南城市的发展,人口也不断增多,因此解决市区交通发展空间,也是济南市突出的问题。

根据城市有关交通部门的规划,济南市客流发展情况见表45。

表45 济南市中心区相应年限交通需求量 1999年济南市轨道交通筹建处根据济南的交通状况,提出了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初始方案。线网初始方案由3条线路组成。

当时,有关方面专家曾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从地质上看,我们认为(卢耀如,2000;贺可强,2005):

第一,济南市发展地下交通,应当深入调查地质-岩溶发育情况,结合城市今后发展的情况,认真地从地质条件上考虑地下空间的规划。

第二,济南市进行地下空间开拓,应当把保护济南市的岩溶泉作为首要的评价准则,线路的规划与工程的设置,必须密切根据岩溶条件考虑,需有深入研究的科学依据。

第三,济南地区修建地铁交通网,应当根据地质与保泉的要求,采用合理的适应当地岩溶情况的设计方案,合理地安排地下与地表轻轨连接的布局。

第四,济南市地下空间的开拓,应当根据长时间的工程地质环境效应,来决定建设的方案与有关措施,因为如不考虑长时间的效应,可能会在今后引起难以挽回的损失,特别要注意建成运行后对泉水的不良效应与诱发塌陷等灾害问题。

一方面,修建轨道交通,是建设地面轻轨,还是进行地下空间开拓,以地铁为主,或者地表轻轨与地铁相结合,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以地下空间开拓为主,必须研究对济南城市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水的运动与补给途径及地下岩溶水的水质的影响。根本的问题就是对济南市各泉的流量与水质的影响。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要解决交通问题,也需要发展轨道交通。

综合这两个有矛盾的因素,从保护岩溶泉城这一基本原则出发,为使今后济南市交通建设能够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控制泉水出露老城区的发展。老城区已封闭了二环路以内自备水井及自来水供水井,实行了统一管理。这对减少老城区乱开采岩溶水是有好处的。此外,老城区内不能再发展耗水企业,便于减少老城区对水资源的需求。

其次,老城区以发展地上轨道交通为主。在老城区,有人主张轨道交通埋深在8m以内。即使如此,也仍是会破坏岩溶水的运动路线的,因为岩溶水是涌出济南市地表的有压水流,浅埋的隧道仍会对岩溶的产生重要影响。其他城市已证明,深入含水层中的混凝土桩及地下建筑,对地下水的渗流及渗流量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也明显影响到地下水的水质。

再次,轨道交通线应以泉城西部新区为主。在新发展的济南西部地区,可较多考虑轨道交通,尽量建设在第四系及非碳酸盐岩地带,以和东部城区相连接,但深入地下深度也应当以不影响岩溶水运动的规律为主。西部的轨道交通,也可尽量建在第四系与石灰岩界面以上地带。

总之,济南市城市建设需要轨道交通,但从保护济南岩溶泉水这一珍贵资源出发,应当更多深入地研究济南市地质-生态-环境以及地下空间开拓的综合效应。

2.青岛市

青岛市面积10655km2,人口819.55万(2005年底),主要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镉污染和海平面上升。

(1)水资源问题

青岛市的水资源匮乏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就已存在,后来引黄入青,才缓解了供水困难的局面。青岛水资源情况见表46。

表46 青岛2005年水资源总量 青岛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3.91×108m3/a,P50%时为9.7×108m3/a,P95%时水资源量只有7478×104m3/a。2005年青岛市用水量已超过10×108m3/a,而当年水资源量达23.70×108m3/a,但考虑到生态水流量只应占当地水资源量的40%左右时,则2005年青岛市用水量已达当年水资源量的42.6%。如遇上旱年,青岛市的水资源将很紧张。

青岛市水资源的水质不是很好。青岛市评价河段数为915.2km,而全年超标河段长达660.2km,超标率为72.2%。青岛地区水库的水质,在10个水库中,有4个水库为Ⅱ类水,2个水库为Ⅲ类水,4个水库为Ⅳ类水。青岛不同季节水库水质列于表47。

表47 青岛地区水库水质类型 就地下水而言,青岛市潍弥白浪的平原区和胶莱大沽平原区,地下水水质为HCO-3-SO2-4-Na2+-Ca2+型水,作为饮用水,水质不好。

青岛市地下水污染情况见表48。

表48 青岛市地下水污染状况统计单位:km2 V类水在平原区占平原面积的21.6%。所以,从水资源数量及质量上看,青岛市水资源仍是制约青岛市发展的首要问题。

(2)镉污染问题

在环境污染中,需要提及毒性排名第三的镉(Cd)的污染问题,镉克拉克值为0.2×10-6,岩石中平均含量为0.058×10-6。

镉在工业上有重要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这种原因,导致了镉的环境污染。对于人体而言,镉是一种仅次于和砷的有害元素。人的体内本身不存在该元素,也就是说,镉不是人体内必须元素。它的存在无论多少,都是一种祸害,只不过是当摄入量少时,对人体影响小一些,摄入量多时,危害严重一些。镉对人体的危害表现在干扰人体对铜、钴、锌和钙等有益元素的代谢,抑制激活酶系统,从而造成对肾脏、骨骼及肺部的损害。所以,在对镉的环境问题上有严格要求,对大气和烟尘等的工业排放都有限定标准,特别是对人们每天的必需品(如食品、水、肉类和鱼类)含量有严格要求。青岛地区岩石、土壤及海水中镉的含量及标准(GB18668—2002)见表49。

表49 青岛地区岩石、土壤、海水中镉含量及标准 (据徐建民,2005)

由表49可见,岩石、土壤、海水中都含有镉,但含量并不是太高。检测发现,海洋贝类中镉的含量已较高,见表50。

表50 海洋生物镉含量及标准单位:10-6 注:指菲律宾蛤。(据徐建民,2005)

已有研究表明,人体中镉含量相对较低,青岛市各水体中镉含量列于表51。表51说明,只有胶州湾内孔隙水镉含量较高,为0.023×10-6,其他都小于0.n×10-9。

表51 青岛地区水体中镉含量 单位:10-9 (据徐建民,2005)

青岛地区镉主要集中在胶州湾东部表层沉积物中,为1×10-6,高含量集中于大港口北侧、海泊河口北侧和李村河口南侧。

目前,青岛蔬菜中镉含量为(0.004~0.045)×10-6,相对在允许值之内。只是海洋贝壳、鱼类中镉含量较高,故食用海产品还是要有控制。海底沉积物中镉含量高,主要是污染物中镉的累积所致。

青岛地区含镉高的土壤———褐土,与形成土壤的母质———变质岩一样,分布范围小,其含量虽然还不到影响植物生长的程度,但也应引起重视。一是今后需提高精度进行调查,应在现有区调的基础上,在以人居环境为目的的重点地区开展详细调查,将含镉高的植物及农作物检析出来,将造成镉污染的化肥、农、饲料查清,分门别类进行有效的治理;二是在已查明的镉高值(如褐土壤)区,禁止进行农垦、放牧和养殖,可人为地进行植物栽种,如种植加拿大杨、旱柳、白榆和桑等木本植物,在水量充沛的水田区可种植苎麻,让这些植物进行自身的土壤修复,可避免有毒的镉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内;三是在镉含量较高的地区进行封闭的酸碱调和沉淀,施用促进还原的有机物质使镉形成硫化物沉淀而降低土壤镉含量,例如,施有类物质可使镉形成难溶的沉淀。

(3)海平面上升问题

青岛是滨海的城市,有岩石海岸,也有平缓的滩涂与平原海岸带。

青岛海水入侵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严重,由于采取控制开采滨海地带地下水资源措施,90年代相对稳定。

青岛市海水入侵总面积为159.64km2,占青岛市总面积的2%左右,主要是在人口集中、工业发达的滨海地带,如大沽河下游、白沙河—柳阳河下游、洋河下游、黄岛辛安等,因而危害极大。

全球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海平面还会上升,将会对青岛市的发展构成重重危害。前已论述,第四纪末次冰期时,渤海以及黄河的海平面,比目前海平面要低百米以上,而在全新世暖期时(距今5千至7千年),海平面迅速上升,平均上升速度为0.02m/a。在21世纪,海平面可能由于温室效应而上升0.5~1m,21世纪末可能上升3m,有的人认为可达6m,这样将会对青岛的海港和滨海平地区的工农业都构造严重威胁。

在1880~1998年,全球温度变化有两个显著的增温期,1910~1942年全球温度上升0.4℃,1976~1998年全球温度上升了0.35℃。

1971~1975年,海平面从-3.9m上升到7.5m,上升了11.4m。

随着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风暴潮的灾害也将加剧。因此,应当未雨绸缪,在青岛今后的发展中,需考虑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影响。

此外,根据调查,青岛地区花岗岩体中x射线辐射水平基本上是正常的本底值,平均为9.36×10-8GY/h,人工放射性污染不明显,天然辐射为本底值。此外,在x射线辐射水平较高的燕山晚期花岗岩体上,全国x剂量率平均为6.2×10-8GY/h,山东省平均为(6~7)×10-8GY/h,偏高,但仍在天然辐射本底外辐射的变化范围内。

对青岛地区放射性地面核素(238U、232Th、40K)浓度的详细测量结果显示,238U浓度平均为28.60Bq/kg,略低于全国平均值33.0Bq/kg和全省平均值30.9Bq/kg。放射性232Th浓度平均为60.25Bq/kg,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41.0Bq/kg,是山东省平均值25.6Bq/kg的两倍多。放射性核素40K浓度平均值为1083Bq/kg,是全国平均值440Bq/kg和全省平均值599.2Bq/kg的两倍多。232Th放射性核素偏高与青岛-李村断裂带有关,而40K偏高与花岗岩体的钾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数值偏高,但未形成放射性核素高浓度背景区。

3.淄博市

淄博市面积有5938km2,人口442.44万(2005年)。淄博市处于鲁中南山地,主要有煤炭资源,石化工业、陶瓷工业发展较好。淄博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矿山环境与地质灾害。

(1)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淄博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2.4×108m3/a,2005年径流深约190mm,比2004年的220mm低,但高于多年平均值130mm。2005年,地下水资源量有10×108m3,总水资源量约有15.55×108m3/a,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只有16×108m3/a左右,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也有7×108m3/a左右。因此,对淄博市的水资源而言,地下水资源,特别是岩溶水资源,还是主要的。据水利部门计算,2005年除了排入地表、为地表水重复计算量以外,淄博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只有5.38×108m3/a。应当从地下岩溶水资源量有10×108m3/a这个数据,考虑其合理的开发利用问题。

2005年,淄博市供水也是以地下水为主,全市全年供水10.2×108m3/a,其中地下水占2/3。目前,淄博市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已经近于极限。以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108m3/a,2005年供水量10.2×108m3/a计,2005年供水占多年平均水量的63%。从上下游生态需求上看,不能再增大开发量。通过地下调蓄,及增加利用雨水资源和地下水库储集量(前已论述),以应对旱年对水资源的需求。

淄博市评价污染河段长148.8km,超标率为。据环保部门调查,淄博地区3个水库,非汛期时水质为Ⅵ类水。

从目前水质情况看,淄博地区地下水质以Ⅰ—Ⅲ类为主,平原区有895km2为Ⅳ类(表52)。淄博市炼油化工厂,曾引起当地的地下水污染,后经处理,情况有些好转。张店污水处理厂可进行17×104t/a污水的处理。

表52 淄博地区地下水水质类型统计 单位:km2 淄博市还存在超采地下水的问题。

淄博—潍坊采区地下水漏斗,分布于沂蒙山北翼冲洪积平原,自滨州市邹平县青阳镇东至潍坊市东昌平县卜庄,涉及滨州、东营、淄博、潍坊4市,总面积42891km2。淄博—潍坊地下水超采等值区划见图28。

地下水漏斗区位于孝妇河、淄河、潍河、弥河、白浪河及其冲洪积扇上,含水砂层厚度大于10m,有砾石—细砂层变化,单井涌水量达500~1000m3/d,有的地带可大于3000m3/d。

由于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埋深达40m,滨海地带也出现海水入侵,海水入侵区面积达482km2。

(2)矿山环境与地质灾害

2000年淄博市开采固、液、气矿产资源的矿业产值达16.47亿元,排在以油气为主的东营市和以固体矿为主的烟台市之后,位列山东半岛地区的第三。2004年,矿产产值达31.94亿元,仍居第三位。

淄博煤田、坊子煤田和龙口煤田,矿区塌陷面积已达42.113km2,塌陷中心深达0.1~12m,淄博和坊子煤矿的复垦率达84.0%~99.3%,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淄博黑旺铁矿朱崖矿区庙子采空区,塌陷面长达310m,宽8~12m,深6~8m,曾陷入12家民房。今后这个铁矿区的塌陷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图28 淄博—潍坊地下水位超采等值区分图(据山东省地质环境检测院)

4.其他城市

其他几个城市,也都存在着重要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

东营,存在海水入侵、水资源不足、与存在有地下水漏斗,以及地面沉降、黄河变迁与风暴潮危害。

烟台,主要有海水入侵、风暴潮及地质灾害。

威海,存在海水入侵、灾害威胁及风暴潮灾害。

莱州湾南岸,风暴潮的危害会更加严重,特别是今后全球温室效应造成的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对东营、烟台、威海3市,都会构成严重的危害。

2005年8月9日“麦莎”台风在大连旅顺口两次登陆。为应对台风灾害,山东省主要在莱州湾南岸转移人口5.6万(图29)。今后这种情况还会加剧,结合威海的活动,渤海及黄海产生-风暴潮的灾害是需要有力地防范的。虽然2005年山东沿海城市的台风及风暴潮没有造成大损失,但这种危险性是不可忽视的。

日照、潍坊,也都存在水资源的问题。日照的海水入侵,潍坊的地下水过量开采产生的大漏斗,以及今后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危害,都需要很好地考虑应对措施。

图29 2005年登陆我国大陆的台风登陆地点和受灾区分布(资料暂缺)(据减灾委公报,2006)

淄博地理位置概况介绍

1. 淄博地理位置概述

淄博位于山东省中部,面积5851平方公里,是山东省辖市之一。北邻济南市,东北邻青岛市,东接烟台市,南与潍坊市相邻,西北与德州市接壤。淄博地处胶济铁路、济广高速公路、204国道、220国道、309国道和济青高速公路的要冲地带,交通十分便利。

2. 淄博地势地貌特点

淄博地势地貌特点表现为“三山两水一城”,即淄川区、张店区、博山区三区为三山,周村区、临淄区两区为两水,桓台县为一城。淄博地势地貌多山丘陵,自然条件较为优越,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

3. 淄博气候特点

淄博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境内四季分明。夏季潮湿炎热,冬季干燥严寒。年平均气温13℃左右,年降水量多集中在5月至9月,其余时间较少。

4. 淄博自然资源

淄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火山、泉眼、温泉、湖泊等自然景观众多,是旅游胜地。在矿产资源方面,淄博是以煤炭和石材为主,另外还有铁、锰、硫、铜、石灰石等多种矿产资源。

5. 淄博人文历史

淄博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淄博境内有大量的文物和历史遗址,如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淄博周公庙、淄博博物馆、金山寺古刹等。此外,淄博还是革命老区之一,有着久负盛名的红岩村。

6. 淄博经济发展现状

淄博是制造2025试点城市,拥有众多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境内现代工业体系较为完整,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淄博还积极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模式,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7. 淄博对外开放程度

淄博是“”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开放程度逐年提升。截至目前,淄博已和一些和地区开展了经贸合作,形成了多元化的贸易方式。未来,随着“”建设的深入推进,淄博的开放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8. 淄博生态环境保护

淄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构建生态城市。同时淄博加强环保力度,加大执法力度,持续改进环境质量,保障市民的健康和环境的美好。

山东旅游必去的几个城市是哪里?

淄博烧烤火了,各大媒体都争相,人们怀揣好奇,都想去感受一下淄博的热情待客之道,其实,山东除了淄博还有很多可以旅游的地方,例如世界啤酒之城青岛,威震海疆威海,人间仙境蓬莱仙岛和苹果之乡烟台,都是响当当的旅游文化名城,我都考虑去旅行,舒舒服服的享受度假时光。

1,青岛

青岛,山东有名的临海城市。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来形容青岛,再合适不过。

红瓦绿树能形容青岛的建筑,碧海蓝天足以描述青岛的风景。

在八大关,你可以品味到万国建筑博物馆的韵味;在海鲜市场,你能够感受当地生活烟火气的律动;特色的青岛啤酒博物馆,足可见证青岛及世界啤酒的故事和历史。

当然,重要的,是去看看青岛的海。

青岛适合看海的地方实在太多,如果你想在海边赖着不走,那适合的就是海水浴场了。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海水浴场……石老人,金沙滩,让人挑花眼。

时间足够的话,可以一一前往,如果时间较短,首推石老人,其次则是第一和第二海水浴场。

如果你想在公园里看海,青岛也有很多海滨公园。一半是山,一半是海,一半郁郁葱葱,一半海水蔚蓝,信号山、小鱼山、小麦岛、燕儿山岛、小青岛、鲁迅公园,都是公园看海的好去处。

以及,如果你想感受海洋文化,或者和海洋动物们来一次亲密接触,青岛极地海洋世界和青岛海底世界,不会让你失望。

2,烟台

正所谓“烟台苹果莱阳梨”,许多人想到烟台,第一反应就是名扬四海的“烟台苹果”。

烟台还有张裕葡萄酒庄可供参观。酒庄里有酒窖、品酒室、酿酒车间,还种植着许多品类的葡萄,游客游览时,身处城堡葡萄架周边,有一种古朴的浪漫。

说到看海,烟台负盛名的看海之地当属长岛无疑。长岛位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海峡上,因其风景优美,被人赞为“海上仙山”。

长岛对岸,便是蓬莱。八仙渡海在此地,飘渺仙境入梦来。

蓬莱,一直以来都与仙境结缘。绵延百里的黄金海岸,倚靠巍峨的青山,山海风光之间,依稀可见古时登州大港的繁华。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是我国出现海市蜃楼奇观多的地方。

3,威海

相比青岛与烟台,威海看上去相当低调。

事实上,威海三面环海,三面背山,是“依山傍水”的绝妙圣地。威海海岸线近1000公里,海水清澈,松林成片,海鸟翔集。

花满街,树成荫,威海是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沙滩美梦,海鲜美食,韩流时尚,都在这座小小的城市里面——满足了度假、美食、购物的一切梦想。

相比青烟,这里人更少,气氛更加静谧祥和,如果你喜欢清静的旅游目的地,不如就去威海。

而说起看海,威海比起青岛、烟台,更是丝毫不。这里有威海海水浴场、那香海钻石沙滩浴场、荣成滨海公园浴场、伴月湾海水浴场、银滩海水浴场、山海水浴场、石岛湾海水浴场等等。

沙滩细无杂质,海水柔软干净,不喧闹,不张扬,伴着一缕清风,低调地缓行在威海的海边,近蓝远碧,海天一色,一片诗情画意,是慵懒慢生活的理想之处。

4,日照

日出初光先照,是为日照。日照素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于世。空气优良,环境良好,被有关专家誉为“沿海仅存未被污染的黄金海岸”。

这里有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海滨森林公园,万平口海滨旅游区,还有号称“奇秀不减雁荡”的五莲山、“黄海小九寨”的九仙山、“江北第一竹”的竹洞天、莒县的浮来山风景区等。

在这里,你可以迎接“日出初光先照”之地的第一缕阳光,可以沉浸于碧海蓝天的舒缓与浪漫。

既有南方的温润,又有北方的奔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日照可以看海的地方很多,首推万平口。万平口景区位于日照市区东端,是日照负盛名的旅游景区之一,有“旅游来日照,必到万平口”之说。

万平口海滨空气清新,景色优美,这里拥有五公里长的宽阔沙滩,是沙滩休闲与避暑的胜地。此外,因海浪较大,这里很适合玩水上项目,海边可以坐快艇、玩冲浪,还有皮筏艇等。

此外,日照海滨森林公园也是看海的好去处。公园依山傍海,林海相依,总面积12000亩,森林覆盖率75.8%。园内动植物种类繁多,空气清新;长达7公里的黄金海岸线,浪缓滩阔、沙质细润、海水洁净。

淄博是山东不靠海的地级市吗?

考虑,因为山东还有许多具有特色的地方:淄博作为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然而,山东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城市。以下是一些建议:1.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济南是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城市。这里有的趵突泉、大明湖等风景名胜,还有许多文化古迹。此外,济南的泉城广场是一个很好的休闲购物区。2. 青岛:青岛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有世界的八大关景区、栈桥、小青岛等景点。青岛的啤酒节非常有名,是品尝地道啤酒的好机会。3. 烟台:烟台有着美丽的海滨风光,如蓬莱阁、龙口、养马岛等。此外,烟台的葡萄酒产业非常发达,可以参观葡萄种植园并品尝美酒。4. 威海:威海是一个宁静的海滨城市,有美丽的海滩、刘公岛等景点。此外,威海的韩流文化也非常受欢迎,可以体验韩国美食和购物。5. 泰安:泰安市因泰山而闻名于世,泰山是五岳之一,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游览泰山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6. 曲阜:曲阜是孔子的故乡,被誉为“东方文化圣城”。这里有孔子庙、孔府、孔林等文化遗址,是了解儒家文化的好去处。当然,山东还有很多其他美丽的城市和景点等待去探索。如果有时间,可以考虑在山东的其他城市游览,感受不同的文化和自然风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