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当地分享 >

邵氏红线女 红线女是哪个剧种

小乐给大家谈谈邵氏红线女,以及红线女是哪个剧种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

邵氏红线女 红线女是哪个剧种邵氏红线女 红线女是哪个剧种


1、粤语片是指由1950-1970年,影片以粤语为基调的电影。

2、而有粤语残片之称是因为中国香港在1970年代后期电视机普及家家户户,电视台在半夜时分播放这些粤语片,而粤语片保养不足再加上重复播放,令画面质素差,故称作粤语残片 粤语片在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产量惊人,而且类型众多,有戏曲、武侠、喜剧、文艺、伦理等,可谓百花齐放。

3、可是随着战后出生的一代逐渐成长,社会日趋繁荣和西化,年青一代有较高的教育水平,以往的传统粤语片己无法满足他们的口味,故出现了以经纪,白领及工厂女工为题材的都市喜剧、模仿西方间谍片的侦探动作片、全盘西化的歌舞片等,更出现了陈宝珠,萧芳芳等青春偶像片热潮。

4、 50年代,被喻为是中国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5、由于战后中国香港社会还未完全复原,加上大量难民涌入,造成不少严重社会问题。

6、而此时的粤语片为了迎合普罗大众,为市民提供廉价娱乐,故推出不少粗糙滥造的粤话片,这些作品被称为“七日鲜”,因为这些影片一个星期使能拍完。

7、但此时亦有不少严肃认真之作,例如「中联」的「家」(根据巴金的小说改编),「中联」创业于1952年,其创办人共有二十一位,他们全都是粤语片中的精英份子,如:吴楚帆,张活游,马师曾,吴回,白燕,黄曼梨等。

8、他们创立「中联」有一个共同目标:“抛开脱离现实,内容空泛的粤剧片,生产既娱乐大众又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意识片。

9、”而在“七日鲜”影片充斥下致使中国香港粤语片变得低俗,为了改善中国香港电影这种粗制滥糙之风气,一批有志向的电影人如:吴楚帆,吴回,秦剑,高鲁泉,红线女,李月清等一百六十四人发起了一个名为「粤语片清洁运动」(图右)去提高影片之质素,改善中国香港电影之发展。

10、 六十年代开始,粤语片岀现了以影星曹达华、于素秋、曾江、雪妮等为代表的传奇武侠神话片,如《如来神掌》、《仙鹤神针》、《可怜天下父母心》等等;以陈宝珠、萧芳芳、吕奇、谢贤等为代表的青春玉女片,如《玉女添丁》、《女杀手》、《难兄难弟》、《山水有相逢》、《豪门夜宴》等等;一大批别具一格的粤语片明星涌现如梁醒波、新马师曾、红线女、关德兴、石坚、白雪仙、任剑辉等等,他们大多数是粤剧大老倌,可见当年的中国香港粤语片保留了大量传统的粤剧元素;这些另类而具有中国香港特色的片种深入民心,也成为了中国香港的地道文化。

11、 而同时“其实自1961年「邵氏」在清水湾的影城落成大展拳脚,开拓新院线,引进新科技……国语片的制作已非小本滥拍的粤语片所能及。

12、”而在60年代中最受市民欢迎的莫过于国语武侠片,1967年「邵氏」推出《龙门客栈》和《独臂刀》轰动影坛,国语片在60年代中开始大行其道,相反由于市场之转变,国语片之冲击,加上1967年中国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启播,电视的普及吸引了一批观众,粤语片之产量开始下降。

13、同时当时的导演因粤语片产量下降为了维持发展他拍了许多低成本的粤语 *** ,踏入七十年代李翰祥导演开始以风月题材作为出发点,拍制了不少情欲电影, *** 之兴起亦成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电影业的一个特色。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