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当地分享 >

开平碉楼资料简介 开平碉楼的具体介绍

开平碉楼的资料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开平碉楼资料简介 开平碉楼的具体介绍开平碉楼资料简介 开平碉楼的具体介绍


“开平碉楼”的背后,一段属于“金山客”的历史故事,辛酸而美好

在江门的 历史 上,有着这么几代人,他们为了美好的前景,踏上了由泪水和汗水组成的天涯之路,背井离乡,成为一个个华侨。华侨们在异国他乡,经历过绝望,也实现过梦想与荣耀,也带回了一些先进的外国文化,使得江门成了有名的“侨都之乡”。

我在江门生活了将近四年的时间,偶然间会去游览一些景点,有幸目睹了华侨文化影响下的“开平碉楼”。开平碉楼,坐落在江门管辖下的开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动吸收外来文化所产生的建筑,集防御、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下面,我们一起聊聊“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作为江门的一个著名景点,最适合的 旅游 季节为4-6月,或者9-10月。在这个时节,你来到开平碉楼附近 旅游 ,将会看到一片祥和的田园风光,春光明媚,微风乍起,吹起了一层层“竹海”。而竹林旁边的池塘,则是泛起一阵阵的细小涟漪,鱼儿在水中嬉戏,这是江南水乡一个特有的景象,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可是,当你抬头往上、往远处看出,你会看到一栋栋屹立在田野之中、万花丛中的碉楼,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这才是让人惊讶的。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并且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开平碉楼在鼎盛时期,将近3000多座,现存1833座。这些碉楼按 功能 来分,可分为 居楼 (当地富人独资建造,用于日常居住)、 更楼 (在村口、河岸等地建造,用于预警)和 众楼 (是村里人合资建造,为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碉楼按 建筑材料 来分,分为 钢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 等,其中钢筋水泥楼最为坚硬,而青砖楼则是集坚硬与美观一身。

开平碉楼可谓是中国乡土建筑一个奇迹,是中西合璧的优秀建筑,而在它背后更是隐藏着一段辛酸而美好的 历史 故事。

所谓“碉楼”,就是把防御用途的碉堡和楼的形状相结合的建筑,在汉代时就出现了,并且广泛应用在乡村地区。但是,关于开平碉楼的故事,还要从明朝开始讲起。

现在,我们再看江门五邑地区的地图,可以看到开平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开平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的交界处。在 历史 上,凡是交界处必定是混乱不堪的,“山高皇帝远”,朝廷的政策和官兵根本到达不了,自然也管不了。所以, 自明朝以来,开平就成为了“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 社会 治安混乱;而且由于地势低洼,河流众多,每遇到台风暴雨天气,洪涝灾害就频发。

由于种种的原因,当地的百姓被迫无奈,只能在村中修建起碉楼来自保。嘉靖年间,开平三门里村的关氏为了保护家人和保障村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庇护所—— 迎龙楼 ,这是开平现存最古老的碉楼。

迎龙楼造型简洁古朴,并不美观,但异常的坚固。迎龙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楼的四角各有一个落地式的塔楼,四面开有小窗口。在当地,听老一辈人说,迎龙楼保护了他们几代人,躲过了几次的水灾和匪徒,人们称它为“救命楼”。

而在明朝后期,官逼民反的情况愈发严重,当地官员为了强化地方治安,鼓励地主兴办地方武装,结寨自保。于是,崇祯年间,关氏人家又修建了“瑞云楼”。

1848年,美国北加州发现了大量的金矿。继而,1849年开始出现了“淘金热”,加上太平洋铁路的修建,招募华工的消息也传到中国,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淘金。在开平当地, 就有些年轻人为了美好的前景,踏上了“淘金”之旅,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称呼——“金山客” 。

可是,经过将近三四个月漂泊,到达了美国的金山客才发现,现实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他们为了寻找黄金和修建铁路,长期奔波在偏远山区,做得都是最苦最累的活,生活异常的艰辛。

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金山客们的长期努力之下,他们逐渐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站稳了脚跟。

这时,金山客们为了照顾家人,开始把省吃俭用的血汗钱汇回了家乡。到了二十世纪初期, 江门五邑地区就成为了华侨之乡,侨眷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这也为开平碉楼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到了民国时期, 社会 动荡不安,“四不管”的开平治安更为混乱,匪徒猖獗,而华侨富足的生活更是让他们招来了杀身之祸。

1912年到1926年间,仅仅14年时间里,开平就发生了8次匪徒劫持学校,掳教师、学生百余人。

但是,在1922年的一个晚上,事情发生了转折。

在当年的12月,众多匪徒想要劫持赤坎地区的开平中学,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发现,四处乡团的人员及时地进行了截击,成功地救回了校长及学生17人。

这件事轰动了全县,远在海外的华侨也听到消息,十分开心,认为建造的碉楼是可以防患匪徒。 于是,不想当匪徒眼中“肥肉”的华侨,开始了对“野蛮”进行还击。

华侨们开始在外努力工作,节衣缩食,集资汇回家乡,让村里人建造碉楼,用以自保。而且,因为国内设计人才短缺,所以很多华侨就在侨居国请人设计好碉楼蓝图,寄回家乡,这也造就了开平碉楼风格多种多样,极具艺术特色。

于是,从二十世纪开始,在开平16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陆续地建造起了多座碉堡。

后来,一些华侨为了保障家眷的安全,而自家的财产不受损失,华侨回乡建造新屋时,也纷纷地把新房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这也造就了民国时期开平碉楼井喷式发展。

而在其中,一些华侨的炫耀心理,也造就了本用于防御的碉楼也变得异常的美观,更是汇集了外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比如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拱券和穹窿,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和伊斯兰风格拱券、欧洲城堡构件、葡式建筑中的骑楼、文艺复兴时期和17世纪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等,极具艺术特色。

在《开平明报》中有这样的记载:予(访员)荏趁龙塘市,遇见一红柬标帖于何氏始祖祠门首,行前视之,其文云:出帖人龙塘联保堂,今因匪氛酷烈,到处打众劫掠可为杞忧,本堂有监于此,遂开会议,议商共图治安计策,众议将会底堂业变卖,取疑建筑碉楼,以维地方…” 从这可以看出,碉楼的本意是为了防御,抵抗匪徒的。

所以,在开平,作为防御性的“避风港湾”,碉楼一般高四五层,最高的达到九层。有些碉楼平时并不住人,只有匪徒来了,才会进去躲避,所以室内的空间大多狭窄,而且为了节省开支,楼层之间多木板铺着。

在四周,墙身上设有开口向下的窗户,装有铁板窗;在楼顶,为了能够准确预警,建有突出的方形或圆形的角堡,配有射击孔。

而在碉楼里,大门是进出的唯一通道,门板用厚重的钢板制造而成,门内一般有三四道锁,门外设有铁闸。而在门的上方,则设有小型的洞口,十分坚固。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缺乏安全感的开平华侨用勤劳的双手建造起一座座碉楼,以此来自保。可是, 碉楼可以保护家人,却不能陪伴家人。

那个年代的华侨地位很低,赚的钱也无法支撑起侨眷到异国生活的费用,所以在开平当地的华侨与家人常常分隔两地,一年都见不到两次面。

在分隔的岁月里,华侨与家里人的联系只能依靠一份份家书,在开平当地的档案馆内,关于华侨的家书就有几百封。因此,华侨们为了能够与家人团聚,通常是在海外赚了钱,就回国发展。

于是,很多华侨开始考究碉楼的美观性,开始建造了众多精美的碉楼,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座座别墅。

到了这时,碉楼已经不仅仅是用于防御,也是楼主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同时也寄托着华侨们浓浓的乡愁。有资金盖好一栋楼,也就意味着华侨不用再次漂泊,可以与家人相聚。

华侨开始注重碉楼的外观,这让民国时期的碉楼美轮美奂,更加具有艺术的特色。也正因为如此,今天,我们才可以有幸目睹一个中国乡土建筑上的奇迹。

在开平的碉楼里,侨眷寄出了一封封家书,“小女儿学会说话了”、“昨天我寄的信你收到了吗”、“父母很挂念”。

而这一封封家书,也诉说着开平当地人离多聚少的故事,这是一段辛酸的 历史 ,可也造就了中国乡土建筑的奇迹。

在这坚不可摧的碉楼下,不仅有当地人对家人的爱,更有着金山客那浓浓的乡愁。

【小皮】

参考资料:《开平碉楼与村落》、《开平县志》、《开平明报》

什么是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与村落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开平市,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是中国惟一由华侨集资兴建的中西结合建筑,同时是广东省惟一一个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景点,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一个广义名词,实际上碉楼遍布整个江门市范围,包括新会区,开平市,恩平市,鹤山市,台山市等;但最著名的当属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最初的作用是用于居家防卫,民国元年因连年的战争导致兵荒马乱,广东地区匪患严重,当地一部分有钱的华侨担心自己的家人被匪徒伤害,于是修建了碉楼。碉楼整体结构方正,以青砖或钢筋水泥建造,墙体经过特别加固处理,甚至可以抵挡土炸弹的袭击,固若金汤,有效防止了匪徒侵犯。

而当地华侨因长期留洋,学习到很多西方的先进理念,于是将西方建筑风格融合进中式建筑,反映在碉楼之上,开平碉楼大部分都设计有罗马柱,拱门,雕花等,各自呈现出异域风情。

开平碉楼是江门市一张城市名片,在江门人心目中有重要的地位,在江门市文化中碉楼所占比很大,为世界研究中西文化结合和华侨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