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当地分享 >

九华山风景区导游词 九华山导游词概况

九华山导游词完整版(2)

九华山导游词(完整版)

九华山风景区导游词 九华山导游词概况九华山风景区导游词 九华山导游词概况


从僧家山西上登九子岩,途中可观龟兔赛跑石、三斧石、问心石、刘公寨石门、碧云峰斗鸡石等景。下面,我向朋友们介绍九子岩主要景点:

九子岩索道 下站始于双溪寺东南侧,上站位于九子岩碧云峰岭。索道水平距离770米,高差401米,线周长1700余米,为单线脉动循环吊厢式。乘索道可观赏奇松、怪石、山泉、溪瀑,远眺青通河两岸田园、山庄风光;抵九子岩,可游览九子峰、九子寺、磐陀石诸名胜,欣赏“九子泉声”。

九子峰 又名九子岩,位于碧云峰西,狮子峰、五老峰东北,海拔1035米。峰顶矗立形态各异的巨岩巧石,东西排列者有五,南北成行者有四,酷似童子结伴嬉戏。故称“九子岩”。九华山古号九子山,以一峰名山,是其因缘之一。它是九华山具有代表性的一大景观,南宋末陈岩作诗赞叹:“小大扶携作伴行,欢然恋恋意相倾。谁知万古山头石,还有人间母子情。”九子峰南、九子溪北畔有石窍奇观,南北透光,名“石照”;石照深如井,名“天井”。

九子寺 安徽省重点寺院。位于九子岩盆地。始建于唐,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在九子岩东面的碧云峰顶建”广化寺”,明代重建,称”广化院“。清光绪十五年(1889)迁建于现址,易名”九子寺”,又称”华严禅寺”。今存老殿为清末建筑,民居式,坐西朝东,二层三开间。墙壁嵌有明代碑刻。老殿两侧新建有大雄宝殿和寮房。在碧云峰顶广化:旧址新建有幽冥钟楼,为六角形两层楼阁,内悬猿吨重的巨形幽冥铜钟。九子寺地处山谷盆地,四周峰岩环峙,竹林葱郁,古树苍天,泉瀑争鸣,境极清幽,宛如世外桃源。这里有九子岩石塔、月牙池、磐陀石、地藏洞和“九子泉声”等胜景。

九子岩石塔 位于九子寺山门东北侧。塔建于南宋。相传金地藏初入九华山时曾登临九子岩,在磐陀石上坐禅修行。他从新罗携带一条神奇的白犬,名“善听”,又称“谛听”,一直与他相依相伴,法缘情深。后人特在此处建塔纪念,称塔为“谛听塔”。塔共7级,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块石垒砌,呈楼阁式,实心方形。塔高9米,为方形折角须弥座。塔基至顶端逐层向内递减,每层檐角微翘。塔顶为葫芦状。塔身刻有云纹和古钱图案。底层正面有拱形洞龛,内供一尊石佛,塔基旁立有一小石狮,形似小犬。九子岩石塔结构玲珑,造型古朴,与有”古城堡”之誉的九子岩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月牙池 位于九子寺东北10余米处。这是该寺空有和尚于20世纪60年代巧用谷地岩石、泉水匠心构筑的胜景。一弯月牙池,水中别有天。池口有一座小石拱桥横跨南北,池中央金龟石(凫水龟)背立一座3级石塔,内供地藏菩萨像。旁有卧牛石,西望对岸之月,故称“犀牛望月”。春夏相交,池畔垂柳依依,池中莲叶片片;入夜时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距池东北50米处有两株高大的千年古树,一是丹枫、一是香榆。枫树胸径2米,树冠硕大,枝叶繁茂,是九子岩的标志,故名九子枫。池畔立有空有和尚的诗碑,其中一首描绘出一弯月池别有天地的意境:“神蛙云集伏池边,湛清泉水旋漪涟。犀牛回首观明月,金龟悟性潜水间。石桥玲珑如虹降,古枫翠柏参云端。瀑叠成蟒戏渊谷,游此方知极乐天。”诗中禅意充盈,耐人寻味。

磐陀石 位于九子寺西北角200米处谷口岩,有一块约15平方米由南向北平斜的岩石,上有臀印,相传是金地藏入九华曾在此岩石上打坐禅修时留下的圣迹。后人称此”打坐石”为“磐陀石”。今石壁上有“金地藏第一修行处”摩崖石刻。谷口山泉分东西两股支流绕过磐陀石,呈“二龙吐水”之势,漫泻而下,形成壮观的”水帘洞”。洞口面向东北,洞内清泉潺潺,奇石磊磊,洞厅可容纳十余人,境极清幽。”穴石作户牖,垂泉当门帘”,相传金地藏曾在此洞栖居诵经,故名“地藏洞”,至今常有僧人在洞中”打坐”禅修。

九子泉声 在九子岩西北谷口上方,山泉汇集成涧,涧水从10米高的峡谷东注而下,如素云垂练,故名”垂云涧”。南宋诗人陈岩赞美道:“飞瀑奔崖色皎然,飘空上下势相连。看来不是天河水,尽是兜罗片片绵。”在此听落涧泉声,淅淅沥沥,如拨丝弦,似弄环佩,清脆悦耳,令人萧然意远。在九子岩东北岭腰有七布泉,其瀑声、泉声又是一番境界。每当夏秋暴雨之际,泉水如蛟龙从巨岩谷口,飞崖走壁,七转七折似7匹白练飘舞在半空之中。落差80米,喷珠泻玉,注入龙潭,如撞钟击鼓,山鸣谷应。此景印证了李白佳句“天河挂绿水”的意境。九子岩的涧泉瀑声,松风涛声,古刹钟声,组成美妙的交响乐。清人周硏编纂《九华山志》时,特将“九子泉声”列为”九华十景”之一,作宝塔诗赞叹道:“泉,滴沥;泉,澄鲜。透沙石,云烟。一瓢饮处,九子岩前。)飞千尺练,冰裂七条弦。夜静远闻莲漏,雨余怒作涛喧。鹤露风声许和,高山流水相连。辟世枕之为名洗耳,大旱用汝代龙行天。万古源头活水来不竭,银河一泻到海茫无边。”

从九子岩枫榆古树旁佛茶茶道馆,往西沿石级“青春大道”可登天华峰,沿途有“牵手三关”、金钱岭、飞来石、卧虎石等奇观。

天华峰 位于九子峰西南,南与大古、猫碗、花台诸峰相连,东北与独秀、云外、双峰、天柱、莲花诸峰相依,海拔1084米。境内林深似海,云雾缭绕,峰石称奇,泉溪献秀,空气清新,如”天然氧吧”。峰南侧有古天华庵,又名吉祥寺,今存6间殿宇,门楣上分别镌有”地藏殿”和”观音殿”隶书石刻。庵前广场布有石桌、石凳,面对青山、流泉,品茗话禅,韵味无尽。 ;

九华山景区导游词

九华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其周边最壮观的自然风景区之一,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拜佛。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人类文明的田园时代和和平的感觉。 九华山旅游导游词

九华山,九十九朵美丽的荷花,九十九座高悬的寺庙,九十九年的成就,无尽的奇迹,无尽的民俗,神奇美丽的山水,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使九华山成为人佛共心的净土。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是世界重要的旅游胜地和国际佛教道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登上九华山后惊叹于九华山,认为天下名山都比不过九华山。李白三次去九华山。九华山的特点是它美丽的山峰和众多的佛教寺庙。这座名山自汉代以来就被称为“莲花佛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莲花佛国”吧。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的位置在芙蓉峰下海拔600米的九华街,这里是整座山的接待中心。沿着街道走,我们来到了九华山的主要山寺——华城寺。佛经上说,有一次释迦牟尼带着弟子下乡传教,走了很远的路。门徒们饿得在地上爬不起来。这时,佛祖指着前方说,前方有城,快去花城寺。徒弟立刻来了精神。其实所谓花城,是佛发起的。 还有,进庙前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进庙时要跨过门槛。寺庙的门槛是佛的肩膀,千万不能踩;第二,不要在里面大声喧哗,也不要把红尘中的笑话带进寺庙;第三,请不要随意触摸和尚的法器。好了,我们进花城寺吧。花城寺

然后我们去了灵堂。请看扁额上的字:月殿!为什么它被称为沈约音乐厅?以前月和肉是常用字,所以现在很多描述人体部位和器官的词旁边都会有一个月。 肉馆的建筑很有特色。“厅中有塔,塔中有缸;坛子里有肉”,是土王金乔觉的肉。唐十年,金乔觉在九华山修行75年后去世,享年99岁。三年后,他的身体被打开了,他的脸软得像一把金锁一样摇着他的关节。佛经上说他是菩萨,所以尊他为地王菩萨。

走进肉身殿,可以看到门楣上挂着藏传佛教的大愿:众生尽,菩提堤始证;地狱不是空的, 立誓不成佛。因此,地藏菩萨也被称为大愿菩萨。相信有了大愿菩萨的加持,你以后会一直有好运的。

九华盛景在天台。天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句话叫“不上天,就不来”。从九华街到天台,大概15华里山路,沿途景点很多。当你气喘吁吁到达天台顶端时,眼前的景色会开阔你的心胸,缓解你的疲劳。四周群山匍匐,放眼九华街,只有巴掌大小。 远远望去,天地一体,长江依稀可见。清澈的山风送来阵阵松竹声,令人陶醉。周围的岩石奇形怪状,大多是黑色的。

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非人”二字。这一刻,真的让人有置身蓬莱仙境的感觉。从天台上看日出,据说和从泰山上看日出一样壮丽。因此,《天台上的阳光》被列为“九华十景”之一。 好了,朋友们,短暂的九华山之旅匆匆结束了。希望你来九华山复辟的时候我还能为你服务。

九华山景点导游词

九华山景点导游词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下面我准备了九华山的导游词,提供给大家参考!

我们这次的九华山之旅一共二天.从合肥出发经合同黄高速到达青阳,车程2个半小时吃完中餐游览九华。晚上入住酒店。第二天早餐后继续游览。中餐以后返回合肥。现在小吴把九华山的概况和大家简单的介绍下。

九华山位于我省池州市青阳县。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景区之一。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授予“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现在国家AAAAA级旅游区,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有“莲花佛国”“东南第一山”之美称。九华山气势雄伟,宋王安石誉为“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

与黄山同出一脉,花岗岩山体形成于1亿年前的中生代。99峰,有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七贤峰第二,天台峰第三。九华山故名陵阳山,南北朝时称为帻山,唐朝以前为 “九子山”。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漫游秋浦,遥望九华山如九朵盛开的莲花,写下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诗句。于十三年“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将其更名为九华山,一直沿用至今。景区面积120平方千米。分为四个景区:九华街景区,(九华街海拔600多米,四面环山,是全山的接待中心),闵园景区,天台景区,花台景区。

大家都知道九华山是佛教名山,其实九华山是道教在先的。早在西汉年间,窦子明任陵阳县令时,因其好道,入山修炼,故在此留有“骑白龙飞天”的传说。唐朝时,朝廷特许道家在此山建”开元观“仙坛观”等。故九华山被道家封为“三十九福地”。据佛教史书记载,九华山早在魏晋时代就建有寺庙。东晋隆安五年(401),有僧人杯渡在九华山芙蓉岭下结茅为庵,念经拜佛。但当时的寺院十分简陋,僧人也很少,烧香拜佛者更是寥寥无几。直到金乔觉在九华山修建寺庙后,僧人才渐渐增多起来。自金乔觉圆寂后被尊为金地藏起,山中僧徒云集,庙宇骤增,香火日旺。每年七月三十日,上山烧香礼拜的,更是成千上万。这样,九华山就成为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后来,九华山在宋、元、明、清各代,又继续大规模地建筑寺庙,鼎盛时期达到300余座,僧众4000余人,香烟缭绕,经年不绝。

九华与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浙江的普陀山并列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贤菩萨是手持如意棒,身骑六牙大象,表示六度,人称“大行菩萨”掌管道德礼义。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他手持宝剑或宝卷,象征智慧锐利;身骑狮子,象征智慧威猛,人称“大智菩萨”。普陀山是观世音的道场。她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因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人称“大悲菩萨”,掌管百姓疾苦。九华山是地藏王的道场。他手持锡杖,或手捧如意珠。佛经说他,一直发愿,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始愿成佛。释迦如来在忉利天宫,以娑婆众生付托于他,嘱令度脱。他是众生赖以救苦的菩萨,有无量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其大悲大愿最胜最广,犹如大地一样,含藏无量善根种子。有因其决心“众生尽度,方正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人称大愿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地藏菩萨在释迦既灭以后、弥勒未生以前代佛宣化,救度众生。掌管世间愿望。广度一切罪苦众生;还记载说,他过去是一个名叫光目的女子,为了救度其堕于地狱的母亲,亦发愿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待一切众生度尽后,自己方成正觉。又载原名金乔觉。金乔觉,新罗国(现在韩国)国王金氏近亲。据说,金乔觉早年曾经来大唐留学,汉学修养颇深,其诗作被收入《全唐诗》。此间他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自诲:“世上儒家六经、道家三清法术之内,只有佛门第一义与我心相合。” 于是回国后,毅然抛弃王族生活,削发为僧。唐开元七年(719),金乔觉24岁时,带着神犬谛听,西渡来华, 初抵江南,卸舟登陆,几经辗转,卓锡九华。金乔觉上九华山后,身居洞穴,以白土拌小米为食,苦苦修行。唐至德初年(约757),山下长老诸葛节等结伴登山,见金乔觉僧闭目端坐石屋之中,身旁有一折足鼎,鼎中盛有少米掺白土煮剩之饭,群老不禁为其苦行肃然起敬。于是,集众伐术,构筑台殿,以成琳宇,请僧居之。还有一个关于金乔觉的`传说:据说在九华山有位闵公,他家产丰盈,乐善好施。一天,一位和尚,在闵公门前合十禅坐,不声不语。闵公上前问到“师傅来我家是化缘还是化斋?”这和尚身披袈裟,举止文明,带着外的口音,合掌施礼道:“贫僧来此多年,修持度生,今来贵府只求一袈裟之地为修行之所,忘施主成全。”闵公笑道:“闵园百里皆我所有,何惜给你一袈裟之地!”于是应允。不料这和尚念声“无量寿佛”,脱下袈裟,随手一掷,顿时霞光万道,袈裟变覆九十九峰。闵公惊异,知是神僧,即令儿子叩拜。原来这和尚就是金地藏,他收留闵公之子为徒,法明道明。后来闵公也皈依佛门,成为金地藏首位在家弟子。按照佛教“先进山门为长”的规矩,儿子明道反到为父亲闵公的师兄。至今在肉身殿供奉的金地藏像两旁任然按照左为道明,右为闵公的规矩排列。

金乔觉在九华山苦行修炼75年,于唐贞元十年圆寂,寿至99岁。据说3年后开缸时,“颜面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正如佛经中所说“菩萨钩锁,百骸鸣矣”。僧徒信众认定其是地藏菩萨应化。所以九华山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最具特点的就是肉身宝殿。形成了“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的建筑特色。自唐至今,九华山释子肉身不断出现,僧人圆寂后肉身不腐,现象奇特。主要表现在:九华山文革之前发现10具肉身,只保存了2具,文革之后又发现了4具。二是不腐肉身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它同埃及木乃伊和沙漠中干尸有根本区别。九华山的僧人圆寂后,按佛俗常规收敛,经过洗浴净身后放置在预先准备的陶缸中,缸内放置一些石灰和木炭,用石灰浆封缸口。装缸后一般抬至郊”焚化;如僧人在圆寂前要求或示意保留真身的,则将缸放置庙旁或郊”,简单搭盖以避风雨。经3年多时间开缸,如发现肉身不腐,则取出涂漆,然后装金供奉。而木乃伊需经过人工和药物处理,摘除内脏,用香料、盐和树脂化合物对尸体进行防腐,这样才形成木乃伊。新疆等地沙漠中干尸,是尸体深埋在沙漠中,在高热、干燥和无菌情况下形成的。九华山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2400毫米。因此它们是有根本区别的。三是生前多为苦行僧。金乔觉东崖苦修,“岩栖涧汲”,“曾遇毒螫,端坐无念”;明代无瑕据传“不食人间烟火”,以黄精、野果为食。大兴和尚在佛教生产队放牛20 余年;明净和尚曾在旃檀林站禅、坐禅3年,闭关3年,不论寒冬炎夏常年赤足,人称“疯和尚”。他们共同特点是苦修,甚至超越身体极限四是圆寂前“预知时至”,召众徒告别。金乔觉临终前忽召徒众告别,但闻“山鸣石陨,寺钟坠地”,不久即跏趺示寂。甘露寺常恩和尚91岁时,自以香汤洗浴,召众僧告别,安然示寂。大兴和尚圆寂前大笑三声,告别众徒,嘱咐不要将其火化。他们预知时至,召众徒告别,交代遗训,一个个具有传奇色彩。五是生前多高寿。从已知10尊不腐肉身年龄计,平均终年89岁;90岁以上5人,最高年龄126岁。不腐肉身古今奇。九华山肉身现象奇特,其成因众说纷纭。佛教认为是传承,是“戒定慧综合熏修而成”;专家们认为是自身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综合而成。但不论如何形成,不论何种信仰,九华山肉身不腐现象实属世间奇闻,已成为九华山一大鲜明特色。

我们行程中可以看到的无暇和尚的肉身供奉于百岁宫。百岁宫全国重点寺院,无暇又名“海玉”,万历年间来到九华山。据说他禅居期间,以黄精,丹参等野生植物为食。据说清咸丰三年,百岁宫失火,前进殿宇全部烧毁,在这十分危急之时,僧众一齐跪拜在殿前,要求将无暇大师肉身移出,众僧一起动手搬移,但就是搬移不动。原来是无暇不愿离开。在大火即将烧至无暇肉身事,突然间,只见无暇双手上托,“遂发奇功”,火势即退。接着天空雷鸣电闪,顿时下起了瓢泼大雨,大火完全熄灭,无暇肉身及明清帝王所赐的金章玉印和血经完好无损。直至现在无暇的肉身还是成双手上托的姿势。

在九华山,大家可以发现和数字9有很多缘分,九华山有99座山峰,金乔觉活到99岁,以及从肉身宝殿下到定心台要经过99级石阶,石阶表示金地藏在99岁时圆寂,因为在古时9为大,以及也象征着九九归一。

九华山前山礼佛。后山观景,以山,水,动植物溶于一体而著称。在后山上棵松树—凤凰松,是九华山的著名景观之一。该树生长在南北朝时期,距今已今有1400年了。被画家李可染称为“天下第一松”而我们的省树迎客松也只敢称“天下第一奇松”为什么呢?因为迎客松的树龄只有1050年,比凤凰松还小,所以它不敢称“天下第一松”.

山因佛而名扬,佛依山而显圣,人以绩而名播”。名山与名人,”相得益彰”。名山出名人,是九华佛山又一显著特色。唐时著名诗人和隐士青阳人费冠卿,长期在九华山隐居,著《九华山化城寺记》,详细记述了金地藏卓锡九华的经历,为后人研究金地藏提供了可信的史料。晚唐现实主义诗人、石埭(今石台)人杜荀鹤,才华横溢,著述颇丰,钟爱九华,自号“九华山人”。南宋时青阳人程九万,官至“正议大夫”、“华文阁待制”,朝廷封其为“青阳开国公”,著有《九华山诗集百首》。南宋末青阳人陈岩,自号“九华山人”,著《九华山诗集》,辑诗210首,全面地描述了九华圣境。明代九华山北麓柯村人柯乔和吴襄等,官居高位,钟爱九华山水,退居后告老归乡。清末石埭人杨文会在南京创立“金陵刻经处”,创办佛学研究会,并被推为会长,在佛教界享誉崇高。贵池人刘含芳,在清咸丰、同治年间领二品衔,光绪年间“募银一万六千三百余缗”重修化城寺,为九华山修复做出了重要贡献。除此之外,自唐至今历代名人还有闵让和、吴用之、张乔、殷文圭、王季文、伍乔、藤子京、刘放、章贲、钱清、施尧臣、刘光复、吴光锡、王懿修、陈蔚、周赟、陈维稷等,都是九华山和周边地区人。建国后,九华山地区更是英才辈出,名贤荟萃。他们在党和国家重要部门任职,念念不忘故乡情。贵池人姚依林,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因公务繁忙,几十年未回故乡。离休后于1991年回乡探亲,专程到九华山,对故乡一片赤诚。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青阳人陈锦华,多次视察九华山,故土情深。

综上所述,九华山集自然景观与宗教文化于一身,尤以佛教文化最为突出,具有较强的观瞻性、科考性。主要表现是:以佛为本,三教融和;以人为本,人文融和;以山为本,佛景融和。概括起来为缘个字,即:“真、美、奇、特、名”。真:金地藏真人真事,佛教真身;美:风光美、生态环境美;奇:高山玄寺奇、自然山佛奇;特:文物宝藏的独特、寺庙建筑风格独特,阴曹地府独特;名:山有名、地藏道场有名、名人辈出。明代理学家王明说:“何人不道九华奇,奇中之奇人未知。”他两上九华,长时间“东崖宴座”,还没有悟出九华之奇。所谓奇,就是特色,就是闪光点。请各位游览九华,多多思考,悟出九华之奇,悟出九华特色。

好了,九华山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现在给大家说下我们的注意事项。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a19126499204@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